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32|回复: 6

兑换银钱[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0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2 W6 G1 A; j

兑换银钱

兑换银钱
 

& c1 N$ j% O$ _3 a

这张照片是旧北京街头兑换银元的摊子,摄于30年代初期。这种2030年代北京街头常见的摊点,其正式名称叫“钱摊儿”或“钱桌”。清末实行新政,改革币制,仿照日本铸造银元和铜元。银元是主币,铜元和原有的制钱为辅币。铜元分两种,一种是大铜元,一枚折合清制钱20文,北京人俗称为“大枚”或“大铜子”、“大子儿”。;一种是小铜元,叫:“当十铜”或“小铜子儿”、“铜子儿”。清末,没来得及铸很多银元,清即亡。进入民国初年,铸了大量的带袁世凯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大头”。民国初年,一块银元已换到140多个“大铜子”;到30年底初,照片拍摄时期,已涨到没银元换500多枚“大铜子”了。后官方规定,一银元换230个“大铜子”460个“小铜子”。

+ j' k& m: {6 t; D

二三十年代,北京的物价便宜。1“大枚”买1根大油条;2“大枚”买1个芝麻烧饼;5“大枚”买一大碗美味馄饨,再加上一个荷包蛋也只卖“8大枚”;35“大枚”一斤小磨香油,合一角五分钱;50多“大枚”可买1斤鲜猪肉,不过2角多钱;在饭馆吃饭,2凉、2热、1汤,也只有2角钱。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使用铜元。因此,“钱摊儿”应换运而生成为一种职业也就司空见惯了。当时社会稳定,日常兑换涨落幅度不大,每日起伏在23枚之间。30年代初,兑换银元生意是这样的:顾客以银元换铜元时,“钱摊儿”要比当日牌价每元少付3枚,称之为“减水”;顾客以铜元换银元时,“钱摊儿”要比当日牌价每元多收3枚,称之为“贴水”,一天能从中获利3---5块银元。确为厚利了。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见识了,谢谢了!
发表于 2009-8-20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常见,补充点信息。桌子右边那一小堆小方盒,那些是肥皂和火柴,换钱的人在遇到找零不便或者干脆就是强行搭售些火柴肥皂,再赚一份钱。那种放铜圆的长方小木盘尺寸正好可以放下一定数量的铜圆,便于清点数目。正好我有一块这样的小木盘,发出来给大家增加点直观印象。

- Q- D* L5 j' W( x) n D$ N! G

 

2 S& N7 n" Q O. w7 s2 u

 



发表于 2009-9-2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学习欣赏一下~~
发表于 2009-9-17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一个大枚 我要吃油条
发表于 2009-9-18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羊油麻豆腐在2009-9-18 18:09:00的发言:
9 @0 M% y2 L2 h, \4 n1 r" u- ^8 ~5 l3 Q5 ~

 

" }. ~, s7 K1 r' C7 g

呵呵,现在这世道,谁还敢这样摆摊兑换银元?

- }) F0 i. o1 Z

 

4 J! R+ ~6 k5 C0 k6 k4 ` M

外地来京“做贡献”的同志们早就给你抢了!就算捡条命身上也得挨几刀。

! D$ s' S# T" S

您以为当初没人抢啊,干这行的不是大铺户做后盾,就是道上混的。总之没有省油的灯。

发表于 2009-9-18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c$ n3 p: a9 q

呵呵,现在这世道,谁还敢这样摆摊兑换银元?

7 [& o. Z' P) k' {% x1 L6 B

 

8 V9 |5 L; L7 T& s8 A7 z- ~

外地来京“做贡献”的同志们早就给你抢了!就算捡条命身上也得挨几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0 01:07 , Processed in 1.1665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