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牌楼大家基本都见过,但太液池网友公开了他清漪园时期的外貌照片之前,恐怕很多人不知道 * ]- p o6 B- e, Y1 y* B5 z
这牌楼还有其他面貌,让人耳目一新;
* ~5 w6 |) S* Z/ U/ o+ j9 O5 c# f
. V) n, L! a5 G0 i7 i& u7 e/ n* ?+ T 但是随后我感觉,这牌坊怎么那么像桥头牌坊,和金鳌鱼栋牌坊怎么那么像啊,因为普通点景牌坊
; o w$ L0 @ h! `) s m# D都是用四个字命名,很少用两个字命名,而桥头牌坊因多是成对出现,桥两侧牌坊各两个字,还是 * t) P/ r1 F. v
四字一句的。而这牌楼命名恰恰是两个字,但苦于没有证据,后来看到了乾隆时期的万寿庆典图上看,
. G0 p% c4 B! v5 ^这里还真有一座桥;原来这里曾经有一大一小两条河道,略大些的河道在牌坊东,小些的在影壁附近; " M- T. E8 R4 Y! A0 u0 m1 |% j T
现在大些的河道在1900年前的修善被填了,而小河道留存至今
' C* `4 `: J+ x# M5 A! m
$ U" _) q8 q: v ?5 _" E% D9 _ 所以我大胆假设,这牌坊最初是作为进入清漪园前的石桥牌坊,但因桥并不大,所以只修了一座; 5 I, ]. ^& G/ e
通过正反面的不同字迹,来代替两个牌坊。
$ u U/ u( x9 V/ d 5 }: `/ u6 [ F0 i2 o* ~* ]% a5 p
颐和园大宫门外的“罨秀涵虚”牌楼的变迁
. g4 P ?) ] x& g$ q"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1 6:49:2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