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屋子在2011-4-4 8:45:00的发言:* f. R5 o' R& }" Q% I& E& K3 b
您是做编辑的吧?总是在你的评论里面看到啥结构啊,呼应啊,角度啊,铺衬啊啥的词儿,很有职业习惯。您自己的文字倒是平淡无奇也没有啥结构技巧。这可能是所有编辑的毛病吧。不过网络语言您用的挺熟稔,一般人找不到跟您抬杠的理由。外行管内行这事儿不稀奇。嘿嘿,胡说八道您别介意。 + I9 t$ R# I+ ~ h( ~ B
: g3 u/ i+ }% t/ i' b" F% Z# b
, b; w$ m7 K& Y$ v' ?" _/ n5 \3 M
这首诗就是读着挺顺口,最后那一段个人不是很喜欢。 5 K. k! L$ s! A8 ?1 s+ p5 @
呵呵。 & H$ P7 A- A3 Y* b% d, c
还真不是职业习惯。我以为是素质。 6 v! S; y8 x/ X y5 P0 l1 B( [, x
谁说过美食家就一定是好厨子?
: Y/ t# Y0 J8 O$ A9 I0 C% T* ~- _
# j) u; ~, q' w: C$ r- h这首诗我还真不觉得怎么样,至少不如这个版块某个非著名诗人的作品。 / S1 ~; e1 S$ v3 T
但是这首诗作者全部的力量,他前面所有的讲述,只是为了最后一段“你我面对的”——那是一种冲击,以及冲击下的悲哀。
& x3 F. G3 a7 v3 X9 w: k1 k0 V& D2 C我看到了全部,我以为你也能看到。这是我的问题,我一直以为我们能看出同样的东西。
, W1 l7 r; {, q
- J: r. I8 Z3 E. d1 w8 U2 H0 W9 q我不想和你争论。我不说我是谁,你就真不知道我是谁吗? 0 \2 l0 b7 o2 ~8 D+ i9 M
这事说破了就没意思了。 " n' N* Y/ M3 v
我,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