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12 2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C( V2 s- `% y( B8 P% S7 x

猜猜,猜猜

2 X4 q( V6 s( n7 T. Y2 S

 

3 D; Q: Z0 U: q

啥叫 千年王八万年龟

3 J. S; N/ f# ~: @* P%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2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0-11 14:12:00的发言:
3 I8 d% H' a! ]# u' `

大家要提高警惕,在大耳人的旁边说话可要注意。水小子别介意,老哥给你来点乐子,我的拙画和对话所反映的内容都是虚假的。这个大家都清楚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R6 k1 D7 `6 ]/ c7 N6 u

得,不经意间老鞠大哥又让我替别人扛两大耳朵,哈哈。。。。老哥的制作水平越来越棒!

发表于 2009-10-13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10-11 14:47:00的发言:
5 g7 N- o! z! E' a! v# Y3 d: r
大家好!
2 n( Z, `7 Y) ^1 Z5 Q2 o+ Q B6 x
 
' M' Q; o, z m
哪位能设计或者找到一个合适的图片用于机院附小纪念活动光盘的贴面?
, V) Z) p" ?" C3 v! W$ r- x* `9 c! i
 
6 Q0 G0 t; J2 W: ~1 Y# h- F3 L" w
因为光盘中心有孔,在选择贴面图片时要考虑这个问题。这是挑选图片的难点。
) o( }% b$ R! O+ h# ?( |* h
 
: @9 V# m+ b4 q! ]+ y1 ?) [8 }
曾有校友做了一个光盘的贴面,想法还不错,但因为中心的孔,整体效果受影响。见附图。
- Q$ k9 B6 U4 p
 
+ X# \* {6 [: `, i% r+ j
有能帮忙的请发邮件到我的邮箱:jmwei@sina.com
* t6 i9 y- |! c4 k
 
|3 f# R$ b) e. \; Y) j

我来响应一下北魏. 要不然就去掉北京二字. "机院0付小"

2 [% n9 W8 G, }0 G

还有就是不用图案,就用一般黑色印刷体. 你那个图在CD上看着也不美.(就是美,CD表面也用不着那样)

. g R) r- m( r$ z& O1 t8 }

看着有点cheap (应该叫...掉价? 哈哈) .  我都是吓说. 也许你已经收到好建议了.

" N. K& Y+ U9 }0 V' V; R' V- j2 i

 

发表于 2009-10-13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09-10-12 23:24:00的发言:
$ r' Y( i5 _0 R5 l2 J: A

得,不经意间老鞠大哥又让我替别人扛两大耳朵,哈哈。。。。老哥的制作水平越来越棒!

) ~( ?8 c5 {9 D9 X

你后面的贴子跟的够快.你那是不是有什么暗情? 哈.

+ e3 P8 y1 S) s. X

 

发表于 2009-10-13 0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0-12 11:25:00的发言:
) @2 d6 |, p3 p- g6 K

 

4 U' f Y* J( p6 ]- e

       老童:“1968年我去插队,1971年回北京探亲,首先想到的是到老莫去搓一顿。记得两个人花了五块钱就饱餐一顿。映像最深的就是大面包片、罐焖羊肉和西式奶油点心。”

2 J8 m+ m5 s f

 

( g; w2 ^* ~* ]$ U- O$ w

      1972年,我和一起分配到山东潍坊柴油机厂的五七干校校友,春节回京探亲时,在莫斯科餐厅撮罢后留影……

. _1 @, d/ w' J4 ~3 M8 H; n

    印象:餐厅——高阔敞亮、优雅宁静,银托套杯、北京啤酒(丰收牌)、奶油烤鱼、咖喱牛肉、……大虾、红菜汤、奶油豌豆汤、水果沙拉(那时只有西餐有此菜)、冰激淋……左手叉,右手刀……大快朵颐,哈哈,爽!

* x7 e5 q# ~- s* U1 Z& s

                                         

& @& {1 a1 _9 [- p2 H6 }; d+ \

呦嘿,这菜单真馋人。

. @' B z6 f6 x2 U. X1 }

 

& ?& I) M2 K1 ?8 h$ F" L3 v' P

      我记得60年代末70年代初,京城里的高档文化娱乐生活就是到天桥剧场看薛清华,郁蕾娣,刘庆棠,万琪五等主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或者是石钟琴,凌桂明主演的芭蕾舞剧《白毛女》,那时真是一票难求。

9 c0 d% K0 l7 @

 

9 K+ ]& _( T8 I

      奔赴西餐厅,也是当时一种时尚。北展旁边的“莫斯科餐厅”,同仁医院南面的“新侨饭店”,以及王府井东风市场入口处一家餐厅(忘了名字了),是我当时所知道的三家最有名的西餐馆。73年,我曾经在“新侨饭店”请一位要好的朋友,那是我第一次吃西餐。去之前还特意请教了那位朋友的父亲,询问哪道菜比较有名。坐在大厅里点菜时心里还挺紧张,生怕出洋相。那顿饭菜两人一共吃了8块钱,当时算是比较奢侈的花销。点的菜有奶油熏鱼,罗宋汤,酸黄瓜,沙拉,啤酒。。。还有就是一道新侨饭店的主打菜---红油罐焖鸡。最后鸡吃完了,剩了大半罐红油,却没有打包带走,只带走了面包抹黄油。回去以后遭到朋友老爹强烈批评,连说了几句“笨,笨,真笨,可惜了那罐油了。不然拿回来,咱炖什么不行啊”。。。。

1 N& b, k' i. b: V4 @7 v: B

 

发表于 2009-10-13 0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10-8 7:56:00的发言:
推荐一篇文章,供参考。  3 I/ t3 x* w# {. L, x

美国的“循环教科书”
作者:郁新贤  日期:2009.10.07  版次:B-6


    .......................美国的“循环教科书”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1 \2 }4 R5 b4 V% y

据我所知,文章说的都很对. 就是不太好借鉴. 他们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教科书都免费,

8 [) c u( |* j. I8 C& A! o$ `/ x

好几年不换. 不知我们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看几年前编的课本.当然那些知识怎么编

5 ]/ ]; F$ n F' I

都差不多,除了我们语文可能随着政治气候变一点外. 另一件更重要的是升大学. 我们这里

& f4 [' a+ b7 i) B

是一锤子买卖. 他们那些孩子在升大学前可以参加多次社会上办的大学入学考试(SAT

9 R d: e0 B n& V9 L

每年多次) 嫌分低就再考一次. 而且所有大学招生也不仅仅凭那次考试,还要看高中

1 Q8 ?, j, g! h" t. u! Y! X" C- `

平时成绩和在校社会活动表现. 如家里穷些还可先进社区学院(大专,学费相比大学低很多.)

% D+ s; h! A8 c: P' s: M

根据学习成绩两年后一样有机会上名校.(前面大专两年算学分,再上两年就毕业.多好啊.)

) T2 `! D$ k) D2 U. r3 y/ W6 O

因为好的公立大学在校淘汰率很高. 说的不好听他们的大学想录取谁就录取谁,让你没脾气. 哈哈.

8 U! _( z* ?; M& [/ j! t. E

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 时时处处给人机会的制度,我们国家现在做不到.

# E& z7 _' a8 V/ p; \

 

- j( ? X6 l/ f; _5 h/ b- j

上一层楼说一件事,歇会吧. 一个月的活都提前干完了.  哈哈.

0 k- w8 y# R# L% M; q8 x: M

 

: s0 E% O% a' y# j! {; g: |

 

. t) j( f& ]- d; |5 u: }5 k

 

发表于 2009-10-13 0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N+ V; I. I; d4 y# Q6 q; m2 @6 v

文革时期“老莫”那是个最“典型”的地方。

2 u9 n, D1 ?# g; r6 m. T- ?6 O

就是现在我们也是留连往返......

9 `$ J1 N- k/ `6 ^

《梦开始时的地方》电视剧开播。

& o. a. X& Z9 f# v8 h4 D

“老莫”以此为商机,在进口处矗立了以剧照为背景的大型广告牌。

9 p& p- P M" f2 V' E

前一阵装修,转移到展览馆宾馆院内营业。

, Y E8 Q# r r# ^1 I8 ]/ Q

听说现在已重装开业。

# l* v$ S5 G" I$ m$ d% J

(“老莫”属于北展附属的餐厅,北展现属于北京旅游集团)。

1 q1 ~' }: u& O6 R7 c% [

fficeffice" /> 

* @; m/ \+ E; y

“新桥”现已改为“新桥三宝乐”西餐厅。

$ |8 D- @1 g# I; X% Y/ Z

 

5 O! z' q' c( d, z- ]; E. g

东风市场那家好像是“湘蜀餐厅”的二层,比起以上两家档次稍差。

3 u3 x2 B; n ]- i ^+ a

但因为地处王府井闹市,也是各种人物云集的地方。

: D. J: p# G) E

 

0 _4 j# ]" w' T. ?

(育新串门)。

发表于 2009-10-13 0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10-13 0:12:00的发言:
4 ]$ U, X# i8 N- p: Y1 F F

我来响应一下北魏. 要不然就去掉北京二字. "机院0付小"

' M' Q) p3 Q. H* x2 a/ U: s1 I6 J

还有就是不用图案,就用一般黑色印刷体. 你那个图在CD上看着也不美.(就是美,CD表面也用不着那样)

" f" \9 D* C* W. Q

看着有点cheap (应该叫...掉价? 哈哈) .  我都是吓说. 也许你已经收到好建议了.

, b9 l& t9 s$ M9 N

 

: q3 z0 j' E4 O- [

谢谢ALL兄!此事还在继续探讨中……

4 j. V! `9 R2 x

 

5 p! d; U# o* \0 @

光盘的内容是411联谊会纪实。我整了一个“前言”,刚刚尝试贴在下面的网址,请各位看看。但不知道是否能贴成功。

! u( ^/ U p) D2 x2 ~9 n; B# n

 

8 Q1 y+ K2 u9 |) `

http://jyfx411.blog.sohu.com/

& h& x1 j5 k& y% p+ k& F$ h! M! A5 x

 

' O$ d" ~ p1 w1 m

补充说明:已经成功了

3 b- Q- s! k+ |9 L+ r

 

/ V4 |) q- ]$ \! L& D) d. W( I

 

0 B8 S1 f9 x: J( O: P! U. A: W

http://v.blog.sohu.com/u/vw/3676200

F% l+ l! t# H) V2 i: C' k

 

; ~, {$ s% t& m; H" N. k

 

1 u% {/ M6 |8 ~1 N; F) C

机院附小411师生联谊会纪实-前言

# k- Y6 M. w$ T- h- H+ _' E# _; o3 W

 

( P# l& b1 V' b9 S) Q. \; [

请看上面的链接,已经贴好了。

. h; i2 u8 j+ j- u& z8 b. u

 

2 v" J9 g2 t& m3 V4 w! _: X8 O( f

 

( Z. D( v7 }8 o% F2 U) r

 

发表于 2009-10-13 0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09-10-13 1:58:00的发言:
  / A6 g& I! z4 y a

文革时期“老莫”那是个最“典型”的地方。

$ q' y3 S& u `" H. w

就是现在我们也是留连往返......

* u% l5 e4 w$ `' }7 B

《梦开始时的地方》电视剧开播。

' z. L7 l) }1 [) Y! ?

“老莫”以此为商机,在进口处矗立了以剧照为背景的大型广告牌。

+ e5 j3 d. ]. o- c, H+ X; {) K+ t

前一阵装修,转移到展览馆宾馆院内营业。

5 N# @, W% m& L: X4 z7 n# Z- A

听说现在已重装开业。

3 Q- b' Q- ~4 Q

(“老莫”属于北展附属的餐厅,北展现属于北京旅游集团)。

8 \, l: W) E F% b4 W" @

fficeffice" /> 

0 e9 \0 L+ |1 ?# l5 M. u3 R

“新桥”现已改为“新桥三宝乐”西餐厅。

1 A! o! r; }2 i7 y

 

- D! S1 k. X: T: q5 h

东风市场那家好像是“湘蜀餐厅”的二层,比起以上两家档次稍差。

! O5 C7 J" I- [& h: {+ c; n

但因为地处王府井闹市,也是各种人物云集的地方。

& M6 H5 L: @' P$ c

wang同学门清(学糊涂). 湘蜀熟悉,但不知那家西餐厅. 老莫是俄式的,新侨(水小子一丝不苟)偏欧式.?

1 z! a) X. f6 N+ o" {& ]

还有丰泽园,商业部的同学门都不会忘当年那件蹭饭的大新闻吧. 哈哈.

4 x2 Q: i6 K6 Y/ Z

还有四川籍革命老前辈喜欢的四川饭店. 听说这些老字号都不行了. 现在兴私家菜. 一天没几桌,还要

* s2 }( x1 G9 e# i9 d: z9 x

预定. 贼贵. 咱们好象不适合去让他们宰. 周总理早年推崇的北京饭店谭家菜倒是经久不衰.

发表于 2009-10-13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大哥一个“基辅餐厅”引出来这么美食家,看来大家对吃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嘛。哈哈!
发表于 2009-10-13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10-13 2:10:00的发言:
; ^! B/ q3 h/ `% E: |! r

谢谢ALL兄!此事还在继续探讨中……

7 L: ~$ ]1 S* B. q0 U+ W, j

 

2 i. H9 f0 P" }0 k

光盘的内容是411联谊会纪实。我整了一个“前言”,刚刚尝试贴在下面的网址,请各位看看。但不知道是否能贴成功。

2 Z* V1 x2 H5 D/ y: }2 o: ^

 

+ h ^ a7 ], j, a

http://jyfx411.blog.sohu.com/

" {+ H1 F( j! x- F& `6 B; V: w5 n6 O

 

7 X$ k. n- k, P) L2 `2 ?

网址打开了没看到你所说东东,看来是没成功。

发表于 2009-10-13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莫斯科餐厅》的怀念,说明了一个事实:客观存在一个群体。建国初期我国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造就了一代人。就是当时20岁上下的一代人,因为,那时除了苏联没有别的国家可以接触。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个苏联的怀旧群,叫它苏联群吧。至今还没有释放完,喜欢苏联歌曲、喜欢苏联或者俄国文学、喜欢吃俄罗斯大餐等。怀念苏联是怀念自己的过去、自己的青春。再过20年,就会出现以留学国家的怀旧群了,什么美国群、欧洲群、日本群等等。但是不会有现在的苏联群庞大。

% a9 c; s. `8 j) i, T

什么时候去《基辅餐厅》,需要计划组织,请ALL-RIGHT组织吧。我想还是AA制好。 

发表于 2009-10-13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让西水大哥请客只是开玩笑而已,不会当真了吧?[em54]
发表于 2009-10-13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09-10-13 1:58:00的发言:
  ; u$ \1 k0 w( f- a0 s0 u5 b5 M

" \- [' ?. K. z# _

fficeffice" /> 东风市场那家好像是“湘蜀餐厅”的二层,比起以上两家档次稍差。

7 v% P4 X) s( B' C, x" |3 r! _

但因为地处王府井闹市,也是各种人物云集的地方。

: _8 o) b( f. P( U* l- W

 

- L# N) E1 E$ p. ~# U2 ^. F" B

(育新串门)。

9 T4 }, ] Q. v; N3 T% k

在我印象中,东风市场南门处曾有过一个“和平餐厅”,以西餐为主。该餐厅是由原位于金鱼胡同东口的“和平饭店”办的,但好景不长,很快就消失了。

发表于 2009-10-12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10-12 8:23:00的发言:
1 ~+ n# y" a6 `6 h# N3 l3 d% o

你们讨论的苏联歌曲和基辅餐厅问题,我也感兴趣。

7 t7 W9 W- Y$ k4 T9 X9 s; j* z

 

% m% x% s7 ~7 Y2 C8 x1 o( t# C( b

 

, V1 P% f) Y3 `. T8 b( o3 |

基辅餐厅我没去过,但老莫常去,因为那时我家就住在百万庄,步行最多也就二十分钟。1968年我去插队,1971年回北京探亲,首先想到的是到老莫去搓一顿。记得两个人花了五块钱就饱餐一顿。映像最深的就是大面包片、罐焖羊肉和西式奶油点心。

7 t5 C9 \3 K$ ]/ R" Y1 ^ O1 n

老童大哥:这岁数如能大吃西餐肯定身体硬朗胃口不错,如有人牵头我可跟着去吃,估计人均70-80元,建议A-A制。

发表于 2009-10-12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淘沙·北戴河》


- G( \# _! k* n. f$ k, M+ d! ~7 L

    

1 E) y5 ]" s! J/ s# C+ O% a; \

北戴河介绍:毛泽东于1954年到北戴河避暑时,曾在鹰角亭构思了一阕脍炙人口的词章《浪淘沙·北戴河》:

" N, R+ R9 Q6 X( u5 ]$ C8 J0 O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 ~. x2 m2 ]" K( F: P: y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发表于 2009-10-11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11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0-11 19:25:00的发言:
2 E( R8 j9 E9 n9 J* [6 H: K

 

( z' ^1 V0 L0 x% u6 V, |9 G6 U

   玉龙雪山学弟,没想到我的发言又让你误解了,与人沟通看来很难哪。“切记: 写作不是为了附庸风雅,否则笔下只是花里胡哨……”,我这句话并非指你,你多心了。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为什么总给人家:“比试”的一种错觉。本来是以文会友啊?看来,我的反思一下了。如,我前文有不妥之处请见谅。不好意思了。但是,我希望你冷静下来时再看看那文,可能感觉出我没有恶意。抱歉了,也许是我表述方式有问题,以至于总让他人有意或无意地误读。如,这句话让你不愉快,算我没说。在此致歉!

4 P2 O, [+ e4 ?5 P4 z( s0 g7 [

      胡涂学长恕罪,学弟愚钝,误解了您指导美意。确实我也不想您是那样的人。

4 R8 ?! O1 d8 c# N3 ^) f

      我总希望你对校友就象你的文一样美好,我们每一位都是附小的孩子,能在40年后的今天走到一起,夸越时空在这里交流沟通,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 ?' K3 Z; `7 g* l/ E5 M6 C

      我也自我反醒了一下:说话不可太露骨:别以为如实相告,别人就会感激涕零。要知道,我们永远不能率性而为、无所顾忌,话语出口前,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是一种成熟的人处世方法。放低说话的姿态:面对别人的赞许恭贺,应谦和有礼、虚心,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心理,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 F, h( z3 f. H }. u" l

      从你擦墓碑和在你其他文章里都透着你的善良,善水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人,为什么胡老师给他改名“上善若水”呢?我希望两个好人应该做好朋友,我也是好意啊!都是率直的说话方式惹的祸。我有伤您自尊的地方也请您海涵!

+ q0 t. f; Z* b2 h, w' ?

      胡老师和你,还有我身边的朋友都鼓励我多读书、读好书,你说的是对的!谢谢你的好意!

发表于 2009-10-11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郁闷了就吃。高兴了就喝酒,现在我和胡涂学长化解的误会,高兴了,我要去喝点酒了。呵呵......朋友们一会我回来见哈。
发表于 2009-10-11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力保北京不闹“气荒”

           ! V' _1 E4 C( t8 j
         力保北京不闹“气荒” 探秘中石油地下储气库
% Z& {# T. f& X7 R+ W9 H
         ----您听说过西气东输来的气存入地下吗?
* c5 M0 d7 K; z8 C u& U
 
9 u+ h7 v% b! B& S4 S& F8 Q% _
   波光粼粼,蓑草萋萋,天鹅与白云共舞,水鸟与游鱼嬉戏。这是4月上旬《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天津大港独流碱河湿地保护区采访时看到的情景。据中石油华油天然气公司的同志介绍,在这片水乡泽国的地下就是中石油大港天然气地下储气库。

  北京人离不开天然气,是天然气“温暖”了刚刚过去的寒冬;是天然气让出租车司机面对油价上涨找到省钱新途径;是天然气让北京的天空变得更蓝。在冬季用气高峰时节,北京每天需用天然气达2200多万立方米。可担负向北京输送天然气的陕京输气管道日输气最大能力是1030万立方米。大港储气库作为陕京管道的重要配套工程,一直默默无闻地用以北京冬季用气调峰及特殊情况下的紧急供气,保证了首都的用气安全。

  “北京需要多少气,我们就保证供应多少气。”中石油华油天然气的同志介绍说,“为了这句庄严的承诺,我们先后投资数十亿元在天津大港建成地下储气库,用于应对冬夏供气峰谷差的考验。在夏季即北京用气的淡季,来自陕京输气管道的部分天然气在地面通过注气压缩机加压,从气井注入到地下储层中储存起来;到冬季用气高峰时期再采出输送到京。地下储气库去年冬天向京日供气1100多万立方米,超过陕京一线同期输送水平。

  穿行在这片神秘的湿地,走过一条被称为独流碱河的河道,来到河中央一座用碎石人工堆砌的小岛上。排列整齐的大型气罐,错综如织的输气管线,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原来这是天津大港储气库中最大一个库,也是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座地下储气库——大张坨库。这座方圆5平方公里、地下2300米的储气库被誉为北京后方的“天然气仓库”。大张坨库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循环注气开采系统,年有效工作采气量6亿立方米,特殊时期,最大日调峰能力1000万立方米,有力保证北京人用气。

  中石油华油天然气公司地下储气库分公司经理王凤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大港储气库除了供应北京以外,还有部分天然气供应天津、河北沧州等地。为保证供气安全,近年来,他们继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后又建成板876地下储气库、板中北高点地下储气库。3座地下储气库日调峰能力为1600万立方米。其中,板876地下储气库年有效工作采气量1亿立方米,最大日调峰能力300万立方米,板中北高点地下储气库年有效工作采气量4.3亿立方米,今年冬天最大日调峰能力达到600万立方米。陕京输气管道和3座地下储气库最大日调峰能力将达到2930万立方米,满足北京今冬用气高峰期日用气量2300-2400万立方米的需求。

  蜿蜒的小路通向茫茫芦苇深处的井架,记者循影而去。高耸的管线,防洪的栏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摸摸那根桔红色的管线,是温热的。“因为现在正给地下储气库注气,每年的3月15日至11月15日是大港地下储气库的注气期;其余时间是采气期。”储气库分公司项目部副经理杨东如是说。大港地下储气库全部为凝析油枯竭气藏储气库,位于地下2200~2300米处,四周边缘全是水,较好的地层密封性避免了天然气的流失。

  据了解,2004年,大张坨地下储气库日有效工作注气量为320万立方米,板876地下储气库日有效工作注气量为100万立方米,板中北高点地下储气库1月至7月日有效工作注气量为150万立方米,7月后又有两台机组投入生产,日有效工作注气量增加到300万立方米。地下储气库全年运转,注气、采气交替进行,实现运行的良性循环。储气库分公司经理王凤田说,天津大港3个储气库已经累计注气近8亿立方米,而且配套设施完善,3分钟内,整个应急供应系统即可启动,保证北京供气万无一失。

  夕阳西下,记者离开中石油大港天然气地下储气库。车窗外,晚霞、蓑草、天鹅在余辉中分外美丽,储气库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在暮色里渐渐模糊,可那句写在储气库墙壁上的标语——“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却在眼前变得清晰。
发表于 2009-10-11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辅餐厅的地方,不是老莫的地方

all_right、雨中漫步、冬虫夏草:

7 g5 y- P/ e3 A5 R0 t

你们真想知道《基辅餐厅》吗?真想去吗?它不是《老莫》。《老莫》是俄罗斯人开的,《基辅餐厅》是乌克兰人开的,不是一个档次。不像《老莫》富丽堂皇,是在中国电子学会的地下室。当然过去是苏联,不分俄罗斯和乌克兰,现在就不同了。《基辅餐厅》在玉渊潭南街,快到翠微路的地方。如果想去,定个时间。我去主要是听歌,吃饭是次要的,饭菜的价格不菲。好像和俄罗斯饭菜差不多,也有“奶油红菜汤”等东西。

发表于 2009-10-11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油人的风采




       水平井技术主要是通过延伸井眼在油层段的长度,使增产措施得以简化,大大提高油气产量,从而取得较好的投入产出效果,因此成为提高单井日产量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全球油气资源劣质化倾向明显的背景下,更是大受青睐。
    水平井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石油最著名的稠油油田——辽河油田“稠油不愁”的秘诀,就是大力应用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也称鱼骨井),提高了单井产量,有效动用了过去所谓无效的“死油区”,增加了可采储量。新疆油田使用水平井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超浅层稠油开发效益,建成了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冀东油田应用水平井技术诞生了初期日产油1000吨的油井。低渗透的高效开发典范——长北气田诞生了日产2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井。塔里木哈德逊油田正是大规模应用台阶式水平井,将5000米地下的薄油层和超薄油层有效动用,且建成了塔里木第一个200万吨以上的大油田。
      如今,中国石油13个油气田应用水平井技术,可谓遍地开花。2002年前后,中国石油几百支钻井队伍里真正能打水平井的不过十几支,如今已发展到200多支。

* T; p8 w: e, _2 i( G


 

发表于 2009-10-12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0-11 22:00:00的发言:
d7 g& p! w2 `& _ C: x

all_right、雨中漫步、冬虫夏草:

. G" w. T1 y, [5 U

你们真想知道《基辅餐厅》吗?真想去吗?。。。

- V0 Z J- i5 r

车学长,没问题. 一定去一次.

/ ^, i' C& M6 U& N' A9 c( \% x8 ]% F0 u

 

5 j7 g; N- Q5 Z+ {+ r. v7 s

龙老弟,看了你后面这两篇贴子, 长知识. 

3 }! \4 |. p0 W0 h3 S

你和童学长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大家造福.

发表于 2009-10-12 0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草, 刚看到富比士今日(10/9/09)发表的一篇文章,值得给大家分享一下,有时间吗?

p7 ^3 Y/ M' E( K

没准还可透个稿,这样一来我们基辅那顿也有招落了(开个玩笑).

) e2 @) m3 M& u2 i: V" P; B

URL: http://finance.yahoo.com/career-work/article/107927/a-recipe-for-riches.html?mod=career-leadership

发表于 2009-10-12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辅餐厅两年前和棋友去过几次。在水力医院西靠近翠微路。有两个乌克兰人自拉自唱,表演助兴,

/ M: s+ g$ O' }" F

有自称老板的中国人前来调侃。饭钱比老莫便宜很多。

发表于 2009-10-12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文章,不希望跟帖讨论。0 B: F4 g8 t6 k. k: W. ?6 F& r

[转贴]最可怕的是对腐败习以为常
作者:傅一河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公道自在人心,希望常在民间,对这些格言,以往我深信不疑,靠它们支撑自己,不要倒下去。
  然而我渐渐地失望,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事实上没有知情权的眼睛是瞎的,耳朵是聋的。过去没有网络,许多丑恶没传开,现在传上来了,大家知道真相了,刚知道一点点真相,一些真东西就被“屏蔽”,百姓又“不明真相”了。
  最可怕的是,丑恶的东西见多了,感觉麻木了,习以为常了。矿难死人,越死越多,记者懒得报道;贪官不贪上几个亿,说都没兴趣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遭到97%的官员反对,中央政府就拿不出办法了。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制度不改,谁上去都是个贪,不贪不算本事;贪得多而不倒,算真本事;有机会捞到一把算有点本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社会成了腐败的温床,人们都成了腐败或想腐败的分子,再说反腐败就显得滑稽可笑了。
  我听一个出租车司机抱怨,那些人模狗样的成功人士,一上车就说:“兄弟,哪个地方妹妹漂亮,就带我去!”过去干这些事受人骂,没有人跟着做,现在宁做三奶不嫁穷人,想多玩几个女人,甚至玩多国女人,干这事家常便饭,没有谁觉得丢人,反而觉得是娱乐。
  墨子有言:“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句话被小说《苍黄》拿去用,意思是说强大的社会现实强大到你个人可能没有太多的能力去抗拒。有点良心的人怎么做呢?在明知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提提意见,退到幕后。你要做,我没办法,别人去做,我自己不做。做这样一个“清醒者”与“独行者”,是不可能飞黄腾达的。因为你不做,有人抢着做。因为资源有限,资源都掌握在领导手里,领导爱给谁谁才会有。于是,不靠群众靠领导,不找法律找关系,不找市场找市长,不做个体户做公务员。三人行,必有做官的,一定要分出谁来管谁。谁都想管人,而不想干事。
  有一本小说《沧浪之水》,当年凤毛麟角的研究生池大为,坐了几年冷板凳后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出卖良心,把别人送上断头台而腾达了起来。他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心路历程,令人毛骨悚然。个人池大为翻身解放了,理想池大为彻底死了。这本书摆在卫生间,我一蹲上去就抄来看两眼。池大为的心理很大一部分我也有过,区别是,我没有做成他做的那些事。
  我纪念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北岛后,再没有人能够写出这样的诗,再没有哪一个人有如此的痛感,尤其是“鬼词作家”、“含泪大师”那等小人,不知卑鄙是何物。
  归根结底,文人的气节问题,种种社会问题,可以说都是权力不受监督带来的。如果说权力的合法性是个历史问题,那么权力在今天还不想受到公民权利的有效监督与制约,则只能说明它已经狂妄到脱离人民、脱离文明社会发展规律的严重程度了。在这个问题上,权力者利令智昏、恬不知耻,公然污蔑群众素质低,诋毁群众不明真相,他们为所欲为,还欲何为?
  尽管也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不公开却没有如何惩处的刚性规则,使它变成了一块遮羞布;尽管个别地方也搞了官员财产申报,只公开了三天、只是在森严封闭的机关大院内;尽管在世界媒体高地上欢迎舆论监督,可中央电视台却取消了《实话实说》。

  有人说:“真正的民主社会中,就算民众真的傻得一塌糊涂,总是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那么官方也只好认了,说不定只好把权柄交给这些人。”责任在你呀!为什么你要让群众不明真相呢?你说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己没有做好,怎么怪群众呢?下次再来吧!
  有一则资料:2008年的财政收入有6.13万亿元,60年间增长985倍;外汇储备60年增长了近14000倍。政府收入中还有一大笔非财政收入,数量也与财政收入不相上下。相比之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60年间增长了18.5倍,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目前还不到城镇居民的三分之一。
  现在国富了,民强了吗?
  现实是,官权太强,民权太弱。官员的财产太强大,百姓的私产太渺小。
  官员的权力不受监督,百姓没有真正翻身解放!
  不受监督的官员堕落了,堕落是必然的。
  民众跟着沦陷了,又靠谁来拯救。


发表于 2009-10-12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10-12 7:48:00的发言:
! z$ S# Y1 W1 L6 t7 d" H; _; [

基辅餐厅两年前和棋友去过几次。在水力医院西靠近翠微路。有两个乌克兰人自拉自唱,表演助兴,

: Y9 l# w5 M! Q( r' w# C$ U8 \

有自称老板的中国人前来调侃。饭钱比老莫便宜很多。

- n. w% }1 Y, J x% A# L

你们讨论的苏联歌曲和基辅餐厅问题,我也感兴趣。

( ]4 l' Y2 t: g* H

 

3 b. ]/ ?8 S; P [, P* z5 k

我们从小就是在苏联的影子中生活的。1950年前后,当时我住在大连。家门口有一个街头公园,经常有苏联红军在里面操练。那时我和我哥哥也就是三、五岁的样子,也经常去玩。遇到那些红军战士也非常可爱,我们经常去摸他们的自动步枪和机关枪玩,他们也没有什么不高兴。后来上了幼儿园、小学,老师们也经常教或让我们听(当然更多是在收音机中听)一些苏联歌曲,所以记忆很深刻如今也未忘记那些主旋律。

! z2 T. n$ F3 m4 b9 A4 ~7 n e; @

 

* k) D' T4 o3 @- l! A

基辅餐厅我没去过,但老莫常去,因为那时我家就住在百万庄,步行最多也就二十分钟。1968年我去插队,1971年回北京探亲,首先想到的是到老莫去搓一顿。记得两个人花了五块钱就饱餐一顿。映像最深的就是大面包片、罐焖羊肉和西式奶油点心。

发表于 2009-10-12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10-12 0:42:00的发言:
, S5 a" {0 M6 j% q' O l$ u

车学长,没问题. 一定去一次.

7 K% y5 G! Q" I6 r+ Y

是西水大哥引出的“基辅餐厅”,该老大哥请客吧?想去的报名啦![em57][em218]

发表于 2009-10-12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12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10-12 8:23:00的发言:
8 q5 A% t( {6 m5 ]. \

你们讨论的苏联歌曲和基辅餐厅问题,我也感兴趣。

" v' O! A) y6 S4 x

 

* P* S+ s! V/ V. C, s4 ~

我们从小就是在苏联的影子中生活的。1950年前后,当时我住在大连。家门口有一个街头公园,经常有苏联红军在里面操练。.............................................

. O& J/ J+ C: z. M ^ `

童学长, 我好象也记的,但肯定比你晚. 什么枪记不住了.

, N# j9 f8 o: [6 `+ d# ? L

 

8 z# _" m+ R$ }1 ^9 s2 X9 T2 }* v

漫步, 就不要劳驾车学长了,让又当学弟,又当学长的来办. 听着好象明天就去了. 哈哈.

3 G# A5 D7 k7 f* d7 f0 A

 

" A/ d& d+ P6 e6 ^$ ^3 |8 c @1 O# U* y

糊涂,  刚看见影了. 还有菜单上的 "北京白酒"  服务员说这酒放了好多年了. 对了,当时还有东城的

, U8 G! u( B& v% d) o1 d

 "新桥" 也不错. 又想起一家上海的"红房子" 是老赵家的校有请客.撑的我饭后在淮海路多走了两趟,

+ X/ R) K5 K8 H% ~* n

印象深刻.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3 09:35 , Processed in 1.20084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