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鸭儿胡同 于 2012-12-16 23:57 编辑 3 a9 e' x1 F! N# \* F: r
' |$ ~2 u5 T) p( `$ E$ P
2 o+ ?- G& u. m, ^; b- T: c) J( A& @0 F8 l y, O
说明: 1. 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想象图(老北京网发布的何大齐老师16米长卷《烟袋斜街》)、2002年、2006年的立面图对比展示,可以激发您的想象力和感慨。(原图300像素,共9.3M,本网限制图片在2M以下,故进行了压缩,改为150像素,尺寸也有所压缩,宽为20cm,共0.99M) 2. 2002年的立面图为胶片拍摄,2006年用的是索尼T33卡片机。我非专非业,又不是政府派遣,所以拍摄角度、距离、光线都不专业,没用三脚架,做贼心虚,生怕惹路人侧目,为后期的拼接带来很大麻烦。 3. 拼接成连续全图需很大精力,但期望给各位爷一个完整的感觉,苦心哪!必有不理想的地方,听请您批评和建议。 4. 2002年烟袋斜街改造之前有没有立面全景图资料呢?哪位爷有精力再拍一下现在的烟袋斜街全立面摆出来则更好! 拍摄动机: 我打小生活在鸦儿胡同,也住过广化寺、德胜门,反正就是在后海、鼓楼一带转悠。我学化学专业,教过一些年大学,后来改做建筑、服装设计师,对老北京的衰败仍有一腔愤怒。 2000年,我拍了一张烟袋斜街里广福观的山门。# t2 s& H% t& h$ P' ?% ?
; R. \1 ~& @! `8 c. J3 H, R% O8 F& ~: r! ~
( e- W0 F- p$ X x- ]
解放都半个多世纪了,改革开放也十几年了,衰败依然,山门上竟然还好意思钉着“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我想,这是农民起义军起家的政府吗?几十亿资金建大剧院的钱要是用于北京古都的保护还会有这样的惨景吗? 2002年广福观院内棚屋依旧。当然,经过8年抗战,终于在奥运前中路整体基本复原,可以供外国人游览了。$ d7 D, |$ G- d1 X
2 j Y3 Y. U9 x' g# t' }
) {9 U& _5 y5 D0 b# I银锭桥南端的变化,靠的是民间资本的力量。政府不是没干事,修了桥。
" G( }- V/ P. e" x4 g5 k' r
' j$ ~1 W' G1 Y0 `2 s
: t1 @: s9 L3 ~; }. M& z烟袋斜街东口改造设想图,恢复“大烟袋”,政府不能积极干预吗?
) Q* b9 l% G$ ^* c$ x" K$ B; N, f+ z0 f
毕竟,政府开始作为了。正像“飞哥”说的,光“愤青”没用,要有理智,督促、协调,成效渐显,如果您是政府官员,也未必能做得那么完美,摸着石头过河吧,何况政府就是眼下这么个政府。感谢《老北京网》已经担负起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