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8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5-8 10:42:00的发言:
% C. i( a& k% t5 @3 k1 k

 

( q( p$ x/ x$ k I2 m$ k2 p6 O& H

有人看我站在6000楼上太得意了,就删了一帖,我就掉到5999楼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呵呵……学姐祝贺你!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 v# x- V% @; Q; B

     所以,以后什么事也别高兴的太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5-8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玩学姐:男胡老师名字应该是胡元乔吧?
发表于 2009-5-8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5-8 10:55:00的发言:
. K% x9 o3 Z0 C) X

 

7 _( J( H/ r- d/ u( s/ a( s

我是想给漫步小妹发大奖。

4 e; Z9 g- R6 {. j7 f8 C; |; x$ @) n

谢谢!我可不敢当啊!

发表于 2009-5-9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5-9 11:17:00的发言:
4 b1 `/ r; a) }0 K6 @6 A1 E' M

真是下了功夫。谢谢心一老弟!

7 L& F* T' u2 k: g4 }/ X4 h

热切期待后续作品。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n. C z: J G% X' g0 X# L

 

* ]& J6 U& ~4 w/ X9 }

谢谢! 你们打前站,我跟进。 有你的鼓励,我当然会继续。

& E3 C* |8 r/ R e' s: f" _

你的goole地图还请帮助提供,多方位,多角度。我只在别人那里见过,自己没整过那东西。

+ H- C/ z3 M! S

 

4 o m: S4 B: b/ O' ]4 ~

我觉得,大家的事,大家都来关心更好。

: r6 g( ~3 Z5 L$ d% P! {, F7 f

脑筋越动越灵,多想想小时候的事,就会年轻。

, G" O, L6 d8 F# F. o

 

发表于 2009-5-9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雨中漫步在班级录要求,翻拍了一张照片,应该是中学的。这里露过面能认识我的,可能不超过5人,有的同班同学甚至不上网。

) x" Q3 c. J, ?& G6 d* J


发表于 2009-5-9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i& q5 d6 u2 k5 f! B Y/ [! Z8 o

前面楼层有两张照片,没放到一起过,希望我没搞错。

! f- f1 Y, X; Y0 s: I8 _& h

 

# ]- M. b8 ^* o% T6 M



发表于 2009-5-9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5-9 0:15:00的发言:
0 ^% Y/ u3 R4 \0 G5 G" q

 

/ h% g: j+ Q/ X j7 z/ Z

后续的讨论中,我会根据CWping的图作基础,谈谈对学校布局的记忆。也热切盼望大家都来说说。

: v2 g, H7 `' ~! `

 

& F9 }0 c& y, D

真是下了功夫。谢谢心一老弟!

$ y9 ^0 E# l M0 k1 d) v6 f

热切期待后续作品。[em80]

发表于 2009-5-9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菜鸟翻拍照片要领

8 i- `; O! b6 j; `* S3 f

 

3 V3 Q4 N7 \. q

这几天为翻拍照片费了好大劲,上网查资料,问高手,反复测试,终于可以了。一开始,服务态度非常不错的商家告我,这款相机可能无法翻拍照片。可能还有人为此苦恼,下面就把用数码相机翻拍照片的“要诀”说说。

1. 如果有扫描仪,应该比数码相机好,就别用相机了。
2. 光线要足,一定在白天,尽量明亮。
3. 不能用闪光灯,不然一团白雾,强制关掉闪光灯。
4. 用微距模式,屏幕上出现小花图标。
5. 距离不宜太近,这应该和相机性能有关,我的相机是低档的,太近了聚焦不好。
6. 防颤抖,最好有个支架稳定住相机。如果只能用手,那就调匀呼吸,我体会是吸气后轻轻呼气时身体会比较稳定。

8 W0 o& a3 ~' g8 |& T2 P* k, I5 a

 

! Z5 u5 L: |/ r6 c u

拍完就是后处理了,剪裁。

4 W6 [0 M, U3 s

 

1 Z- O: i. S* M& @) Y

这里有大量高手,盼望指教。

' D: o5 T' x* A/ _) P

 


发表于 2009-5-9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香香BJ在2009-5-8 23:28:00的发言:
嘿!不是混进去的啊。是给拉进去的。哈哈哈哈。
: k. c( W; U7 b U+ g

你一定是SunBeijing. 带我问你老妈(见面时我一直称小杨阿姨)好!

5 x0 X9 f5 {$ N# a* X) [

 

发表于 2009-5-9 0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玩流浪学姐:63届毕业照片中一直没有认出哪位是张家栋,他与王伟一班。上边我们在山西插队的照片中,左边第一人为张家栋。我们插队是一个村,小学、中学也是校友。前面63届校友(我忘记网名)提到过几人在窑坑野游时勇敢地从三人手中抢回衣服的勇士,您能帮忙找出他的位置吗?
发表于 2009-5-9 0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5-8 15:33:00的发言:
7 o" `! ^& T( L5 H7 R' E6 b9 b( f

陕兄:我们的学姐雨中漫步回来说,?是王玲。我有点吃惊。仔细看,越看越像,不过多少有点先入为主了。这是水小子发的,估计是他姐发给他的。只有等待水小子作最后的证明了。算算大约30年没见了。看他们的照片是在07年西安照的,王玲应该是那时回来的,可惜没见到。

) D& L6 S. m" V R ?+ z0 ~

那张照片是他们2008年底照的。陕机院,冬虫,漫步都说对了,唯有碧蓝菲菲楼妹子没猜对。是啊,毕竟有40多年没见面了!

& M5 B9 l2 K; e2 @) c: f. x) x

 

& Y, h& [) }: ~0 Q p

祝大家好。

发表于 2009-5-8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不是混进去的啊。是给拉进去的。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9-5-9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谈论我们共同经历的历史,寻找我们共同的根。线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故事,有发展,有现在。

. P- k/ d- S7 e% H, k

 

+ A3 t3 P; ~3 @

交上一份作业,有点大工程的感觉。(说明,这里内容很大成分是用工程技术的表现方式,稍不留神就会出毛病,一方面如果你不习惯,别被这种表现方式吓倒;另一方面,大家不妨用最严格的标准检验这些东西,提出最尖锐的意见,这样才能复原出一个你曾经正常穿行的空间)

3 _0 R: G' ^' h7 t$ d

 

' s3 N- _; f0 ?9 P% X% W

早期的讨论中,曾有一个重点,附小的布局是怎样的,扩大一点,还有机院的布局和周围环境。别看现在都到6千楼了,假如有个局外人,不怕麻烦,想从中搞清我们学校的实际布局,按我的看法,还是不太可能。即使自己人,搞错搞乱也是发生过的。

4 z4 h" q/ V# u+ N& w

 

' h2 Z: U6 F$ M: n8 f' b9 F

先看看前面探讨了什么。列出几张图,

6 K5 b8 [/ I, ~: Q* y* A6 G

 

1 b% b3 `; O. x4 a0 F) @4 W" `3 u. _

第3页 53楼,老三 2007-4-14 22:39

0 ^: D y: s/ N% e+ y) V


0 \. {2 J {7 m6 w$ B# H

 

! I. J( |, E* T* Y( b

第3页 65楼  古刹听松  2007-4-14 23:53:00

$ u# M/ b& e. W, ^; [

根据各位师弟妹的提示,有修改了一下,看是否还有问题,大家提意见,我再改。

! d1 }* I2 l' y9 I# _, q# W

0 q6 x6 [0 Z, T# t- U" E


第65页 1612楼  CWping  2007-9-27 13:30

5 H s# J& @0 A

北京机院附小校园平面图

2 {) p2 E8 H6 u. I9 |1 J2 \



 

6 b' A. X. Z+ a0 }+ F5 x+ ]. L" Y8 F8 d

第65页 1614楼  古刹听松  2007-9-27 21:08

1 V) O( |7 l6 T4 w9 V) P& b0 Q

看到学弟的附小平面图,受到启发,画了一个一机部子弟小学早期平面图,那时学校南墙与大学生宿舍有一段距离。而且食堂很小,没有礼堂。显然,学校改为机院附小后校园有较大的发展。

4 }) T z2 p. m6 L


& G9 H2 E+ x3 l8 W+ q) n

 

4 k N! w% v: d/ r

第109页 2714楼  糊涂人 2008-11-26 12:14
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的学门_信手涂鸦

8 t# o( ?3 T5 F* c5 W F0 D# I* L6 U


% q6 m, }0 ?7 P8 R1 M

 

! G, _& L9 E- o

还有一些楼层是引用他们图片的。

V+ r! I. e7 v8 h6 Q8 ]# B- \0 K R


-----------------------------------

9 S% Q$ o, P3 B! G

 

9 s. M' `' N O% |/ ?( ^! v

不同时期学校布局可能有变化,到60年代初应该已经定型。我的记忆,从1962入学到1968离开,空间格局没什么变化。

7 {9 ~% O8 c, O# p6 a8 q; o5 ^

 

5 A1 z& E! J8 W! z8 m1 U

老三学长在讨论时给出过几张卫星照片,但和40年前有了不小变化,古刹听松等探路者曾把它作为搜索记忆的落脚点。后来随着新人逐渐加入,贴出的很多照片,今天可以作为更可靠的参照了。

+ W }* L/ z) j. E2 _. c) B, P$ V6 c# Q- I

 

2 ?; C6 i% s3 c

老童到来之后也曾讨论,2008楼和随后几层楼和古刹听松有一些讨论,但二人对布局的记忆都处于模糊状态,讨论浅尝即止,没有新的进展。精确的线条,模糊的记忆,这是两种互相冲突的东西。

7 r* }* ]3 [- p, p

 

" f. @: m! _7 l! B

2714楼有一张手绘画,作者是糊涂人,是他到这里发的第三个帖子。我前几天(在5866层)重新贴出过,当时说喜欢,是因为在五千多层楼里,不算拷贝的,这是最有艺术气质的一张图。

3 [5 k4 |* S& @+ K7 U) i) P


手绘能强调读者关心的部分,应该是这种讨论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可惜,需要有良好的绘画能力才行。

4 s- c& D# y. W

 

4 p8 w, u/ b2 Z' o2 B% B

对地点描述较多的,还有文字形式,重头是水小子的系列文章。文字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转化为大家的视觉形象,可能有千变万化,需体现在图上才好。不知水小子是否能作图,如果能作画,就更好了。

: ^5 ?) G% M3 K7 T

 

' r/ P a" L4 [) }

到目前为止,靠得住的手段还是工程作图,因为谁都能实现。个人认为,CWping的图无论从准确程度还是绘制质量都是最好的。可以作为下一步讨论的基础。这张图可能是建筑软件绘制的(我没用过这列软件),他可能是个建筑工程师,或者有这方面技术背景。

; c, \ h! k0 [


讨论中有一个小问题,古刹听松看到他的图后,随即在1614楼给出差别较大的新方案,CWping并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学校讨论就此没再进行。我的看法,CWping的图相当准确,古刹听松的记忆则掺杂了太多想象成分。

8 f# X- n* S1 P6 L( k( \* T

 

1 R5 t# C" d) K& B0 x; h

后续的讨论中,我会根据CWping的图作基础,谈谈对学校布局的记忆。也热切盼望大家都来说说。

! }( V( a! r! z3 K! E4 \, j

 

发表于 2009-5-9 0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5-8 0:06:00的发言:
  ( C, q2 J9 d7 B

老三学弟说的有道理,我完全赞同。机院附小这个论坛是有生命周期的,我们只有珍惜爱护才能活的长久。开始时,大家闻风而来,同学相认,师生相认,相会相聚兴奋不已。而后共同捕捉那时美好时光,如酣饮美酒回味无穷。再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大家话题已尽,

9 j3 z$ `* y4 e2 }

如果大家认同自我展示和美景图片是主题,说明论坛进入衰落期,起码我是兴趣不大了,缺乏思想交流的坛子是没有生命力的。发展下去只会盛极而衰。论坛能存活多久还要诸位学友的表现。

; w+ e' M% O( w4 L# \- K# ~5 ^" e

赞同失去的记忆、老三、玩玩流浪三位学长的意见!咱们的论坛前有听松、老三、马达、漫步等开拓之人,后有革命后代、水小子、笑盈盈、陕机院、冬虫夏草等后起之秀,定会繁荣昌盛下去。

6 f1 Z7 S3 ^& c' C$ C

近来所发照片确与本坛无关,只是在善意的、婉转的提醒原创与转载的区别。在前面已提示过,在引用、转载他人的文章与照片时,作为最基本的准则就是注明出处。假如都象有人那样引用他人的而删除原发言及摄影者,合适吗?

: J; u3 H& @* B! ~- n* ^

本想删除所发照片,无奈已超过时限。如果因之影响了各位校友,还请谅解!

% Q" v6 D2 a! E$ q2 a Q o% s0 G

因在外地,没多少时间上网,但还是关注着我们的论坛。这几个月时间,精力全放在这里,而冷落了我积极参与的“北京知青网论坛”、“校友录八十中班级网论坛”、“中国知青网”,颇有微词,所以也该重心转移了。

: A7 o7 U1 F9 w* n* x8 Z5 t

回京后第一迅速结清聚会的后续工作,第二组织小学同学的山西、陕西之游,还要采访我的班主任杨洁兰老师,所以原

$ u2 \8 n5 q# r3 p) }/ j$ m

准备好的师生联谊会筹委会工作过程历程及保留的校友们的来信与留言,待有需要和时间时再予发表。对校友们给予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发表于 2009-5-9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5-9 2:58:00的发言:
3 R1 q4 W$ m( \! Z5 t- ?6 }0 A! m

赞同失去的记忆、老三、玩玩流浪三位学长的意见!咱们的论坛前有听松、老三、马达、漫步等开拓之人,后有革命后代、水小子、笑盈盈、陕机院、冬虫夏草等后起之秀,定会繁荣昌盛下去。

5 M0 }- h4 T9 S2 k

 善若水老弟:不好意思,我只是耽心已图片为主的风气漫延,其实适当发几张也挺好,名车美女有几张就行了,我的话说过了,没那么严重。你对论坛的贡献很大,官居高位(四品)希望继续发挥。

发表于 2009-5-9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馨蓝霏霏在2009-5-7 22:47:00的发言:
; x- m, D6 }: d + L: x& p* y6 }0 z + c" r; o- z) s$ W+ U

我说——发小就是原始股!珍贵无比!你再没地儿找去!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d5 W- ^. q* r( w V/ q

 今晚睡个好觉!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n( p. J5 Q* j; m" [! V; @7 p( S1 V

 

3 I. S$ A' m, v/ L, n7 y

  我那第一个邮箱还能用吗?

% _) B& E) A! v1 g2 O 你的邮箱能用, 给你发了邮件你没收到吗? 5 M Z4 o% @9 X z) ] % K2 q; g ^1 I

发表于 2009-5-14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给你发短信了,请查收。

发表于 2009-5-14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不敢看短信,他说一看短信就死机。我上次发个短信一直到我邮箱满了删除,他也没看。[em55]
发表于 2009-5-14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丁锡珉在2009-5-13 22:54:00的发言:
2 [, Y$ ?" o8 {$ T/ I

我心中的胡老师

& W% Q3 P3 G c0 b5 k


......

W+ W2 P7 H' @7 u( j) T0 ^# e


      退休后,老师们普遍都有怀旧情怀,期盼着有一次聚会,几年来没有能实现,胡老师今年一月从美国回京,又有人提起此事,她大胆地接受这次组织工作,后来不但是老师还有学生参与,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但是她为了满足老师相聚的愿望,为了满足学生回校探望老师和校友的要求,她不顾一切地来承担责任完成这个任务。

& Y+ M; R* {( m, H, n& ?

....

$ _0 n j0 q5 }/ \

....
      通过这段工作,更看出胡世坚老师胆大、公正、自信、有干劲,有魄力,无私奉献精神更为突出。她和学生关系非常密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她工作起来就像一团火,我亲身体会到,胡老师你是一个关心老师胜过关心自己;关心学生胜过关心自己的儿女,发自内心说一句:我要向你学习,同时也值得大家学习。
                    丁锡珉原稿于:2009年4月3日
                    修改后发稿时间:2009年5月13日21:56

3 ?) E5 Z. n) i

 

. @7 D8 j' S9 n0 V/ m3 k

两点感想:

3 A) [9 x4 l8 M" M- t1 W

 

% b; U* k5 p" J! M) q F

1. 如果说,以古刹听松为首的一批同学是领路人,以胡老师为首的老师就是灵魂人物。

3 O2 y0 C! K6 U7 Y4 c

 

) H2 d w7 Q9 M3 p( E6 B

2. 注意的是,丁老师是第一次发言。这种学习精神,赞!

7 U! D; y6 L! D- F2 [. |5 w

 

发表于 2009-5-14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弟,你在看吗?是不是也变成小鱼儿了。
发表于 2009-5-14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5-14 7:06:00的发言:
- Q/ g, |. M! M0 r

建议非常好!支持!
+ \1 a8 w: ]$ h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金海岸在2009-5-14 7:55:00的发言:
/ G( [% ]! e7 x9 X, X, Q

这建议本身就已下了很多工夫做调查研究,实在是有心和用了一番心思。赞!
/ R5 ?' F- K. ~+ f" n4 l8 d% E

谢谢,大家共同努力。

, O1 g* \9 x" Q. P4 V/ e% g

 

发表于 2009-5-14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你好!

$ _9 G( K0 I6 D! M! j

 

4 \# D) {9 D0 K, |

      谢谢你发来她们的电话。是我没有注意看信箱,让你又发一次。因为毕业时大家相互留下相片,虽然不是一个班

+ O& s! ]" a0 j+ f& _6 t

 

3 T4 V( W; z2 R* K( n3 c/ E

的。遗憾的是因为文革中家中遭劫许多同学的相片都丢失了,目前手中也只有几个人的,所以对她们印像很深。再一次

- f$ G L- L6 c3 Z) |& o5 t

 

! i4 S1 S, d5 @

谢谢你!

发表于 2009-5-14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nzhaoyugon在2009-5-14 16:30:00的发言:
3 m% C- ]. P9 K$ ]2 `# v* @8 c

俄大意喽!那时候俄在65号信箱开车,常去100号信箱,所以会眼熟;旁边的女孩是俄“屋里的”。俄的汉中话还可以吧?哈哈……411咱们见过,所以……哈哈哈……

L% N: Z! ~0 C

光看汉字可听不出你的发音如何?呵呵!离开汉中回去过吗?前两年我们回去看了看,感觉我们住过的张宅变化不大,汉中市里变化不小。

发表于 2009-5-14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

替胡老师的老照片修修版,修得不好,请胡老师原谅!

! l( {+ A3 Z* Y5 C) ~+ L! c

 

/ R/ z. m- w4 Q5 W


发表于 2009-5-14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5-14 17:26:00的发言:
# }8 X) x! E9 K( d$ _

光看汉字可听不出你的发音如何?呵呵!离开汉中回去过吗?前两年我们回去看了看,感觉我们住过的张宅变化不大,汉中市里变化不小。

2 s- }& G) Z2 w4 C

        俄离开汉中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真想念第二故乡啊!那里有俄的师傅、俄的徒弟们,有100号信箱的学友、75号、653号信箱的朋友们,还有张宅的老乡和他们美丽的田园……有许多古迹汉台、饮马池、拜将台、张良庙、诸葛祠……啊!5555555555555……

发表于 2009-5-14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磊兄及玲大姐:

( y. ~8 @8 s/ q- f7 E* J1 b6 X/ r

一切在不言之中,望善自珍重。代向令堂问安。

发表于 2009-5-14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ALIMALIN在2009-5-14 14:27:00的发言:
2 m. Q2 |) N6 c$ R! z* t4 `

朱河迪好象是郑瑶老师的儿子,是附小的.

4 n" M' t" `1 c$ D6 p" @

是。而且就是我们班的。

发表于 2009-5-14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你该谢谢yanzhaoyugon学长。
发表于 2009-5-14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果:在64届1班高同学的帮助下,联系到葛庆平,纪念章已交给葛同学,四班邓济生等五位同学的纪念章,由许同学代领。
发表于 2009-5-14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5-14 14:05:00的发言:
你的照片都说明是那里了,还用鉴别吗?呵呵!怎么照片上的人好像认识似的?
6 i5 T( N$ Z K2 e8 R& @

俄大意喽!那时候俄在65号信箱开车,常去100号信箱,所以会眼熟;旁边的女孩是俄“屋里的”。俄的汉中话还可以吧?哈哈……411咱们见过,所以……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1 08:35 , Processed in 1.24957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