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54|回复: 11

[转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京城庙会刚撤 “双料标王”谷胜立遭“讨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22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青网-法制晚报讯 顶着地坛、龙潭庙会“双料标王”的光环风光了没几天,谷胜立竟在昨天下午就遭遇了讨债,让人不禁感慨标王“这些年也不容易”。 " r w" j9 k1 ^


  从昨天早晨开始,谷胜立的摊位里就聚了五六名黑衣男女。谷胜立还不时被他们叫到一旁耳语。

/ j* [7 ^, p/ o# t, W


  晚上5时30分许,庙会清场时,标王摊位前渐渐围拢了十几个人,他们一言不发地看着这位“标王”收摊,公园派出所的七八位民警在一旁维持秩序。

" Y& |9 Y& H" a L- S- w


  但当记者试图询问这些“债主”时,他们却守口如瓶,自称是“家务事”。“我们拿钱就行了,别把老谷的名声搞臭了,他当标王这些年也不容易。”一位“债主”说。

# v! x) j* J; \; N9 o( N- y. F


  记者看到谷胜立把今天收上来的所有现金装进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中,转身交给一名黑衣人。

; Y! m- r3 }7 n& n


  一位被称为老严的中年男子见此情景按捺不住大叫起来:“老谷,你说说到底怎么着!钱都给他了,欠我的什么时候还!”

' I2 i8 h. z) t. R


  谷胜立马上将他拉到一边,希望他能在记者面前守口如瓶。但老严越来越激动,从他的话中记者了解到,老严和谷胜立多年来一直是合作伙伴,老严在东岳庙有烤串生意,他们一直合伙投资。

9 Y3 a+ ]; e+ x# H

记者追访

7 d6 G1 \5 w9 M" n4 h$ f" w


  老谷自述:新推“大礼包”赔百万

8 O& ?" R! \, F' f


  昨晚10时,记者推开老谷的屋门,看到他正在闷头抽烟。记者连续问了两遍,他才不得已吐露今年庙会亏了一百五六十万,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失策。“都赔在今年新推出的大礼包上了,几乎100万全没了。”老谷说,地坛庙会上的“讨债团”就是这个大礼包的供应商——福成肥牛的业务员。

& u7 H& ^: U& i: y2 Y3 n- g' e) p1 o


  老谷告诉记者,地坛的标王摊位盈利了约50万元,龙潭也有十余万入账。但由于奥园庙会遇冷提前结束,这些赚来的钱却还不够用于填补“大礼包”的损失,这种礼包初定价格为100元/个。

) H" u0 }% z# i8 c% i' D4 q


  不过谷胜立仍然表示要竞争来年的“标王”。

8 I9 F3 [: `. ]- I


  至于砸在手中的价值约90万的大礼包,老谷正在联系其他地区的展会,希望能“消化”一部分。

+ w0 E3 Y# f0 B/ v/ b


  文/记者冯祎

9 `: S$ z5 r# I7 i


  ●编辑手记

0 X& k7 P; V8 r7 i/ P


  今年44岁的老谷已经从事烤串生意28年了。

0 u0 q5 Q7 R8 b* z) q; {0 U


  根据本报的记录,2006年老谷在地坛的两个摊位营业额为50万,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高达120万。

# o; V; s& u( `- ~# i


  其实不论是竞争对手还是媒体,不论是认为其虚张声势还是实至名归,都无法否认“标王”对庙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6 k( F/ B% t2 ^6 {


  但“标王”的成长显然不该是仅仅伴随着多卖几根羊肉串,而是对资金、人力的运转能力。

! X7 ~6 P; u) ]; ^


  也许今年的 “滑铁卢”他可以归咎于“大礼包”,但简单的经营方式显然与大规模的资金流动不相匹配,希望来年“标王”的金字招牌能够有更多的“智力含量”。

2 J& w$ r" ?7 D, R$ v

 

* _: Q; \- K9 i- F2 }# T# R

 

! z/ b9 e1 w" f& O/ R9 d- j

 

; C# D5 g V6 ]9 J7 L3 T


  因为2009年庙会收益很好,2010年谷胜立投资非常大。为了标王摊位费他向老严借了11万元,向其他朋友也借了钱,说好庙会结束就还。

7 n9 G9 y( _% `


  庙会结束后,谷胜立撤摊返回位于朝阳的仓库,为了讨回应得的钱,“债主”又跟着谷胜立回了家。

' c# }! X/ w# W% C6 f


  直到晚10时,老谷才在警察的调解下将这一批讨债人“送”出家门。

4 E: v% F: p, g* u

 

) E7 @; q8 o3 u. U2 l

【新闻热评】 庙会,不能一切向钱看

( c! b c1 V, J5 D+ z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城区共举办了16档庙会,加上各郊区,总数竟达30多档,堪称历史记录。庙会越办越多,当然是好事,但奇怪的是,今年游人流量大幅下滑,比去年少了40多万(去年为380万人次,今年为336.5万人次)。与此同时,颇多摊主抱怨赔钱了,“标王”谷胜立甚至还遭遇“讨债”的尴尬局面。

5 A: X+ r z( f! C' F0 i& z


  为何游人少了?是传统庙会失去吸引力了?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出在庙会本身。

9 m2 U* S: D8 U9 {. \


  首先,今天许多庙会能否算“庙会”值得争议。就笔者理解,庙会与“庙市”是不同的,传统春节赶“庙会”,寄托着人们祈福、感恩等颇多文化内涵,通过进香、花会、文艺表演、工艺展示等,人们获取心灵的满足,这,才是传统庙会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很难想象它能几千年传承不衰,不断发展。所以说,庙会的根本是文化,而非商业。可我们今天的庙会,是不是依旧如此呢?

- F) X7 j9 n7 E @1 P" a


  回想当年地坛庙会刚推出时,鬃人白、毛猴曹、脸谱双、风筝哈等多位民间艺术大师现场表演,正是他们的参与,打造了地坛庙会的品牌,使之成为展示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窗口。可几年后,这些大师就不得不离开庙会,庙会的游人多了,摊位费水涨船高,“标王”已能拍到30多万,哪个民间艺术也付不起这个价,于是,经济挤走了文化,表面上看,庙会们赚大了,可从长期看,真的如此吗?

/ n& n2 W" V9 E


  10元的羊肉串,涨到了20元;传统北京小吃越来越少,各地快餐济济一堂;一档庙会还没逛下来,塑料风车就已经散架了……试问,这样的美食大会、塑料大会、凑热闹大会,如何吸引游人?大家凭什么牺牲宝贵的时间,来给你捧场呢?回想今年北京的30多档庙会中,真正办出文化底蕴的庙会,究竟有多少?

1 B0 B# [/ t: ^8 }# B& h* p


  庙会的生命力在于它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这不是搞搞模仿表演,卖卖羊肉串就能替代的,需要的是更多的积淀,办不出北京风格,这样的庙会还不如不办。即使在商品社会,也不能一切向钱看,只顾眼前利益,否则伤害的是北京庙会的品牌,当这个品牌最终被贬低成杂货市、节日大集时,那损失的就不仅仅是40万游人了。

' b7 m/ ? J! P6 P: e0 @* L


  事实证明,放弃文化坚持,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就算短时期赚到了钱,从长期看也是得不偿失。是时候了,我们应坐下来认真检讨一下:为什么庙会越开越多,却越来越没吸引力?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 L0 U- k& i9 b


  流失了40万游人,但愿,能换回一个明白。

! p/ {" K. N/ M& T

 

$ i% ? J' D9 V% c6 r6 g |0 h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2-22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吃就吃新疆餐厅的烤羊肉串,用红柳串的
发表于 2010-2-22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挺好的厂甸庙会进了陶然亭也不是那味儿了
发表于 2010-2-22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块一串,我肯定不会吃,羊肉串还能变成鹿肉吗
发表于 2010-2-22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庙会前夕,此人频繁上媒体没少给自己挣脸,上电视以前不认识这个人,上完电视对此人没有好感,并且沿用了国朝的传统造神方式。这样的贩子也能受到媒体热捧,并不出乎意料,“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不分了,还有什么干不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三刀在2010-2-22 15:06:00的发言:
 20块一串,我肯定不会吃,羊肉串还能变成鹿肉吗
& U" ^( _9 K1 k$ u( v) r; K4 k

呵呵,甭说鹿肉,能变成羊肉您要是吃就不亏

发表于 2010-2-22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F1 v& d: K6 e, V

很多卖羊肉串的,实际上用的是“鸭肉”。

发表于 2010-2-22 1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看展览逛的世纪坛,场院里买了两个新疆人的“吃就吃最好的”羊肉串,5块一串,饿的狠了,吃了三块才觉出不是味儿,不但没羊肉味儿后音儿还泛恶心,要了灌肠茶汤往下压。世界文明展不错,古埃及古罗马净好东西,外头冷了进去暖和。
发表于 2010-2-22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传统庙会

! f5 {0 u8 ^" l( n6 J" P8 [

 

发表于 2010-2-22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刚刚采访了庙会标王。

发表于 2010-2-22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传统的庙会是老百姓的庙会,不是商人的,要有大家的参与;

) V; y% G4 t; l: `+ ?

 

. L R' U9 ]/ s" h- s

当时人们逛庙会,有人是为了信仰,有人是为了生计,也有人为了热闹,

. p! ~7 y0 D6 j* d2 H1 Y3 b' |9 k

 

5 z$ G6 J/ H( P( g9 ~" B

目的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购物;早年间的庙会很多东西是难得一见的,难得一尝的。

% E, H% Z! n" c; m

 

* z) R# Z5 E) m2 f

因为许多是普通人利用闲暇制作的平时见不到的民间工艺品或小吃。

8 P' i9 v3 s& ?; E* l# I

 

3 ~+ \4 c; @ z1 b5 G0 E1 N

当庙会一过这些东西在平时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2-22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百本张那段逛护国寺。能体会当时一个逛庙会的人的心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9 13:56 , Processed in 1.18445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