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70年代日本“文化大革命” 3 o e J C2 c' v# t' S4 @8 X
& e1 g( K; ^. ]& S |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日本共产党通过印刷大量《毛选》、《最高指示》以及其它文革文献,催化这种热情,使这些处于亢奋中的青年也梦想在日本复制中国的那场运动。
0 u( B. q0 V/ n: n / X6 B- y V& `0 P5 _! r

9 y, x. f+ |) N( d" U: A0 ], n" i
, L' ]# s" j+ g; d& y3 C) m, r' Y2 j如果你在日本探问一些60岁左右的日本老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会告诉你,他们的偶像曾经是毛泽东。
, x( D# R5 u) Z7 k) O# t1 T
/ G3 }5 L. E- J , s( O' Q3 [1 l1 w
4 c8 i( a2 P3 w j# Y
日本青年在读《毛主席语录》
T+ O, Z2 j$ p' n- b9 K; Y ! a @9 H8 l6 C. N x7 ^$ q& [. v
 ! I9 g! g% i3 u, `: _
7 i/ Q6 U* L% C" n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是红色的日本。当时中国掀起的一轮轮红色高潮,亚非拉独立运动如潮汹涌,再加上美国在越南无可理喻的军事行动,使当时的日本青年纷纷选择向左转。
! Z8 k# C" D7 p+ ^8 E * J: N; z( a3 A" G( `4 T8 B
 7 e7 I0 S" b% L) i6 e1 ~, B+ n
! @# B& M# T8 m) L7 v1 F
日本意识流大师——大江健三郎的许多小说中,都有对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左翼运动的正面及侧面描述。 & y# }; U" h, A; b) P0 u! R
& h2 z: ~' N9 }$ F& }* L1 X, E
 ) S/ K' m: m; Q H6 \+ {
! P# i( `1 l5 X5 K0 Z他们一聚就是上万人,手挽着手肩挨着肩,高呼反美口号,行走在东京、京都、大阪和冲绳的大街小巷 4 ?5 {9 `' i" \, \( S% \& t
$ O3 h9 {1 m1 q U7 k 4 G2 l, `+ `' n" f2 R
: k% T) H* ~. Q
当时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经常会有关于中国文革运动的报道,与在中国一样,这些报道一再激起那些20岁左右,冲动而热情,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日本青年的革命激情。
( a' m. i/ t, p! ^& D a, o5 g* @
0 y& f$ ~6 x2 g% n2 E : ~2 l( X0 L/ g. ]8 J# R
6 C+ E. {2 [; j& E当然,由此也与日本当局产生了一次又一次冲突。
/ C. r+ M9 X$ a) K
7 i5 g" T* E$ f4 I( i! o * v4 x* g+ }0 R% U
1 j$ @( g8 W0 X% Q
青年们的不满在冲突中逐渐上升,为今后更激烈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 z! E* A" ? n# U, o
+ C1 A \- ?- V. G6 j8 w
: @$ S4 m$ b/ m# G' b- D. S
. a1 q) `' `2 [' n) ^* I. z - G/ L* P2 o0 D- b% r( t- `% j
在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逐渐转入低潮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赤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 {) N) u; }) q. }6 f1 j
. G% N# |0 s. S3 M: @& K* Z

' f2 P/ a: F$ D9 e H
& [! j" W0 u( A9 D; d日本赤军共分为“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三派,相继在1969年到1971年之间成立。
& T/ ]: ^- D( J. V- g2 L
1 O$ X4 ]5 c+ b7 ]4 i! |- |
8 s' H/ W* J; G. w3 B' v
. B: D$ ]% e4 r- P# d: @联合赤军在1972年2月29日一次包围战中,被日本警方歼灭,幸存者加入了日本赤军。而赤军则于更早的一次与警察的突击中被歼灭
' S0 ?! d: `8 a/ m/ [; G 6 h# @$ K3 V% @( D3 k

' y: s' O8 U. Y' i' O( W0 {- V 9 }/ L* S& {' o! r
赤军是当时日本社会的缩影,对那时的许多日本青年来说,美国象征着帝国主义,象征着罪恶;而中国象征着革命,毛主席是全世界革命青年的共同导师。
7 T& U& W2 L$ f. G! h9 k
( Y0 ~" P& b* V; N4 ?) w
! A% d/ Q- f8 e& A5 R% ^1 g# y( i 6 ?; [: h$ A/ D9 T& g; R
2 x" W- i- l; Y7 x
在游行中,他们常常将毛的画像高高举起,并把毛的语录用鲜血写在横幅上,而他们则在横幅和画像下,表情庄严的前进着。
) J; h _* C/ I+ W
7 V3 F+ N3 o. W( [. \( }
! @. @0 ?. ]5 @4 @6 B7 G
: |- k+ e! n1 M p8 {/ m , }+ @9 M9 Y- l
这样的画面不时出现在当时的电视、报纸和期刊上,成为当时日本的时代写照。 5 | ~! m6 K F
+ [$ R( i. |) k4 F- S* r. A8 u, o3 Q0 ]( _ ) n; J0 F$ W; G$ K
+ J) T. W5 D4 {- z$ T: i- Y/ y. K
: v- d8 B2 L6 M+ ?3 P& v K直至1979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日本左翼的外部精神源泉彻底断绝,许多左翼青年在绝望中自杀,左翼运动由此走入了低谷。 & F! P3 ]' }7 H L8 X5 ], e5 D
& R3 r- t9 ]/ T. H5 ? + _6 g% F7 t: ?8 s( x
1 }4 g4 A9 l% X8 O! R+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