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A4 U) s# t( k- ?; o- C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室的祖庙,是国家祭祀设施“庙”的最高等级。太庙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二十年(1541年)毁于雷击,二十四年(1545年)重建。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修。乾隆元年(1736年)再次大修,四年(1739年)完工。辛亥革命后,太庙仍归清室所有,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北洋政府接管,改为和平公园,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 r: {5 }; ]2 Z6 r1 t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天安门内西向者为太庙街门,东向者为社稷街门,端门内西向者为庙右门,亦称神厨门,东向者为社左门,阙左门外西向者为太庙西北门,东向者为社稷东北门。
- V% M* W2 e( r9 b太庙在阙左南向。围垣一重,琉璃砖门三间,左右门各一。戟门五间,崇基石阑,中三间前后均三出陛,中九级,左右七级,门内外列戟百有二十。左右门各三间,前后均一出陛,各五级。前殿十有一间,重檐,阶三成,绕以石阑,五出陛,一成均四级,二成均五级,三成中十有一级,左右九级。东西庑各十有五间,阶均八级,燎炉二。中殿九间,后殿九间,两庑各十间。后殿东庑南燎炉一。戟门外石桥五,桥北井亭二,六角,间以朱棂。桥南神库五间西向,神厨五间东向。庙门外之西南,奉祀署三间东向,左右房各三间,垣一重,门一北向。东南宰牲亭三间,前治牲房五间,均西向,垣一重,门一西向。井亭一,六角,间以朱棂。西南为太庙街门五间,西北为太庙右门三间均西向。”
' ~$ d/ ^1 J" i! O8 i太庙外垣内为太庙外院,东西长294米,南北长475米,南墙有民国时期开辟的太庙南门(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大门)。院内绝大部分面积北柏林覆盖,参天古柏树龄多在五百年以上。
, K9 S1 r) _# z8 c: |) X
& W' O3 v8 K2 L/ b% r# M内垣南门称“戟门”,门内外原各列朱漆戟架四座,上插镀金银铁戟,故称戟门。面阔五间,中启三门,台基石栏环绕,正中为汉白玉御路。门前七座汉白玉石桥横跨小河之上。 . u! F8 i# G1 w3 U" U6 _2 }
5 S' q. g4 ]) d" \( J7 I9 T( s
两座黄琉璃瓦六角井亭坐落在最外侧的小桥北面。
/ s0 y6 |6 }5 y' Z
4 j% N% m) Q! K# Y4 I太庙前殿为祭殿,亦称“享殿”,是皇帝祭祀行礼之所。面阔九间,进深四间(乾隆时加建为面阔十一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基石,环绕汉白玉石栏。该殿各柱都是外镶沉香木,其余木构件都采用金丝楠木。殿内空间高大,彩绘色调凝重,气氛神秘庄重。 8 q3 X2 A0 v+ O3 f5 U
祭殿两庑各有十五间,皆黄琉璃瓦歇山顶,连檐通脊,东庑供奉皇室亲王神位,西庑供奉功臣神位。东西两庑南侧原各有燎炉一座,供焚烧祭品之用,现只存留西侧一座。
: z4 r- p2 `; O: ^, e# p) g
3 L& j/ Q' W6 T8 T祭殿之后为中殿,亦称“寝殿”,面阔九间,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与寝殿共处在“工”字形的高台上,呈“前朝后寝”的格局。 ! k2 |% |/ X6 {8 y, O5 C% C
清代在此供奉太祖(天命)、太宗(天聪)、世祖(顺治)、圣祖(康熙)、世宗(雍正)、高宗(乾隆)、仁宗(嘉庆)、宣宗(道光)、文宗(咸丰)、穆宗(同治)等帝后的神主。 / `! o, J: a" k0 f4 G
2 X( ^3 t- u. O) _, t, |3 \
寝殿两庑各五间,存放祭器。
$ m/ Z# H" p: F" B ) L5 @2 I& `+ {0 G( N6 M
后殿称祧庙,规制一如寝殿,为供奉皇帝远祖之所。清代供奉了清太祖以前的四个追封皇帝(肇祖、兴祖、景祖、显祖)的神位。祧庙与前殿、中殿有红墙相隔,自成院落。墙上开五座琉璃砖门,中间三座,左右各一。 6 o& E, G% ~ `, [% ^% g! w
8 G6 g3 ^5 s, r9 z5 Z# _' e殿后北墙为太庙北门,辟五座琉璃砖门,中间三座,左右各一座。 # r1 f1 Q! r: y$ j6 ^
, r0 \( p2 M* U
清代皇家祭祀分为时享与Xia祭(左示补旁,右边一个“合”字,音“侠”。字库中没有此字),每逢皇帝有登极、亲政、册封、征战等事,还要举行告祭。每个季节的第一个月的祭祀为“时享”,每年除夕的祭祀为“Xia祭”。每次的时享与Xia祭都要将中殿内的帝后神主移至前殿祭祀,礼成后复送回中殿供奉。而后殿中供奉的远祖神位在Xia祭时移至前殿祭祀,礼成后送回,四季的时享,则派遣亲王于后殿行礼。
) Q4 o j- I, S$ S. W6 A0 ?, b * W6 {2 x8 O& U! x# @, `: q$ }
大礼当日,皇帝着祭服乘礼舆出宫,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如常仪,在太和门阶下降舆乘辇,众人回避,午门击鼓。由太庙街门左门进入太庙,至内垣南门降辇。由赞引太常卿二人引导皇帝从南门左门入,至戟门前幄次盥洗后,赞引太常卿引导皇帝由戟门左门入,上左侧台阶进入祭殿左门。至此,祭祀大典正式开始,其间要奏贻平之章、敉平之章、敷平之章等祭乐,舞各种祭祀舞蹈,韶乐悠扬、祭舞翩迁。场面宏大庄重。最后将祝帛等祭品送至燎炉焚化。乐奏佑平之章,午门鸣钟,皇帝还宫。这里只是简单描述一下,实则程序异常繁杂,不在本帖讨论范围之内。此中学问,还望就教于方家。
: u0 d/ w1 }8 R. n2 v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8月28日拍太庙
2 N7 n' W# s' S B5 f
发帖完毕,谢谢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