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28|回复: 22

《Islam in China》一书关于中国回教的历史照片(添加补充)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30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做此贴最早的意图是想寻找"回回营"的内部建筑踪迹,可除了仅在《Islam in China》一书中找寻到部分中国清真教的历史,书中并没有回回营外部建筑的图片.在个人此后的寻找中也暂未有更多的成果发现.所以考虑临时还是将在此书中找到的图像资源截取下来,给相应的关注人士提供继续寻找的线索.

2 ^/ s5 O0 Y0 v1 I

 

! F r, r+ a0 m3 r5 H

    昨晚时间仓促,来不及找些介绍性的文字.今天有点时间,补充些介绍.

/ H# k9 g& _ j* g9 R4 \/ I

    Marshall Broomhall 中文名字为海思波,是一名英国传教士.1891年,他第一次在河南和安徽交界处访问了一座清真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真寺如此整洁,而且没有任何偶像,与通常的中国庙宇形成鲜明对比.1910年,他出版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个被忽视的问题》(Islam in China:a Neglected Problem)一书,成为西方学界迄今为止进行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必读书.一个证据是,这本书于1987年在英国再版.该书曾经由图乐新翻译,宁夏社会科学院1992年油印.但该译本对地名、术语等的把握不好,学者们在引用、参考时尤其要慎重.

% s1 [ ?8 e8 _5 `

 

) M- U# i; i. E! K2 L+ {1 B1 N

   《Islam in China》该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主要包括中国与阿拉伯的关系、早期来华的穆斯林、汉文和阿文碑刻、广州的宛葛斯墓、清末云南和西北回民起义以及"回回"的含义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现状",主要包括对一处清真寺的访问、人口估算、社会和宗教状况、 如何向中国穆斯林传福音等方面的内容.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是西方人所写的第一部有关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重要著作.

+ e6 ~9 m7 r: t5 O

 

$ D2 ^6 Y+ k5 ]

    Islam in=

1 o& u1 c) C" P+ o h

 

2 o* _4 Z; Y* B1 {/ J, h$ @

   此为广州地区的穆斯林墓地.是最早来到中国宣传伊斯兰教,属于穆罕默德时期的某位人物.

$ O' l9 e; W4 w( |

 

7 G- W0 \& R* C* l

    000

$ a/ G w. H; V6 }7 B

 

# y+ `% B( r( l/ S0 b0 W0 \) ^' u2 N

    此书清晰版本中无下页,这页是从其他不同时期出版的作品中补充得来.上面那幅很容易看出是回回营清真寺的门口处.下图位置有待查询.可惜的是这页暂没找到清晰图.

G* g+ M1 N) X+ \! r6 A

 

, y/ s3 x# J* b O! B

    014

7 a) q+ j( ~3 |% T

 

, g _# z! K) O6 U; X; E5 r6 i: K

    028

" K, B1 ~: w1 J1 Z" e

 

( M* ~2 i3 K+ U) c1 n! e7 P

   这是西安化觉寺天宝元年的《创建清真寺碑》和阿拉伯文碑.

5 ?: v/ A9 M. n# y" s a

 

" ~' ]& J" [# k' S. H* y

    084

4 _' H7 R; Z1 Z

 

{! ?8 R: ~; q' F- N

    大学习巷清真寺洪武圣旨碑

% `) ^) ]" F8 z) T" @9 { L, d, h

 

    091 . H' k3 d& Y3 U6 t. ^

 

6 ^% [$ e) B3 v

    北京回回营普宁寺乾隆圣旨碑 拓片 碑文

& Q& N- k5 |' [0 ~* ?- W

 

4 }: [; r* b; }- Y$ q4 k2 h. O

    下图中的石碑即为原回回营内的乾隆御题碑,文中根据作者的文字可以确实,作者本人确实有去过回回营清真寺,他的碑帖拓文是现存最早的.有对回回营大殿感兴趣的网友可能会继续失望,此书中并无外部宫殿建筑的照片.当然不排除在作者其他作品中可能会出现.感兴趣的人可以按照作者这一线索去查找.

( }$ B" d5 t+ m. ~+ E7 }$ H

    对于碑帖还有其他文字的拓文可以去相册中查看.在这里只引用汉文版.

# N6 K4 z+ [8 j, t6 g- m) N

 

: J u. V2 g+ V( z- c; n

    092

+ ~( i8 ]9 s' ^

 

; `. u2 K6 U* Z: y

    094

* z5 t7 S5 { j0 c

 

% r+ M& S4 i/ Y( T

    仍是广州的回教墓地

' w8 J! |- U2 N+ ]: c1 U

 

& A. o$ T1 ?* e7 J9 O, m

     111

: t5 ]) u# V2 r; y

   

8 d/ j1 e! r X) l

 

$ U) N, E6 l+ r: J6 Z# x

     188

4 X7 _$ w4 J' s- L9 M! L

 

6 d) V0 J& h+ Q( S& F

    228

# n) ~5 n# ? `3 t( M* T. b

 

4 \6 \( A2 S6 {! l) ~

   下面这幅经比照,可以明确为牛街清真寺.其中楼下的网友还提到其中一位重要人物.

7 M- v3 w% f3 `: T, u$ r0 {; R* ^

 

/ f2 F1 b$ L' g3 a/ i

    242

, A: l! r n" g

 

3 ?5 V' ] a9 u }" Z) b# b. g

    256-2

" E) L" B4 ?; B2 n! s

 

' T, I* d0 \3 w1 S9 |4 M, e

   下面这幅是有偏见性质的,是作者及此书存在缺陷的一点.

. @: R1 O+ O5 i8 M0 M- `! T8 z

   《一位中国穆斯林的洗礼》在河南郑州附近,一位79岁的"中国穆斯林"站在一个水坑里接受洗礼,旁边的围观者是一群西装革履的洋人.这里体现了作者赤裸裸的西方政治立场和基督教传教士的心态.他明确指出,此著作是为了向中国穆斯林传教而写作的.此外,书中的很多资料有明显的讹误,对穆斯林的记述也有很明显的歧视、歪曲之处.中国穆斯林很难接受这样一本描写他们的书,但事实是,这本书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穆斯林的入门读物.

: s) \! z) R6 z, }! t) e

    但不管怎样,此书有一定的参考和学术价值,待我制作好PDF再提供下载.

! M9 V6 o* ?& p; Y1 ]) W

 

   278 * A5 W a# R Q ^- Q

   

9 }, b6 K" q7 O% t ?; [' b

    另外,部分未转引的图片可参考此相册专辑:

/ i+ o$ j* h: r

    http://www.flickr.com/photos/guobaodangan/sets/72157617478702742/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30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珍贵。这本书是英国传教士的一部关于中国伊斯兰教的力作。

# r8 j7 U: C' F$ v( l T' n6 a* ?0 W+ q

 

9 l" ^' o$ y1 o' l& P

 

& [: n' _' G8 @

5 z" x( h5 d2 ]; Y6 p5 A: c

 

7 S. P( H* e* _$ k

上面这副牛街大殿外景图,上面悬挂的小匾额,是著名的“一笔泰斯米”琉璃匾(泰斯米指的是“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此匾书法属于一笔写成),明代成化年间文物,四百年未曾损坏,却在文革中被砸碎,后来牛街回回在一张五十年代的图片上根据极小而模糊的影像,一笔笔描绘还原,又在当年的御窑重烧,现在挂在邦克楼里面。如果当时有这张图片,一定会恢复的更好,对比之下,原件字体更峻拔。

3 P+ v) ?8 R7 U- E. P& n

 

) J' q# ?, \1 _; {: Q e6 l- J% g+ \

下方第二张关于牛街的人物合影图片,是在南碑亭前,照片右侧数第二人,个头高高的青年,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宽王浩然阿訇,当时刚刚从麦加朝觐归来(1907年),并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也是伊斯兰世界哈里发)哈米德的接见,并派遣两位学者先期到北京教授伊斯兰知识及阿拉伯、土耳其语言,照片左侧数第二人,正是两位西来学者之一。不久王浩然阿訇便创办了最早的新式伊斯兰学校,这也是如今众多回民学校的开端。

! ]) F7 e! U. ? B, R# P9 _

 

发表于 2009-4-30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o1 g% B- w: ~4 G+ z

此图中第一幅为回回营清真寺大门,第二幅根据注解为平则门(阜成门)一带某清真寺,待考。

6 Y( j8 f) Z; z4 F8 z+ r1 L9 V' {' O

 

- F5 p# j9 s7 E# C y/ m/ [

; M1 A) ?1 ]0 F$ u4 A% \* T$ |/ a

 

6 P8 |5 d3 @# o% w+ U, P" j

清晰图

发表于 2009-4-30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V4 p; j; O F# }

 

3 ~, ?" P3 ]4 j! l4 r8 ~+ G$ p

回回营清真寺乾隆御碑正面拓片(汉文及满文),北面。

% W0 C* I( Y! K2 d+ P! K3 _6 ?& s

 

6 h3 [! g' T& A& E G4 k

 

1 D$ m& W0 N, Y6 i

" S! Z( D2 g4 O& u' @. T

 

: m/ u; a' ^% G8 B

乾隆御碑背面拓片(蒙文及回文)

发表于 2009-4-30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T8 O* j) ?! |" b5 B* M

 

+ J/ y# O9 Z" W" f: J# A

这是西安一座清真寺的碑文,不是回回营的御碑。

发表于 2009-4-30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 _% a' m7 G, `7 l% N

 

5 t" M) ^% i3 ~2 r7 L) ~6 _

这是万岁牌,当时朝廷要求清真寺都要摆放。

发表于 2009-4-30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o; p+ @# O4 y0 C$ V

 

% s4 M/ N% }7 |

回回营清真寺大殿门前和御碑前的阿訇及穆斯林合影,佩戴缠头巾者为阿訇,中亚一带也称毛拉。

* b& _" }2 s6 `8 K3 n2 M- h& m9 o

 

% Q0 y2 s" m! u. K P' j' _5 H

 

发表于 2009-4-30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09-4-30 9:43:00的发言:
' \) m, ]9 o) T2 x# n( Y)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G0 E, k7 H5 b! A

此图中第一幅为回回营清真寺大门,第二幅根据注解为平则门(阜成门)一带某清真寺,待考。

; ^" Z0 ^9 R3 U1 \+ r8 z

 

: T3 v2 w( y4 D; s

 

) T& i, I7 g/ h3 r

 

0 @! x2 m1 d9 v4 W$ t' L

阜成门一带,也许是锦什坊街的礼拜寺?

发表于 2009-4-30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您的pdf 电子书。此书主要在保存一些史料方面有所贡献,至于说以中国穆斯林为对象的传教活动,向来是基督教的一个难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此文主要目的还是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点资料,本人对此相对陌生.

# a$ }8 C r: l' Y$ D8 q* E2 ^

 

8 c8 D; ?; D8 \* ?+ n. m/ w

引用一篇相关文章,供以参考

, c" ]$ ~3 y' n; }8 {' m

 

( P) E* t2 b1 @ F

西方学界对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述评

1 k4 l# I1 U7 G- \- X

http://www.islambook.net/xueshu/list.asp?id=3300

发表于 2009-4-30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里有清晰大图,补充如下:

4 L$ Z2 r7 O6 u4 v

 

) Y5 k6 x% Z2 P4 l

http://www.dl-library.net.cn/uploads/OldPho/big/OP_001565.jpg

7 m. S9 p* O9 l" V- G

 

# x2 c+ z9 B& O0 X( [' g

http://www.dl-library.net.cn/uploads/OldPho/big/OP_001566.jpg

* r2 F8 n1 b' R/ @- }) e9 a/ ~

 

v( U0 A, v! \; q& e' K2 B3 s

上图是东北某处清真寺的礼拜照片,并非北京的清真寺。

! N7 u k6 @! @5 a! C2 T

 

. m% ~+ S# y/ A" ]+ U

 

- j4 z+ ~4 Z: m

http://www.dl-library.net.cn/uploads/OldPho/big/OP_001568.jpg

4 z! V0 o& w1 H! {: }" ?; E" p

 

1 s' `% t1 j4 n1 R( c9 y

http://www.dl-library.net.cn/uploads/OldPho/big/OP_001567.jpg

1 ?% j- p9 o# D( c9 l

 

) L8 e9 A# E9 O

这也是东北清真寺(注解是fakumen清真寺),应该同头两张属于一处,据望月楼考证是辽宁开原一带某清真寺,可能是开原老城清真寺,也可能是法库县清真寺。他们头戴六角帽,应该是哲合忍耶派穆斯林(苏菲),据《心灵史》载,辽宁有因起义被流放的这支回民。

4 r( i; m% e' B9 R" c" ^. w( p

 

5 {% u6 O' D a2 b

 

1 h! k/ d% |# l s2 T3 p

 

4 z7 V/ y4 p" E0 A2 n

 

3 {: ~, F: y2 A! d/ Y

 

发表于 2009-4-30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l-library.net.cn/uploads/OldPho/big/OP_001560.jpg

; i) O& f/ s* T8 Z3 T8 t9 G! p

 

. c$ ]/ b$ d' \7 Q( h% ?4 ]$ y- d

这是平则门那处礼拜寺内景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借用图片已经发布到了相册里.
发表于 2009-4-30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0 C0 S# j( O2 T# G# R

 

* k) j$ V+ O* I$ p+ `8 }! ?. `5 @

上面这副牛街大殿外景图,上面悬挂的小匾额,是著名的“一笔泰斯米”琉璃匾(泰斯米指的是“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此匾书法属于一笔写成),明代成化年间文物,四百年未曾损坏,却在文革中被砸碎,后来牛街回回在一张五十年代的图片上根据极小而模糊的影像,一笔笔描绘还原,又在当年的御窑重烧,现在挂在邦克楼里面。如果当时有这张图片,一定会恢复的更好,对比之下,原件字体更峻拔。

. x3 d8 V! v% ^) `* @1 x3 M2 q! ?: ]: R

 

+ n1 [! a5 o! a8 A: Q5 p+ S

下方第二张关于牛街的人物合影图片,是在南碑亭前,照片右侧数第二人,个头高高的青年,正是大名鼎鼎的王宽王浩然阿訇,当时刚刚从麦加朝觐归来(1907年),并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苏丹(也是伊斯兰世界哈里发)哈米德的接见,并派遣两位学者先期到北京教授伊斯兰知识及阿拉伯、土耳其语言,照片左侧数第二人,正是两位西来学者之一。不久王浩然阿訇便创办了最早的新式伊斯兰学校,这也是如今众多回民学校的开端。

3 T1 W7 X6 |# S

 

3 a; @) X- ^3 W4 k$ C0 H

还真不知道这个匾的典故,学习了

! R7 [ e* `( [

 

5 F- }% f' `3 |5 F7 k

 

; @, k7 [0 C* n9 @: r

看看好像这张照片也是这个吧

$ v3 T) O2 z# k" b& p7 R

 

^) s5 u- H, u m' k

 

) W: O; P4 h) J# n( g8 P( T

 

' J8 W* l' z5 q7 O4 x6 d

 


发表于 2009-5-2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

9 v& x& P6 c5 n$ J4 N

那个平则门清真寺就是锦什坊清真寺,到现在大殿内部还是跟照片上一样的。

发表于 2009-5-6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看来所说平则门清真寺就是锦什坊街清真寺。

- n4 W6 [+ o- r5 u

 

! I# J Z5 O7 v4 h" t1 S2 U% R

黑龙老师的照片非常珍贵,我会将它转交给牛街清真寺的阿訇的。但不知此照片何时何人拍摄?请赐教。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的照片我知道,是Rev. Claude L. Pickens拍摄的,大约是在1910-1930年左右,他拍摄了很多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和写实的照片.在哈佛大学网站上还有很多.
发表于 2009-5-4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阜成门内的清真普寿寺,确为原书中所摄之对象。这是今年二月份正在维修时的情景。片中的小龛及圆形窗洞在老照片中均可见到。

. f$ W0 r3 [( @( Q# G" P

 

1 @! @4 j" H# Y6 Z5 {+ y



发表于 2009-8-29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回没有洗礼这一说
发表于 2009-8-31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一个回族老人改信基督教的洗礼场面
发表于 2009-8-29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去过花市 牛街 东四 下坡这四个寺

! D# m) E1 X% n

不是说要恢复后海的礼拜寺么

发表于 2009-9-1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正对着新华门的北门,也就是正门。
发表于 2009-8-3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idushu在2009-4-30 9:43:00的发言:
* J |$ \+ S/ N

n% q+ W: u" `7 c, M# t" d

* ^% U+ f# j: M. z5 I( 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R3 o+ Z! k* x% I7 d2 r& V

 

; n" J" u0 M1 w3 r0 [

   请问这张照片是什么角度拍摄的?

7 O) H7 r7 V7 e6 Q: j; g

 

. B0 M8 s8 c, `1 ~6 v, Q( N

   是从今东安福向北摄?还是从今长安街向南摄?就是不太清楚这个门是回回营清真寺的北门还是南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9 06:21 , Processed in 1.22614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