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42|回复: 21

沧州铁狮子[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22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沧州铁狮子是我国最大的铸铁文物,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C' E0 G% ~9 @! W. c ^

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2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09-10-22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到的铁狮子的照片,狮子就在田野里,现在看照片像盖起了庙,不知何时狮子能自立。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1 V4 Y+ Y$ W, l7 Z7 C) J& S

      沧州铁狮子,当地又称作“镇海吼”,它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关于铁狮子的确实来历,有许多说法,古今不一。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可是,后来的考据家分辩说,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当时山东有名的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p2 k0 W9 _, f5 ?/ N$ `) x% G

 

# l8 H# K2 r( X* g& ]1 v9 N* t

  铁狮铸造的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件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其体态究竟有多高大?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48米,通长6.5米,身躯宽3.17米。

) E# m/ ]* k, ]9 n

 

6 u* a. L( t9 L$ _: M8 Z

      其总重量是多少?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准确称量,铁狮的总重量为29.30吨。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与其头部铸有的“狮子王”三个大字,是多么的相匹配呀!难怪历代文人都为之赞叹讴歌。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的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的描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 N$ H5 C* J5 u4 a

 

) \; v5 i- t$ k

    铁狮装束的铸造工艺也堪称奇绝。身披障泥(防尘土的垫子),肩负巨大莲花盆,莲花盆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来。相传这是文殊菩萨佛像的莲座。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披垂至颈部,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一定的书法、考古价值,可惜现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数字依稀可辨认。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k1 i; n; P8 b' h" Q' h

 

, S/ F( U5 `8 o: V: h

  铁狮精巧的铸造工艺,确系我国铸造工艺的一大珍品。但是,这件总重3万公斤的铁狮是如何铸造的呢?据研究,这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的。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注,共用范544块拼铸而成。凭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是相当高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O L7 T6 u5 S7 x( u. n1 W

  

+ ?+ h0 O# j3 [

 

$ _5 e J# P" ^3 u! _/ D: S. z

      1957年春天,当时的一位苏联专家来沧州参观考察,当他看到铁狮子威武凛然的形象和豪迈磅礴的气势时,非常钦佩并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工匠的聪明才智。但当他发现由于多年风雨剥蚀,铁狮多处伤残,特别是因下巴损坏残缺影响铁狮造型时,感慨地说:“这样的珍贵文物堪称国宝,如果在我们国家是要受到加意保护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为它可以引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 @! w& ^ i* Y; |3 M# ~1 `


 

/ S+ t# V9 U0 _ N
( w& V% ?& a* G9 l

  如何保护这件国宝,当地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一直都很重视,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令人十分遗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铁狮子开始出现开裂现象。目前铁狮子躯干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缝,由于风雨剥蚀,全身锈蚀严重。省、市文物部门已向全国征集铁狮子“医疗方案”,国家文物局甚至请来美国、英国、日本的专家,专程到沧州研究保护方案。我们期待着修复早日成功,以使铁狮重振雄姿。

4 c# t1 C2 ~0 D# j6 n1 R

 

$ B: q0 E) S, e7 U+ Z, }& K

(文字来源百度)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22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桑!
发表于 2009-10-23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狮子旧照

' s3 @& K* a" @2 H

 

- l" i- J5 p7 g* Z

 

. K* W# q1 o* F$ z


- Y4 y; l$ t4 M$ N; M- K) ^

 


发表于 2009-10-23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没有历代的战乱和文革,我相信现在咱们能看到的东西会比现在多得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5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山底在2009-10-23 13:28:00的发言:
 如果没有历代的战乱和文革,我相信现在咱们能看到的东西会比现在多得多。
$ I# X7 w6 q0 M0 V5 m' t( Z! S6 k

  铁狮子没有毁于历代的战乱和文革,却毁于建国后的保护!文物保护的败笔!

发表于 2009-10-26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有 唐--五代 风格,契丹佛教造像中的狮子也受其影响,就是不解,为何文中 大周 后面为何标注是 北周?而不是后周。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韩雪晨在2009-10-26 16:06:00的发言:
% ]) i* z2 p4 ?( s5 j5 i( ^. ~

确有 唐--五代 风格,契丹佛教造像中的狮子也受其影响,就是不解,为何文中 大周 后面为何标注是 北周?而不是后周。

  看的真仔细,广顺(951年-953年)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年号。共计3年。的确是百度的文字有误!
发表于 2009-10-27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的狮子是哪年拍摄的,是现在的吗?我一直想去看看。

4 I) m/ Q$ p0 N" e

      据说,前几年为狮子盖了个亭子来遮雨,但亭子盖好后,铁狮的锈蚀反而加重了,后来就又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是3年前拍的,楼上的说的很正确,那亭子早拆了。

发表于 2009-11-8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n% O$ V2 V/ ]4 b; l' t' K

 

' \+ Y4 M: O% ^, K

感谢楼主的分享,希望铁狮子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2 z5 P& S2 e0 k6 P1 Z

请问参观券右侧的塔是什么?

发表于 2009-11-11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1-11 0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不罩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0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微清高歌在2009-11-8 21:20:00的发言:
1 e1 F6 ^7 e1 ^/ k, f: s0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6 G* Z4 H: \9 D! o2 ^

 

* k* l- Y) w" K# R r

感谢楼主的分享,希望铁狮子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 x9 G) Z* ^! L3 C7 q4 t) A* a

请问参观券右侧的塔是什么?

( S0 M2 r! X/ r' r5 E. Y+ x. J

  新建的佛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02:10 , Processed in 1.21282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