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看到的一定是鬼笔科的某种,可具体是红鬼笔还是蛇头菌(这两种北京都有分布)就要网上真菌界的好友和老师来看看了 7 ]; c9 k! g, A. V3 D. X2 k
鬼笔科
1 c& ]6 d/ z0 U$ u& X9 N7 M 鬼笔科(英文:Phallaceae)是鬼笔目下两个科的其中一个,其菌盖不成伞状。多具有臭味已吸引苍蝇助其繁殖。鬼笔科多半出现于热带地区,而其底下共有21属和77种。 描述 鬼笔科的孢托(成熟子实体)一般为笔状,且为海绵质,顶部有钟形子层托,上有青绿色的孢子黏液物覆盖,还不时发出恶臭,因而吸引蝇类、蜗牛及蚂蚁咬噬,故其菌盖多半坑坑洞洞的。[4]
0 |1 ?2 V! j. V' p 鬼笔科属于腹菌类,成熟的孢子是包埋在包被内,等子实体破裂后才会裸露散发出孢子,不同于伞菌类孢子成熟后裸露在空气中飘散的形式。 食用 虽然鬼笔科的菌类多半会发出恶臭,不过仍有一些被当作高级食材来食用。例如:在中国,竹荪属中的菌类,的菌裙和菌柄被当作高级的食材。[5]例如:长裙竹荪多与肉共煮,成肉汤,味美。
2 P( g# O* q2 S- V; a
求助:那位先生认识此菌?
求助:那位先生认识此菌?
- w; E4 o2 j& d* o* o. ~" v 中文学名:红鬼笔 拉丁学名:Phallus rubicundus (Bosc.) Fr. 中文别名:深红鬼笔 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高10-20cm。 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上面有灰黑色恶臭的粘液(孢体), 浅红至橘红色,被粘液覆盖,顶端平,红色,并有孔口,盖高1.5-3cm , 宽1-1.5cm。菌柄海绵状,红色,长9-19cm,粗1-1.5cm,圆柱形,中空 , 下部渐粗 ,色淡至白色,而上部色深,靠近顶部橘红至深红色。菌托有弹性, 白色,长2.5-3cm,粗1.5-2cm。孢子椭圆形,几无色,3.5-45μm×2-2.3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菜园、屋旁、路边、竹林等地上成群生长。多生长在腐殖质多的地方。 分布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湖南、河南、湖北、香港、西藏、陕西、新疆、甘肃、河北、辽宁、黑龙江等。 经济用途:此菌盖表面粘液腥臭,有认为有毒或怀疑有毒。可药用。 据《本草拾疑》记载,可治“疮疽、虱疥、痈瘘”,有散毒、消肿、生肌作用。治疗疮疽时, 将冲洗掉菌盖表面粘液后的子实体晒干或焙干,研末和香油调成膏涂或将干粉敷于患处。
, L; z3 `) n8 F
求助:那位先生认识此菌?
5 H# ]5 z) j8 Q8 g; U
求助:那位先生认识此菌?
求助:那位先生认识此菌?
中文学名: 蛇头菌 拉丁学名: Mutinus caninus (Pers.) Fr. 界: 真菌界 目: 鬼笔目 科: 鬼笔科 属: 蛇头菌属 分布区域: 河北、吉林、青海等。 蛇头菌 同物异名:Phallus caninus Huds 简介 蛇头菌,常被叫做狗蛇头菌可以称得上是最丑陋的菌类。蛇头菌菌柄呈圆柱形,菌盖呈鲜红色, ( B) c# O6 m, O5 E7 K
菌盖顶端长有恶臭气味的粘稠状孢子。 这是一种看上去非常奇特的植物,它的个头并不大, 2 p4 v/ Q) ^1 w: u" ~ v" c
是生长于林地的一种像蛇头一样的真菌,顶端带有黑色尖头。它们通常生长于夏季和秋季的丛林落叶之中, 2 w" u1 z$ ]2 B# c; n& a
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 形态特征 子实体较小,高6-8cm。菌托白色,卵圆形或近椭圆形,高2-3cm,粗1-1.5cm。菌柄圆柱形,似海绵状, : O& M/ J9 l8 X: P2 r; H: M$ r6 Q
中空,粗0.8-1cm,上部粉红色,向下 蛇头菌(15张)部渐呈白色。菌盖鲜红色,与柄无明显界限,圆锥状,顶端具小孔,长1-2cm,表面近平滑或有疣状突起, 1 f* [9 D/ D; o* q( S6 D% W* e! [
其上有暗绿色粘稠且醒臭气味的孢体。孢子无色,长椭圆形,3.5-4.5μm×1.5-2μm。 生态习性 夏秋生于林中地上,往往单生或散生,有时群生。 经济用途 记载有毒。 狗蛇头菌是否能食用目前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它不可食用,但食用它的现象也不罕见。 狗蛇头菌能释放出一种臭味,这种味道可以吸引昆虫,昆虫将狗蛇头菌的花粉带到其他地方进行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