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54701
帖子
阅读权限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2-7-9
最后登录1970-1-1
|
本帖最后由 不语 于 2012-8-23 00:34 编辑
9 C3 l2 m' Q" y# c# y
, `, D ]8 p6 w) S/ E, Y3 s7 K; I( A0 w时 代 北魏
4 r$ n" {$ G0 \( E( n3 ?/ Y- \ 藏 地 造像安放在海淀区西北车儿营村北一座尖顶形石室内
6 I3 s+ U& ^5 {9 p: h% F1 e' T 考古资料 造像背面下部镌“太和廿三年(499)阎惠端造像记”题刻,是北京地区现存有纪年的、最古老的石造像。已于1957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 [( _) }( N/ T2 g/ g4 K' u
形制纹饰 造像立于高1.15米的莲花石须弥座上,像高1.65米,两耳垂肩,袒胸跣足,身披袈裟,长袖飘动。像后为高约2.2米的尖拱形火焰纹背光。在背光正面中间迦罗频加的两侧,右侧刻有力士、舞人及吹笛、吹筚篥、击鼓、拍板等伎乐天;左侧刻有力士、舞人及吹笛、吹笙、击鼓、拍板等伎乐天。造像上均涂以金泊与彩色,至今仍较艳丽。6 ^' B+ Z; |3 ~% r
文献要目 《北京文物》,图65,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 |
-
太和造像背光浮雕伎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