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98|回复: 17

拆房子和簡化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3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E# d6 z5 s, X/ q

簡化字,剝離了漢字的信仰意義和美學價值,把文字僅僅當做一種表達和書寫的工具。使用簡化字的人們,好像是在傳送軍事情報的戰鬥人員,匆忙又緊張,需要的唯有簡單和快捷。

0 V' D5 J3 l1 x! m; z; Q/ ~

 

. f: z0 Y2 S( i( m, O3 d% x- v

由于簡化字的出現,致使大量古籍成爲沉睡在圖書館裏的廢紙,造成了國人嚴重的文化斷層。殘缺不全的文字意味著殘缺不全的心靈,人們使用正体字時候的那種精細語感也隨之消失,世界在人們的眼中變得簡單粗暴。被斬斷了文化之根的人們,在現實世界中左衝右突,混亂而迷茫。

% V6 Q1 q. T( ^0 o8 @

 

2 t ~& `6 i) E3 @( {, N( I1 x

因爲文字已退化為一種工具,一種實用的手段,所以進一步把它簡化為代碼(比如拼音)也未嘗不可,只要人們能明白它的簡單含義就行了。現在在互聯網上流行的那种腦殘文就是一個極端但卻很有代表性的例證。

; Z( f# ]/ Y9 \$ S/ l

 

1 C. m1 j* f* T' ~

稍微對照一下就可以看出來,拆掉老街巷老房子建造公路和高樓,和文字的簡化恰有异曲同工之意味。

% d1 W/ _/ @1 F, W8 z$ f

 

3 f% J: v6 F$ h0 i

以胡同四合院為代表的老街道老房子,本來是人与自然和諧統一的載體,是古人天人合一生存理念的典範。在胡同和四合院中生活,人的居住和人的信仰合而爲一,水乳交融。

0 t: e5 `3 r3 c" d# ~" _& Z7 H

 

. T% |) o' S: S3 T

而今天,道路被看作是純粹用來行走的,房子被看作是純粹用來居住的。故道路唯求其寬直,房屋唯求其高密。

' x0 e8 v) K9 [: y8 G

 

$ a8 r& N% P- L

于是,在鴿子籠一樣的樓房中,人如同動物一樣被豢養起來。或者又如同囚犯,隔著防盜門窗的鐡欄杆小心地窺視外面的世界。抑或,那些奢華的別墅和酒店,如同一群貪婪的吸血鬼,無度地吸取著能源和財富,好讓自己總保持容光煥發。

$ _" U: ~6 O y; X4 N- R

 

# a) O5 |6 y; u4 V- T+ O

因爲房子只是居住的工具,所以它的形狀做成胸罩也好褲衩也好,都不為過。我相信,人們遲早會習慣并接受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而且一定還會懷疑、嘲笑、鄙視自己的過去。因爲我們現在就是這樣。

: I* G4 b- {* Z, p

 

' v! y- @ k7 w( U

因爲人們不再相信“一草一木,皆有深情”,所以公園里的花草雖然被園丁反復剪裁,不斷噴淋,我們卻再難尋覓到詩情畫意。

w- \* Q# K$ k- [$ [5 A- w1 e

因爲人們不再相信街巷“直則生煞,曲則生情”,所以當曲折的小胡同被推平,馬路越來越寬闊、筆直之時,我們等來的卻是晝夜不停的馬達轟鳴聲。

2 W# w) Q2 b" l1 K

 

7 s& R; _4 O$ A* k0 e N/ g7 @

因爲房屋只是工具,所以每座房子的存在必然是与外在環境對抗的,必然要破坏周圍的植被、水源、土壤,必然要搜刮大量的能源以為己用,必然要排泄大量的工業廢物。

9 k' t3 W8 _2 s* p( R; ?

 

, s9 O$ ?% \& B

而當一座“現代化”的房子破敗毀滅之時,它自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廢物,散發著各種有害的氣體,這個由玻璃和混凝土構成的垃圾堆与大地是那樣的格格不入。

5 [4 E1 F6 s) Y7 O7 H

 

; ~! I3 a+ m$ `& A

簡化了文字,拆毀了老屋,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已淪爲行尸走肉,從此不再擁有信仰,不再与天地共生共息。自以爲强大的人們,把自己綁縛于工業大機器的齒輪之上,任由它飛速旋轉,永不停歇,甚至不在乎被它帶動的黑色漩渦所吞噬。此時,人們所要做的就是向自然不斷地索取,再索取。

H& g G, D9 z/ ^/ R: q7 a: ?& U

 

: S- \8 J; c$ h g) g; A

但願,這些只是一派胡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3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脉相承!
发表于 2009-4-3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子的意思我明白,楼主的意思我也明白,简化字工具性更强,繁体字艺术性更强,要想生活工作快捷方便,您就简化字,要想活的高雅有情趣,就玩玩繁体字的书法及其他相关活动,也是好事,何况这一切也是客观发展的需要。
发表于 2009-4-3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字简化,并不是今人的事情,实际上,古人早就进行汉字简化了,汉字简化在我国文化普及和大众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的简化字比起原来的字意义更明了。到了今天,简化字通用了近半个世纪,已经为大众所熟悉接受,已经有了成熟的配套字库、激光照排系统等,而且目前看来,简体字的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并未像秦汉之际那样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仅仅因为简化字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繁体字看起来美,更容易区别词义,就要彻底废除简化字而恢复繁体字,显然是不合适的。
发表于 2009-4-3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比喻贴切,同感。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伯阳子在2009-4-3 14:01:00的发言:
汉字简化,并不是今人的事情,实际上,古人早就进行汉字简化了,汉字简化在我国文化普及和大众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的简化字比起原来的字意义更明了。到了今天,简化字通用了近半个世纪,已经为大众所熟悉接受,已经有了成熟的配套字库、激光照排系统等,而且目前看来,简体字的能指和所指是统一的,并未像秦汉之际那样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仅仅因为简化字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繁体字看起来美,更容易区别词义,就要彻底废除简化字而恢复繁体字,显然是不合适的。
+ p# {5 X; Z; O6 H1 Z0 k

這可能涉及很複雜的學術話題。但有一點比較明顯,您還是更多地把文字看作是一種工具了。您所提到的語言的“能指”和“所指”的理論,來自于索緒尓的結構語言學,這種理論指導思想就是把語言文字當作一種使用的符號來研究,它的着眼點就在于文字的“功能”。

9 X' q4 P& I0 b/ Q9 C: ^

 

* y7 ~- s: F- K% U, N) Z' H4 Y- z

我們從一出生就接受的教育讓我們形成了一種强大的思維定勢:當我們提到某一個事物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干什麽用的。

3 t( K8 p2 j8 O9 L# g

按照這種思維,我們會很簡單地得出結論:漢字是用來傳遞信息的,房屋是用來居住的。這種定勢思維一但形成就很難再被輕易扭轉。

8 q H& w# M8 R7 t& H1 b. G

 

5 e7 }# u: J' C

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支配下,古代的那些複雜的禮樂祭祀,在我们看来不過是一種心裏上的安慰,似乎古人搞那么多花樣都是吃飽了沒事消遣而已。

0 D( q* K0 L0 s: b. g* q g5 f+ V9 k

 

1 p X$ S3 G: z" y2 x Z! f! t7 T

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勢支配下,當我們想要"更方便"的時候,文字自然是可以簡化的,房屋也自然是可以拆掉的。如果再有外力的有意推動,結果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情况。

: t% u$ [6 b' S7 A

 

, N9 d( E0 [2 k1 Q9 `: Y+ H

然而,正體字和老房子所能帶給我們的絕對不只是可有可無的美感和懷舊感,它們身上還蘊藏著一種深厚的“文化基因”,以及一種難以言傳的靈性。不信就請看被簡化后的文字,被重建后的房屋,爲什麽它們不再具有神采和靈氣了呢?

5 Y9 |# U5 q6 U

 

8 M0 M1 E9 h0 s8 o- d

 

, K4 B2 Y- B1 l; b' U

-----------

0 t2 P* o, O- D" c4 f

另外,也感謝燕都、飛哥的回復。

发表于 2009-4-3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好文!

+ q' S3 x8 p+ r

狂顶!

; O' p2 d! @; i1 o

为中国的文化呐喊!

发表于 2009-4-4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写的好,应该加精.
发表于 2009-4-4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谈到文字,或许我还有一些发言权

. |) i* C5 G! Q9 E; b

作为文化,其实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 v' j% b# R: D) Y/ T- Z3 `4 s, n

所以在下我一直以为尽量多的了解文化,对提升自己,为文化的保护都会大有益处

# h9 o5 `3 S1 A2 T+ l7 e

将文化现象进行广泛的联系、横向、纵向进行比较,是极好的方法

& J+ Y. h* M+ m

 

/ P0 x! _9 G8 {, d! v) d

我想谈谈个人对中国文字问题的一些浅见

, |2 O( x! d) Z( k( c6 F" |

汉字的发展,脉络清晰,不仅是学习书法、研究文字的人,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对以下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第一,从今天的大多楷体汉字都可以清晰推导出他的甲骨文原型
第二,某些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出现书写符号性变化、结构变化,但仍不失原型
第三,某些汉字在演变历史上出现错讹现象,逐渐失掉或背离原型
第四,六书是后人总结出的前人造字的规律,是于汉字发展与生俱来的法则

$ G: p5 P+ s# N. e+ Z1 t

第五,简化字是一种基于扫盲的原动力(中国文字改革“拼音化”谬论指引下),对汉字发展、汉字文化、中国文化的粗暴隔断割、破坏行为

# |; r/ p. o+ R

第六,对简化字的反对,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2 s' D8 x* Z. Q; d9 T0 n1 ^; @

 

. q. P+ E$ l) d: d, C: F

可以参见《季羡林谈汉字简化和拼音化贻害无穷》

& E: e/ |3 W& _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01805&highlight=

" g) l5 k. O) f9 P7 O& m2 g

 

# r* m4 z6 |1 U; P% V. s+ V; j# ?5 t

关于一直在讨论的“呼吁恢复繁体字”的问题,但看似一个字的问题,其实是政治现象、和深刻的文化问题、国民素质问题。

" p, a# y1 ^9 [9 n) H

简化字是对中国文化(文字)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点今天了解的人很少。因为在今天有些人甚至连文化是什么都还不明白呢。
今天可以看到,像这种文化范畴的事情做起来很难。 我们那么多法律的制定尚且漏洞百出,存在无法操作执行的问题(今天还不断有人被刑讯逼供致死),这种文化的事就更得靠边站。 所以文化的彻底复苏、建立,是国家体制发展决定的,是全民素质提高后的事情。

简化字的害处有多么大,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继承的阻碍上,这是最可怕的。甚至比焚书坑儒影响更为深远。这不是危言耸听。 焚书坑儒是有限的,是钳制思想,但表现上毁一些书、杀一些人,数字是有限的,其实随着朝代的灭亡,遗害就消除了,因为书是毁不光的(但损失一定也是惨重的),人仍更是杀不绝的。

但简化字害的可是一辈辈的人,他们从此与文化更隔了一道鸿沟。字都不认得,怎么读古书,造成对古籍研究人才的断裂、丧失的。这么多人从此受这种教育,读不懂古籍,失去了文化的传承继承,遗害无穷。是几辈人都受害,自己还懵懵懂懂,浑然不觉。可悲!所以为什么要灭绝一个民俗,就要闲毁灭其文化和文字呢……

恢复繁体字的呼声一直就有,人大代表一次次提案。但我个人认为要想废弃简化字,那得等到法制彻底建立、实现真正的民主、全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以后了。因为现在参与执政的大部分还是缺乏对文化应有认识的人。他们是不会同意的。何况大众?

大家可以想一想,关于文化的事,你可以去问大众吗?除非你想落后,就去问大众的意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很可惜,我们大众的认识水平永远是偏低的,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将文化迎合与大众,那只有出现在商业运作上,但国家要凡事都这么搞,就完蛋了。
但我们相信,繁体字的恢复一定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我们国家在进步,再提高,人民的素质也不断在提高。中国是有希望的。 经济建设上去后,必定是文化建设。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有信心了。 当初的语言文字学研究,声称:我们的语言文字发展必将走向拼音文字时代。多么滑稽可笑。 这也是当年的执政者主导的研究机构发出的声音。我们不可能想像台湾的学术机构会说出这么幼稚可笑、无耻的话。 但是,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学研究研究者谁还敢这么说?不就等于骂自己是傻蛋吗。哈哈。可当年这些谬论,可就是写在他们自己的出版著作里呀。

我们相信文化是进步的发展的。我们相信未来。至于有些还不懂文化的人怎么说,我们不必在意。
因为大家相信,那些给繁体字泼冷水的人,

7 L. |: ~& K# ~4 i

第一,他们自己一定不认识几个繁体字;

/ z6 v3 m- f) h7 k9 `& c3 I# v4 Y

第二,他们不可能是语言文字研究者;

7 H# U) q8 Z- S+ s1 u U# ~

第三,他们几乎读不懂几篇古文(更不用说训诂学研究的先秦文字,甚至不懂何谓训诂);

$ Y0 y' U7 ]: A' C& q' w

第四,他们不知道小学为何物;

# O- N% b9 s( Z. i0 v0 _

第五,他们不认识被大家叫做篆字的商代文字(包括甲骨文)、战国文字(包括金文)、秦篆(小篆)等……

% j9 O$ h. k( e O- _

他们连汉字的的发展历史,都不了解,如何客观看待汉字,如何能发表有资格的言论呢?

) i* v9 U. e0 H; m1 K! {

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大众都能够了解这些。

: q+ K2 u: x5 G; H5 P

所以向大众征求恢复繁体字的问题,无异于问道于盲。 

我们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文化继承、保护、宣传的工作,

* v5 y1 `- @; C" d0 G0 C

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1 ~* e8 @1 a, A8 A$ T u

 

* D# }) E' ?3 z/ X

我曾在国学论坛发过一文,得罪了一些人,但也使更多的朋友顿开茅塞,供大家参考:

, ^( ] h7 S* f. D. D, @0 t

再论汉字改革发言者的资格

5 o! R6 d: I+ X+ G
; Z4 L: J9 E3 |! z% ^: y/ w* ]3 h) U5 u/ j* I7 c8 G2 t$ Y/ p! {8 o& b! N+ D! b1 k/ x$ ]# X4 d- p$ L. V% h& s
我最初一贯的观点是:不懂文字学、不懂文字的发展历史,最低标准是不认识篆字的人,就没资格参与汉字改革(其实根本不是什么简化字的问题)话题的讨论。

汉字的发展一直就是一个由简单(陶文——甲骨文)到复杂(秦篆[小篆]——隶书)、再简单(古草[章草]——真书[魏书、唐楷]——行书——今草)、再规范的发展演变历史,其实,我们目前是处在一个规范整理的过程当中。

由于我们各领域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所决定(由于体制所限,里面真正的大家、大师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能量,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各行各业都出现偏差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我国的法律的制定,如此关乎大计的事情都是漏洞百出,到今天还远远没有完善,艰难前行着,别的“小事情”就更是可想而知)。比如,当年第一次申奥,北京市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大搞汉字规范化运动,消除一切街头的繁体字,下面执行的就更邪乎了,大有将繁体字斩尽杀绝之势,搞得一片怨声、骂声……

北京市百货大楼的简化字牌匾大字,就是刘炳森先生重新题写的简化字(其实书法题字可以除外),刘先生自己在重新题写很多简化字牌匾时也是不住大骂那个死女人的大名。后来慢慢不了了之,就再也没人去干这种缺德的事情了。

所以可以看出来,当年出现新中国汉字简化历史上要走拼音化发展道路的大笑话,一点不足为奇。 可以想一下,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里面都是些什么人。也可以值得庆幸,书协组织到今天还没有出现过提倡用简化字创作的故事,极左之风还没有泛滥到这块文化阵地,否则就太可怕了吧。

我在十年前在太庙书市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齐冲天教授(当年曾听过他的古文字学课程)所著《书法文字学》,很是高兴(因为我们知道,今天搞文字学的大多不专精于书法,他们多数没有罗振玉、王国维、唐兰、于省吾、郭沫若、容庚、商承祚、顾颉刚、李学勤等前辈的书法历史环境;而今天搞书法的就更可悲,由于多数人都是字匠,根本又不可能懂文字学了),所以有这样一册《书法文字学》不是很令人兴奋的事吗。

但当读到了作者分析简化字和规范化的几点失误的章节,突然明显的发现齐先生的几个短处。
因为作者以排版最通行使用的印刷宋体字为例来检讨简化字的得失,并以人民币上的魏楷为佐证,证明了作者并非是书法的专精者,并且完全不明了的印刷字体设计这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具体内容须以近万字来阐释,这里不涉及过多)……

我由此悟到,作为有资格在今天讨论汉字改革规范化的人们,又决不是简单懂文字学就可以的事情了,汉字的应用领域越发广泛,涉及面就越多,于是就又加入了印刷字体设计这一新的文字应用领域。我们老一代的印刷字体设计师都是深谙此道的行家。

比如“冒”这个字,我们很多小学老师都会教给学生:上面一个“扁日”(曰),下面一个“目”,去犯这个低级的错误,其实这个“冒”字,上面根本不是什么“扁日”或“曰”字。

老一代的印刷字体设计师严格按照篆书、楷书的原态,在无论印刷宋体还是楷体、黑体等各体都写作冒状的倒框下加两短横,这就是文字中的文字学现象……

而今天汉字简化论者不就会觉得这样多麻烦呀,写个“扁日”(曰)不就完了吗。

所以,一项严格的工程、一个严肃的话题,参与者不是具有些热情就可以的,需要具备诸多方面的知识、学问才可以,否则你必然会顾此失彼,无法科学周全的考虑……

! i; r" r& \7 r# ?$ @2 A

 

6 x. v2 j- t2 z& d$ N0 c1 G, q

 

/ R4 N& w$ y- Z

参见:

" D& N' F5 T" p3 G, \: c& S

《中國大陸的簡體字》

* r4 ]1 l: }& ^0 j! K, Z5 W5 c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35010&highlight=

发表于 2009-4-4 0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我的看法。

* I" v2 Q+ |. U+ z. y" y* \: |

1:文字、道路和房子的出现就是工具,是人在与自然的搏击中产生的。拿文字说,它的出现是为了表达,为了记录,至于其后产生的文字与世界的审美关联皆是泛生产物。您文字中提出的问题大概能归结到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两档中,这两种属性之关系,您可以参看康德的二元论之说。

' k# T9 z$ `/ f; p: T2 p

2:保护与发展二者的关系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的,没有发展就没有保护一说,保护是依附于发展而存在的。‘变’是人类乃至宇宙的一个恒久命题。保护与守护是两个概念,保护是针对人身之外的世界而言,守护是向内针对人头脑中的思想而言。

" s Z5 H6 t$ U! T

3:离开了发展谈保护是无本之木,剥离忽视了事物的发展阶段而谈论保护是无源之水。

$ H6 B3 G" f1 ?9 e; |1 ` D- D ^

4:谈论保护,首先要澄清立足于何处保护,为何保护;发展同样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 o a# p! @7 F$ {

5:我觉得我们既不能抛开享受着现代化所赋予的一切坐地妄谈复古——让我们的思想与现实两张皮,那样是有点儿虚妄的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害死人,这一点儿在历史、现实和我们对待北京城的态度中可以找到非常好的例证。

( n& H Z( v5 y. B

6:在对历史的保护中要警醒防止陷入两个误区:其一老物件儿都好,其二新事物都不好。在这个认识上谈保护,我认为只有一个词可以明确表达我的感觉,那就是‘剥离’——在前进当中对旧事物有选择的剥离,这个有点儿像蝉蜕壳儿,再不舍再疼也要慢慢脱掉老壳儿与新肉身的那些联系,否则长不出翅膀飞不起来不说,畸形难免。

5 y4 q) `7 c* n' F% R. R, O0 F

7:话说的有点儿直,您担待!

发表于 2009-4-4 0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以上的话,并不是针对谁,只是想表明我的态度澄清含混思想,避免走入言老就好抱怨就好的怪圈儿。好,究竟怎么好,您说得出子午卯酉也不乏是好文字。既然在这里做这个版主,我就要考虑这个版块儿的走势从而对那些踏实写字的网友负责。

# Y$ S( A0 y8 z6 c+ o/ o

加精是一个荣誉,当她成了庙会上的竹圈儿人手几个谁都可以扔,转身就走,套得着套不着无所谓的时候,网友成了什么?

* j4 D+ S, ]* p

版主会上也好,私下里也好,我都跟各位版主与管理层有过交流与沟通,恳请各位不要越俎代庖,既然这间小厨房在下还说了算,盐有盐的咸法,醋有醋的使用,我只能做家常菜,家常菜也有家常菜的规矩不能乱了方寸。

! K, G7 }/ p" W/ |( W

术业有专攻的老话说得不厌其烦,都是草根,谁也不能说比谁高到哪儿去。喜好的原因来到老北京网,忝坐版主之位一直惴惴不安,坐一天我就有责任撇去那些浮躁对踏实(写字的那些网友)负责,这个,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 K, _1 m8 U1 X0 O

我做版主有我对文字的认识与审美标准,通栏都是精华,如果不是个笑话,那一定是我的阅读欣赏水平出了问题。

2 z) ~$ d; ?- j

版主会上我说过这个版块儿需要沉静,只有沉静才能有时间读书有时间思考从而才能有好文字出现,现在我依然坚持我的主张。

* X8 Q4 k5 k4 t. S Q1 G3 [: Z) y

我喜欢那些说理简静不矫情的文字与跟帖。

# S" I& I9 @: O" x) {" }, W

这是一个偏僻的角落,倘若连这里都是‘塑料袋与烂报纸齐飞,翡翠白菜共泔水桶一色’的话,老北京网浮躁到何种程度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h' R8 ^: R+ V! m+ f* r

+ @' f' ]8 s) K

謝謝諸版主的點評,再來說幾句。

- R2 p# w: Z8 h, S* U a$ @0 p

 

^( q7 |# X9 J* D' ~2 i% P

會不會有人看到這個帖子的字體感到彆扭呢?我想一定會的。
我發這個帖子故意選擇了正體字,也就是通常說的繁體字。估計會有很多朋友看著不適應。說實話,在下雖然看過幾天正體字的古籍,但要是不借助電腦輸入法,我也寫不全這些字了。

3 \7 P) A$ L9 V1 \

 

( w+ D Y+ b6 C

那麽爲什麽我們會對繁體字有一種强烈的不適應感呢?道理很簡單,兩個字:習慣。

% l+ o$ F) N9 U0 m: i, k5 {* X

一切都是習慣使然。凡是超越了我們習慣的事物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感到一種不適應,無論它是朝正向還是朝反向。把簡化字突然改成拉丁字母我們肯定會感覺不適應,但若是再去看正體字我們同樣也感覺不適應。

5 S K. W2 A# D( O

 

; L2 G0 r# `) q

大家有沒有想過,雖然很多人都在呼吁保護老街區啊老建築啊,但這其實更多的是出于習慣,或者說條件反射,而不是出于對文化的理解。

7 s; a6 l/ l/ s) @% ]6 @

只是因爲粗暴魯莽的工業化建設和毫無節制的商業開發摧毀了人們以往恬靜安寧的生活,從而激發了人們强烈的懷舊思緒和抵觸心理。

# G& ]2 q. [& O+ A

 

9 s6 t* b# v" u/ V$ ]; h

可是,如果給大家提出一個假設:請問您覺得北京城應該保持在哪個時代的樣子最合適?相信答案會非常不統一。因爲每個人對過去、對歷史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 b% k1 h6 L, y# ?' E1 b9 h

也就是說,這個貌似熱愛并堅守傳統的人群其實并不是一個有著統一觀點和統一理念的團隊。

" }3 E7 y% I* q7 m8 P

因爲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糢糊不清,甚至分歧嚴重,所以我們所謂保護文化的立場也幷不堅定。依此類推,以後的人們難道就不會留戀在鳥巢大鶏蛋大褲衩旁邊生活的歲月,并把這個當作是對傳統的堅持嗎?

# N7 `/ N3 Z( C3 P2 D8 h5 H+ y; g

--這是一個可笑又可悲的事實。

3 O8 E1 m3 o' @; z. w( H) l

 

7 A8 F8 N3 S b# C7 M U

難道說寫一點點或者僅僅是認識一點點繁體字就是復古和開歷史倒車嗎?我看未必。

, I% N [+ q& {4 n, W

如果那樣的話,臺灣香港以及廣大的海外華人都應該非常非常的愚昧古板,干什麽事都得比我們這些用簡體字的“現代人”慢半拍才是。

2 d! q' f; B( o& Y7 o5 M

 

- M" Z. y# A/ l6 E4 n; H

我曾經跟一個在長年生活在北京的臺灣朋友交流,他很愛國,從來不主動說自己是臺灣人,而說自己是外地人。但他打字總是打繁體字,我看了就對他說,你能不能用簡體啊,你又不是不會,那樣看著多方便。但他說,這代表了對文化的一種堅持。我當時只覺得可笑。

3 M v$ [5 ~, p" g1 [

 

2 p& _# F0 |- d) W: q6 y; @

現在想一想,這樣的現實也真的可笑,不過可笑的可能是我那已經固定成型的思維方式。

+ Y U5 L# o! a" q" y' A: Z

 

. x$ C6 A( }! r" D' \/ J; \

簡化字明顯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人爲地割裂了一個民族歷史和地域之間的聯繫,卻偏偏要冠之以現代化的美名。很多的簡化字簡化得都非常沒有道理,可以說是任意胡來。說個笑話,有人譏諷簡化字是“愛里無心,厰里無物。”看似笑談,不過也許真的如此。冥冥之中,殘缺的文字似乎正使我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變得殘缺不全。

! V% O2 v; `0 r- J) L# h5 ~ k9 Q7 X

(如果對這感興趣可以去看看相關的資料。)

, D/ F% I" K3 N

 

& ?4 b( P& s" t+ X c+ M3 c v# _# P

好,現在讓我們再來對照一下“拆房子和簡化字”--
我可以用同樣的邏輯,來質問你們這些所謂的文保分子:拆掉老房子,那是不是給你們提供高樓快路了,是不是讓你們進入現代化了,既然是這樣,你們還反對個P啊!你們還妄想復古咋地?

7 T; ~( e3 \" W( n, `* K4 Y

--荒唐吧?!可見,簡化字和拆房子都不是因文化內部的規律自然産生的,而是在外力的強行干預下出現的。

; D' r$ Q3 ?/ H0 C

 

( b- F; ]& D7 l) v1 K$ [

所以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文字,宗教,藝術這些非物質文化,以及古典建築這樣的物質文化,它們絕對不只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信仰的載體。

* `8 ?, w" g. w5 R& N8 d) i t' n

 

- C2 u3 J; h* g, q& Z5 n o

如果把對恪守傳統都理解成盲目復古,對所謂現代化一味頂禮膜拜。你就會看到本來异彩紛呈的各地區各民族文化慢慢變得千篇一律。

( f$ H9 x, A/ b! w

如果您能出門到全國各地走一走,就會看到幾乎所有地區的經濟建設也就是所謂的現代化建設,都有拆舊建新這一項內容。所謂舊,就是有地方特色的建築風俗什麽的;所謂新,就是像王府井東方新天地和朝陽區CBD那樣的東西。退一步說,就算地方上對舊的有所保留,也都如同北京那些保護院落一樣,把周邊環境鏟除乾淨,把原有的居民生活打破,把自己看著不順眼的舊物件想當然地修葺一新,把舊風俗舊信仰都當成封建迷信和無知可笑的行爲。

0 P/ i! O+ Z) K6 i

 

8 x& I1 v) w. o J7 D

請問,您見了這些敢提不同意見嗎?提了會有人聽嗎?
--您這不是妨礙人家現代化嗎?您這不是自己舒坦了之後拿人家的苦日子當欣賞品嗎?您這不是在宣揚復古,阻礙歷史的車輪前進嗎?

' n4 }9 G0 X& [5 p

 

) O& Z1 Q! T7 J

..........................................................

+ `! N& |+ E" V5 e0 v9 o% ~

另外,我發這個文目的是想把自己的觀點拿來分享,不是奔著加精來的。如果加個精華能分套房那我還真得厚著臉皮申請一下。

' L/ t' x$ {* H3 y+ n* n

我想對一個話題大家各有各的看法很正常,各抒己見、爭論甚至抬杠也很正常。如果說這個話題不適合某版塊,勞哪位版主的大駕給它換換地儿吧。抱歉啊,我老是搞不清這種本來就是西紅柿白菜幫且會引來更多的西紅柿白菜幫鶏蛋殼板磚塑料袋爛報紙的帖子應該發哪。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看到閑雲版主在11樓的好文,本來還建議有興趣的朋友去看相關資料呢,有了這篇文字就足够了!

2 m; J( M5 F9 P, v8 f; U4 ~# o& X' Y

 

( o4 O C2 I8 X& |

您舉的那個“冒”字的例證真的很不錯!

& g' @" ^; c L) y Q8 e

這跟我們現在對待古建築等等傳統文化的做法是一脉相承的,現代人想當然地給這儿加一個門樓,給那儿砌一堵墻,這個古建築也就面目全非了。想要通過這個建築來考古來研究歷史,不謬以千里才叫怪呢。

- ]5 B7 [/ }9 V

 

, E7 f) i( B: u- B

可悲的是,很多人的大腦都成了人家的精神殖民地了卻還渾然不覺。。。。。

发表于 2009-4-4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主有些误解在下的意思,所以有必要做一个澄清。

+ N) j; ?# `$ V% n( N( n$ }2 P0 k

1:我的观点在第一个跟帖中已经有了大概描述,是非曲直如此争论想要一下子辩出大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有一点我是赞同您的,那就是对传统文化散逝的惋惜与不舍、是面对被芟割殆尽的文化废墟的气愤与哀伤。旧有文化被连根儿薅断新的文化体系并没有如愿建立起来使整个文化界甚至整座大陆陷入了一种摇摆的动荡——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没有主流的审美标准,甚至找不出未来的走向。迷惑是群体的一个基本状态——面对各种涉及文化领域里现象的迷惑。

7 @/ z \/ V2 S4 C) J! ]$ D

2:朱大可有一个广场理论:大家同时站在一个文化广场上,每一个人基于自己角度对文化现象都有各自的不满与阐述,每个人都在呐喊这种不合理,远远听上去,谁说的都有道理,站在略高于人群的广场上空,人群是每个个体声音的地狱,每个人都是他人的地狱。

& }- z: b4 H" e p3 {8 L3 \* A

有一篇文章,有时间的话,您看看(我以为不错):

9 _7 _/ l* D' m; m- p j

朱大可:中国的文化危机与复苏  http://www.tecn.cn/data/25570.html

/ ?" w5 A, |3 p+ f9 ?

-----------------

9 Q0 Y8 ]' Q$ ]- _0 B7 w

我在给您跟帖的下面一个跟帖是与其它版块儿的版主们交流,与您的主贴无关。(主要是阐述这个版块儿与管理层及各位版主之间对文章加精的一点儿私见)在行文中没有表述清楚让您感到不悦,那是在下的毛病,对不起!

1 a, i' \' g5 T0 U) z" J

遇到您这样一位如此认真执着的守护者,觉得荣幸!

% x5 i/ ? i9 `9 N$ t( C

握手!

4 E$ y. @ s# g' _0 k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 v. t, ]# e

草长鹰飞版主太客气了!有言语不周处请见谅!

/ J9 O2 @0 q5 m: t/ [& W9 ^% ]

 

! ~ i& M1 b% l: g5 H4 m

您推荐的文章已经看过了,觉得朱有些地方说得还可以。就繁简字的话题而言,闲云野鹤版主推荐的那个链接

) M- W$ e3 e/ K. {. m' Q$ I7 P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01805&highlight说得更到位一些。

, [0 p2 i- d5 H t# V1 F9 Q! C

 

6 f+ e" A, W6 }% q- c# I8 k- s

借用这个链接里面的话,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您所提到的“广场理论”。

% Y( s( |$ h1 O- K

为什么会出现众人都喋喋不休地表达,但道理却越来越混淆呢?

( ]* o) y) w! u; F

就像那个帖子中说的“文化传播应该是自上而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讽上,这是文化的基本规律。采取一种自作多情的向下俯就的态度去传播文化,只能导致文化的堕落。”

% K3 R! C" \$ y1 U6 U

 

1 N9 G) q) @, _, n' H; X( O% R5 Q

正是因为民粹主义泛滥的缘故,多年来我们的文化都是向下迎合的,很多事情不是越说越明白,而是越说越糊涂。弄到最后只好用一句像万金油一样的话(即废话)“存在的就是合理”把所有问题都给掩盖下去。

% @9 `( j* f! p" @, C. y

 

. q7 H% V; L5 H! Y5 \3 T0 O r' }' {

这种情况已成积弊,恐怕很难改变。

发表于 2009-4-5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从一个今天写法很奇怪的结构发生变异的“侯”字

" W0 @- v p4 R& G7 i

看看文字是如何演变的

, f! q, t# t' `4 Z: O4 S( R

还有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7 p& g1 K6 A0 n9 _! r3 B' t& m/ m

 

5 h" W0 d6 S G6 R' o+ \; R! P% a

此页书稿,是我给一个对汉字文化毫无了解的同学,对被他歪解的“侯”字的详细解说,供大家参考


发表于 2009-4-5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别的不懂,就是楼主的把简化字和拆房子放在一起比喻,实在没有可比性,牵强,牵强.    恕俺直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野鹤版举了文字的例子,再跟一个建筑的例子。

* W8 s% v# `6 |1 U" F' `8 ~ l


4 F- x4 M2 N7 d$ x

从这个图就能看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所抱的实用主义态度。

7 K" ?% E' v: N0 V- p5 N

古建等传统文化和风俗自有其讲究,这座文庙为什么不开正门,这些人不说先给它保护好,然后从风水观念、文化信仰等各方面去研究它,而是用这种近乎弱智的态度简化、篡改它,以“最高效率”达到“实用”目的。这思维可真够逆向的。

3 i: A7 N/ H4 `: A4 H7 s: l+ m

 

7 W. G ]0 [# Y0 M

设想一下,假如开了正门以后,这个州还是不出状元(换成现在的意思就是当大官的或者名人),那又该怎么办?很简单。干脆拆了再盖一个庙。假如还是不出呢,那干脆连庙也别盖了,改别墅或娱乐城吧,请上级领导和投资商来观光疗养哈皮一下,说不定也能达到目标。最不济也能带动点消费。

`8 M$ p0 }8 X

 

7 n0 C4 | T9 j1 Z O, ~! c+ Q0 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14:35 , Processed in 1.21701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