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0闲云野鹤0 于 2012-8-31 00:42 编辑 1 o" J. k% `5 Q. @ e; F8 f
& A1 r. U+ `4 {8 U, m2 D
中国圆明园学会会徽 —— 设计说明 ——
4 l; s3 n& T1 t9 s) Q4 z) u, J# W9 C y& ^9 ~8 @% R4 k; K
一、主体设计元素使用:鉴于中国圆明园学会的研究内容、面临环境与现状、圆明园遗址的亟待拯救等问题,LOGO会标的核心主体形象仍以唯一留存的、最为社会所熟知的圆明园遗址景物为主体设计元素。整体为圆形。 二、两个方案的差异:特提供两个方案。两者都是以现今最为人们熟知的西洋楼景区大水法后远瀛观宫殿遗迹为元素,其一是远瀛观宫殿后部立柱遗迹;其二为瀛观宫殿前部圆形券拱门遗迹。
: a5 [8 K( f$ m) P0 Y& x虽然这两个形象一度造成了圆明园是西式建筑的误导,但这一形象却的确是当今唯一遗存的圆明园遗迹,最为当今人们所熟知,便于传达圆明园的形象与内涵。2 o7 P- F9 U ?6 O# _& `# {. i
三、方案一的特色:方案一以远瀛观宫殿后部立柱遗迹为表现内容,以其残破的形象传达和昭示了圆明园当今废墟文化的现状,强化了圆明园学会研究、保护、抢救工作的紧迫性,有利于警醒世人。设计者倾向于此方案。
# A: y1 z# X. K* ]4 w% [# W3 T8 | 四、方案二的特色:方案二是以瀛观宫殿前部圆形券拱门遗迹形象的美化图案,当今涉及圆明园形象设计最为常用的方式。此方案亦能准确传达圆明园的信息内涵,且符合标志设计的规范美与对称美。- O4 F6 U/ r1 P9 u l8 e
缺点是经过美化的对称图案,不能准确表达遗址残破的现状,丢失大量信息,不能传达圆明园学会研究、保护、抢救工作的实质内容。形式较俗,起不到警醒的作用。设计者不倾向采用此方案。
9 f4 X u' B4 S" u! T! j# P8 J 五、中国圆明园学会文字:中国圆明园学会文字位于标志上端,围绕环排于主体元素上方。正中的下方是英法联军第一次洗劫焚毁圆明园的1860圆明园罹难的年份字样,亦是传达警示的内涵。
$ ~( u4 f- M% T+ H P4 _ 六、寓意和平的橄榄枝:下部两侧是寓意和平的橄榄枝图案,传达出圆明园学会期望通过对圆明园的研究、保护、抢救工作,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宗旨和心愿。
! \% H* y0 P! o# n6 W
! B( x7 ~$ c( ?3 ?7 |: I) T9 o ^# Q3 r" D" e6 n6 G8 W
2012年8月31日凌晨 - I& W$ k- K3 v& h) s/ \
& o' c3 ?# c$ C# w1 I5 s2 z
7 Z, B8 S% @8 N# ]# H" U: y8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