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00|回复: 23

[讨论]请大家把地宫已经打开的陵墓图集中到一起吧,顺便向大家请教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2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 
" I  _, s6 M1 D, b: R[BR]为何明朝皇陵基本没有被盗,清朝皇陵很容易被盗?
) ]" o9 c4 \4 C) h" n[BR] 
; m9 z4 c0 ?6 e- ^[BR]为何清朝皇陵地宫埋得这么浅?
6 r3 g8 g8 X) }# i4 C5 I[BR] 
6 i& u: C3 e1 B. f! A[BR]为何一些清陵有哑巴院这种结构,从琉璃影壁往下挖就很容易进入地宫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2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定陵不是被打开了吗
发表于 2010-10-22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清朝皇陵容易被盗,我觉得是王朝灭亡之后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前朝王陵的命运。

0 f) B l3 V, G$ w4 x+ l& X4 l4 U

明陵之所以没被盗,是因为,李自成进城之后还没来得及干这些事儿就被打出去了~而清朝进关时,一方面说是为明朝驱逐强盗,一方面又为了笼络汉族地主,所以不但没有开掘明陵,反而继续加以保护。

5 }' Q( M2 y( P3 d! M4 `1 U

 

1 _, [+ w I; \4 N% z# d

至于清陵的被盗,同样也取决于社会环境,时逢乱世,有枪便是草头王,埋着大量珍宝的清陵被盗也就在所难免了。

发表于 2010-10-22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哑巴院的影壁,一般情况下,在设计之初,地宫口都会在整个园寝、陵寝的轴线上。而哑巴院的影壁也是在封闭地宫之后的装饰性建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要是清陵不留哑巴院,里面填上封土,就像明陵那样,盗墓的难度就会加大许多。
2 I. _7 ?! f; p6 |& O[BR] 
0 L$ Z  k) C3 C3 x- m[BR]都说有的古墓有防盗机关,可谁也没见过,有这方面的真实场景图吗??????????
发表于 2010-10-22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十三陵也同样经历了后来的乱世,之所以没有被盗,我认为是以下两个原因(主要是第一点):

7 F8 _; \3 v/ e! a; H

1、明十三陵离京城近,一有风吹草动世人皆知,无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盗陵;

$ o+ [ c) P$ X! k4 b" E, M- R0 I5 _

2、陵埋的深,一般的盗墓者一时半会挖不进去(当然1956年前并无人知晓墓的深度)。

发表于 2010-10-22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0-22 16:07:00的发言:

要是清陵不留哑巴院,里面填上封土,就像明陵那样,盗墓的难度就会加大许多。
 
都说有的古墓有防盗机关,可谁也没见过,有这方面的真实场景图吗??????????
: F/ `( z) j, E/ F* x

即使填上封土,清陵的深度也比明陵差的远。从十三陵定陵来看,它深达27米!

3 ]6 M4 F" l. }. A. N N

至于防盗墓机关,从没见到过。大概都是传说,以警示后人不要去盗

8 v0 W) t) I% ]! z/ x5 s

明陵和清陵都是帝陵,都没有这类“机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幸的是最好的长陵大殿保存下来,其他陵的祾恩殿肯定不如长陵的好,即使保存下来也不用都看了
发表于 2010-10-24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东陵被盗主要是碰到了孙殿英,也就是“风间铃音”朋友所说的“机缘巧合”。呵呵

. V% d) ~! i! P4 o2 ?/ f6 P

清西陵附近无军阀去打它的主意(只被土匪盗掘一座)

2 X/ i7 X1 C- c: K; A( N% G$ r; ^

另一原因,可能是西陵守陵人仍旧很负责。这从西陵古松保存很多就能看得出来

发表于 2010-10-24 14: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0-24 13:59:00的发言:
3 i. v' \, R$ ^8 H/ d1 R

清西陵被盗的少是不是因为

- G# E& F; k2 p' b

 

5 n" f& I2 O& j- C `% W! S Q" l

1、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 A" o6 J6 _$ v2 k

2、葬在那里的帝后没多少实权或不算太富,在位时间短

% C% A1 S5 {" t- Y9 @ h

3、西陵陵墓比东陵少,不太值得费劲盗墓

* i% E; @8 n/ J) B) q$ N

 

1 m3 N8 @# e. V% y

还有不明白的是慈禧隆恩殿这么讲究,怎么没遭到大的破坏,能比较完整保存至今。

3 x( b( m2 o- C' ?% a: ?

 

, P6 i" y! N1 W x( r) Y

长陵祾恩殿完整保存到现在也是奇迹,经历这么多乱世,为何十三陵只有长陵祾恩殿能完整保存下来,还这么好?

' }! C" o$ @- i' P+ _

长陵大殿确实是个奇迹,因为他规模最大,乾隆五十年整修明陵时,拆用了永陵的大木补配的长陵损坏木件。解放战争时陵区驻军拆毁建筑烧火做饭,除长陵外全部被毁,我在陵区里走访老人,永陵监村的李姓老人(80多岁了)讲,长陵也差一点完蛋,就差一个月时间,战争要是再拖一个月不结束,长陵大殿必毁无疑。什么部队就不用明说了,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西陵被盗的少是不是因为

+ g" B: ?3 r1 w" v/ o% y

 

: x9 ]: c3 h' q; r0 p# w

1、地处偏远交通不便

6 C' ~2 m; f. C- ^

2、葬在那里的帝后没多少实权或不算太富,在位时间短

1 L' c" l! G8 K& X

3、西陵陵墓比东陵少,不太值得费劲盗墓

u5 r0 V1 C& b U! h

 

& A, `" ?% R4 I! l1 }% f6 ~7 h

还有不明白的是慈禧隆恩殿这么讲究,怎么没遭到大的破坏,能比较完整保存至今。

+ s0 z G& a5 W6 l

 

4 R9 g, O9 Q3 |

长陵祾恩殿完整保存到现在也是奇迹,经历这么多乱世,为何十三陵只有长陵祾恩殿能完整保存下来,还这么好?

发表于 2010-10-24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山深处在2010-10-22 17:43:00的发言:
, K* J4 V1 T' v& W( M

即使填上封土,清陵的深度也比明陵差的远。从十三陵定陵来看,它深达27米!

( E$ N9 U( m% h+ S0 ?) w

至于防盗墓机关,从没见到过。大概都是传说,以警示后人不要去盗

5 d: _# O4 A( k3 D4 Q; I9 x

明陵和清陵都是帝陵,都没有这类“机关”

) F: o0 U* H! A: t1 _5 t$ e

严重同意,刨除社会和机缘巧合的因素,仅从技术角度看,清陵太好盗了。

5 C: d. `; ^3 t) f. }/ y1 w$ h" ]

 

3 J% k8 M. }$ Y6 m) ~" {

不论设置哑巴院的清帝陵,还是无哑巴院的皇后陵、贵妃园寝、妃园寝,地宫券顶几乎都出露与地面,有些帝后陵坐落在山坡上,拉一根水平线,站在小碑楼地平与地宫地平几乎等高,而且,年代较近,知情人多,地宫模式统一,简直是盗墓者的天堂。但是如清西陵很多帝后陵完好无损,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

; L+ x0 ~ r1 y# J5 K% t4 D4 F s

 

# A% Q7 U4 O6 t" G7 q E8 x; z/ g' E: P

明13陵也有三座哑巴院,但是没有被盗,盗墓的光顾过德陵,也没盗开,就其原因还是年代久远,知情人少,地宫埋藏较深,一般盗墓的毛贼不知从何下手,能力不足,而有能力的军队却阴差阳错都没有时间去盗,能保存下来,奇迹中也有必然。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宫深度怎么算,是宝顶最高处到地宫顶部最高处距离、陵外地面与地宫地面高差、陵外地面与地宫顶部高差、宝顶顶部与地宫地面高差、明楼地面与地宫顶部高差、明楼地面与地宫地面高差,或者还有其他方法,向专家请教
发表于 2010-10-23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点是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孙文革命还打着“驱除鞑虏”的旗号。清灭亡后汉族人自然不会同情,明朝是汉族人建立的,汉族人可以发掘清陵,发掘明陵不是发掘自己的祖坟吗?
发表于 2010-10-24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0-24 15:58:00的发言:
0 g# C, L: Y: h- V

改革开放后还有这种明目张胆“官拆”案例吗?

$ e0 w- Y1 B3 h, n: Y- Y6 C

当然有,只是不用人拽了,用拆楼王、挖掘机……

; ?% A6 n/ t) M+ Y7 @% G" L

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文物拆了也就拆了,大文物也敢“官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以前人们文物保护意识这么差,为何马王堆、满城汉墓等著名大墓能按科学考古程序发掘,发现这些墓时也是在文革期间呀,为何没有破坏掉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松园在2010-10-24 14:13:00的发言:
; n7 P9 J& b, R# I5 x

长陵大殿确实是个奇迹,因为他规模最大,乾隆五十年整修明陵时,拆用了永陵的大木补配的长陵损坏木件。解放战争时陵区驻军拆毁建筑烧火做饭,除长陵外全部被毁,我在陵区里走访老人,永陵监村的李姓老人(80多岁了)讲,长陵也差一点完蛋,就差一个月时间,战争要是再拖一个月不结束,长陵大殿必毁无疑。什么部队就不用明说了,呵呵

7 ~/ T& c0 m: E4 T2 i

周围这么多树不砍,怎么非得拆大殿烧火做饭??????????

发表于 2010-10-24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当时各陵不拆也踏的差不多了,在他们眼里就是破房子,新砍得树哪有老木头好烧?
发表于 2010-10-24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bj2010在2010-10-24 14:20:00的发言:
8 o, G; G, u4 r; h

周围这么多树不砍,怎么非得拆大殿烧火做饭??????????

0 A3 D8 A$ |2 `3 [, |

这主要是图省事。部队不信迷信,那时更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

2 U M( F( _9 w

 

5 U. l' \) u$ u6 F4 p7 d

拆庙的大殿做烧柴的事我也听说过,是在解放战争时,内蒙某地,大家把绳子拴在房梁上,下面很多战士一起拽,哗啦……,大殿就倒了~~

' A! ^$ Z1 N$ I. y! H& J( W$ A

当地山上还有一座古塔,几炮就把它轰倒了。地宫里的文物都被拿了出来

5 s5 W/ W$ k: Q+ B/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开放后还有这种明目张胆“官拆”案例吗?

发表于 2010-10-24 1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山深处在2010-10-24 14:38:00的发言:
" ~! n. t, [' h$ U1 c6 {

这主要是图省事。部队不信迷信,那时更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

+ s9 {/ ~* a) E: ~) A7 T$ f+ d. c

 

g3 }% H4 `% E

拆庙的大殿做烧柴的事我也听说过,是在今内蒙某地,大家把绳子拴在房梁上,下面很多战士一起拽,哗啦……,大殿就倒了~~

5 l/ i! J7 X& m" H/ t8 i4 t4 ~1 j$ h& S9 u

当地山上还有一座古塔,几炮就把它轰倒了。地宫里的文物都被拿了出来

$ y! m. K5 j3 }+ a1 r4 o$ g2 V9 Q

 

5 c! Q, \3 M/ D& l

这跟我在善因寺遗址上听到的说法一摸一样。内蒙拆大庙都是这路子么……

发表于 2010-10-24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我说的拆大殿、炸塔等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4 G. n% ^2 v0 c) ?; D* U0 S. y2 ?

至于马王堆、满城汉墓、曾侯乙墓等都是文革时期。都是部队施工时发现的,发现后即保护并上报,国家那时对这些考古发现还是非常重视的,例如满城汉墓,周总理委托郭沫若亲自去满城发掘现场。对马王堆汉墓,周总理也亲自关注和过问。

$ F/ B- r0 e$ z6 [' L3 B2 u1 Y

老百姓发现的也没人哄抢,例如兵马俑、擂鼓墩汉墓

% [: r* \! Z! h1 ]6 u

擂鼓墩汉墓是生产队在挖防空洞时发现的,人们把发现的铜车马装入麻袋,放到了生产队的一间普通库房里。文物部门得知后前往接收,东西一件不少,只是无法知道原来的车马阵的排列了

; ^5 B% ~- C0 y1 q

有机会请找这本书看看:《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里面还有北京城的考古发现及北京城的变迁。(此书我没留存)

# s/ v6 E. ^( o, i' Y( w# l

 

{; U( l8 t7 F& ~' L7 I

那时可以说没有盗墓的,一则没人敢(一举一动都能有人注意);二则顾不上(每天得忙于“革命、生产”);三则没有拿文物发财的意识(文物也不可能流出国境)

4 Z! b* v9 Q4 T; s1 E

现在人们没有组织,自由了。盗墓容易,流出国境也容易,致使众多的盗墓贼铤而走险

发表于 2010-10-24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五在此在2010-10-24 15:29:00的发言:
% Y' U' B5 l, M0 O6 @" ^

这跟我在善因寺遗址上听到的说法一摸一样。内蒙拆大庙都是这路子么……

( P0 e! c9 K+ s) Y

大概当时都这么做,省事。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5:19 , Processed in 1.23307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