|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2|回复: 10

《九九怀旧》[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2-18 09: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日子没来论坛了,打开网页扑面而来的还是老北京人熟悉的画面和文章,有点激动还有点回家的感觉。9 o6 z, P. I, k/ `2 ]$ E
今冬,我在朋友圈偶发一篇北京人过冬的短文《一九有感》。文中叙述了北京人过冬的一点小事,得到了很多老街坊的赞赏,好友建议:“何不继续写下去?”,“一直写到九九”。这个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把小时候过冬的记忆分别写成九篇怀旧短文起名为《九九怀旧》,每到“九”即发一篇短文与老友分享,至今已发六篇。
: X# y4 {4 F6 S- w& J    这一冬转眼到了“七九”,我先把“七九”这篇发上来,您要是感兴趣我再陆续发给您。得,谢谢您啦!
1 e7 e4 z; V5 f- b* L7 H5 G  ?; I5 v  ^5 i( K3 T, y3 N' e
7 L5 J$ z9 M% W$ n
七九  煤末
    烧了快一冬的煤球,煤末子也攒不少了,不拾捯再买煤球都没地儿搁了,这是每家每户都遇到的问题。
    六十年代,胡同里有一个走街串巷的行当-----摇煤球的。摇者多为河北定兴壮年男子,多为走街串巷揽活儿,棉袍下摆掖进裤腰带里头,肩抗板锹和剁铲,身后头扣着摇筐和摇盆,边走边吆喝:“摇煤球儿-----”。
    富裕家儿主妇跨出门槛,扶着门框招呼远去的人:“哎,摇煤球的”........。
    双方商量好工钱后,壮年男子搓煤、拍碎、掺水,煤末子一会儿就成了一堆煤泥。接着就是,摊开、铺平,挥动剁铲均匀剁出二寸大小方块来。活儿干到这份上,雇主沏好茶也端上来了,壮年男子抽袋烟,喝口茶接着干他的活计。
    壮年男子把摇筐放在摇盆上,铁锹铲上一点干煤末子,均匀撒在已经铺平的煤片上,板锹从边缘一角搓起煤片倒进摇筐,即将进行的就是“摇煤球”的精彩部分了。只见壮年男子双手紧握摇筐两边摇动起来,摇筐里的煤片在有规律的摇动中,迅速变成了圆球。几番下来,一堆煤末子变成一片晾晒中的煤球,就像变戏法似的。
    家里不富裕的就得自己想辙了。一种是做“煤茧”,另一种就是“攥煤球”。孩子多的家儿,每个孩子分一盆和好的煤末子,不攥完不许出去玩儿,哪个孩子也不爱干这个活儿啊,捏着鼻子也得完成大人交给的任务,小手儿不情愿地伸进冰凉的煤泥里头,耳朵听的都是胡同里同伴儿的欢呼声,心里想的都是赶紧逃离这份腻味的活儿。等攥好煤球晾在窗根底下或晒在窗台上,怎么瞧也没有人家摇的煤球顺眼。
    斗转星移,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能源,连煤都瞧不见了,更甭说煤末子了,这个行当也淹没在历史前进的浪潮中。
    拧开天然气灶开关的时候,别忘了您这双手攥过煤球!
                                                     2019.2.14(七九)
5 V, b! r& \  p* H
timg.jpg       timg (1).jpg
8 v/ N# y$ g8 `2 r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9-2-18 1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摇煤球儿!
发表于 2019-2-18 10: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不攥煤球了,改蜂窝煤了。
发表于 2019-2-18 12: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创意,期待中!
发表于 2019-2-18 15: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好!很想看看您写的前六篇。
发表于 2019-2-18 21: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07: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九怀旧》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2-18 15:51
7 |! `& Y4 {7 a, Z+ F过年好!很想看看您写的前六篇。

4 k; Z% h. H0 W4 d  J8 U+ C+ r陆续发。先看看“一九”吧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07: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九怀旧》

《九九怀旧》后两篇(八九 九九)将应时发布,前六篇陆续发布。* H5 h0 Q: a8 V: ~$ C! D

) c: W/ d' M4 O) x$ I2 ?
; j  ]7 b9 q1 I- l- V
“一九”有感
    岁末,初入“一九”。然,寒潮南下,北风呼啸,京城如入“冷冻室”般。殊不知,这般寒冷老北京人曾司空见惯。
    六十年代,衣薄腹空,多见零下十几多度。虽木制门窗缝隙粘贴报纸,门外吊挂棉门帘子,可屋内燃煤火炉供热有限,室温可想而知,老有点唧唧索索的。出门在外的人进得门来,一股凉风随之涌入,半间屋子都凉了好些,人进门第一件事,伸出冰凉的手掌直奔火炉子上的烟筒,手凉烟筒热,不能紧抱着烟筒不放,只得不断地在烟筒上磨蹭取暖,以至于每家火炉烟筒都有一段发亮的部分。
    晚上,拿进屋里一个冻得像砖头般的柿子,冲洗、浸泡、稍软后即食。食罢,体温抢尽夺干,浑身颤栗不止,嘴上边说着“痛快,痛快”边麻利儿地钻进被窝继续哆嗦去了。老北京形容这模样叫“武大郎卖宅子------从前门儿量(凉)到后门儿”。(武大郎的“武”读“无”)
    地球变暖,生活改善,转眼今日。且问:腹中食物短缺?御寒衣物有无?毋庸置疑,天翻地覆之变!而为何却抱怨天地寒冷无情?
    可否随遇而安?见见少有之寒冷,叙谈可简短告辞;或借冬日阳
光,读书饮茶,温暖惬意;亦可三五好友推杯换盏权当短暂神仙。得!随您。
$ \" p. S( W# C8 b; M
发表于 2019-2-19 14: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九九怀旧》

侯门首席 发表于 2019-2-19 07:45
5 s9 G' S, _: J% l. ~1 u陆续发。先看看“一九”吧
5 g/ A, H0 ^# G, T- E
很有生活气息的怀旧文章,拜读了。期待继续!
发表于 2019-2-19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快八九了,马上九九成集。期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10:24 , Processed in 1.140654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