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 @1 c Y% O3 i3 `( v$ n* K
2 g- ^: N$ J4 i7 \
3 h/ \0 N+ q4 Z( p+ I8 y5 B 大家都知道原来有个乐队叫“鲍家街43号”,并知道“鲍家街43号”是中央音乐学院所在地。但是可否知道醇亲王府?
7 ^9 @ {9 `+ J0 H9 I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 S9 x$ J/ x. R) t4 f( v: o/ n9 a, o
( g$ a% C5 s; s. P
; w. n2 t" t0 l% f$ a, ^8 l
7 C/ R8 k% o# z4 k1 G5 ~7 N
这里就是新文化街西段,原来的鲍家街,位于西城区太平湖东里路西,又称醇亲王老府。清代4大恩封世袭罔替的王府之一,后为潜龙邸王府。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 r4 M+ L' U' c* ^
" T. O+ j& c: d- E6 o& ^
) q/ ~: T6 D, r, t
0 }5 _3 x# w* z% D醇亲王府[南府]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9 b6 l7 E% \8 [ ^" s
: j [3 g0 f$ K
- Z/ e( Y* `) ^: y1 s- p# j
) y6 `. v! L* c8 i7 o; v6 r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6 s" w( Y( {* p. b) W
, f' S% o/ S7 Y! s+ t & T& I+ g' @& E5 L* \) J* n+ G
% i; r( K3 i7 H2 u* s- D, [/ t
该府原为荣亲王府(参见荣亲王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宣宗第七子奕環被封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59年),奕環分府出宫居于此。故该府又称为“七爷府”。是年,琳贵妃(奕環的额娘)曾两度临幸此邸,并在“九思堂”侍宴,有初至赐园恭纪诗记述此事。同治三年(1864年),奕環加封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又晋封醇亲王,府称醇亲王府。 府坐北朝南,分中、东、西3路及西花园。中路轴线上依次有府门、仪门,均面阔5间,黄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调大脊;银安殿面阔5间,前出月台,启门3间;神殿面阔5间,绿琉璃筒瓦硬山调大脊;后罩楼(遗念殿)上下两层各面阔5间,硬山灰筒瓦顶。东、西两路备有6进院落,均为灰筒瓦硬山卷棚顶箍头脊。西部花园引太平湖水入园,并建有亭、榭、船坞等。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 K, H1 c0 B$ A
' q* w ]# g. A+ n7 i5 l | * T7 V" H0 n# K0 |3 k
* A1 p6 _; Y% S& L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 O9 @# a- ?* n9 U
8 Z& ]+ p( _! o : [, h3 {, U# E7 h4 W$ I% k
. i1 Q( ^& x" i% Y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2 U( ~; v* t/ W. C
% W, F, ~# ^: w$ f
& w' z3 ` g' r
' w: A& O# w" M& w, `9 V4 R 按清制,皇帝的出生地为“潜龙邸”,是不能再住人的,只能改作宫殿或祠字。因此,奕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上奏章请求依世宗以潜邸升为雍和宫的前例迁出,经慈禧太后同意,将什刹海后海北岸贝子毓橚递降袭爵后住用的成亲王府赐予奕環,作为醇亲王新府。为了区别两府的称谓,旧府称“南府”,新府称“北府”。奕環留咸丰九年(1859年)至光绪十五年(1889 年)在“南府”居住30年。之后,“南府”前部作为潜龙邸,后寝部分改为醇贤亲王祠。 $ b0 ~+ n7 v/ f' K
2 {3 W* P; e5 T' ^& C * P3 K9 R. v! f1 B( r
- g: J6 C2 C6 u, W' f- p7 u# z 醇亲王府-府门
! `1 N1 l4 y% A& h( t4 u" N0 i2 m 府门正面(南面)被影在中央音乐学院一片后勤行政用房里面。
. }4 d9 q) g9 }+ X: E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 b9 n* {, S) W6 v8 B
) u' K+ e+ a R$ S* C3 ^; d
! k6 I% ~+ x; O: f! j7 i 8 c" F, x* @5 {6 ]2 H
府门后面(北面)亮在院子里面。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 R1 ]) j: d7 P% I" O ( N1 l: v+ a3 j' j/ S- o7 m8 b
- C4 m% v) ]7 e, i F6 Z8 \
: ?# Z$ E. T, X% H/ x- V3 I9 Q
[原创]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醇亲王府[南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