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64|回复: 6

门头沟村名读音拾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30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L& B0 L+ m0 f/ O

门头沟区的村落众多、历史悠久,有些村名在历史上有一些变化,但读音基本没有变化,村名的读音也有一些特点,现将本人比较熟悉的村子的读音进行初步地分析,以便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但这些分析比较肤浅、肯定存在不足,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 f, I# E O. D

门头沟区村部分村名的读音有以下特点:

4 F! y/ A% J5 ^5 Z/ e2 n7 _# \

一、一些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相应的读音,如港、崖、庄、岳等

& E( G7 `0 Q* w! B+ ^4 _

港,读音为讲,当地人把宽沟或两坡夹一沟称为港,像这样村名中有“港”的村子有王平镇南港村、西港村(现属于王平镇东马各庄村)、原北岭乡的黄石港村。崖,读音为nie,笔者认为崖是山崖的意思,如王平镇的(东、西)石古岩村,在古代写作石窟崖(石古崖、石骨崖),现在人们还称这两个村为东石古岩(nie)、西石古岩(nie)或大、小石古岩(nie)。庄,当地人的读音为张,如(东、西)马各庄村历史上曾称为马哥庄(马家庄),现在还人们把马各庄村称为马哥张(读音),妙峰山镇陇驾庄村在明代时名为冷角庄,又名冷哥庄、冷各庄,现在还有些老人把陇驾庄(冷各庄)读为冷哥张。此外,老人们还把庄读为掌,如陈家庄村,现在还有些老人把陈家庄读为陈哥掌、岳,读音为要,龙泉镇岳家坡村历史上曾称为要家坡,现在还有人们把岳家坡读为要家坡。此外,人们还把王平镇(东西)落坡村读为涝坡村、有些老人将妙峰镇担里村成为担楼(楼:轻声)、水峪嘴当地人称为水过嘴、王平镇色树坟村,村名中色字读音为shai。

$ c t6 Z- [. Z) F; X6 K

二、村名在读音中被缩短

9 T/ s' z6 l3 o [* i( x

如人们把王平镇(东、西)马各庄村读为马张、吕家坡村读为吕坡、色树坟村读为色坟儿(色字读音为shai)、妙峰山镇陇驾庄村为冷张、丁家滩村为丁滩儿、称龙泉镇琉璃渠村为琉局,此外王平镇的东、西王平村,被当地人简称为东村、西村。

3 E& j; K% ]2 U5 D

三、村名中带儿话音

8 g- S E. Y0 G4 Z& _2 G0 s$ d

如王平镇南港村读为南港儿(港:读音为讲)、南涧村读为南涧儿、色树坟村读为色坟儿、原道须村读为道须儿、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读为水峪嘴儿或水过嘴儿、丁家滩村读为丁滩儿、斜河涧读为斜河涧儿、炭厂村读为炭厂儿等。

/ B( x) G+ n3 @4 X9 v

四、村名发生了变化,但读音基本没变

* @- X/ Y$ {! X. V; ~: y

虽然有些村名发生了变化,但有些村名还保留了村名古代的发音,如把陇驾庄读为冷张(冷哥张)就与陇驾庄在历史上的名称冷哥庄的读音非常相近,还有把岳家坡读为要家坡等。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粤语歌,“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中“江”字读作“gang”。

. \* j, }/ A1 `& W7 V

门头沟这里是把“港”字读作“jiang”,可能是保持了北方的古音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09-8-30 18:07:00的发言:
这个网站见过您。

http://www.bjmtg.com.cn/
5 g7 M. V) P7 t0 V, [; w- ]$ V

我在那儿当斑竹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8-30 15:44:00的发言:
! B+ C0 Z: h2 Z/ I5 E: o

长知识。我理解,这可以算是“局部方言”。恐怕不止地名,其他发音特色还应该有。

x0 M1 J @% l, O) [! H

 

! c/ O( i {/ e) f0 p

您是南港村人吗? 那见面该称呼您: 南jiang3er ? (jiang3: 三声)

/ d/ L2 \: u$ j

 

" q4 c6 e9 m5 a# x& T+ |" r/ m2 }

港的读音为讲

发表于 2009-8-30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收藏了.
发表于 2009-8-30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网站见过您。

http://www.bjmtg.com.cn/
发表于 2009-8-30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我理解,这可以算是“局部方言”。恐怕不止地名,其他发音特色还应该有。

' r" N' }! h1 z2 j! [

 

, i& D/ |9 V& k4 t, b

您是南港村人吗? 那见面该称呼您: 南jiang3er ? (jiang3: 三声)

5 G- S. u! [3 {" F0 Z;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8 03:44 , Processed in 1.1330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