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91|回复: 22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2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公迁岐·经之营之

/ G- k, I2 A; x0 N) G%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周人的始祖后稷居邰(今扶风、武功一带),公刘居豳(今陕西长武、彬县一带)。为躲避豳地戎狄的侵扰,古公亶父率族人“渡漆、沮,逾梁山,止于歧下”,感慨于周原自然条件的优越,遂定居周原,修筑宫庙,设官建置,发展农业,立国为“周”,建都曰“京”,史称“岐邑”。

8 H7 F6 _" [+ N/ A& n, u2 l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堂是什么样,古代人已经说不清了,这个大草帽不知道有何根据~

: e6 f9 t& w- ^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1-5-23 11:10:00的发言:
, K6 }! y4 l% o' p& R

对那个大圆顶表示惊讶~

, [7 _0 A; E' k, J3 V" `

过去看礼书看笔记,知道古代人对明堂是什么样子就有不同推测,俺不太感兴趣就没看出所以然。如今看到这个模型实在觉得可笑,居然是那样一个大圆顶,好象大屋带上草帽~

9 k/ Y4 l0 r6 J4 l3 S! _* W

明堂形制如何,不太清楚。

. ^& a& d# v0 l# C" V

我倒觉得既然宫殿都用了瓦,何以在瓦顶上又来了个草顶?

& c4 O3 N z" Y2 u

有些奇怪,如果说上面还有四层圆顶,不应该也是用瓦吗?!~

发表于 2011-5-22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1-5-22 10:34:00的发言:
]' W6 @3 F- a' v. n- n8 w

虫大人喜欢就好!~

1 D% G2 T- i, F! W3 p% M

明堂真是那样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5-22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1-5-21 18:48:00的发言:
楼主的帖子使人大饱眼福...
1 r% z! F" L3 |# t8 Q

虫大人喜欢就好!~

发表于 2011-5-22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坐家里的白看客都收获颇丰!就别说身临其境的楼主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0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1-5-22 19:49:00的发言:
, K1 | l( O5 X: h& e v% F1 Q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1-5-22 10:34:00的发言:
+ ~# Z1 Z5 [, _0 [: z$ n5 H6 r0 ]

虫大人喜欢就好!~

# w9 T4 Z5 u$ a# [8 _

明堂真是那样的吗??

# A" f9 a# X% w1 f2 t' h

那是依据出土遗址做的模型,想来他们是有依据的。

发表于 2011-5-23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神之荣耀在2011-5-23 7:42:00的发言:
$ ]: z/ ^2 R# E u1 e$ N* _% p; H

那是依据出土遗址做的模型,想来他们是有依据的。

& {7 _5 z$ c. F. h4 f, c2 d( H

对那个大圆顶表示惊讶~

3 O4 G6 @$ {' g1 r! T' _

过去看礼书看笔记,知道古代人对明堂是什么样子就有不同推测,俺不太感兴趣就没看出所以然。如今看到这个模型实在觉得可笑,居然是那样一个大圆顶,好象大屋带上草帽~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陶水管

5 V: W. n" q: M6 P( u4 p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980年陕西凤雏遗址T16东门房出土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藏

2 g. L1 I/ J1 p. g$ H2 Q; v7 |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雏遗址
凤雏一号遗址位于岐山县凤雏村西南,是西周早期的宫殿(宗庙)遗存。全部建筑坐落在整片夯土台基之上,由三个庭院及其四周的房屋组成封闭式的建筑群。基址南北长45.2米,东西宽32.5米,面积1469平方米。

. f( T% h: f7 S: `. w& u) B/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整个建筑以影壁、门道、前堂和过廊构成中轴线,合理的安排了庭、堂、厢、阶、室、塾、门等单体建筑,结构严谨,井然有序。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四合院建筑。

* a- y6 b' x% m. g6 j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墙壁用夯土板筑而成,墙体内设木柱以加固版筑并承受屋顶载荷。墙面和地面用砂、黄土、白灰混合的灰浆涂抹,是表面光洁、平整、坚硬。整个屋顶用茅草覆盖,屋脊和天沟处用瓦,瓦上附有环耳或钉柱,用以穿索固定。在我国建筑史上,这是最早用瓦盖顶的实例。

& W& O9 W9 l# J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针筒瓦

6 Y! ~+ C" H6 W z8 N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藏

3 O' C) p* i# X/ h) J! G# J; E3 M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环耳板瓦

/ a; ?; x- |! _( p& I8 A, d; F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1979年陕西凤雏基址T3?H15出土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藏

! g3 ]9 S) o% U1 r! A' t8 k7 P6 z" e8 |8 w! L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兽面纹鼎A

' { J8 a3 J0 D* D7 @1 K; b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9 \4 \" a8 ]# Y

商代晚期
1981年陕西京当贺家村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

" y d( h2 f" g3 o: g1 Z) Y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兽面纹鼎B

) ?8 \; }* Z6 c4 d6 Z0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商代晚期
1981年陕西京当贺家村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

- ]. T2 G( ] u4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1 11:21:3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化兽面纹鼎C

" X0 \5 d) z6 j% r"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商代晚期
1981年陕西京当贺家村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

3 R' B: y, h, Q1 m5 K# g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乳钉纹簋

2 C: d$ g) t# D2 x'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商代晚期
1976年陕西岐山县蒲村孔头沟大堆宋家出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 E4 L5 Z3 q- P% c+ W @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乳钉纹簋

" a5 [& x# @* c/ N1 K0 h$ R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商代晚期
1977年陕西岐山县蔡家坡出土
岐山县博物馆藏

3 j/ e$ ^) B* f4 i* H; @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族建立西周王朝前的迁徙路线图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召陈遗址

8 b$ F# x0 p" [* H: c#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召陈遗址位于扶风县召陈村,是一处西周中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从已发掘的情况看,其整体结构虽不如凤雏遗址整齐严谨,但其建筑体量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却超过了凤雏基址。

# l$ T% [, p$ P$ _5 Y/ v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有学者认为召陈遗址是周天子处理政事的场所,最东面的圆顶建筑为“明堂”,是天子听证和布政的殿堂。因其圆形重屋顶令室内光线明亮,因此称为“明堂”。它是王权的象征,也是宫殿建筑中规格和等级最高的殿堂。

/ G" A) H$ |- a3 E&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西面两组建筑是王居住的房屋,可称之为“东宫”、“西宫”,整体建筑是按照“前朝后寝”的礼制建造而成的。

9 ` [: q! k8 o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第1展厅之古公迁岐篇
召陈遗址是否是周天子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据。然而,这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及工艺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料。

( P: r" F6 S G$ U

 

, W( b8 u) Z& H9 q6 v% _


 

发表于 2011-5-21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帖子使人大饱眼福...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1-5-23 17:58:00的发言:
: s$ f3 F {. i* U- j) V

明堂是什么样,古代人已经说不清了,这个大草帽不知道有何根据~

`. F% C# u2 t; Y5 I

 

9 A( p) S% X/ G

在博物馆给出的介绍中没有说到依据,不知是否有发掘报告,如有,可能里面会讲到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11-5-25 3:34:00的发言:
多谢分享!带铭文的多吗?
# }) O9 D$ h+ j8 x- O

古公迁岐部分的青铜器没有带铭文的。

发表于 2011-5-25 0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带铭文的多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14:35 , Processed in 1.20470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