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60|回复: 32

丰富多彩的中国建筑形制(城门楼老照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26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在和网友聊天,感觉到似乎不少朋友认为中国古建筑的形制单一,少于变化;

* @9 ~7 _( D; t f8 ^( O) X

如果长期观察学习明清官式建筑较多的话容易给人以这种误解。

# P, p, O- Z+ v; H- j: ?$ N

 

, P' S; L! L6 l/ F

曾经我也曾这么认识,认为明清主要发展寺庙园林,建筑千篇一律。

2 A$ p: q @! ]7 n, H3 F; D3 D

但随着资料的丰富,慢慢改变了这种想法。

! i' C* c7 V- X9 _% [3 [

 

6 k) j7 [4 S9 _! B! o* [6 D

其实即便在明清中国除了正统的官式建筑以外,还存在着地方建筑,创意建筑,非主流建筑

1 l! [7 g' f/ M- a

等,这些建筑的创新和大胆往往超乎人们对中国古建筑的传统想像。把木机构发挥的淋漓尽致

7 p( G# |- d/ a0 e+ B- |" U* P

真的赞叹这些无名的工匠。

; U7 l% K- R1 E: B2 Q. a/ i7 t

 

7 l4 C' O' T2 y7 p" b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更替,许多建筑消失了,甚至有些连记载都没留下,所幸

6 G% c# L2 V3 x$ C& T9 n

有些早年的外国考察者零星的拍过些照片才能让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建筑曾经的辉煌。

, C6 G( [) X; v5 q5 t6 F7 w

 

& Q' D2 W1 w3 V* I/ u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这些;

9 S/ [3 ]" j6 i

这次给大家带来了些西北地区留下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各种城门楼,市楼,角楼和钟鼓楼,(

9 J5 p% o% y: ]+ E4 x

当然是城市的钟鼓楼,不是寺庙的)。为什么选这个题材,个人感觉城楼代表了一种

$ s: x4 n T: y& M4 Q) {$ x+ S

官方认可的态度,至少建筑上是严肃的,是大众认可的,不似寺庙园林宅院那么灵活,和过分个体化。

, C: R2 W. L( P- p

 

/ I$ K8 v' E4 l; u

这些建筑目前存在与否还是未知数,不过凶多吉少,因资料不完整,我也不都知道是哪里

. f9 N r" n# P; s _

如果有认识的朋友,请帮助指出来。

' M& J1 i* y' w6 R0 c ]

 

9 D1 d7 b: r/ r9 q; t( [

 

/ v7 J% O- s$ a! ^) f% u* d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个土洋结合的

+ Y" T4 p* Y, F; i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来个极品

0 {3 N- e; t+ K

 

0 ]* S+ V+ ^# H' r8 C% u

重檐二层盝顶,四面各出二层庑殿抱厦

& C ~7 @6 E/ u: |

 

8 K4 ^6 {6 p# O+ l! q* Y: R" i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攒尖城关,这个没看到照片我也不相信有

7 m0 P+ L2 p3 }! b8 T5 u4 X2 K: ?

 

8 s* \6 `1 W7 Y1 b+ F

重檐二层八角转圆攒尖角楼

9 u0 m# b) b% V, N2 L

 

/ M5 ?9 o! K x: O3 V; z( }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城门楼几乎一律是大型的歇山顶,小型的硬山顶,除了颐和园的宿云蟾是个八角亭式的。

m% J0 |* H4 S6 K& v! G; q$ s

 

5 J5 f% w) x7 J5 K! L9 Q

我们先看看攒尖顶的城关

- n, D0 }) S% k' L

 

. I9 x$ c y& n" V8 ]# t9 D7 [

 

" b/ d* M; M2 D


9 J U( C4 g1 F% t9 V2 I3 n; n

单檐四角攒尖顶(山西),顶有点怪,似乎有些盔式顶的感觉,

X! f0 X1 t& \% w9 N

两侧还各有一个小型的悬山的钟鼓楼。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檐二层四角攒尖顶的城关,

* q, A g8 S$ [* w/ Q- A) Y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檐三层四角攒尖城关

/ ^1 z+ C4 t. ]8 x8 ^, K

 

( H7 z3 x# m/ ^$ P% H

 

: |& i, m+ w4 z; L$ V: n- G& t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檐三层八角转圆攒尖城门

& l3 m- x+ a p% d2 i0 W4 Q+ q5 |

 

' v- m, r; S1 W5 |- N0 d5 t& l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亭式攒尖顶

9 S/ ]* F0 @0 I: \ g8 ?7 l

 

5 q8 K* @+ N% ]

重檐二层四角转八角攒尖顶,这个重檐上下檐不一样,也不知道算不算重檐

( q; _1 _0 l, Q: R

 

+ R7 T& l; g* x$ @2 i9 {: S5 d

 

4 p! c6 @/ Y5 t/ d- c6 a: K

 

' M: U* J" K& n( L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角长脊二层,攒尖顶,这个建筑体积较大,脊比较长

$ x% V1 D: H* R, }3 H$ _

 

. m3 v9 u: N' G* H$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角二层攒尖亭式钟楼,位于保定,这个看建筑就有些京味

" l0 s0 U) I: n9 ]# T

 

! \1 k! \9 x& }: z, F0 R" t1 p; ~% M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歇山顶

. X* N2 S# {7 M2 o) V% f& l

 

) A0 b' @, l$ }! {: P4 |, Z, E6 @

十字歇山流行于辽金,明代用的略少些

0 H) ~1 y1 @* o) o W

 

. U+ F% W0 E$ ^9 w

先来个比较传统的二层十字歇山城关

& B! A0 V2 k# E0 n4 F' I

 

9 L0 b+ {( u4 Z5 ^4 l& P) d. E# q

 

% @& S7 B" ?6 {7 u6 Q

 

7 |9 @+ k! ^3 [3 A, U0 S/ R: f/ L

 

6 t# B" O! j5 N: Z" Z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个非常传统的山西风格的市楼,

! ^5 [6 l! Z* U, j8 Z$ X1 }3 |

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二层四面出歇山抱厦

+ ]: w2 K( x% W( [; G; X

 

% O# s+ L; @% X" e1 J1 }2 _" y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个比较奇怪的,小十字脊,的歇山城关

: L z4 C% ^2 Z" X( C$ I1 X, G

 

) j& k" f+ S, P7 G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再来个非常奇怪的,大三开间二层十字歇山鼓楼

. U P" h( I. O' Y) C

 

# s, I9 |3 z+ F+ Y: G8 O

一般十字歇山只能用于正方形的建筑上,这个居然连这规矩都敢不遵守

+ |8 y0 E' W. a! W; {" }$ J. A+ l

 

2 ]4 A# A1 f, s2 Z# Y! @

 

/ z0 V, z6 l4 x) _: ]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盝顶

8 n6 G: Q3 z) k

 

# _9 _7 H5 q/ v8 U8 c+ e% a

这个更少见,

1 q+ L" g' d/ j

 

1 W0 p8 _8 b* n% `6 p

重檐二层盝顶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淮水安澜在2009-10-26 9:49:00的发言:
! Q2 `' m- j; T- v, F4 @+ n9 x% [

圆攒尖城关,这个没看到照片我也不相信有

' h. F& h/ r( `$ y& C

 

/ }: C* I4 D6 t3 N4 `+ u

重檐二层八角转圆攒尖角楼

: q _# a& i' m! A! E3 v

 

& Z/ s4 A1 z' S/ U

 

% Y! ~% j7 P2 \
QUOTE:

: K: G! r$ ]6 }. L
QUOTE:
这是哪的呀?现在还能看到吗?看上去有点像西安城墙的那个圆角。
; v# m. y$ k, O3 k0 h

% M3 H$ I/ l* o: b2 }) K

英文原文似乎是“凉州”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0-26 7:14:00的发言:
- z1 ? s$ i0 g8 { g5 y$ k, T

跟个土洋结合的

- B5 F. Y1 [1 B" N6 w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55.jpg

$ W' }: P$ h* i+ S: M+ G% h

 

1 e* T& N/ O2 X; V3 l( Y

这个特殊

0 g8 B* r- u$ w) j @

两种可能

5 _% e2 e; P3 q* ~, b( d; T

1。建筑是假的;          在普通歇山顶上建成一个砖石三层钟楼,建筑结构上无法实现。

8 S/ B9 C" T, A/ o9 U

                      另外,在城门上建一个教堂才有的西式钟楼似乎现实中也没有意义。

* S/ Z$ c5 \% c+ Z( V9 i

 

3 `9 V( U" T* g7 L; @0 o

2。照片真的;        但是不是一个长期的砖石建筑,可能是纸活,彩活,起烘托气氛的装饰物。

发表于 2009-10-26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0-26 7:14:00的发言:
5 `9 @4 W8 ?5 R1 \

跟个土洋结合的

% f. b: b* t* p9 s0 `

楼上的我这也有中西合璧!请看!

/ H- w r$ o$ m$ u r& o0 n


发表于 2009-10-26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10-26 0:52:00的发言:
3 f. p" y9 ?1 A W* T0 ]2 p

圆攒尖城关,这个没看到照片我也不相信有

- a: ~3 q1 B3 ]) z4 }: o

 

4 p: V' e% S3 r# N$ K' g$ z0 U; t+ J

重檐二层八角转圆攒尖角楼

$ {9 N4 B5 y2 e. k$ n& j5 a

 

3 P$ Z2 _' A; B7 \3 s* S) C

 

2 J- q& r- A1 J. U, l, A- }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8. march 4th liang chow twin pagodas inside anting men.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w( p3 u9 ]* t) c$ P2 I2 V
QUOTE:
这是哪的呀?现在还能看到吗?看上去有点像西安城墙的那个圆角。
* h' j8 T' B4 N# [

发表于 2009-10-26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千的传统继承~~~

发表于 2009-10-26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
发表于 2009-10-27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09-11-9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大部分都应该在山西省,那里的古建筑形式十分的丰富,不想北京那样的官方。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山底在2009-11-9 5:27:00的发言:
这些大部分都应该在山西省,那里的古建筑形式十分的丰富,不想北京那样的官方。
, K6 j2 n- {. Z- @( k( W

 

. F# r. }% z, Y8 i

一部分在新疆,一部分在甘肃,一部分在山西

& @" O j" N) [- q1 G

 

% E5 l3 c1 z& m& B8 q

应该说山西对中华古建筑的样式保存较多,北京保存的多是明清官式建筑,过于统一

' b# X3 h7 |$ \' b

 

7 }2 G; B1 m: j

缺少变化

发表于 2009-11-10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式真多
发表于 2009-11-10 0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建筑如今还都在吗?
发表于 2009-11-10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7楼是清真寺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在2009-11-10 18:37:00的发言:
7楼是清真寺吧
/ ~7 y, s: ~! t. ^7 x

不好意思,是清真寺,我搞错了。

! ~. l# d5 i& |* [ v, n

而且顶也不是二层重檐六角转四角攒尖;而是三层,下两层四角,顶层六角攒尖

+ u) v5 O( K4 c" |

 

& p5 p3 u' ~9 z" C0 d2 P. G8 Y

伊宁拜图拉清真寺建于乾隆38年(1773年),是清政府直接拨款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也是伊宁市最大的清真寺。又因该寺建成后,有不少穆斯林来这里学习经文,故又被称为“麦得里斯”,意为高级经文学院。1995年成为危房,经伊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重建,除门楼外全部进行拆除,门楼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建筑。位于伊宁市解放南路与新华路交界处商业发达地区。


发表于 2009-11-17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珍贵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9:31 , Processed in 1.1980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