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0|回复: 4

苏州申时行墓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5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申时行墓:位于江苏苏州市高新区横塘街道周家桥村西,吴山东麓,苏州国际教育园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西侧。从越湖路一直向西,在经过苏州国际教育园后,向南不远,右侧有一小路,吴越路。右转大约300米,就到路的尽头,再右转,一直向前大约600米,在路的左侧可以看到一仿古建筑,这就是申时行墓了。

" u+ J- T! u4 n+ k7 R/ Z

 

9 N7 c& A1 p0 D

: R4 H1 _* F8 `$ W3 f) r

 

2 |, `6 u- X5 k

    临路的仿古建筑是一碑亭,面阔三间,里面是一神道碑。上写“明太师申文定公神道”。碑亭的三个拱门下都有栅栏门,门上有锁。在碑亭两侧砌有砖墙,将申时行墓围个严实。在碑亭的左侧,有一小窗口,似乎是用来售票的,但是窗户紧闭,里面无人。里面杂乱地堆放着木家具。在碑亭的一旁,有一比较大的停车场,但是除了我的车外,空空荡荡。从碑亭门栅栏的缝隙可以向里张望,看到碑后有一石羊,跪在神道旁,神道向前是享堂。享堂很新,应该是近年所建,旁边有一小石碑,介绍享堂的来历,“始建于明代”,余下都看不清。将相机从栅栏的缝隙中伸入,拍下几张照片。

6 q" y# ~, S+ f4 m

 

" D! v5 L2 P5 `. X; C# p* y! O

. L- k/ E$ j2 Z9 B& L

 

: P& \$ \2 q+ l* O9 `2 n( m' w' B

3 o) p( y' @0 e m

 

_- [- O; |: o! i' F

, p5 V- z+ u8 _5 _

 

; @1 k( u0 Z# H& ?

    然后,顺着围墙向前走。在停车场旁有一兰色铁门。这种门多见于建筑工地。难道这里还是工地?走到门前,发现门是闩着,但是没锁。打开门,缓步进入。由门向前,是一条柏油路,一直通向山里,不知所踪。在路的一侧,就是申时行的墓地,没有墙隔开。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听到有人在吼。停步了望,在墓的右侧有一二层现代小楼,楼上窗户有人探出头来向我在吼,还伸手比划。我表示拍两张照片就走。然后停下来,抓紧时间观察、照相。在享堂后是几组石刻,由于距离远,看不清。在石刻后面,是申时行的墓。墓的封土不是很高,上面布满竹子。我还准备继续多拍几张时。一个人从楼里出来,向我在喊叫。全身赤裸,只着一条红色的内裤,好象海尔兄弟。海尔兄弟急汹汹地走出来,向我比划,口里还在喊着什么。距离远,听不清。我还试图解释。这时海尔兄弟旁边窜出一条恶犬。恶犬一边狂吠,一边朝我扑来。好在进门没走几步,只两下就回退到门后,将门带上。这时恶犬已经窜至门前,隔着门向我吠叫,似乎在向海尔兄弟邀功。退了出来,依然心有余悸。上了车,才感觉自己安全了。惊魂未定时,先测量了经纬度,才开车离开。

: t4 Y3 _* x: t& G( X; H6 ~) I

 

4 s, B9 G5 N/ q1 Y" t' O4 E

& {" B) P: J; K, C& ~

 

: ^! Y* o- s9 U# T( g

( C/ V: v, J$ u4 _

 

- Y* |( K! w" d* R r, m

& P$ J& T$ H$ I7 c. C* l; X

 

/ N' p" q L* h

* }8 u( @" r `9 G( _6 d n+ A5 b

 

7 t N7 Q" T& o* K3 H# C; m# d6 H

[: V v$ d4 g2 s$ l6 a# F

 

3 U% B# P5 j" ?

    多么敬业的管理人员啊,在他们的保护下,古墓可以被摧毁,绝不可以被察看。

Y; ]+ w1 |0 i) O, p% _

    由于没能近距离亲眼察看申时行的墓,所以关于申墓,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也无法测量。只好借助于网上和书上资料,来进一步了解申时行墓的状况。

, ]5 k0 C* f& l1 {- w$ J9 j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墓背山面湖,东向。今依次存神道碑亭、享堂、照池、墓冢,占地约7000平方米。神道碑高4.66米,宽1.25米,螭首,龟趺座。享堂歇山顶,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七檩8.2米,檐高2.9米,左右次间和梢间立万历“谕祭”碑8通。照池呈月牙形。墓冢在山坡竹林中,现封土高约3.5米,直径约7米。神道两旁尚有残损的石文臣、武将、石马、华表、牌坊、石狮、石虎、石羊、碑亭、望柱等。毁于1966年。1995年修碑亭,1999年修享堂。对文物部门的资料,有点疑问。根据《明史·礼志第十四卷》一品、二品石人二,文武各一,虎、羊、马、望柱各二。不应该有石狮啊,一般石狮都出现在帝王陵墓。同时望柱、华表在一起,好象有点问题。在现场是没看见这些石刻的。

# f7 U/ w- B# S

    2007年苏州博物馆对申墓进行调查,网上有《关于申时行墓的考古勘探调查》,可以知道申墓在修复前的情况,为了避免博物馆哪天把网页删除,这里全文转贴,以保存资料。

7 I: j S8 L3 t& o& r8 Z4 v
3 E* \7 B6 r F. z* o7 N
5 @% X5 B: k) ^+ d6 O7 C" y
6 Q0 j: P; X5 W* U
% \+ |7 U6 U7 z& K p

    申时行(1535~1614年)字汝默,长洲人。明嘉靖四十一年状元,万历年间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定,赐葬吴山之阳。1966年前后墓遭破坏。苏州市石湖风景管理处为了修复此墓,委托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对该墓进行考古勘探调查。调查工作从2007年3月15日开始至3月25日结束。
    3月15日,我们受文物局委托到申时行墓现场察看,在一片竹林里看到有一个小土墩背靠大土墩。一些石刻散乱的分布在小土墩前面和土墩的顶部。其中,原墓前的门楼(两大一小)以及雕刻的门墙石板等,倒伏在墓前。土墩的顶部还见有被挖出的原墓罗城墙上的石刻像、须弥座圭脚石及压顶石等。

     根据现状情况,我们通过考古勘探调查,揭示出墓前门(楼)墙基础、平台面及两侧边墙;墓冢四周罗城墙、基础及铺地等(图一 、图二)。
    该墓坐西朝东,墓门在墓冢的东面,其墓门墙仅剩基础部分,东北角还保存有须弥座,东南角仅剩一块圭脚石(图一、图二);门墙上的部件均散落在墓前及周边。两侧门墙各宽3.60米,中间为门道,宽4.10米。门道内用长0.80、宽0.30米长方形青石板铺地,只剩两块,紧靠墓冢,南北向一字排列。门墙石板雕刻有不同的图案表示不同的含义。墓门墙外,为一开阔11.50、进深2.30米的第一层平(月)台,地面原铺有青石板,现仅南端还残剩几块石板。在东北角清理发现有青石栏杆,估计为该层平台折角边上的栏杆,栏高约0.5米。在此月台下另有一个开阔11.50、进深4.90米即第二层平台。两平台均向东倾斜4度。但是,此平台遭后期破坏。根据有关迹象推测,此平台中间应该有青石台阶,遗憾的是没有发现。上下台阶之间有青石挡土墙,已被破坏,仅剩东南角一块。墓前平台两边发现有青石堆砌的侧墙,从上连接平台挡土墙,往下与外侧挡土墙连接。侧墙用长0.50、宽0.20米的长方形青石错缝堆砌,按土墩的走势,从高(西)往下(东)斜向堆砌,向东倾斜有15度。侧墙现已残缺不全,最高处仅剩4层。
    墓冢,外表保存完整(图三),封土高2.50、直径5.50厘米。罗城,环绕墓冢,用青石筑圆形墙垣,由须弥座、石板墙与压顶石组成。高1.75、內侧直径8.00米。墓冢前部为拜台布局。墓冢与罗城之间,是用长0.60-0.80、宽0.40厘米左右的青石板铺砌的路,环绕墓冢一周,路宽0.80-0.6米。调查前罗城内填满泥土,用作墙的石板塌入池内,清理发现五块,排列在罗城西面。一周墙板石,大约有17-19块,现仅剩7、8块,其它全部缺失。罗城口的两侧须弥座也已缺失。
    在清理罗城内填土中,出土一些遗物,主要是瓷片,大部分为宋代遗物(图四),少量的为明代。
    申时行墓葬规模,仅见于民国时期李根源先生《吴郡西山访古录》中记载:“吴中古墓宏大辉煌,完善无损,此为第一,置之全国,实罕其匹。该墓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保存"完善无损"。说明墓葬在民国时还完好如初。那么该墓何时被破坏的呢?口碑与档案资料都表明,该墓在文化大革命时被破坏。一些在罗城内清理出来的石刻雕象的头部全被毁坏,其做法唯有文革中破四旧使用,包括对墓道上的石象生的破坏,全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据此,我们认为墓葬(罗城、门墙、平台等)被破坏的年代当在文革无疑。

1 X7 T; ~4 K8 V' X+ I Z' X

    据《苏州日报》2008年11月27日的报道,申时行墓已经整修一旧,将在明年开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放,但是没有看到任何开放的迹象。 ' s" V$ O8 {% g: d# \' m; A$ a5 \6 B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 t5 |5 r8 i% f1 U+ G: k

    考察时间:2009年8月18日 r* ^8 n& [+ h3 W$ s

    经纬度:N3ANG="en">1ANG="en">°13'24.25”,E1ANG="en">20ANG="en">°34'44.ANG="en">12ANG="en">” $ L1 `$ [4 x; h) S6 {$ o2 X I

    门票:目前不可进入。 9 G$ |6 M1 v8 K

    寻访难度:☆☆☆☆★

) `9 E1 o) {9 p" ^* |

    观赏指数:☆☆☆★★

    文物价值:☆☆☆☆★ 9 g2 J6 s: f \0 `( S6 f1 A! P. C

    访问指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状元墓都不错.
发表于 2009-8-25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明会典》
发表于 2009-8-25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开应该是个填石灰的墓,可能尸体还保存的不错呢。
发表于 2009-8-25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的石刻全都丢了脑袋,苏州人民真热情。楼主发的是大明嘉靖四十一年状元。我也跟个江苏的状元。

( x: D9 C1 v( f

      明嘉靖38年(1559)的状元,丁士美墓道石刻。

8 x' P# }2 C# C5 z, L. s+ T

 

4 e/ J: R# e6 k7 b0 N, ^5 N2 R

6 U1 H) Z' _3 X" E% W) i


 

( K: f: \' Q: n

       丁士美,字邦彦,生卒年不详,明代清河(今淮阴)人。聪明好学,学惯经史。嘉靖38年(1559)中进士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其所作策论,对澄清吏治,改革弊端,作了详尽论证,颇得时人称道。

1 W% o0 N6 ?, {) P. N5 M, ]

 

y$ ~$ q! Y4 q |1 ]+ m1 v: X9 i

       四十一年奉命襄校《永乐大典》。隆庆六年(1572)掌翰林院事。万历初由太常卿累迁吏部左侍郎。“士美在经筵,每进御正言格论,反复开导,神宗亲书‘责难陈善’四字赐焉。”性耿直,虽不以诗名,但其诗风格隽永。谥“文恪”。著有《经筵四书直解》。

# h7 `( w- S2 A+ H4 z


  他生性耿直,不附权贵,不惧豪强。为官清正,忧国忧民,颇有政绩,深得皇帝的赏识。任经讲官时,对皇帝经常规劝,对当时政治形势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后管国子监翰林院事,由太常卿累进为吏部佐侍郎。因父亲逝世,回乡守孝卒于家,赠礼部尚书。

( y X" l; ?0 N$ f K0 K) j

 

j& R6 q K0 A2 N

关于丁士美的其它记载:(转)

4 e9 ]" x! \+ z3 o

 

! j5 ` R' L0 T! I& I

      我在《状元图考》中看到明朝状元丁士美所撰的谢恩表。由华美的文辞可想见其才情,由古雅的典故可想见其渊博。而当时的皇帝是谁呢?是以荒淫昏庸著称的明世宗,即嘉靖帝。状元郎却不管三七二十一,马屁拍得震天响,简直就像一只哈巴狗向它主人撒娇。如果说阉割阳具是太监入官的通行证,那么阉割精神则是士人入仕的通行证。《明史》中记载,丁士美为廪生时,年龄尚小。依据当时规定,凡为廪生者,官府皆每月供给廪米六斗。一些年龄较大的廪生欺丁年少,把他的廪米全部分掉。他依然和颜悦色,没有一丝不乐意。《明史》据此称赞丁士美为人“缜密端重,以道义自持”。我弄不清楚他持的是什么样的“道义”――一个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的人,必不会保护他人的权利;一个以忍辱来获取令名的人,必不知人格尊严的可贵;一个对黑暗安之若素甚至与之共谋的人,必不会期望光明的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14:50 , Processed in 1.13361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