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3|回复: 23

[中国大陆] 董老请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5-12 15: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有10年的无锡生活经历,那么足以让你很自豪地把自己当成运河边的土著。当我驾车循着大运河流淌的轨迹,又走上了与当年求学自吴桥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到老三里桥一段,是吴桥东路,因运河河道里面有黄埠墩一处,故而这里也曾叫过“黄埠墩街”。如今路边不少店铺还经营着与大运河有关的商品,地上摆的、墙上挂的,全是篷布、铁链和轮桨等等修船工具。这些只有在船上才能使用的家什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商船、民船成排,桅杆、跳板无数的繁华码头。我想,全无锡可能没有哪儿比这里更适合作为我寻访的起点了。大运河与无锡的故事,也应该从这里说起。和工作时的那条路,再看大运河边的这座自商朝末年就有文字史料记载的城市,可以让人感慨和惊讶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9 Z" {7 x: e- }, o2 ?0 `6 E% X0 P6 C6 u
) F7 u' Q" H  l, }
提到吴桥,一定要说说它的来历。吴桥,之所以姓“吴”,是因为此桥由清同治十三年(1874)出生的吴梓敬出资建造的。可惜的是,吴梓敬在吴桥竣工之前就病逝了,无锡各界为了纪念他,以其姓氏命名为吴桥。站在吴桥之上,仰可眺锡山与惠山,俯可瞰码头黄埠。白天,犹可见船只穿梭在新旧河道间;晚上,尚能辨灯火闪烁在亭阁檐角上。只是,耳边再也听不见昔日繁华码头的喧哗声,鼻中再也闻不到那随风漫巷的鱼腥和谷香。
8 `& Y2 R  O; p$ M9 j/ [5 z7 r9 Z$ s
; U+ X: x! q5 y' E% F/ S. o& N/ M( L
+ w; |1 ~; v+ e, F, P
吴桥东路上走上几十米,不用下车,就可以看见侧面运河中央一个四面环水的圆形孤岛,这是相传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治理芙蓉湖时留下的遗址——黄埠墩。黄埠墩,又名小金山,面积220平方米。明人王水积《锡山景物略》记载,黄埠墩上“旧建文昌阁、环翠楼、水月轩,垂杨掩映,不即不离。”清康熙、乾隆时整修,咸丰时毁于战火,同治初复建。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又建了岛上的
园通寺
(俗称小金山寺)、环翠楼等建筑,1958年因大运河改道工程,重被拆除,仅存如今一墩。明代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来锡时还为环翠楼题了“玩山临水第—楼”的匾额;清康熙、乾隆多次经大运河航道下江南在黄埠墩盘桓或借宿,并留下“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的诗句。可惜的是,现在的黄埠墩,连舟也不通。有意思的是,无锡人都知道运河里有个黄埠墩,但真正上过黄埠墩的,恐怕不会太多。

3 b. j5 {) C; L$ C+ n4 }" d
5 r+ F$ F5 d! a( g) }! e7 Y
. V4 r: [. R# {
沿运河继续往南走,会经过两座桥,桥名都叫“三里桥”,只是靠近吴桥的叫“新三里桥”,远一些的叫“老三里桥”。在黄埠墩的运河岸边还竖着一块牌楼,额书“无锡米市”。很多老无锡见了直摇头,说:“这牌楼,应该再往南一些,竖在老三里桥附近才对啊!”
是的,无锡米市曾经最繁华的地段,还应该往南走一段,即现在的老三里桥和北塘大街一带。老三里桥的名字由来,据说是因为距离无锡老北门三里而得名。历史记载,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光绪年间,从老北门到三里桥段,1公里多长的地方竟有大小粮行80多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无锡和长沙、芜湖、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当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而且还是全国五大碾米中心之一。可以想象,当年通过大运河航道南来北往的船只多如牛毛,这里得是多么繁忙的景象啊。可惜,如今也只能通过外国传教士拍摄的老照片一睹当时的盛况了。
老无锡还讲:“那时候,凡是到无锡来做粮食生意的外地客商,没有一个不知道‘蓉湖楼’的。这间座落在老三里桥旁河浜上的三开间四进的三层木结构楼房,是当时这一带最高大最漂亮的建筑物。蓉湖楼不但是品茶、早点的场所,而且上午八点以后,二楼还是粮行和客商谈生意的地方,可说是当时的“粮食交易中心”。无锡有民谣唱道:“唉咯仑顿桥,要吃馒头三里桥。”说的就是蓉湖楼的馒头好吃的很。时过境迁,蓉湖楼早已不在,空留下“三里桥”一个地名。
5 |' `( J( S  j& `: r
! }/ u, J2 b9 @* M) b

" W% h3 u- R. H$ g. N+ C
我的高中是在无锡第四中学度过的(今名“市北高中”),校址在离老三里桥不远的内塘河民主街上。在我的教室前侧,有一座教堂。教堂和学校之间有一小门,却常年关着。由于当时学习的氛围浓厚,这一细节并没有激起我探秘的欲望。直到如今我才知道,我的母校竟然是这座天主教堂创办的三所中小学里的一所,原名叫“原道中学”。
天主教传入中国,始于元朝。1707年,法隆盛来锡建堂于西河头道长巷附近,18世纪20年代建三里桥堂。据说当时只有三间房屋,屋顶上有一个十字架。后清光绪十七年(1891),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百姓焚毁。再后又圈地27亩,耗银66000两,才扩建成现在的教堂规模。在建造过程中,时任金匮县的知县还到现场亲自督工,并派两艘炮艇停泊在工地不远处的大运河上护卫,直到1917年才撤离。听说天主教堂的边上很快会竖立起一座大钟楼,曾经的四中——我的母校,也得把校址交还于教堂,到时候就得搬到新的地方去了。
开车继续往南走,从老三里桥到莲蓉桥的一段,被称为北塘大街。上了年纪的人又把秦栈弄作为分界线,把弄的两边分称为“北塘东街”和“北塘西街”,这也是沿着大运河自然形成的一条老街。
北塘大街上的接官厅弄,当初建有“接官厅”官舍,官舍是旧时为迎接南来北往的上级官员而建的。乾隆下江南时,为迎驾,遂从皋桥到江尖口修筑七里长堤,改为“接驾厅”,后仍旧改名为“接官厅”。此弄“文革”期间改名“迎新弄”,现又恢复了古名。目前该弄古朴风貌犹存,多幢建筑设计讲究。我去拍照的时候,那里的老人见面就说:“大明星陈宝国在这里拍电视剧时,一拍就是十几天,和我们特熟!”
离开北塘大街沿路左转,很快就到了无锡人俗称“大桥”的莲蓉桥了。此桥因此地河、浜、塘众多,形似莲花而得名,又因为地处竹场巷,也被叫作“竹巷大桥”。昔时这里的繁华程度,三言两语是难以说清的,不过,我们同样也可以通过附近里弄的名字,感受一下因为一段旧河塘而成就的商业场景:竹场巷,1830年开始,以经营竹器得名;笆斗弄,因清朝有2家笆斗店得名;布巷弄,以开布行得名;麻饼沿河,以麻、植物油饼贸易集散地得名;芋头沿河,以经营芋头为主的货物得名;桃枣沿河,以多桃枣等南北货店而得名……可惜随着城市的变迁,很多里弄已被拆掉,那些响当当的老字号也越来越少了。
" |( Y  Z8 l4 y1 f# i. e
# _% b: s$ Z! I' b
- t* y! d& B% ~- b4 L
莲蓉桥南面的运河中有一小渚,名叫江尖。我有一亲戚以前住在江尖,每次去的时候,要么从北塘大街乘摆渡船,要么就是先穿布巷弄,过长安桥,到横浜里,再上到尖上。无锡的老话说“江尖渚上团团转”,一点也没错。现在,这一带的旧建筑几乎全部拆除了,原先的路也变成了江尖公园的一部分。公园修得很漂亮,上有仿古街,其间还保留着旧时的纸业公所,于是,有关部门称这里是“无锡地区恢复的第一条江南水弄堂”。

) [- O* A" A/ E0 x0 Z; a8 ]) f, P0 J1 P
$ w: U( N3 q) E* O* h# T- }1 a
如今再到江尖去,不用摆渡,也不用穿弄走巷“团团转”了,几座漂亮的石拱桥直接连接到运河的中间。当初有民谚云:“身无三千,不上江尖”,是说这里“富商云集,穷人莫入”,现在的公园则免费向公众开放,置身其中,观景、怀旧、亲水,都非常好。
# V* v/ E# b* V8 R6 G% D8 {6 h- p

" Z3 w* G' g* H& A6 P* v3 h8 X" T- i3 d. W3 b+ w$ e+ J
在莲蓉桥东侧、古运河北的那条街,就是前竹场巷。此巷因明、清时期这一带店铺大多经营竹器而得名。记得我小时候,站在莲蓉桥上,还能看见前竹场巷里竖满竹材。而真正让前竹场巷名声大振的却是金融业。民国时期,前竹场巷是无锡乃至苏南的金融中心。据史料记载,到1942年,莲蓉桥畔有42家银行和各式钱庄。另外,这一带还形成了以黄金、银元买卖为主的“金元市场”。前竹场巷金融业的兴起,与无锡米市不无关系,所谓“米业兴,百业盛“。无锡米市带动了面粉、纺织、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金融业的发展,使无锡获得了“小上海”之称。

) R. F7 ]" c: p3 X; L3 v; p* ~) R1 v  X4 D6 M) \6 ^, I4 l0 X
' ?, K* s% w3 n$ A; f* \7 Y- M
过莲蓉桥,上解放西路往南开,很快就到了西门。西门运河上的桥现在叫人民桥。据说,这座桥是无锡有史料记载最古老的桥之一。一天,我拿着 《江南晚报》和无锡地图去西门附近找一条小巷——日晖巷。媒体报道:运河申遗考察组在锡大发现,日晖巷将再现”运河人家“。
$ q& o3 @6 ]' f" {! O% v

( f# b: ^1 W6 B1 X
+ g' K2 |" P2 H7 P2 D( _! u
我虽在无锡生活了很多年,对于报纸上“日晖巷”这三个字,倒是很陌生。这个“日晖巷”,其实就是原来的“石灰巷”(旧时因巷内堆放石灰而得名)。1974年因为名字不雅,取谐音改为现名。其实无锡有好多里弄名字不好听,却也不曾更改,“混堂弄”便是一例。不过改名是在“文革”期间,还是情有可原的。而且现名意境优美,口头表达也不至于错。只是书面表达,不作注释的话,怕是老少无知,晚报记者可能忽略了这一点。日晖巷现偏安于西门一隅,辉煌不再,要不是媒体炒作了一番,很多市民是难以知道的。不过自从记者报道了“重大发现”后,探古寻幽者日增,我,就是其中一位。
人民桥西堍南侧古运河西面沿岸,原来有一条长456米,宽3米的“前河后店”小街,因沿街搭有过街遮阳挡雨的凉棚,而被人称为“棚下街”。棚下街成为商市,与明宣德年间无锡存储漕粮起用西(门)仓(库)有很大的关系。漕粮的解送、加工、转运,使得西仓附近一年四季车舟如梭,成为集市。众多船只在这里停泊,弃舟上岸即是店铺,十分便利。
旧时候的棚下街,粮行、布庄、竹木行、酱槽坊、山地货行、镶牙业、面馆、浴室等百业俱全。有庙会的时候,街南的显应桥可直通西水墩。再加上附近开有面粉厂、纱厂、布厂,工人上下班天天路过,水上陆上人气俱旺,想不繁华也难。而昔日的棚下街,现在也变成了崭新、漂亮的居民住宅群——五爱家园,并建起了古色古香的无锡市文化馆。站在解放西路隔河而望,看见的只是错落有致的居民楼,还有在运河岸边散步的人影。看来生活环境变得越好,人们怀旧的感觉就会变得越强烈。
看过电影《廊桥遗梦》的人,一定会对廊桥产生兴趣。其实,无锡也有一座廊桥,它就座落在西水墩与茂新面粉厂之间。廊桥位于西水墩南面,桥不长。廊额雕花,廊顶瓦青,两侧设有青砖座栏。坐在廊桥上,映入双眼的是刘侯庙的黛瓦和面粉厂的红墙。刘侯庙座落在西水墩上。西水墩,旧称“窑墩”,四面临水,形如岛屿,与黄埠墩不同的是,平时这里可以步行通过“显应桥”直达岸堤。

7 _) w0 c3 D0 C, x9 K: x) X- ^9 [9 c; D# P7 o

, R) J& k  j9 S7 r1 ?
明朝秦金在西水墩上造了座别墅,因为当时皇上晋封他为太子太保,所以又名“太保墩”。明嘉靖年间,无锡知县王其勤筑城抗倭,保全锡城,遂在此立庙。抗倭中牺牲的义士则被当地渔人船民奉为“水仙”。明朝天启年间,四川万县人刘五纬任无锡知县,治理芙蓉圩时,倾家荡产,以致动用库银而遭受了不白之冤。及至清顺治年间封刘五纬为水神,民间称他为“水仙老爷”,为纪念他,水仙庙又改祀刘五纬,称“刘侯庙”。
现在的西水墩庙区是无锡群众艺术馆所在地,我多次到这里来看过书画摄影展览。元宵、中秋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保留完好的古戏台上,仍会有戏曲表演。锣鼓胡琴一响,附近的居民便会闻声而来,或坐或站,京剧沪剧、锡剧滩簧,听得是津津有味,即使曲已散而人还久久不愿离去。廊桥的另一边,就是茂新面粉厂的旧址。红砖砌成的厂房竖着几根旧铁管,在古运河边特别显眼。
沿运河继续往南,过文化宫桥,就到了无锡的南门。在南长桥堍旁,有一石刻的无锡旧地图。地图成龟背状,黑黑的石面上刻着细细的线条,上描金粉,太阳照耀时闪闪发光。旧时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桥名、城门,在石图上标得一清二楚。据说,这张地图是结合1881年《常州府志》两张“无锡金匮县城图”而来的,在比例上和名称标列上作了相应的修正。从“石地图”可以看出,无锡城区除了拆桥、填河、筑路外,道路走向和格局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南长桥以南的桥堍上,竖立着两根石柱,旁边有石碑注释:首藩方岳坊。据说,南长区境内古运河两旁,当初有8座石坊,而今能找到遗迹的仅剩一二了。首藩方岳坊是一座进士坊。按照科举制度,凡中取的新科进士,赐建进士石牌坊一座,并由官方拨给造坊银两。首藩方岳坊,便是为褒奖明隆庆年间的进士龚勉而敕建的。
南长桥边的南禅寺,现在已经是和上海城隍庙、苏州观前街一样,成为一座文化商城了,吃、住、行、游、购、娱,样样都有。南禅寺文化商城集南禅寺、妙光塔、古运河之大成,借景兴市,先后兴办了风味小吃市场、邮票钱币市场、花鸟鱼虫市场、古玩市场、书刊市场、工艺旅游品市场。平时里就很热闹,一到节假日,就跟庙会差不多,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南禅寺是始建于南朝549年的江南名刹,初名护国寺,唐咸享年间改名灵山寺,至北宋天圣年间称为“南禅寺”。妙光塔位于南禅寺内,建于北宋,由宋徽宗赐名“妙光”。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内木外砖结构,高43.3米,塔基为青石须弥座,檐角悬挂铎铃。旧时无锡城里没有高楼,城外都是田野,据说在几里以外都能听到铃声。妙光塔在“文革”后期差一点被拆除。当初拆塔的经费已经下拨,幸亏那时搭脚手架的3000余根毛竹没有买到,工程才得以延后。未几,“四人帮”垮台,妙光塔得以保留。无锡又留一胜迹,幸哉!
现在的南禅寺,白天可遛鸟,可赏花,可淘物,到了晚上,寺、塔上的灯就会亮起来,沿运河的那一片也跟着热闹起来。这里开有各地风味的吃食店,食客们喜欢挑靠窗的座位,边尝美食边赏灯,很有小资情调。
跨过南长桥,沿着南长街走,我的步伐不由自主地就加快了起来,因为不远处,就是那座闻名遐迩的古桥——清名桥。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很多年前,我听过日本人作词作曲且演唱的《清名桥》,当初此歌和另外一曲更出名的《无锡旅情》在东瀛广为传唱。现在的无锡,成为了“日资高地”,很多日本商人在锡办企业,除了看中无锡的投资环境外,想必与这两首歌的传唱也不无关系。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1669),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间,因讳忌道光皇帝的名字(爱新觉罗·旻宁)改名为“清名桥”。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因两岸地势高低关系,东西石级数不等。拱圈为江南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共11节,圈洞两面的圈石上,各有题刻。桥栏上没有雕饰,每侧立两个望柱,显得十分古朴。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样的美,它需要细细地、静静地品味的。我上清名桥,必关手机、拒友人、择雨日而独往之,唯此,才倍感心爽而神怡!
在清名桥南侧是伯渎河,乃三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流经梅村至常熟。跨过伯渎桥,便是大窑路。大窑路因窑得名,清末曾名“老窑头”,1930年改名为大窑坊,两年后改为现名,南长街的居民习惯口呼“窑上”。大窑路的窑址,最早建造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在明嘉靖年间,倭寇犯锡,修筑城墙的用砖均取于此。这里最兴旺的时期,有窑百座,做坯、运坯、装窑、烧窑、出窑至运销,从事窑业的人近万。此窑所产的青砖,敲击响亮,坚固耐用,通过古运河运往国内各地。
我快要离开大窑路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喊:“摆渡……摆渡……”寻声望去,惊奇地发现运河上正漂着一只小木船,船工正摇橹而来。没想到无锡城还有“最后一只”摆渡船!
江南水乡,河港密布,咫尺往来,从来都是靠的摆渡。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关系,旧时的无锡渡口众多,民国时期无锡城区有渡口50多个,仅古运河城区一段就有20多个,周围农村的渡口更是不计其数。至解放前,无锡县城内外较大的渡口有数十处,有些渡口为出入要道,需数十只渡船才能应付,节日里渡船格外繁忙。据说这个渡口是当时为了解决附近振艺丝厂女工上下班和培南小学学生上学交通不便而设立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989年3月曾因摆渡船不符合航规而勒令停驶。停渡使得两岸居民和职工往来非常不便,后在当地居委会的争取下,又恢复了摆渡。现今,它真的可能是无锡城最后的一只摆渡船了!
摇橹的师傅姓陈,他告诉我:现在这条船有船工2名,每天轮班工作,乘客摆渡一次收取一元,一天也就一二百元,分摊下来并不多。陈师傅还说:“现在来乘这条船的,并不一定是要到对岸去上班、办事。很多年轻人路过,觉得好奇,也会乘个来回。也有上了年纪的人乘摆渡,多是为的怀旧。”
穿无锡城南下的京杭大运河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而我却因为时间关系,不得不把走访行程暂时作罢,但在历次探访无锡大运河的过程中,我却收获了太多太多。最起码,就像摆渡船上的陈师傅所说,很多无锡人,乘船只是为了怀旧,而我走运河不也是为了寻找无锡这座历史名城与京杭大运河的悠久渊源么!
吴桥→黄埠墩→三里桥→民主街天主教堂→前蔡家巷民居→江尖公园→莲蓉桥→大成巷→人民桥→日晖巷→西水墩古戏台→茂新面粉厂→健康路→钱松岩故居→南长桥古坊→南禅寺→南长街古街→清名桥→伯渎桥→大窑路古窑址→摆渡船→南长街南水仙庙

8 E' Z( N/ n9 n( t; H, ?2 n; b% _0 E

+ f, O  F: W6 Y& O" S5 U% T" \ a1bc4df9c686476ba8b3eb8dfd1045c7.jpg
8 N( N& M* _' o0 }% s  L
% k( G' a5 G. m$ y0 e9 P转自网络! s9 O9 g' d& z3 r2 _  y. o

. D: D7 I6 d! R* C6 B2 H' [
3 `' |  U: ?(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9-5-12 17: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忒深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7: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本帖最后由 老片 于 2019-5-12 17:25 编辑
% o1 p+ y' y" f, D* o
华文正 发表于 2019-5-12 17:01
: D: I# Z$ ^$ G6 ?3 H" |: c3 H忒深了!

/ [  |  i% N+ R! G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19-5-12 17: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人不让进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7: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19-5-12 17:23
( v, B% u3 ~" m$ {' `别人不让进啊
6 r+ ]* G! f8 C; }
您能说点嘛?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7: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19-5-12 17:23
9 e) n$ \& z2 u! w别人不让进啊

9 x- G0 x6 h5 z! [! {1 m您能说点嘛?
发表于 2019-5-12 17: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2 17:254 ^* F' ]' Y- n; {. H
您能说点嘛?
. Z" }9 A$ R4 w/ o4 v6 D' ?
让进再说都不让进,站门口说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8: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19-5-12 17:324 n, q+ `5 t9 ]. a
让进再说都不让进,站门口说啊

" J" i: j& y# W4 U您都进来了,就差躺着了!
发表于 2019-5-12 18: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本帖最后由 董瑞征 于 2019-5-12 18:46 编辑 ( ^; i: a% R4 S# k6 {5 A
9 Z, e8 M* F, ~. R6 p
  片爷转载的这篇网文看完了,挺不错。我在无锡断断续续也有八年了,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慢慢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文中所说的古运河,我也多次转过了。看了文章感慨万千,今天的无锡,早年的市井早已不在,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咱们北京何尝不是如此呢,儿时熟悉的西单前门王府井如今已成过往,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找不回来了,历史就这样无情地翻篇了!
5 E! w  w6 L2 |- C( }& O; S  古运河的图片我发了一些,但我水平不行,图文俱差。在此补发两张“黄埠墩”附近的图片,权作回复。
7 Y& X" F9 p7 ]' R: C IMG_4275.JPG   N  i" o% s: X% U0 P# G* f+ [

. v, h: J: s8 L IMG_4274.JPG + _/ ^4 e2 K% E4 R! C1 P3 a
( C( D' l! h3 j8 N7 d; @: T
IMG_4263.JPG 1 E/ B; g/ _2 G- M

$ ^. w1 J2 a/ A' f7 U
: a0 o& }! H  q4 I5 k  d4 r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8: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5-12 18:44
! j8 O6 T# i' h" l3 W- L4 Z片爷转载的这篇网文看完了,挺不错。我在无锡断断续续也有八年了,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生活,慢慢喜欢上了这 ...
( E6 U9 U* N# ]* @$ g% q* K
好羡慕您能在无锡常驻的优势,可以细细慢慢的品味另一座城市!
发表于 2019-5-12 19: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2 18:51
4 p( q  ~  k! ]5 r6 U+ J8 K. @, Q好羡慕您能在无锡常驻的优势,可以细细慢慢的品味另一座城市!
( R9 d" ?+ R8 V; `5 U$ c8 A% j1 J
此言大大有理啊!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9: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hwar4073 发表于 2019-5-12 19:26
( B1 D8 Y/ t# D1 q& v8 {$ H# ^此言大大有理啊!

6 w9 X. v/ ^2 _
发表于 2019-5-12 1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2 18:51  \" B& Y. f' K( B
好羡慕您能在无锡常驻的优势,可以细细慢慢的品味另一座城市!
: @8 C  l9 a- g$ C8 F
  退休后百无聊赖,北京再好,天天在这儿也没有了玩儿的兴致。“小别胜新婚”很适合对我的南北生活的描述,虽有辛苦之处,但兴味也在其中,无非给铁道部做点儿贡献,无妨。钱这东西死了带不走,只要活着,到日子退休金就入账了。只要身体别有大恙,不怕折腾!
发表于 2019-5-13 08: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2 18:02$ [2 x) u+ y5 Y% m
您都进来了,就差躺着了!
: _) k7 C" K4 d; Z/ ~
哈哈哈哈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09: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村里人家 发表于 2019-5-13 08:35
. T% n% n" j' x. ~+ a, O哈哈哈哈哈哈

4 A9 g$ t( z8 V9 z1 T% F+ N笑什么笑,该您发言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0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5-12 19:46
2 L% e$ p; g  {$ r/ x( j. M退休后百无聊赖,北京再好,天天在这儿也没有了玩儿的兴致。“小别胜新婚”很适合对我的南北生活的描述 ...
3 Q; ]; j& k$ Y- ~& y
您这种情况不多见,是深度旅游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发表于 2019-5-13 14: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3 09:44) T# y7 C; i$ q. l& U
您这种情况不多见,是深度旅游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1 ~! b7 I& f" W  我这算异地生活,看景儿是捎带手的事,不能算旅游。来来回回,对两地都有新鲜感。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14: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5-13 14:41
+ P! m% n  {; F) j: S; p我这算异地生活,看景儿是捎带手的事,不能算旅游。来来回回,对两地都有新鲜感。

; `5 ^' A4 M9 B1 T1 W1 X深度游也就个把月,没有您这细致
发表于 2019-5-13 15: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3 09:40
8 L: ^% m, p' `8 a笑什么笑,该您发言了!

" D- k# }+ ~. _2 R: Q1 ?( R3 ?$ `这么大块的文章,挪进来不易!点个赞
发表于 2019-5-13 17: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3 14:50. M% M  Y" n5 V8 ^# _
深度游也就个把月,没有您这细致!

9 H: G5 M# o; ^  我游得也不细,匆匆走一圈儿就出来。天生就不爱逛景儿,没那个耐心法儿。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5-13 17:51
/ a4 x" O" l# R, q8 n. ]5 x  H我游得也不细,匆匆走一圈儿就出来。天生就不爱逛景儿,没那个耐心法儿。

3 i8 Q: \1 N5 U) g* t这就知足喽!
发表于 2019-5-14 19: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3 19:410 ~" @3 I- X. K! ?
这就知足喽!

5 {, n- H: u; C  谢谢理解,压根儿我就不喜欢逛景点儿和拍照,这几年在大侠们的“撺掇”下,算是开始拍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21: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董瑞征 发表于 2019-5-14 19:166 Z# G9 ~6 T4 @6 o# o
谢谢理解,压根儿我就不喜欢逛景点儿和拍照,这几年在大侠们的“撺掇”下,算是开始拍照了。
! a# G6 R; B0 _! G
可不能撂挑子啊!
发表于 2019-5-14 21: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董老请进!

老片 发表于 2019-5-14 21:13* h5 v$ ~- S& _! J% ~1 D! F
可不能撂挑子啊!
1 @4 o( M; m3 w* I7 V
  这大红唇,亲得我的脸都成花瓜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1:45 , Processed in 1.20076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