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上这话说得在理。
& L8 c' y9 O* U: g% ]& l2:把一个问题归结到地域性上的思考本身兴许有些偏。我总以为那些持地域性观念很强的人,往前发展,大概就是民族主义,往后退退,多少跟自私自利挂点钩儿。
2 p4 K* K3 a) e3:一味复古强调旧日美好的感觉不可取,那样是不是就会失去往前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与动力?不管不顾低着头往前傻奔大概也不成,传统丢失没了文化底气的续接,有目标不合窑性,建成了离不伦不类也不会太远。 # K, O" J; Z" B3 L: i2 C) r
4:无依赖的空虚感造成了民众(包括我)对旧日生活无限的赞美与怀念;对明日的空濛无确定感是这股怀旧风的推手。
9 H2 j* b. O" {/ f4 N2 J' J4 o1 v5:我对“文保”这一概念一直抱有一种审慎态度,保什么?怎么保?或许专业人士比我更有发言权,可是,有人想过没有,保下来,怎样?对未来的建设能起到何种作用? 5 g; y, Y0 m5 e+ M5 j) N
6:传统对于前进中的世界一直都有一股反作用力,这种力量存在的意义大约是减速坎——逼迫人类往前走的步子要谨慎地迈,别太大,否则要栽跟头。阿毛明智的一点,就是在大跃进的前面,发动一切手段芟割传统,大面积的。 ! i* v) i* h/ @4 N1 C- j
7:这世道走得太快了,这种快政治上的意义在于某个政权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行进,否则就会摔跟头乃至跌死。骑过车的人大约不难理解我这个判断。单纯强调经济的快,丢失了传统,把文化远远甩在后面。
+ Z3 H# L6 m) R; v8:所以我对那种对啃窝窝头喝凉水的怀念不以为然。有关是否废除裹脚不是还争论过好几十年?
- z0 {6 `) G! H7 O; s 进步是肯定和必须的,关键是匀速,一股子一股子抽疯式的模式给大伙儿的烙痕恐怕还有,悲哀的是,现在还没脱离开这个框子。
/ L- ~6 S# L$ Y3 n9:北京人有很多好的传统,其中之一就是勤于思考。至于那些被人为放大了的美好,我觉着应当客观看待。
4 a8 u n8 w' N3 K) p% b- t 那些冠加在北京人或者说老北京人身上的品质,和蔼、诚恳、厚道、善良、知书达理诸如此类,上面都有浮土,这怨那些稍早一些的文人,还有就是比我们年长一拨的那些述说者。桎梏加身,他不这么说,根本就不允许他发声,想想,挺悲哀的。
( i; f0 Y' E6 ~2 U2 ^( s10:北京人身上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身为北京人就对那些不好视而不见。批评地看北京看老北京,大概更有建设性和健身性。 + f/ W M7 T) j7 P
--------- / J* Z* P; L: w5 F: J, w
给这篇文字加精,我觉着作者用文字清晰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感受,挺好的。 7 X" C! T4 j' X1 G5 C6 H# Z$ F
并不代表我同意作者的观点。
' _: M! D! w d1 p: O
7 j2 w) P; P$ L: j" F. J1 w+ j又见飞刀 先生又给了我一刀。 1 b" ~' P- M7 |, A" M; {( z- ?6 |4 i
穿串子上炙烤在下,我呢,胖,人油伴眼泪齐飞,我得把炭火给他浇灭喽,否者,疼,真疼!![em88] 0 `$ |$ ]7 J& B0 H
3 k% C! h1 J% s( n5 }2 F
-----
! R# T" f2 H( ^5 W: a问候大伙儿!!
; L& p( o) o. Z" g
* ] q( t& T1 E, G0 C - ?7 Z& v2 j. b+ Z( L: d+ y v: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4 13:33: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