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f) [8 `' {) o $ G% ^7 ~1 }! L, @
( [) e: w. a- u; J% L
% i6 \" W; O8 A- C, x9 i馗哥来了——写在清明节到来之前 q9 E' [% r+ d: Q% Z
3 y q1 T7 }) ?) \
(作者:王陆昕)(声明:弘扬传统民俗,欢迎实名转载)
3 K" M: }% \9 z6 f } 同事兼好友王鹏是个好丈夫、好父亲,更是一位孝子。他不远千里孤身从延边来到北京工作,最近情绪有些低落。细打听才知道:临来之时,母亲在家养病,岳父住院,本来已经够忙的了,前几天电话又告知小舅子车祸住院,夫人已经请假全职伺候这几位病人,孩子高二还要复习考学。这几份未尽了的责任让他日夜心焦,归心似箭,然而工作繁忙,分心乏术,只能企盼“危机”早些过去,深深地为家人祈福。 % j4 L+ L) B C% a/ h9 p
也许是有感而发,本已是当地有名的人物画家的他又重拾画笔,画了十几幅钟馗图,洋洋洒洒的,把这个“赐福镇宅圣君”又请了回来,驱魔迎神,以做辟邪祈福之用。 W1 x# m8 r3 K3 S! M2 o5 g% t' D
其实,“馗哥”来了,远不只是一个人的幸事。这就如同人人有父母,个个应尽孝。古往今来,无论祸福,中国人都不信神,偏笃孝道。也许正是基于此,才成就了一个绵延5000年,枝叶发达的中华民族。
* g p7 ^( B( O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系统,是精华中的精髓。敬重别家老人就像敬重自家老人、爱护别家孩子就像爱护自家孩子,这做起来应该不是太难。 5 B S) a7 K* ~ P) P" Z9 K+ v4 o
可惜一个时期的所谓破鬼神、批孔儒,最终把传统人伦也给抛到爪哇国去了;破四旧的结果,就是割断历史,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时至今日的父母孩子等关系,确需借外来钟馗,以重树人间孝道、重拾传统人伦。
* E9 c, u. m4 V% d- ~5 U4 f 中国的节都与祈福有关系,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屈指算来,离清明节没有几天了,今年清明节怎么过?也许国人对这个节有点陌生,去年过节的时候就有些不知所措,因此今年有必要说道两句。
2 t9 r4 H5 K* i. b4 C
馗哥来了——写在清明节到来之前
馗哥来了——写在清明节到来之前
馗哥来了——写在清明节到来之前
馗哥来了——写在清明节到来之前
馗哥来了——写在清明节到来之前
* P" _" Y) A7 [; q" p9 ~1 w6 d4 ^
(图片后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