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古桥 历史上北京的桥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别具风采。可以说,北京的古桥是人类建筑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宝藏之一。“北京的古桥”栏目将展现北京古桥的历史与文化,并向公众介绍北京古桥保护的工作进展与成果,从而唤起更多人对北京古桥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从北京的西四往东 有一段古老的街叫文津街 文津街东头坐落着一座 北京市区内最大的古石桥 人们漫步于此 可南观中南海的美景, 北赏琼华岛的秀色 而我与琼华岛白塔 在水波中相映成趣 你大概已经猜到 我就是北海大桥 也是中南海与北海的分界桥 1 从金鳌玉蝀桥到北海大桥 林徽因在《我们的首都》一文中,提到: “ 初次走过横亘在北海和中海之间的金鳌玉蝀桥的时候,望见隔水的景物,真像一幅画面,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耸立在水心的琼华岛,山巅白塔,林间楼台,受晨光或夕阳的渲染,景象非凡特殊,湖岸石桥上的游人或水面小船,处处也都像在画中。 ” 
9 t* S: E4 K! v) z ' X1 T% y- F- A3 o; Z
北海大桥 (图片来源:京报网 杨盼 / 绘) 林徽因所说的金鳌玉蝀桥,名称源于明代。 桥东西两端各建有一座木牌楼,桥西牌楼上书写“金鳌”二字,桥东牌楼书写“玉蝀”二字。 “金鳌”出自《列子·汤问》所载东海有巨鳌驮载着仙岛漂浮于水面的典故,暗示琼华岛、团城和瀛台都是仙岛。 “玉蝀”出自《诗经·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诗句,“蝃蝀”读音为“帝冻”,意为彩虹,玉蝀是形容此桥像是玉石砌成的彩虹。 
( {; g2 ~) {+ o9 g( w
1 R. D0 d" L$ X. l* L. l. b$ E1870年,金鳌玉蝀桥西“金鳌”牌楼西侧,除去桥面还都是土路 (图片来源:网络) 
/ H4 u# O z2 i5 X5 H . Q% }0 t( `/ i
1876年,金鳌玉蝀桥的“金鳌”牌楼西侧向东拍摄 (图片来源:【英】托马斯·查尔德 Thomas Child / 摄) 2 W2 ^) Q9 T0 m* t. q
" d) S9 O0 X/ L+ u" j) \
# T9 t2 F; k0 f0 Y/ e' f! ?
. M$ ^& ^. V3 C
“金鳌”“玉蝀”牌楼石匾额 (图片来源:网络) 清朝灭亡后,因缺乏维修经费,两端的木牌楼糟朽严重。 1933年维修大桥时,将木牌楼改为钢筋水泥支柱。 
- ]% s; G `+ b! E1 _7 y5 T7 x
7 N! }" a( e" ~1 J6 a8 A6 Z, L/ g牌楼改造成水泥柱,去除了戗柱 (图片来源:网络) 新中国成立后,拆除了牌楼,展宽了桥体,铺设柏油桥面,改造了周围环境。 同时,我的桥名改称北海大桥。 2 浩瀚水面上的一条玉带 我横跨于太液池的中部位置,在一片浩瀚的水面上。 周围是绿荫环抱、亭台楼阁、琼岛玉宇。 6 b$ c5 {0 U6 T, g3 L2 w+ ?. p
6 b5 _; {" t- i7 s3 a1930年前后,俯瞰三海,由琼华岛白塔南望,金鳌玉蝀桥横臥太液池上。 (图片来源:网络) 桥梁长度按照水面宽度设定。 也许是为了对全景比较美观,又可能是为了追求“九”这个数字,我的桥洞被定为九孔。 于是不得不把桥墩的厚度格外加大,以致形成了墩厚大于跨径、每个石拱券顶都有一螭状吸水兽头的独有建筑造型。 桥两侧原是汉白玉石栏,方望柱有莲瓣方柱头,栏板为宝瓶雕饰,下部内外雕有海棠池图案。1974年后改石柱为铁栅栏护栏。 清乾隆年间大修桥梁后,桥梁中孔拱券南北两侧都有皇帝御笔题写的匾联。 南面石刻上联为:“玉宇琼楼天上下” 下联为:“方壶圆峤水中央” 横额:“银潢作界” 北侧上联为:“绣縠闻开环月珥” 下联为:“锦澜漪皱焕霞标” 横额:“紫海洄澜” ( F+ c% K( V o
c" N) k+ h* O9 B0 x8 I1901年,金鰲玉蝀桥,东桥头为“玉蝀”牌楼,西桥头为“金鰲”牌楼。桥右(北)侧是北海,桥左(南)侧是中海,可见桥西南侧的老北堂(蚕池口教堂)。 (图片来源:八国联军相册) 在碧水蓝天和四周黄、绿色琉璃屋顶的映衬下,我更加显得洁白无瑕。 清代诗人张廷路的《晓过玉蝀桥》曰: “ 百尺长虹卧碧波,菰蒲两岸晓烟多。 水风吹绿不知暑,日日藕花香里过。 ” 9 p! q5 Z) W4 X3 N" ~
2 I/ ^) B" T2 N( O+ `$ @, y1901年,金鳌玉蝀桥北边向东南拍摄 (图片来源:【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 摄) 3 古老团城的去留 清人得硕亭曾经写了这首《团城》诗: “ 团城西行一望遥,逢瀛仙境水迢迢。 莲花北海通南海,且上金鳌玉蝀桥。 ” 20世纪50年代,随着城市生活的繁荣,这里的交通日益拥挤,我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成为从东四至西四道路上的瓶颈。 195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把我向北或向南拓宽,由于桥建于团城承光殿的前面,因此这个决定直接影响古老团城的去留。 + D1 G1 I0 q7 r w* T1 d
4 W" F- o& `! k2 A
俯瞰西苑三海、金鳌玉蝀桥、团城 (图片来源:【德】赫逹·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 摄) 有人建议拆除团城,把路面拉直,另建新桥。 当要“拆除团城”的消息传到文化部下属的文物局后,顿时引起大哗,当时的文物局局长是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他立刻请来了梁思成、范文澜、翦伯赞等几位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并给周恩来总理写了报告。 周总理在文物专家的陪同下,实地考察后说:“团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石都不能动!把桥面向中南海方向扩展,只需把‘金鳌’‘玉蝀’两座牌楼拆掉就可以了……” 0 Y, v. ?' h& c3 B6 B7 J+ J
# s! a8 r4 {: k$ x; c
1940年,航拍团城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既可以利用旧石桥加以扩建,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降低坡度,展宽桥的南侧,并沿南北两边桥栏增建人行道,在解决东西往来交通的同时,又为过往游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湖上风光的观赏点。 东西两端的牌楼虽然拆除了,但是整座石桥固有的基本点,以及我的艺术造型都被保留下来,而且还有了新的发展,给人以更加舒展、更加壮观的感觉。 
2 g1 r; f3 b/ [( ^$ \2 C( e2 K; | p! B6 G9 k( ^
1955年,北海大桥牌楼拆除,桥面展宽 (图片来源:网络) 改造后的我,既有“金鳌玉蝀桥”的建筑风格,又把桥面拓宽到34米,桥身加长到220米。 桥身原来的九孔桥洞,中间一孔保留用来通水流,其余八孔封堵装饰。 为安全又把石栏板改成2米多高的铁栏杆。 
/ n& T- v/ U, r) d0 [0 z # l ~% H6 z) Z g& U8 k* X4 f0 h$ E
如今的北海大桥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站在桥上, 环顾北海和中海, 碧绿澄澈的湖水无限辽阔, 燕京八景之一“太液秋风”的景色依旧, 夕阳下的白塔依然静谧…… 
# ]7 N' I# ]0 O . K6 h! f& X3 G) A0 v4 W/ P
图片来源:(清)张若澄 《太液秋风》 绢本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2 e% v5 y6 u) Q3 g; A
8 @# J; ~# f" h6 h- u3 R&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