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586|回复: 72

[原创]西直门内大街考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6-5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斑马从小就在西直门内长大,对西直门有着很深的感情,最近,斑马对西直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考证。% ~- a# l8 _/ @4 T% e- x4 Y - h, V$ s0 V- F8 z9 d5 o 西内大街全称为西直门内大街,东起新街口北大街,西止西直门立交桥.全长2公里。因位于西直门里而得名。) Y @* m3 J) l 1 ^1 S4 E/ u' R* L7 e西内大街在明代的时候属朝天宫西坊和日中坊管辖.清代属正红旗管辖。明清以来一直是人口密集,是北京西北城有名的商业街.在西内大街这2公里的长度内有寺庙、道观、王府、教堂、商铺、学堂的各种历史遗迹数十处。4 ?3 L. W3 a" S9 U! b3 m * f( t# l! y( a/ p: |, P7 z' a 恂郡王府 / Z+ u' J! u3 D* w( s( B6 O9 c8 D) [# a& v, q 恂郡王府在西直门内大街后半壁街。恂郡王即康熙十四子雍正同母弟允禵,乾隆二年(1737)被封为恂郡王,二十三年薨。后到道光时,此府又为宣宗第九女寿庄公主府,光绪十四年(1888)此府又为成亲王后裔贝子毓橚之府,知道清王朝灭亡,此府一直叫做橚贝子府。现在府的西南角尚保存一段府墙及几个松柏树,其余建筑均以无存。 ( ?+ `( \! Z* t1 ~1 v1 J7 c/ b) ^. g% z/ B# L$ M% [ 惠郡王府 ' X) K# y- ?: C/ c- ?& Y9 p ! U T& h! n% V惠郡王府在西直门内大街东口路北。惠郡王始王为博翁果洛,是承泽裕亲王硕塞二子,康熙四十年(1665)封为郡王,二十三年被革爵。雍正即位后,封其孙球琳为贝勒,雍正六年封惠郡王,乾隆年间因事又被降为贝勒。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明清北京城图》及《北京历史地图集》上都绘有此王府,但都标名为"贝勒球琳府"笔者认为二图均以《乾隆京城全图》为蓝本(乾隆京城全图也标名为贝勒球琳府)乾隆时,惠郡王已经降为贝勒,故标为贝勒球琳府,另外陈宗蕃编写的《燕都丛考》中对此王府的记述有明显的错误,书中把惠郡王与道光五子惠端亲王绵愉的王府搞混了。惠端郡王府在灯市口西街路北(即明代奶子府旧址)要论年代,后者比此王府晚出现将近二百年,惠郡王府大概是今天新街口电影院附近,原王府建筑已荡然无存。% V5 l) T4 Y6 ], @2 M + {6 \3 u& v# d. G' p7 Q' o 贝勒永璂府! k9 v3 ]. T- B' c9 i( l( R 0 `& P/ K2 ?* `- B' Q 贝勒永璂府在西直门内大街路北,西章胡同与高井胡同之间。永璂为乾隆十二子,生前未被封爵。永璂死后其弟嘉庆皇帝追封为贝勒,以成哲亲王永瑆四子绵偲为嗣子,袭封镇国将军,此府虽称为贝子府,但就其建筑规格而言,此府是按照镇国公级别修建的,此府仅有几个四合院组成,此府大门尚在,但由于已被列入附近拆迁范围,不久将被彻底拆除。 - P1 G- o( B7 \( E* j! s0 P% J o2 i+ A1 V6 A+ @2 N L 贝勒弘明府$ n( l6 N4 e9 n+ i: t; D! ] ) s! {9 W, _! }1 a B! T3 V贝勒弘明府在西直门内大街北大安胡同,多罗贝勒弘明恂郡王允禵二子,乾隆元年封为贝勒,《乾隆京城全图》绘有此府。从图上看贝勒弘明府规模不大,府中没有花园,府距其父的恂郡王府很近,其府现已当然无存,大概位置是今天消防指挥中心大楼的位置。' k. L* |: _. J8 _: d- b 9 A X: Y/ T* Q& j$ w! d0 k* D8 g! a北广济寺9 E1 h1 u- l: w1 j& { ; V0 R7 R @9 d a北广济寺原位于新街口十九号,明正德年间募建而成,此寺与西四西边的弘慈广济寺同名,但此寺无论是其规模还是知名度都明显小于弘慈广济寺。北广济寺面积约四亩,殿堂,配房共五十八间,有各种佛像几十尊,其中所供释迦佛及十八罗汉为泥木质,均为脱沙镂金。雕刻十分精美。民国后,北广济寺逐渐荒废,寺中有一名僧人将庙宇借予普济佛学会办理普仁小学,解放后仍为私立普仁小学。五十年代中期先后拆除房舍。重建学校教室,后小学迁出,北广济寺因破旧而被彻底拆除,现在新街口新华书店即是原北广济寺原址。 / Z A. S+ v! S- d0 \$ {( ^- b' ~" e' C3 D) y4 I V 横桥* E$ E0 P" c0 K* x% u9 m1 }2 ? ' L' c4 a2 v% k在西直门内大街中部偏东些原来有一座桥叫横桥,老人们称为红桥。此桥在元代时就已经有了,桥下有河,元代叫河槽,民国后改叫大明濠。民国政府将大明濠盖上石板,将横桥埋入地下。为纪念抗日英雄赵登禹起名叫“赵登禹路”此名至今仍用。3 P8 [7 Z0 _" |- N2 y5 U ) Z* C9 }9 u# H( ~4 n 崇元观 . G% g) L; G/ j& |* P6 b4 [. J+ v9 p 崇元观位于西内大街中部,在横桥的北部,此观占地面积很大,是西内大街上最大的宗教建筑。崇元观建于明代,为崇祯时大太监曹化淳所建。俗称"曹老公观"崇元观每逢正月便有庙会,庙会时间长达半个月之久。相传崇元观内藏有大量珍宝,以备观毁后,后人用此钱重修。故有"观倒观修"的谚语。崇元观在清末被毁后,很多人来此挖宝。此举加速了崇元观的破坏,到民国后,崇元观改建为陆军大学,今为西城区教育学院。崇元观尚存一通石碑,现保存在五塔寺石刻博物馆。4 Z" a+ y9 ~) k3 A( f ) q3 i8 o I/ b) C5 |* X 永泰寺 0 _" @# G8 L6 V , r& m- j$ A9 Y5 Q% ]) l3 D永泰寺位于西直门内大街西部路北,寺始建于元代,当时的寺名现已无从考证,后元末明初寺庙被毁。明正统八年(1443)修武伯、沈清等大臣出资重建,历时十四年之久,直到天顺元年(1457)才将寺庙修好。明英宗朱祁镇赐名为"永泰"从此寺名再无改变。永泰寺当年规模十分庞大,整个寺庙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大雄宝殿、讲法堂等主要建筑。四周还配有许多僧房,随着岁月的流失,永泰寺已沦为居民大杂院,以前的寺庙佛像和石碑均已无存。只留下永泰胡同这个地名。% K1 s, C S" i3 \ Z- A. A% z ( @6 f$ l5 }. P5 I- m西直门教堂(西堂) H5 S/ p7 i2 A5 d+ f " X1 @$ Z* |9 y4 k5 W2 {/ J( i西直门教堂位于西直门内大街中段路南。与宣武门南堂、西什库北堂、王府井东堂并称北京四大教堂。西直门教堂又是四大教堂中建造时间最晚的,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铎罗主教来华,随员中有位德里格神甫。德里格神甫在宫内教授皇子西学。雍正元年(1723)德里格在西直门内购地建天主教堂。后嘉庆十六年被毁,同治六年(1867)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再次被毁,一九一二年又重建。原教堂屋顶有钟楼一座。钟楼后来在文革期间被拆毁,现存有教堂主楼,教堂已经重修开始宗教活动,每天都在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教徒前来做弥撒。 " A8 u9 `- d( B, M) ~ - ~1 G2 N# q: g6 X; x8 S& s6 j以上是西直门内大街的主要历史遗迹,随着奥运会即将于2008年在北京召开,西直门内大街正在进行大规模改造,以上建筑已经大部分永远的消失了。

+ T/ b, f+ J. }

5 e2 N7 v8 E7 j+ I0 S% r1 d 西直门内大街地图,斑马工作室2002年春绘制

4 k, R1 b* [* I; K; M3 Q% U' p2 p

: e1 E+ v" X+ y

贝勒永璂府,斑马工作室2002年02月拍摄

) i; O l: y" _5 E( l- [+ e, G

# {( E$ x) @) g, P, R0 s

西直门教堂老照片,拍摄于民国三十年代前后

2 [, V" V/ ]2 x% N0 R* \. X

^9 r0 b" z* M& K+ N

西直门教堂外部,斑马工作室2003年04月拍摄

; W" C4 ]3 n8 A0 P# t6 {( u! T

! N- U! O+ ]4 P3 x! t! Z% B& H. i; |0 D* l

西直门教堂内部,斑马工作室2003年10月拍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6-5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斑马了!能大概透露一下,这次西内拆迁那些保不下来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05-6-5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西堂保留下来了~其余全拆!
发表于 2005-6-6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5-6-5 23:38:43的发言:% q5 l; W: n0 j$ m/ v& N 只有西堂保留下来了~其余全拆!
/ u2 J: j4 O* k' l8 _4 i) _& S- \

! b& I2 r5 \, R( X% a

那真得感谢斑马同志及其工作室的同志们了,为我们保留了及其珍贵的历史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05-6-6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后大家也可以一起啊。
发表于 2005-6-29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以前住在前半壁街,小时候在半壁街小学上学,后半壁街我们经常跑去玩,那边不是很大,胡同比较窄。
 楼主| 发表于 2005-6-29 1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咱俩是校友了,我也是半壁街小学的。我的很多同学都在半壁街附近住,我住在南大安胡同,“鱼市西边”。
发表于 2005-6-30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到底是56中还是半壁街小学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二里沟在2005-6-30 12:08:32的发言:# p& h8 I( u# ~ U8 w" j7 |/ p3 x7 C 你到底是56中还是半壁街小学的??
% M$ v/ _, ?/ O4 Q+ e' i" R# u$ |) W+ h! B5 \8 Q* q5 N 我小学半壁街,中学五十六中.
发表于 2005-7-1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们是真正的校友了。认识你很高兴。
发表于 2005-7-25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吧,连我的贝勒府也拆 我要去中南海告状
发表于 2005-7-25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楼什么来头啊?用的头像是载沣吗?
 楼主| 发表于 2005-7-26 0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肃亲王后代吗?又变恂郡王后代了?还是惠郡王后代?
发表于 2005-7-26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报纸了"西直门内大街完成道路拓宽改造,宽度70米,为城市主干道,拓宽后的道路,将有效缓解西内的交通拥堵......"

哥几个,我跟你们打个赌,打它通车那天起,肯定天天堵,看着吧,看看鼓楼西大街,看看两广路,看看长安街,路开到哪,车就堵到哪,这帮人永远也不懂什么叫科学,什么叫"单行线,密路网,一味追求宽马路,是不可取的,不信咱就打赌!

发表于 2005-7-27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家原来就住西内,后桃园胡同19号~~

现在桃园小区那片~~

不过,据我妈说现在我们家那还空地儿呢~~

发表于 2005-9-5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5-6-30 23:00:20的发言:3 G6 a9 @) f7 V* Q0 Q 7 z l. V# s: V7 e! e ) K( F |- y, z1 R9 f+ P0 _6 |我小学半壁街,中学五十六中.
) V, N2 u0 {& K* a9 w( e

五十六?!校友!

发表于 2005-9-7 1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来,斑马真的是辛苦。我这个人比较怀旧,看到这些有些黯然泪下!!
发表于 2005-9-23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的天啊! 这不是我家吗? 我家应该就在永泰寺原址上,这次拆迁,正好拆到我家楼前,前面的一片平房都给拆了.

1 }& ^ a# {/ D* m/ k

这条街早就毁得不剩什么了;只希望街上的树能多留两棵.

发表于 2005-10-27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05-12-1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直门内大街(西二环路~新街口大街)道路改建工程初步设计通过审查并获批复
 出处:(市政交通处) [2005-12-1]) l$ o+ Q% b6 _6 h# O1 Q
该道路工程按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70米。该路西起西直门立交,向东经南北草厂路至新街口大街,道路全长约为1459米。批复要求设计单位对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优化,并对道路沿线出入口的位置进一步进行整合调整;请建设单位在组织道路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对隔离带及步道中树木的保护,尤其是对古树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堵车就要开始了!

发表于 2005-12-1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根儿从小自崇元观附近长大,想多了解西直门大街情况,请斑马先生多讲这边的一些老事情。谢了您呐~~

[em01]
发表于 2005-12-5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泰寺好像在高井胡同北口的位置,老街坊们还习惯管那里叫大庙哪!
发表于 2005-12-17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东观音寺,后来叫东冠英的胡同就是了。姥姥告诉的,不会错哟。[em04]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0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05-12-1 21:45:43的发言: 9 g* E+ S9 l! N5 U) |% g- D 7 j% ]; h: i9 J. U/ i* k

城根儿从小自崇元观附近长大,想多了解西直门大街情况,请斑马先生多讲这边的一些老事情。谢了您呐~~

[em01]
% i- |5 _1 ^; O2 g( n S8 t & U; j. f& ~4 N" Y* c/ f 崇元观拆的光光的~当年崇元观的庙会是西城比较有名的,崇元观的碑现在还有一块保存在石刻博物馆,崇元观前的老格局一直保存不错,不过最近正在拆迁~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0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ihelen0000在2005-12-17 1:09:56的发言:% o3 `* @+ m. F 还有东观音寺,后来叫东冠英的胡同就是了。姥姥告诉的,不会错哟。[em04]
2 F; k3 r+ Z% E- c 5 S8 h" a! N$ F+ A% t3 }东冠英胡同就在我家楼下,我的小学同学以前还有住在东冠英的胡同呢~旁边是钥匙胡同~
发表于 2005-12-30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的考证实在太好了。 老汉我60--69年曾经住在那个“贝勒永璂府”,那里一直称“中国科学院第二宿舍”。我一直不知道这里是怎样的来历。当年里面尚有假山等等,还有许多小套院。令人有些疑惑的是里面有两个二层小楼,看不出什麽建筑风格,也不知道何时建成,每个楼应该安排4户人家。

据说在日伪时期,这个院子曾经被个日寇的什麽司令占据过,里面有一排房子里的地装有类似火炕的取暖道,可能就是这些家伙改的了。

从大门看,“三间一启”的屋宇式大门,应该是够贝勒等级了。和其他的贝勒府相当。

发表于 2005-12-30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元观这个地名(公共电汽车站)好象一直在用,“文化革命”中曾改名为“新开胡同”,从来没有见过那个道观在哪里。

路北进去原来有个87中学,学校很一般,但是校门非常气派。有老年人说过,那里曾经是北洋政府的陆军大学,不知道真否。

发表于 2005-12-30 17: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南的那个教堂--“西堂”,到现在我也不懂是天主教还是基督教,只管它叫“教堂”。

1966年8月某日,正是“文化革命”时,被“造反”的红卫兵冲击并作了些破坏。后来在消防队员和其他人员的参与下拆除了塔楼尖顶的十字架(原来的是有镂空花纹的铸铁十字架)。

后来,教堂里和院子里堆放从各处抄家送来的各种物品、家具。

后来,在院子里卖过那些从各处抄家送来的各种物品、家具。

后来,在那里建了个中药厂。

再后来,我搬家了。

发表于 2005-12-30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左右,曾经听一位老人(当年已经80多岁)讲:清朝时,每天都有专门为宫里拉水的车,(宫里喝的水是每天从玉泉山用马拉的专用水车来运,车就是那种木头做的水罐车,与为老百姓送水的车差不多 --  以前自来水不普及时,这种车在50-60年代还能见到)从西直门进城。车上差着旗子,上面绣着一条蓝龙。车把势经常把车停在路边,在一个茶馆那里休息,好象没有人敢骚扰赶车的人 -- 也是官差呢。
发表于 2006-1-9 0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在西内这片住过,北魏胡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1:30 , Processed in 1.19246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