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岱岩 于 2012-11-30 21:40 编辑
% U" q$ X4 g( n- s. t0 {9 S, q, R, _; T
/ w9 e, S1 B8 W. J. T( D
颐和园全图,钢铁墙壁围住的区域-描
; ]1 G5 y! C+ \↑颐和园全图,钢铁墙壁围住的区域。# `. o0 `& w7 `& O3 ?! m0 Z" o6 w
本人好奇,逛颐和园发现,最近园内用钢铁墙壁围了好大一个区域。
: X4 d6 n* |" @2 ^! Y5 [* j 说是墙壁,有点牵强。因为它是用钢管和方钢焊成,但绝对比一般概念中的“铁栅栏”要坚固数倍。不信你可以用石头敲击听声,凭经验判断,这些外径约80毫米的钢管,其壁厚绝对是大锤砸不出凹痕的:上下端连结的大约100×200毫米方钢的壁厚也是同样。 即使是这样粗壮的结构,钢管与钢管之间却只有大约25毫米的间隙,以至于一只眼睛贴近缝隙,也无法看清“铁栅栏”圈内的情景。再看上端,密密麻麻三道锋利的铁蒺藜,远比常见的墙头栽的玻璃碴令人心寒。 如此铁壁墙钢,绝非为了防人,就是阻挡坦克也没问题。
6 t4 O$ Z6 J; S6 s3 V+ p* Q* `: |1 H$ F/ }. W! n
外径约80厘米的钢管焊就的铁壁钢墙。
1 g8 E5 R1 N0 r5 B, d# r S5 o$ u
↑外径约80厘米的钢管焊就的铁壁钢墙。
+ K) n* Y/ \* M; _
7 z% z9 o9 T0 T4 ?( M
垂直于铁壁钢墙能见的钢管间隙
- B: M3 q# P+ _9 x0 Y9 w
↑垂直于铁壁钢墙能见的钢管间隙。: {8 j, _' I# i
) ]0 W. m0 x$ Y- x$ M! Y
有游人试图把手伸过钢管间隙
0 b9 g' I9 J3 D↑有游人试图把手伸过钢管间隙。
4 r- l4 m0 H. X* [+ N1 V3 H5 a7 I6 _ K; ~
那么围起来的是什么地方?就是颐和园西堤以西的一个湖,湖的中间有一个荒岛。这个荒岛上有个神秘的古堡。说它“神秘”是因为荒岛在湖中央,没有船别想登临。 2006年我上去过,是因为那时戒备松弛,而且还没有围铁墙。严冬湖面结冰。我从冰上走过去的。 其实,荒岛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颐和园之前的著名建筑治镜阁。英法联军焚毁颐和园时,因为治镜阁在湖中央,船只先被焚毁,英法联军就无法接近治镜阁。治镜阁也就苟延残喘地保留下来。 但好景不长,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为了省钱,就把远离颐和园中心的治镜阁拆除了,拆下的建材重修了颐和园中心的佛香阁。; r' k& g" C' b0 X+ |" t: s
古画中的颐和园治镜阁
' H9 ?% S: L m1 i
↑古画中的颐和园治镜阁。( }! E6 d/ |( x! c% n+ |
# ]9 [% o) j1 f0 S
1870年前,英法联军焚园之后,尚未拆除的治镜阁照片
- n5 a9 \( h+ b+ P ↑1870年前,英法联军焚园之后,尚未拆除的治镜阁照片。3 E N; | S+ S4 Y
于是,100多年来治镜阁一直荒废,但治镜阁基础的三合土基芯仍然高大雄伟,百年未颓。土基上长满高大的树木荆棘。 我上去过之后,又过两年,见网上有人发贴,说是踏冰探访了“神秘的古堡”,被便衣保安吆喝住,驱出了湖区。 其实,这片湖区,一直有人戒守。不仅是治镜阁这片湖区,就连治镜阁湖区南边面积更大的藻鉴堂湖区也是神秘禁区。结冰期,只要有人踏冰而过接近藻鉴堂湖心岛,就有人从岛的隐秘处出现,呵斥接近者离开。 如今,藻鉴堂湖区戒备依旧。而治镜阁湖区围了铁壁钢墙。从万寿山顶远眺,治镜阁湖区里并无变化,仍然是荒芜一片。只是这能扛得住坦克的铁壁钢墙让它更加神秘了………
- i0 o7 Z I* b' ^" B0 H# ^
, _- F$ g- Q2 Q* A
治镜阁废墟外部
; u3 n" o0 A S' G# X. M. J
↑治镜阁废墟外部。
7 G( a; k8 a2 ?9 Z
治镜阁废墟内部
% q, v4 ?# s! ?. q5 B
↑治镜阁废墟内部。8 G; X/ z5 n. S! D `- g8 L9 D
( g% X+ C. @! A) H
治镜阁废墟周圈圆形墙基
% d7 \+ f/ w; w+ M! C; F1 t8 d, @
↑治镜阁废墟周圈圆形墙基。3 r( C3 h7 m* D: `/ n" j9 R3 v
8 t$ [* N$ z& R2 B
治镜阁废墟周圈圆形墙基残余的石料。
, [$ I# D3 a y. Z
↑治镜阁废墟周圈圆形墙基残余的石料。. J; m9 E" ~6 ?% s. i# I# M
0 E6 w) D5 ~2 C/ a) _
颐和园星图,钢铁墙壁围住的区域--
1 H+ r+ O% }4 d8 h
↑颐和园星图,钢铁墙壁围住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