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46|回复: 22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含1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0-10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安门内大街,路东的慈慧胡同,旧称慈慧殿胡同,有1号和9号两个大宅门。最近阅读了“爱读书”先生提供的《东华流韵》链接东城区文史资料,得知1号院是绵公府邸。

) F# U* z! [- O2 S: y

9号院的旧主人是谁尚不知道。

5 t" F1 W" z0 Z4 W ?3 l. I, n

 

* N4 c3 c' U" B/ s7 `9 C! @9 T. y

康熙皇帝第二十三子允祁,于雍正十三年十月封贝勒。乾隆九年四月派守景陵。二十三年十一月缘事降为贝子,四十二年三月再降镇国公。四十五年九月复封贝子。四十七年十一月晋封贝勒。四十九年十一月赏加郡王品级。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七日薨,享年七十三岁,谥日诚。允祁第五子弘谦于乾隆五十年十一月袭贝子。弘谦死后,其长子永康袭镇国公。永康之后,其第二子绵英袭不入八分镇国公。

& h0 W* }( y; F/ ^

康熙皇帝第二十三子诚贝勒允祁的后裔在清末比较著名的是辅国将军弘善之孙,永良第二子侍郎绵宜、第七子侍郎绵文。侍郎绵宜宅在东四四条东口路北,三进院落,大门,一字影壁,内有垂花门、走廊。正房内装修仍是清代旧物。绵宜乏嗣,以七弟侍郎绵文第三子奕寿(字效涛)过继为嗣子,搬到东四四条居住。

m+ q6 W, v6 ?

 

: V6 @2 y) G+ n! C( c" G2 {

  

B& m4 }+ A8 ^$ k9 g* ? N- M

侍郎绵文宅在地安门内黄化门北侧的慈慧殿胡同东口路北,北墙外是月牙胡同,房屋有上百间,花园里有假山树木。侍郎绵宜和侍郎绵文同是翰林出身,有兄弟翰林之誉。绵文长子奕元和三子奕寿也先后被点翰林,成为第二代兄弟翰林。绵氏父子两代四人成为翰林,不仅光宗耀祖,而且被奉为读书人的楷模,传为仕途佳话。奕元在光绪三十年四月被授予宗人府额外主事,宣统二年担任理事官,与贝勒载涛共事多年。

1 \; l7 }$ t% S7 {0 z! c

慈慧殿胡同的奕元宅邸在二十年代典给了在教育界任职的陈聘之。及至到期无力还账被陈聘之起诉到法院,一审就把宅邸判给了陈聘之。奕家变成了租房户,搬到了后罩房居住。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住进这所宅院,奕元的妻室子女被迫迁出。

: Q1 t, @% f* B4 \


 

+ ?# w( v3 @ d( u

启功口述历史:

( i' Z7 O: j9 n! q

我十二岁才入小学,在入学前还发生过一件近似闹剧的事情,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妨说一说。 1924年,冯玉祥率部发动北京政变,按优待条件苟延残喘在故宫内的宣统小王朝,面临随时被扫地出门的命运。这时溥仪和他的一帮遗老虽仍生活在故宫里,继续在弹丸的高墙之内称帝,实际上一点权力都没有了,只能管理他的宗室了,因此还设有宗人府,而地点却在美术馆西南一带,即后来的孔德中学的东厢房。

- q1 n6 M% |/ i% R! ^

当时宗人府的左司掌印叫奕元,他查我家档案,知道我曾祖、祖父因下科场而主动放弃了封爵,我父亲死得又早,还来不及封爵号,看我可怜,趁着现在还没赶走,掌点权,便让我袭了爵号,封我一个三等奉恩将军。这当然是有名无实的虚名,一文钱、一两米的俸禄都没有,只是趁着宗人府还没被吊销,抓紧时间滥行权力罢了。看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早已有之。我当时为这件事还去了趟宗人府,见到了三堂掌印,掌正堂的是载瀛,算是履行了手续。冯玉祥逼宫后,溥仪连故宫也呆不下去了,跑到了天津,他手下的宗人府所封的封号本来就是一纸空文,现在自然更是空头支票。但这张诰封实在有意思:它是丝织的,一段红,一段绿,和清朝原来的诰封形式完全一样。上面的内容大致是,根据优待条件,启功应袭封三等奉恩将军。任命的内容虽是宗人府的,盖的大印却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真叫文不对题,不伦不类。我本来一直保留着它,这决不是我留恋那个毫无价值的三等将军,而是它确实是一件打上了特殊年代的烙印、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文物。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我不敢不把它烧掉,因为如果让红卫兵抄出来,那我的罪过就不仅是要复辟资本主义,而是要复辟封建主义了。

& P, n/ C8 e& U" H: \

 

6 ~9 P" K+ P' C- i; `* D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黑龙先生和爱读书先生。我需要的是国图碑帖菁华里边的张爵夫妇合葬墓的墓志。张爵曾任锦衣卫街道房之职,他说见到来往公文里边提到的北京街巷地名,就注意收集记录。因为以前的街巷胡同地名,多为耳口相传,并没有一份完整的名单,张爵是有心人,所以他退休以后,著作了《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 V7 d6 W4 m; T# n- M; `0 ~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如今了解明朝北京街巷胡同,还须拜读张爵的著作。这就是历史贡献。譬如《全唐诗》,有的诗人仅以一篇诗入选,就可以青史留名。

$ g4 J7 ?( e) j4 W% F

但是碑帖菁华里边的张爵夫妇墓志,图片太小,看不清文字内容。哪位有大图,或是张爵墓志的文字版全文,敬祈赐教,不胜感谢。

5 z% J7 K: P, D/ ?( b# G

人说吃了鸡蛋,无须结识老母鸡。可是我就想结识张爵。张爵的经历很丰富,做官一帆风顺,还能著述老北京的胡同。景仰张爵。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感谢帝京子民先生的提示:
( e1 C. l( q6 X: j) \& O# T7 ?

        绵宜、绵文虽不属本族正支,但皆翰林出身,都是当朝宠臣,可能考虑到原府邸较偏,上朝不便,内务府奉旨将两处皇产宅邸赐予兄弟俩儿。绵文先任散秩馆编修后晋礼部侍郎,住慈惠胡同理应之事~

9 F# g0 s H: s- q1 ^

     他们的宅邸与大臣的相似,并没有王府规制~

0 o$ F3 r4 `- p5 @
[此贴子已经被食烟火斋于2011-10-11 14:21:07编辑过]
8 C6 o7 x' ?; \9 `! K3 v3 w

读了您的提示,今天翻阅冯其利老师的著作《寻访京城清王府》,这才发现我在《东华流韵》里边看到与引用的关于绵文府邸的文字,原来就是冯其利老师著作里边的话,这真是舍近求远了。不过《东华流韵》还是起到了索引的作用。

4 i. A$ D# ~$ b2 J; C/ w. [

绵文虽然没有高爵,但是慈慧胡同绵文府邸的大门却在中路,不在巽位,或许这里在赏赐绵文之前,曾经是某位高爵的府邸?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爱读书先生,终于看到了张爵。已经下载,慢慢细读。再次感谢。

$ m9 H; F$ [$ N/ R! t/ c' R* ?9 v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发表于 2011-10-11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1 14:16:00的发言:
! k" T7 [7 D6 D. U P

 

. c4 h9 I' u* k$ U

但是碑帖菁华里边的张爵夫妇墓志,图片太小,看不清文字内容。哪位有大图,或是张爵墓志的文字版全文,敬祈赐教,不胜感谢。

}; U5 q7 K( W/ a3 i- p; V; R$ Z# `8 [

人说吃了鸡蛋,无须结识老母鸡。可是我就想结识张爵。张爵的经历很丰富,做官一帆风顺,还能著述老北京的胡同。景仰张爵。

& v5 E- s+ S7 @! c# j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079037.html

4 A6 l" c( |. ] W: `% k* b

《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二辑第256页有《明张爵墓志考》,非常详尽的考证。

2 X4 g8 d8 }0 J9 g5 b; u

 

6 Z# Z8 @! F. v6 s

据载,1957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在蒲黄榆发现了他和妻子王氏的合葬墓,同时出土了长达1200多字的墓志铭。

. ]: H! _$ g" q0 H3 m: F! A% |6 e

 

# e9 w6 C0 k! D! E* ?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84f9c93690c66c0166e43f4652bd6a0020fd1843c93732b4b501694ac26520775d5d20c6c16d94d4b9a872235775d2feddd8eca5ddcc88f356acd6223706bc61641854af397157b8037902db8f304b3e7b075ccb39284890f139d02436d8087c9004203cb1ba44f67f4a7ef4b125e07bae9763ea94e765f9e2547b250f9e4673341dce1dc2a109460963d46d2ee62f6&p=9c618e5b85cc42ae0ebac4710d1189&user=baidu&fm=sc&query=%D5%C5%BE%F4%B7%F2%B8%BE%C4%B9%D6%BE&qid=cbc1bfbc00af6a87&p1=13

) ^+ O/ h+ E) C% c- f

这里也有介绍

4 x2 m/ S8 }( G0 P' E H8 Y)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1 14:52:2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11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1 15:17:00的发言:
8 C3 q5 D% i$ `. r) A

感谢爱读书先生,终于看到了张爵。已经下载,慢慢细读。再次感谢。

3 e# Q5 T( ~( l7 z Y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 u- _- w# W7 n: J8 h

可惜还是没找到碑文。慢慢寻吧。

发表于 2011-10-11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11-10-11 9:25:00的发言:
) m1 l% f2 n$ q5 I4 @5 L% M5 Z! q1 e

陆老师需要那张,我可以原图下载。。。。

' [3 I* B* v4 @& C- C, u: n

 

u6 L$ _ m! i6 u

有没有可能下载更大的?我上传这三张感觉还是不清晰。

发表于 2011-10-11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1 14:30:00的发言:
4 w7 r" d' W. T3 C( w

读了您的提示,今天翻阅冯其利老师的著作《寻访京城清王府》,这才发现我在《东华流韵》里边看到与引用的关于绵文府邸的文字,原来就是冯其利老师著作里边的话,这真是舍近求远了。不过《东华流韵》还是起到了索引的作用。

6 i0 H2 H* k9 d8 ]% [7 [7 Z r9 d

绵文虽然没有高爵,但是慈慧胡同绵文府邸的大门却在中路,不在巽位,或许这里在赏赐绵文之前,曾经是某位高爵的府邸?

% t' n' h4 w* A6 j

    慈慧胡同东口这座宅邸的大门从宅外边看确实开在倒座房的中间位置,但从宅邸的整体上看,此宅是一主一次式复合型四合院,即正院的东侧还有附属建筑,过去应是“下人们”居住、劳作的场所,因此倒座房向东延伸了一段。若从宅内看,宅门及影壁还是建在正院的东端线上,与正院巽位相匹,而并不在正院中轴线上。

( c r/ U# J* u& N8 ?# N

      再说,过去大宅第的府门若建在中路,一般是不少于三间的屋宇式大门,而此宅邸的大门却只是如意门,不应视为中路大门~

# j: k/ ?- W% H! M9 n

     以上仅为个人愚见,还望指正~

0 ~9 u0 b% A- `$ t"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1 22:40: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是一正一偏的正院加跨院。谢谢帝京子民先生的说明。
发表于 2011-10-10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墙外是月牙胡同

V w! a1 h$ ^2 P

实际,1号院的东墙和北墙均为西吉祥胡同,西墙毗邻3号院 南墙是大门,是慈慧殿胡同。

4 Y* o* `0 p: j2 I( Q& J

慈慧殿胡同还有几个大宅门,光路北,5号也不比9号院小。而3号就是许德衡家,更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没有慈慧寺的遗存。有几个大宅门比较高档,但是也很破败。
发表于 2011-10-10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图文俱佳,学习了。据载,这里明代有慈慧殿,全称是护国龙泉慈慧禅林,又称慈慧寺,30年代是地下党据点,影片《聂耳》的拍摄地。现在还有遗存吗?
 
http://res4.nlc.gov.cn/home/search.trs?channelid=11&pubhouse=北京市東城區慈慧胡同
 
这是碑文拓片

j4 a( u2 o3 P |& h


 
大殿三间,前殿三间。庚子年毁,宣统三年重修。

bDb3IGez.jpg
6W1gSmtI.jpg
EUgeJqKQ.jpg
0 j* _+ H& ^$ }7 ^/ r6 b*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0 22:15:5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10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0 22:0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1此院变成这副模样.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2所以我也不想去关注它.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W4 [3 P8 ^% c* s# c8 @

手掌的官邸还是监狱?

' I/ h! ]' F1 P5 t9 T

或者手掌的官邸兼监狱?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发表于 2011-10-10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浮云浮云!再好也是浮云!
发表于 2011-10-10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资料:

, N' Y% V" I K4 Z2 X

 

: L7 p( A! L0 L% v% H' I/ N

位于北月牙胡同11号。寺中原有清康熙时石碑,上镌《清重修慈慧寺碑记》,碑文有“明宫监以梵宇为私廨”之句,其中“明宫监”指的是明朝内府司设监。此寺位于司设监的西北角,应是有寺在前,归入司设监在后。所谓“私廨”,可能是指此处为司设监首领太监的私宅,故其地俗称为“私设监”。据此可知,此寺应建于明代,后归入司设监范围,清初司设监毁,东部改建为帘子库,西部析为民居,此“私廨”又恢复为寺。现存建筑为:正殿慈恩殿,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殿前已建楼房,难以了解立面情况。东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大式硬山,筒瓦过垄脊。宣统三年六月重修,有石碑一通,上镌“敕建古慈慧寺中兴碑序”。现为民居。

. @9 A6 y& x5 N8 h: k

 

$ @( m7 ?# s7 x z- ]4 ^

http://bbs.oldbeijing.net/dispbbs.asp?boardid=30&Id=3138&star=1

3 F+ s$ _- h+ q

论坛里有朋友2005年去过

( }( ~ w" d: u4 S4 _- k; k! X4 S

 

6 I9 r% Y; F4 M

上面帖子里还有乾隆图

0 ?' M6 K; W S* O1 u6 s! Q

 

0 g1 N7 K0 o+ G e

. Z0 M9 t$ Q% U$ F0 p4 v2 H$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10 22:36: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发表于 2011-10-10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0 22:0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1此院变成这副模样.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2所以我也不想去关注它.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f3 T( I' v' p( e7 Q4 \, z
QUOTE:
 
5 _* L/ t7 X$ J( \7 e9 x. q
QUOTE:
高级监狱!
% `: S( R r5 s& m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谢谢您。

& i9 U) ~( ^' A; V1 W/ g- z$ f- e

原来慈慧寺的遗迹,不在慈慧胡同,而是在北月牙胡同。

/ T, p3 @- H4 l8 M/ d

请教:国图的碑文,可以下载吗?我试了,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0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慈慧殿胡同和绵公府邸

发表于 2011-10-10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0 22:31:00的发言:
& O6 d9 V$ B% ~0 `1 c$ Z0 N

请教:国图的碑文,可以下载吗?我试了,不行。

3 z3 G# V3 P" r& w; Z7 l! ~+ W3 M! V/ r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565271.html

4 C+ P, v) w7 l

 

2 ^& f6 \3 v2 L

您下载这个小软件,可以抓图

发表于 2011-10-11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10-10 22:31:00的发言:
5 X) R% K: Z% Q; K7 i, j

原来如此,谢谢您。

2 [6 t7 a& N3 X% Q( |

原来慈慧寺的遗迹,不在慈慧胡同,而是在北月牙胡同。

* ?2 e+ R7 {' m+ w2 [- H6 v6 j. {8 `

请教:国图的碑文,可以下载吗?我试了,不行。

1 d- d1 N! ^ k( h! }

陆老师需要那张,我可以原图下载。。。。

$ P8 r) o2 w0 h" R3 {5 p! g: b; l

 

发表于 2011-10-11 0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绵宜、绵文虽不属本族正支,但皆翰林出身,都是当朝宠臣,可能考虑到原府邸较偏,上朝不便,内务府奉旨将两处皇产宅邸赐予兄弟俩儿。绵文先任散秩馆编修后晋礼部侍郎,住慈惠胡同理应之事~

: [, r" T* ^$ B! J* D. D

     他们的宅邸与大臣的相似,并没有王府规制~

+ |( C0 O% O* ?6 i# t% c! g/ n
[此贴子已经被食烟火斋于2011-10-11 14:21:0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8 02:36 , Processed in 1.1911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