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21|回复: 3

[原创]根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今天下午被派去听一个讲座,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首席官员赖尚龙先生讲的关于保钓运动的。赖先生出生成长在台湾,70年代到美国求学,亲历并参加了当时保护钓鱼岛的运动。这段历史真应该被好好记住。在三十多年前,有那么多和我们一样的学子,在异国他乡为组国奔走呼吁。

( Y+ k: g1 p) L H1 s0 G8 T: |

 

! E& O, O) F8 ]) X0 m5 c3 H8 P

不管在哪里,我们同根同源,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意识形态的东西难以割裂几千年的文化亲缘,一样的血脉中继承着一样的归属感,只有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家的感觉。

/ \4 \3 T, x* ?

 

: v* l/ o4 D' k

有一首歌,歌词唱到“天堂并不遥远,它就在我的故乡”。虽然哪里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尽如人意,但人应该对生与斯长于斯的土地怀有真情。不管它多不理想,都不会嫌弃它,因为这里孕育了自己,是自己的本源,自己的根。

3 p) r- v* x: @( |+ c2 g/ B( p

 

0 X$ j5 Y( r% T9 p7 @

为什么昆塔会越过大洲重洋到非洲大陆去寻根?为什么身在最发达的社会仍然心怀家乡?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你究竟属于哪里,哪里才是你的家,你的根源。

2 z; l# d; W" S! P; g5 C% N8 \

 

1 C8 p, I+ Z; Q! u( ~5 E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果你的精神迷失,精神家园也不复存在。现代人为什么会无谓痛苦萎顿,和这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根,没有归属感。

/ A0 y2 Y, \) F ?& |

 

$ ^0 H/ u8 _$ L' Q: ~

就算他们一直在故乡生活,但是心却在漂泊,近在咫尺却看不到彼岸。而有些人,就算远隔重洋,但心属于这里,他们会看到希望,感到强烈的归属,感到自己是它的一部分。

0 p' x9 i' u# f+ G

 

: x, l1 p3 }! _# B

说得有些远了,不过是有感而发。不知大家是否也有相似感觉或认同。我想不管怎么样,至少不会觉得这些话是出自一个心理年龄那么小的小朋友之口吧。呵呵,又说到这一点上。

4 d4 w8 y) X3 P0 c- N m- I

 

6 Y; {9 R4 E" ]" R

不管怎么样,我很爱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我的一切,赋予我一切,给我每一样东西,使我成为今天的我。每一天,都在塑造我。告诉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告诉我明天的路应该怎样走。

9 S! \( e+ r+ g+ |) \! Q* F

 

/ X. d8 L" T7 ~ p+ ~/ P1 y5 l

我从不感到迷惘,因为它告诉我,它始终在告诉我。每当我觉得无助无力,我就会想起,它对我的教诲,那每一天的教诲,伴随我成长。如果你心中有根,将永远不会感到困顿迷惘。

3 v1 J$ T! L7 f( ~

 

9 h* T* y/ m% a5 _) r' s2 t9 ^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cq89.html,欢迎阅读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2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日:好文章,俗话说:“树同根,根同源”;炎黄子孙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这份情感和思念的,能为家乡父老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哪怕仅仅是一点建议或是善意的批评,都是值得称颂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3-1 20:28:00的发言:
: F; `2 Q- x: a2 |5 e! W

支持!笔调成熟了很多,同时还保持着朝气!

' _+ c' P" j5 K! D) M; k

呵呵,谢谢支持。这么深刻的东东笔调也要深刻一些。

发表于 2009-3-1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笔调成熟了很多,同时还保持着朝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0 00:57 , Processed in 1.11785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