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在潘家园,偶然得到了一批老北京的房契,当时,听卖主说,一个人从这批地契里挑出了一张名人的,具体是谁,他也不清楚。剩下的,就被我包圆儿了。
) W2 }* d- h4 w. G2 z' @果然,没多久,一张周作人的房契就在中国书店的拍卖会上出现了-----
: b" _- M# Q3 @0 R7 f& S " E& A+ k& Z' w3 \
由于懒惰,我手中的这批房契,一直也没整理、研究,直到半年前,才偶然翻找出来----- ) \/ R/ R3 }# L& [( T- V: d
% L* y2 \ ~2 e; \" c随意翻看中,竟然发现了庄士敦的故居——地安门内油漆作一号的房契!
) p7 C; }) `( P 3 ?6 j& I: V' e6 I: w; K: t& O
这张1938年的房契上,记载着这个院落中有房间、游廊、垂花门等等,共计百十来间呢!
1 U+ h/ ]& a7 _& w7 v" d5 G : v" j# [" k7 {: B3 _
虽然当时的内务府只是给庄士敦在这个大宅院中租赁了一个独立的院落,但可以想象这个占地五亩三分地(约合3600平米)的紧邻皇城的气派大宅,当初该是何等优雅而宁静啊------ ( A+ Q7 a% ^+ x3 c3 l
: v6 ?# |; `0 N! E2 e; h& [: P
前几天,揣着地契,满怀希望地前往这个老宅一探究竟
# Q& P( E$ h' m# D( U
$ l1 L `' M. ^! T5 s6 p* `# d. V9 G然而,映入我眼帘的,除了那套破败的由三间南房构成的庄士敦旧宅外,昔日的大院落,竟然已是一片废墟了! ! p8 F' o( L5 a8 Y1 K
! [- j: m9 k h6 a* N
听附近邻居讲,这里的拆迁从2007年就开始了,原来的大宅院,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变成东搭西建的大杂院了,就是我早几年来,也不可能看到昔日宽阔宅院的面貌。
. p3 i7 K3 M- V2 s 8 L+ P2 `& \+ H
于是,赶紧拍下一些照片,记录下这个大宅院的最后时刻----- : c8 U! \* _" M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