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拍得东西,比较任性.让大家见笑了 : U0 Z/ W$ S: A6 s% w4 o
如果硬要我承认对老北京的什么地方有某种偏爱的话,可能就是我的南城情结了.
. H7 y5 c8 L+ L$ p) L, [0 V, A" D就好像多瑙河从德国流到奥地利,那河水由湍急变得舒缓,
" S- k' E+ v+ M5 r3 Y北城飞扬的贵族气质到了南城的寻常百姓家,一下自变得有如涓涓细流般的温暖而亲和. 6 l3 b5 u# |; k8 v+ O* ^
正因为普通,所以才得以挣脱束缚,风情万种.
' i5 [: O2 n1 t非常喜欢马丁·西科赛斯在《GANS OF NEW YORK》里面写下的话。 ) e0 A# |9 n9 U! a; w: \
“NEW YORK WAS BORN ON STEET。”
! |6 s7 I. [ ]但凡深谙城市文化之来龙去脉者,大都有此感悟。
& f( Z9 k1 N, L( M! g( n那些真正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力的城市文化,多数来自构筑着这个社会的基石的最最普通的人民。
+ }( Q% s* S o8 u1 D: L/ |; H日复一日默默的辛勤劳作,创造着这个社会的财富,南城人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与美好的憧憬,通过巧夺天工的建筑形式写在胡同的青砖灰瓦里。
- ]1 q* k% A1 ]! W4 ?9 \- o, `到今天,八百五十年了。
6 K% I; V* G" x历史的车轮,你看得到南城的平凡与普通,你看得到南城今日的老迈。 ' x5 o5 j5 X& S, t1 o
但你可曾看见过南城的气节么? C8 U2 {% g* ^) h" u
经历过战火的蹂躏,经历过文明的浩劫;
2 t- V0 e7 w8 X& P; {. U. l; @从一而终,逆来顺受地传承着宝贵的北京文明的那些可爱的人们,
. N0 J- n3 b4 r; t; A, [3 Q; F那些只在低处行走的可爱的人们,他们应当得到尊重!
$ u5 x8 Y, R! ~* }/ _" i但今天,他们精神与肉体的家园却即将被夺走。 ; D" h: H9 X+ O% i" n; D
八百五十年了,我看得见南城在哭,可任凭我怎么努力去听,也听不到声音。
B1 P& q9 p* z; ?; H9 y8 v美国区区一百年历史,尚且懂得给予那些伟大的城市应有的名分。 # R% f7 X+ H1 L% a( A
而北京得到了什么呢!? 南城得到了什么呢!?
% {0 ^" h B4 T; {, \EVERY GREAT CITY WAS BORN ON STEET,PLEASE STOP TEARING IT DOWN...
0 U, Q1 ]4 u, N8 K8 e' p我坐在高高的青石台阶上,任快门去记录这些往来于胡同中的可爱的南城普通人。
/ o. z! p Z. [' L' q% o3 B每一个人都是一段故事,每一条胡同都是北京史诗中的乐章。
0 f1 Z9 G' s. i( i推土机的轰鸣打乱了和谐的旋律,铁镐正把美好的乐章变成喑哑的残谱, * t8 u- }% ^9 p* W. A7 s8 }
从我眼前走过的这些,竟然是即将消失的幻像吗?
+ {) ^3 x- O) M% e: }! f) W( c我分明见得到如那耀眼的红衬衫一般的,生命的鲜活。 5 h0 T: w) g( t% O
而我也分明知道,这条胡同的西口儿已经化为一抹凄凉的灰烬,在或无知,或无良的掌声中。 3 j. z+ v; w8 B) [5 r4 V
2005,摄于残存的大江胡同东口,祭奠我深爱的南城。 7 m8 D% P/ ?, k( u' b* D
后海的鲨鱼
0 ~; L. v, {5 w9 l6 g( Z9 C 9.14.2005 ! q) h( Z' B4 H
/ E/ Y% d. H# |% C* p; {" R
+ F! K8 I1 i$ q8 ^, k
$ M2 c# U7 b: R, d# q $ o c$ h% x4 |0 Z" e0 R& [8 J" Y
; ]- @3 A1 R9 n9 e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4 12:22: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