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F$ Y+ @1 X, I# a- L" u 记 者:朱虎1
5 @4 {( C; D- U2 ?3 }8 y. u 摄 像:何海东2
/ x! p$ y8 |' t 待播:【导语】在宣武区牛街地区,有一个胡同名叫西砖胡同。经常在傍晚的时候,从这条胡同经过的人也注意到了,在胡同的北端,一位老人坐在一个不大的副食店的门前,吸着烟,若有所思。
5 O' _% C1 V/ L
【字幕】(老北京吆喝声)
3 N: {0 e& v' M# c' s
时间:2007年9月6日下午17点
+ k( i m1 G% j! I 地点:北京市宣武区西砖胡同(淡出)
2 ^! w% Q1 y1 ?# B' l% }7 K+ h. q 【正文】(淡入)西下的阳光撒在了屋顶上。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此时微风拂动,凉爽怡人。80岁的金大爷正坐在门前,悠闲地吐着烟圈,不时望一眼往来穿梭在胡同内的人们。在金大爷的身后,就是他的小副食商店。面向房门的地方是一个老式的大玻璃货柜,而靠东墙而立的则是一个木质货架,上面摆放着一些油盐酱醋之类的生活用品。金大爷告诉我们说,这个小店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了。
3 U, i7 R6 }% f# x4 X
【采访】当时这里卖一些粉丝酱豆腐之类的。。。。。。都码在这里边人来了好能看得见啊。。。。。。
/ P* ~% f+ p9 P# n) |* ~8 k 【正文】金大爷说,在他小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叫商店,而是一个山西人开的杂货铺。让他记忆最深的则是当年杂货铺里卖的白酒。
o2 i+ r' _% \' d$ W; V 【采访】有成瓶的也有散的一个大坛子几分钱一两。。。。。。
6 l& X; G* u0 O E4 H
【正文】金大爷说,由于西砖胡同南边不远处就是法源寺,西砖胡同也因此聚集了很多人。于是这个杂货铺就成了人们购买生活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 {8 d8 o. Y4 |. ?1 z" Y+ P7 P 【采访】周围其他几个胡同的人都来买非常便宜小孩用的红头绳什么的
9 T! U" k3 R7 a3 w) o
【正文】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牛街联社对这个杂货铺进行了翻新改造,不过屋子里的玻璃货柜、台秤等物件的摆设还是以前的样子。对这个陈旧古朴的小货店,西砖胡同的中年人们还清晰的记得,这里曾是他们小时候的乐土。
2 R0 |. B% I/ v8 x 【采访】市民1
1 t- n7 g! `* B# G8 t$ G9 k) h
那个时候父母给了几分钱就来这里买糖吃附近的街坊也都得来这里买东西周边没什么商店啊
6 U2 g& o5 ^$ D
市民2
. Z+ p# S0 Y% G
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毕竟是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
( p6 E+ r$ f5 ?; k V* w 【正文】此后,这个小货店又经历了几易其主的命运,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金大爷承包了这个杂货店。然而随着西砖胡同一些老住户的迁离,再加上附近相继出现了大商店和超市,小杂活店的生意逐渐萧条了下来。金大爷说,尽管生意萧条了,他并不是很在意,主要是为了图一个乐儿。
& g0 m$ ]% n" d; B2 Z" Z0 @ 【采访】退休了没有事儿这儿人多热闹生活又不着急挣钱也行不挣钱也行 没什么
2 X/ e, t' h8 k* ] 【正文】尽管今不如昔,但是小店仍然能吸引一些人的眼光。金大爷说,有的时候一些逛牛街和法源寺的人经过西砖胡同的时候,会被他这个小店所吸引,并且纷纷拍照留念。如今,尽管西砖胡同失去了原始的面貌,但墙体斑驳、陈旧古朴的小店,却依然留存在人们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载着西砖胡同以及北京的历史变迁。
; U& K% ~! x5 i* y* o! D& q6 J 北京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