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北京的标志?可选的有很多,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天安门。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有关天安门的历史。 * P: Z- J6 O. P) e
9 Y6 `& r; P" C% H% o* m" P4 E天安门在明朝时叫承天门,是明清两朝皇帝颁诏天下的地方。每一位初等宝座的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登基仪式的同时还要隆重发布既位诏书。文武百官先在殿前跪听诏书,之后便出工来到天安门前,站在金水桥南北。诏书被仪卫官托在云盘上,随着皇宫御仗出午门端门,然后沿着天安门北面的阶梯送上天安门城楼。宣诏官在城楼上庄重宣读诏书,站在金水桥南北的百官再次恭听。之后,诏书被放在礼器中(明朝为精致的木牍清朝为一支金凤)徐徐降下,象征皇帝诏令从此颁行天下。 ; d, x' M& _( W" _" p
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皇太后在天安门城楼上颁布清帝退位的诏书,这是天安门最后一次颁诏仪式,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就此缓缓降下帷幕。 9 y; L6 _" c; R. @# s; ]
今昔对比-天安门
1900年拍摄的天安门,城台留有八国联军炮火痕迹,弹痕累累,城楼的隔扇门也残缺不全
% V7 |% f# i& E% M6 a$ ?
今昔对比-天安门
$ y, x7 x0 x ^: C+ g3 E% A1913年正月十七,隆裕皇太后驾崩,天安门前扎起了大素彩牌楼 & n* ~; L. h' v+ K
今昔对比-天安门
6 |- A( C5 y' o0 L" N8 }1915年时的天安门城楼
( o0 ? D* q- r# j: ], s
今昔对比-天安门
G+ n$ P% g6 T& d0 w
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天安门前再一次升起了清朝的龙旗 7 w8 h( D1 f0 Y+ l; r
今昔对比-天安门
$ g8 O6 M2 U" i1 |% Z0 y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掀起了一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反帝爱国斗争 / F/ \; e5 X) _
今昔对比-天安门
. Z" V7 {0 L) p: D4 N7 t1924年11月,孙中山偕宋庆龄到达北京,受到群众的热烈欢 " Z/ i( G0 q) ]+ M E4 C' y! U
今昔对比-天安门
: p- x/ [. i3 a
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在天安门前设立的彩牌楼
3 n2 c; e: `2 x6 H+ Q2 z$ c$ `
今昔对比-天安门
1937年8月8日,日军举行占领北平的入城仪式,天安门城楼上扯起了“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标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