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49|回复: 4

请教 关于怀仁堂[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7-9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西苑的老建筑知道不多,有几个关于怀仁堂的问题请教一下:

- L% {& c+ y% @' |5 Q

1.现在怀仁堂入口处的歇山顶和亭式楼房是不是后建的?

$ _1 Z8 t7 O, _) q

2.那个两卷殿是不是就是清末的仪鸾殿本殿?

; |5 P/ E9 ^& E$ D- P$ b

3.在两卷殿之后原来有没有建筑了?福昌殿是不是就在两卷殿后面?

6 x4 D- ~8 `$ _

 

4 n! N0 g& s" Q' O3 w' H

 

请教 怀仁堂

请教 怀仁堂

' \% p* Y5 f) p+ }


请教 怀仁堂

请教 怀仁堂

# I6 S- D# ^/ \- E( E/ T, R&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9 23:00:3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7-10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浥蕖軒在2011-7-9 22:52:00的发言:
* r. F2 Q& c" F8 N1 q9 w/ C

2.那个两卷殿是不是就是清末的仪鸾殿本殿?

) }0 U* Q: B; K; d- w' y& h

 

+ p5 S$ m; P/ K( b" p

 

, _# Y. l7 [; k j

我试着回答一下。

* V4 |/ i& k0 y% Z8 b9 C1 {

 

! S! n# F3 \5 v

在中南海有居仁堂和怀仁堂两组建筑。

! a" |# x3 F( I0 R- B5 _" b" O

(二次点击看图042.和043.大图)

+ | {9 H1 H5 t

lVf27wqn.jpg
p2Bl2mCK.jpg

1 ?' e# [- P) ?; [4 a$ S- P3 R

[转帖]

9 J/ O4 N ^! n( B9 P

 

3 ~5 Y" m) H8 Y9 Z& A0 y9 `% ~
% J' j- u% B" x M& ~$ X0 |5 `/ U
  居仁堂原址位于西苑中海西岸,是一座两层的西式建筑,是中南海里旧建筑中最庞大的一栋楼。这是整个楼体和外部的辅助装饰与其周围建筑群落有着明显风格差异的建筑。也许正是由于其外表的卓尔不群,内部陈设欧化的雍容,在中南海许多孩子们的评判中,它是一座最华贵而漂亮的建筑。然而,若不是因一段民族屈辱的历史,这栋建筑就根本不会出现在中南海。 - g4 K3 ]3 j b0 |1 l5 D
   6 |) r' B% ?* h5 z, [$ r# |& L
   % V4 _5 z$ `$ m$ E' ]: b; g

本来伫立于此地的,是一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风格宫殿群落,是“撤帘归政”后的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这组建筑以两卷殿式的仪銮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 : T, }8 y$ s. ^4 H& p) x* O
  仪銮殿是正殿,规模最大,共有5间。正中一间是召见大臣的地方,1894年戊戌变法百余日后,慈禧发动政变,就是把光绪皇帝召到这里训斥了一顿,然后软禁于瀛台的。和此间相邻的东次间,是慈禧的寝宫。据史书记载:五间正殿共面阔近7丈,进深6丈余,比紫禁城中的保和殿面积还大。 ) E; t" z8 O6 R) G3 s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清史研究所编纂的《近代京华史迹》书内《从仪鸾殿到居仁堂》写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太后下令修缮西苑三海,并且在中海西岸建造仪鸾殿供慈禧居住。将蚕池口教堂迁往西什库重建也是发生在这一期间。慈禧极为喜爱仪鸾殿,在颐和园建成以后,慈禧夏季常住颐和园,冬季多住仪鸾殿。 8 m; l' S, ?, M" B9 q- G1 l
  然而当义和团运动兴起之时,慈禧利用其盲目排外情绪,将运动诱导到其立储取代光绪皇帝,并向反对废帝的列强施压的轨道。列强以保护使馆和传教为名,组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挟光绪逃往西安,使中华民族再度受创蒙羞。 6 J/ b% Y5 f; u8 y8 q, R9 ~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将中南海当做驻军的营地。联军统帅瓦德西,把统帅部设在由日军占据的仪銮殿,瓦德西于1900年10月17日至1901年4月17日居住在仪鸾殿。1901年4月17日夜间,仪鸾殿院里的德军厨房起火,正殿配殿均被焚毁,瓦德西逃出,后来移居丰泽园颐年堂,但是德军少将参谋长死于火灾。耗资数百万两官银的宫殿,竟遭毁于一旦。 ( j4 ?1 z. V0 c6 v8 m
  慈禧返京后,接受外国使节建议,在仪銮殿遗址新建西式洋楼,用于接待、宴请外国女宾,以示和列强修好。于是,废墟上重兴土木,耗资500余万两白银,建起一座与原仪銮殿规模相当的建筑。 + v6 ]% P+ E/ q# y+ j# Y9 @
  洋楼分南前北后两个楼体,中间用上下两层的走廊相连。洋楼的顶部、窗框外,均有欧化的雕花装饰。窗棂,或镶以彩色玻璃,或饰以西式花卉。原来仪銮殿的围墙,此刻成了洋楼的院墙,只是南面、东面和仿俄馆后北面的门,改为洋式花门。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竣工,慈禧为之定名“海晏堂”。 & ]9 O( h2 d, s$ I0 N" }
   " o* X r+ t! O3 R
   ) Y7 n7 I* `0 d6 B

(李鸿章和列强代表谈判《辛丑条约》时,列强要求惩办祸首,意指下令宣战的慈禧。清朝不惜承诺苛刻条件,换取列强不再追究慈禧。李鸿章转达洋人建议说,不如在仪鸾殿废墟上建造一座洋楼,作为外交会见场所,也好让洋人看看慈禧并非仇外祸首,获得慈禧同意。但是慈禧不愿在皇家禁苑里模仿外国建造洋式楼房,觉得有失体统,宁愿模仿圆明园西洋楼的海宴堂,其实效果都是一样。1904年,海晏堂建成。慈禧在中南海海晏堂举办过5次外交活动,接见过外国公使的夫人。1904年,慈禧还在海晏堂西北重建了仪鸾殿,现已不存。) 8 S. Y( q. a: q0 j9 ^
  然而,海晏堂并没给衰落的晚清带来四海晏安的景气,春秋七异,清王朝便在辛亥枪声中寿终正寝。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当权后把海晏堂作为自己办公会客的场所,更名居仁堂。
5 `# B) W& h5 g7 E; o

 

7 Q3 q1 P* _& }1 m3 X- @

......(略).

+ W0 D& ^1 ~9 f4 j Y

 

0 z0 |/ `, m" C! p) G

 

) @# R$ M7 v; @+ P! Y+ x$ M( p8 o

1)分析以上词条内容,“居仁堂原址位于西苑中海西岸”是确定的。

. h S6 E) Y# l1 A2 K) }6 l& `$ S

 

6 `' K' \- D' G% e

2)分析以上词条内容,“本来伫立于此地的,是一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风格宫殿群落,是‘撤帘归政’后的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这组建筑以两卷殿式的仪銮殿为中心,前后三进,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是确定的。

a6 X# U) P$ `: k/ z. V4 {

 

% G' X5 C8 i/ v! N* G$ F& R& E

查看老地图。

& v. N" b0 t8 {5 f/ c

(二次点击看图044.及045.和046.大图)

( ?: n Z; H1 `1 h r

 

0 S7 \1 y1 K) t3 b& y; ^5 o

66ydNQJv.jpg
6CTN9YZm.jpg
XMIpOhfU.jpg

& D. w2 h( `6 m& }% \/ }

 

4 B: t% ^( p! Q% W

请注意:1902年以前的地图未标注怀仁堂。

" H7 G1 f0 B+ Y, a% n

 

9 f* m' x6 U+ f& L. J8 G

 

6 J0 Z, O/ F$ W# F

 

3 S/ R0 Z/ A& }8 S6 \

我以为,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原址在今中南海居仁堂处。

0 a# }3 I& V" j' u1 f. m' F& B

我以为,慈禧太后常驻跸的仪銮殿之两卷殿与今中南海怀仁堂处无关联。

: r) Z/ I2 K% W z6 B

 

4 A6 g9 w4 H; j& h' t8 d

 

! E+ B0 z {, F/ M& Y


 

$ k3 K9 G) Q, n, z% p4 ?8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0 8:06: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我见到的相关资料,西苑在清末曾经应该先后有过两处仪鸾殿,一处是在八国联军侵占期间焚毁的那座,也就是1902年那张地图上所标示的“仪鸾殿”,慈禧回銮后重建了该殿,但是并不在原址处,而是将位置北移,仍用仪鸾殿旧称,慈禧太后也是死于此处,至民国年间更名为怀仁堂。被焚毁的最开始的那座仪鸾殿旧址处后来慈禧在那里另建了一座西洋楼房,名为海宴堂,至民国年间更名为居仁堂。

发表于 2011-7-16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怀仁堂,明清两代西苑的仪鸾殿,

" A# x) n9 O6 I) J

 

4 a- m- Q; B& E, t$ ~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毁于一场意外之火。慈禧回京后,在仪鸾殿的废墟重建了一座西式宫殿,取名佛照楼。

8 D( [( r( M: q! |/ V. }/ n

 

% h( A; ?1 N4 g8 i) E5 w/ ~1 H

清之后,民国初年改佛照楼为怀仁堂。

发表于 2011-8-5 0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确的沿革,第二座仪鸾殿就是现在的怀仁堂,而在第一座仪鸾殿旧址建起了西洋建筑海宴堂民国改名居仁堂,解放后已经拆掉了。现在这怀仁堂建筑应该是民国时期建改建的,变成了一座礼堂,不是晚清的原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2:53 , Processed in 1.26321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