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r8 D; C* N* I
这一传说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 O# `7 r2 p9 b" j* Z, z8 J/ n据说在1914年有个名叫赵鹤舫的古董商找到了袁克文,说是可以为袁家花园增添一些奇花异石,得到袁二公子的同意后,他得到了袁府专用运物的“封条”,便派人赶赴陕西,声称袁大总统要修建花园,并指名索要昭陵六骏中的两骏做点缀,又恰恰挑选上了“飒露紫”和“拳毛騧”。在得到这两件宝物后,赵鹤舫畅通无阻地将其运到北京,但却未将二骏交到袁家花园,而是另进奉了些假山怪石,搪塞了事,二骏被他转手卖给了一个叫卢芹斋的人。 5 ^8 j4 d' P- W
这样的叙述当然有许多疑点,事情过去了近百年,在当时就有许多难解之谜,更不要说今天了,下面仅能提供些传说资料,供有兴趣的朋友探索。
' Y" R; a" e: M$ ~8 l先说赵鹤舫其人,赵鹤舫名福龄,鹤舫是其字,他是北京人,居广安门外,15岁进琉璃厂寄观阁当学徒,学到了一些鉴别古玩的本领,后来在几位官僚姨太太资助下,在上海大世界附近开了家延古斋古玩店,1912年他回到北京,在琉璃厂路北开了家也叫延古斋的小古玩铺子。但不久他突然间一夜暴富,搬进了路南的100间房子里,于是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当时的北京古玩界流传出一个传说:赵鹤舫得到了一件俏货,转手后发了横财。这件俏货指的就是“昭陵二骏”。
; H$ U1 K+ j# p: z前面说过了,袁家二公子克文风流倜傥,每有出人意表之举,什么人都敢交朋友,他无心,赵鹤舫有意,双方结识也就情有可原了。有一种说法是赵鹤舫撺掇着袁克文向陆建章要“昭陵二骏”然后用赝品掉了包,假的送进袁家花园,真的卖给了卢芹斋。这一说法未必可信,首先,赵鹤舫有没有那么大的胆儿?其次制作赝品有没有充裕的时间?三是假货能不能瞒过二公子和他周边当下的名士们?四是赵鹤舫办成这件大事自然会有奖赏并得到二公子信任,还有没有必要冒与身家性命悠关的大风险?五是做为赝品的二骏其后的下落如何?能骗过二公子的赝品当然逼真得能骗过不少人,不应该从袁家花园悄无声息地失踪了。
/ B" [2 c/ A" K- R. A6 v那么在昭陵六骏中为什么选中了这二骏,并且要向陆建章索取呢? ; Y! K$ S4 S$ p& c" m$ M m
有一个说法是:1912年在京法国商人格鲁尚,为了抢在德国人之前弄到石骏,派人潜入了昭陵。1913年5 月的一天,一干盗贼正偷偷地把砸下来的“飒露紫”和“拳毛騧”运下山时,被闻风赶来的村民拦住,情急之下,盗贼将二骏推下山崖。后来残碎的石骏被陕西政府没收,并由此落入陕西督军陆建章的手中。随后,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给陆建章递话说:“老头子搞了一处园子,想弄几块有意思的石头装点一下。”一听这话,陆建章立刻明白了,把二骏贴上封条,送到了北京。 ; U+ L' B4 p9 g( v% X; C, J) o0 w4 Z
这段传说的前半部分很可信,符合内外勾结偷盗重要文物的惯例,也曾有过一个法国商人的笔证,但最后部分有些让人想不通,因为如果由陕西督军陆建章送到北京,就变成了公事,公事的过程中文物贩子想来很难插手,更何况陆建章又是个北京人都清楚的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谁敢去招惹他?我想赵鹤舫若是遇到陆肯定会被吓破了胆,躲之犹恐不及,因而结果也不可能不被送到“老头子的园子里”。
6 d+ ] y! C0 w- m) l1 t这么可怕的一个陆督军,我们不妨翻拣一下他的简历: 1 _# F) G. X W' @2 f
陆建章(1862~1918)字朗斋。安徽蒙城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 清光绪二十一年 # k$ S% g( {2 L( D6 o9 M+ r4 M
(1895)随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历任右翼第三营后队中哨官、督队稽查先锋官、左翼步一营 % i8 S6 ?1 ?! h* q" [
帮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升兵部练兵处军学司副使;三十一年(1905)任北洋军第四镇 4 e/ y8 O& ^9 l: q$ Z
第七协统领。后调任山东曹州镇总兵、广东高州镇总兵、广东北海镇总兵、广东高州镇第七协 ( s' y4 W+ J/ c
统领。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官、右路备补军统领,后改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 8 r! F. G3 ~* q+ K# H5 i" z
法处处长。在任期间,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进步人士及广大群众,被称为“陆屠伯”。
, Y0 s1 w+ s$ `# A9 K 1914年春,白朗率河南起义军入陕,陆所部被编为陆军第七师,陆任师长兼西路“剿匪” 4 M& q, @2 o4 u, J6 c1 Y3 A! `
督办。同年夏,率部由潼关入陕镇压白朗起义军。1915年升任威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从此, , y0 m2 F7 h# ~
陕西便成为北洋军阀直接控制的地盘。 4 w% f; k" z9 [6 D9 h5 p6 R1 x: }
陆在陕裁汰陕军,将军行署和各机关人员多用皖籍。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口
4 z) X( B5 s( z5 v 里会说蒙城话,腰里就把洋刀挂。”他为巩固其在陕西的统治,大搞特务恐怖活动,严密监视
2 @9 T& j. ~$ E3 i8 E% V 民众,常因搜捕革命党人而出动数营兵马,且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还在西安广设 ! z ]+ s' J7 q
妓院,大开烟禁,大增税目,肆意敲诈搜刮陕民。为敛财,他以24万银元将“昭陵六骏” 中的
9 [+ L) b% Z/ v “飒露紫”和“拳毛騧”等珍贵文物卖给美国文化劫掠分子;1915年秋,为逢迎袁世凯复辟帝
* ?# a" O( A9 d( f 制,陆在西安物色文人写劝进书,并令各县旅省人士冒充各县代表签名。同年12月袁世凯称帝,
8 [& ~1 z) @5 W3 [ 陆因劝进有功而被册封为一等伯爵。
5 t- ` D# q% |1 @% M k意外的是在这一检索中,竟然对昭陵二骏有了另一说法,它们是被陆建章以24万大洋直接倒卖给了“美国文化劫掠分子”,由于没有更多的依据,也与袁家花园无涉,不须多加探讨,故妄存之吧。
; T3 ?2 ~: L$ g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六骏都遭到了肢解,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碎块装箱运到了西安,而“飒露紫”和“拳毛騧”后被转运到北京,大约在1916年或1917年再被偷运到美国。其他四骏,先前放置在了西安图书馆,1950年由人民政府收藏,一直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至今。 ' h. {0 Y6 w- W# T4 O5 b) |- {
这基本上属于官方的说法,是很笼统的概括,有些说不清的事情便抹去不说了。 0 t+ s4 Y6 M* J/ ~, E2 }% @
然而故事并不是到此就算完结了,因为如果真是美帝国主义将二骏盗运或与国内盗贼内外勾结倫走,并放在自己的博物馆里洋洋得意展出的话,政府与政府间终归要有个说法,特别是中美关系改善后,这是道抹不去的伤疤,美国政府和宾大博物馆也不愿给自己留下个贼的标签。 0 @ h8 s/ \- O
2001年,香港《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太宗皇帝和他的六匹战马》的文章,引起了国内学人的注意,作者是供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周秀琴女士,由于她在文章中披露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基本理清了二骏流出海外并被宾大收藏的头绪。 9 y" c! ?$ V% x9 u L0 z- q6 C
二骏确实是经过卢芹斋之手流出海外的,也是经他之手卖给了宾大博物馆。
0 w, l9 u0 ?% D2 J那么卢芹斋又是什么人呢?据说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士绅家庭,原本富裕的家庭在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1900年他漂洋过海到法国谋生,在国民党无老张静江的帮助下,他与人合开了一家名为通运的古玩公司,其后的近50年,中国的各类古董通过他和他的公司源源不断地流入欧美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的手中。在西方人眼中,卢芹斋是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而在中国人眼里,他不过是个臭名昭著的文物贩子。
/ l) C6 D) u+ [; P关于《太宗皇帝和他的六匹战马》的文章我并没有看到,网络搜索到的只是些节选,好在在本文中它只是个枝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再进行下深入的探讨。 . l9 x- ~; M! t! p9 u2 }$ d
回过头来再看看袁家花园的故事。可以基本肯定的是,袁家花园在1912年的下半年基本建成,并且至少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次。1914年至1915年期间国宝昭陵二骏与袁家花园产生了联系,然而二骏没有被送入袁家花园,而是通过其他渠道进入文物贩子手中。猜测袁家花园具有一定的规模,园内有座相当精美的花厅,园子分东西路或东中西路,园内既有旧槐园的两株古槐,还有从全国各地搜刮来的奇花异石。袁家花园自袁世凯故去后,就已经不是他家族的产业了,尽管它的新主人还姓袁。还必须说的是,袁家花园与太平湖一并毁于日本侵略军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