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2-2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错了。抱歉!关于曝光好像有人给你打过预防针吧?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你也要慢慢适应。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ouyou在2010-2-2 13:38:00的发言:
# S/ f' S) A6 C# C' P0 x, ^

gui_my大姐,我将你的帖子和电话发给我姐姐了,我姐姐应该像你学习,时常上网看看,写写。

" D+ B4 P' t4 |" O8 E& _

那天吃饭的中间,我又找过你,你身体不适已经离席。但愿咱们经常保持联系。

# i5 N+ C: [) n# l8 z% U7 B1 I

youyou妹,动员你姐姐到论坛来转转,也许会回忆起许多快乐的往事。你们来黄瓜园的时候告我一声,咱们可以见面聊。

发表于 2010-2-2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由飞翔在2010-2-1 7:40:00的发言:
/ {5 n. P% w" R& g6 f

fficeffice" />

+ r7 }# L! `5 b8 o0 B+ w6 f# U/ w

 

" x) a6 l A! e, q1 a% \

 昨天是入冬以来难得的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67届3班的部分同学在分别44年后终于聚到了一起,因我班老师都已去世,所以特聘胡世坚老师做我班的班主任。

9 u% \# P" {6 ^! B& z7 R& v" `( c6 ^& p

 这次聚会还有特意从洛阳、澳大利亚、埃及赶来的同学。

* v; D/ _1 ]( n, p+ [

  我们班同学从4.11的只有3人参加,到今天的24人聚首,寻找之路还真是不容易。目前已经有消息的37人,有联系方式的30,这全都是4.11和网络的功劳。

0 m, l2 u6 k6 F- g

  参加聚会的同学有:鲁希、杨鲁萍、王志勤、顾倩、林建玲、赵鄂青、杨苑苑、刘小燕、郭延英、柏荔荔、孙方红、李国庆、鞠小兵、陈学维、王小宁、范捷、崔惠民、张小林、张涵、林钢、孟燕、江义霞、周晓红、赵志建(未赶上拍照)

3 H5 F/ ]0 I b& S

 希望没有联系上,能看到此贴的同学尽快和我联系。请大家转告大家,盼望着全班同学聚会的日子。

+ ^, V* i! _! \, S& g2 n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全体.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s0 F; m( L1 x* I& n

7 T! l" o; m k, Z% C6 K

真为自由飞翔和她的同学几十年后的喜相聚感到高兴,并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母校的情怀,老师同学的亲情犹如强力磁石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力量把分离各处深埋于茫茫人海几十年不曾谋面的同学又重聚一起。这个班级411聚会仅有3人参加,而今经过自由飞翔、美好记忆等校友的多方查找、联系,已找到37人,并组织召集24人参加聚会,他们班的老师过世了,就特邀胡老师作为老师的代表参加,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意。我们的母校真是人才辈出的摇篮,不乏杰出的组织者。自由飞翔一位露面都感紧张的弱女子,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参与这么艰难的组织召集活动,与校友一起把同班大半同学带出水面相聚一起,甚至在澳大利亚与埃及的同学都赶来参加。真真不简单,不简单。

. Y3 V( _, g+ R& t6 h& `

 

发表于 2010-2-2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2-2 9:51:00的发言:
/ W1 z$ Y+ `# T& x1 d

鞠大哥:

( A4 U* N9 N. L" T

    给您发邮件两次失败。只好在次告知您,毛阳中宅电:024-31523125.望您顺利联系上。

k- m6 ?) N; l

失去记忆,太感谢了,谢谢你热心相助,我抓紧联系。哈哈,还不知毛阳中还能记着我不能。

发表于 2010-2-2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66届2班同学的合影

130晚,我们班同学和小学的网友在基辅餐厅聚会,这是Wu同学和Liu同学40多年后第一次与大家相聚。

( T. x5 u( ] x9 D8 Y8 r/ D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们班同学聚会时的合影。还要感谢善若水学长,这张照片也是高学长照完后发送给我的。


发表于 2010-2-2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gui大姐问好

gui_my大姐,我将你的帖子和电话发给我姐姐了,我姐姐应该像你学习,时常上网看看,写写。

$ ?) |! m* h, c }& F2 `

那天吃饭的中间,我又找过你,你身体不适已经离席。但愿咱们经常保持联系。

发表于 2010-2-2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由飞翔在2010-2-1 7:40:00的发言:
- G B' l3 q" f/ D

fficeffice" />

4 i8 @; P; g7 d4 n0 Q4 A

 

% K: @* H0 Y' X/ A

 昨天是入冬以来难得的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们67届3班的部分同学在分别44年后终于聚到了一起,因我班老师都已去世,所以特聘胡世坚老师做我班的班主任。

8 o( ?. @2 L' m; ]0 ~2 R5 Y

 这次聚会还有特意从洛阳、澳大利亚、埃及赶来的同学。

( Y( J+ c5 G; e. ?+ Q

  我们班同学从4.11的只有3人参加,到今天的24人聚首,寻找之路还真是不容易。目前已经有消息的37人,有联系方式的30,这全都是4.11和网络的功劳。

7 j) C+ U6 V/ h; e* [

  参加聚会的同学有:鲁希、杨鲁萍、王志勤、顾倩、林建玲、赵鄂青、杨苑苑、刘小燕、郭延英、柏荔荔、孙方红、李国庆、鞠小兵、陈学维、王小宁、范捷、崔惠民、张小林、张涵、林钢、孟燕、江义霞、周晓红、赵志建(未赶上拍照)

N; V& g n. m! I# A

 希望没有联系上,能看到此贴的同学尽快和我联系。请大家转告大家,盼望着全班同学聚会的日子。

2 x/ X4 m* H; {7 F9 ^; T; V" K5 `! g- _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全体.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 A: j: ~: e( b3 K

自由飞翔学妹:你们班的同学我认识几个,例如我们院的杨鲁萍(杨鲁义的妹妹),还有李国庆、林建玲,赵鄂卿等,除了孙方红,照片中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后排左五是不是国庆?

发表于 2010-2-2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自由飞翔在2010-2-1 7:40:00的发言:
. w" v- O3 u8 y: N& A g: O

fficeffice" />

5 g* e/ B) z; q3 Q, j. X7 b% e! [

 

2 h) _' u. a; w' w(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全体.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k& R: O: n1 p; O, d3 m

 

3 B, q L# m, K

 

1 a/ ?+ |& A& ~+ c c' w

自由飞翔学妹:你们班的同学我认识几个,例如我们院的杨鲁萍(杨鲁义的妹妹),还有李国庆、林建玲,赵鄂卿等,除了孙方红,照片中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后排左五是不是国庆?

发表于 2010-2-2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飞翔学妹:你们班的同学我认识几个,例如我们院的杨鲁萍(杨鲁义的妹妹),还有李国庆、林建玲,赵鄂卿等,除了孙方红,照片中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男女生照片中后排左五是不是国庆?
发表于 2010-2-2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10-2-2 16:16:00的发言:
自由飞翔学妹:你们班的同学我认识几个,例如我们院的杨鲁萍(杨鲁义的妹妹),还有李国庆、林建玲,赵鄂卿等,除了孙方红,照片中我几乎都认不出来了,男女生照片中后排左五是不是国庆?
, @' a+ w1 d, _

当年(80年代初)我门在烟台海员俱乐部开会,还借了他一宿,他是不是后排左二? 吃成这样了?

5 U& p2 m: G+ j4 R, j

愚公,下次去基辅让这学弟买单, 他就顾一人吃.  哈哈

发表于 2010-2-2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10-2-2 16:46:00的发言:
; P4 _, j8 G6 E) M) ]

当年(80年代初)我门在烟台海员俱乐部开会,还借了他一宿,他是不是后排左二? 吃成这样了?

5 o% l4 c$ z6 A" U+ Q% ]

愚公,下次去基辅让这学弟买单, 他就顾一人吃.  哈哈

% O+ S3 A& k; a q) H; F% ?

那天国庆去了吗?他是后排左二,胖了,没认出来。

5 |- |! z7 q( r1 \( y. j( T" ?

 

* K* s/ X3 J6 `" z

 

发表于 2010-2-2 0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2-1 15:34:00的发言:
  ) y `6 Q6 ~2 w' b5 ^

                                                      摄像机的小故事

$ V/ t+ c- Z5 l( ?8 {) ~) s

   130晚,遇见流浪学姐捧着摄像机在基辅四处“彷徨”……当我看到她手中那台熟悉的摄像机时,立马回想起“411”。

) ~5 x$ B6 `( Q" q9 G

  “411”前夕,大会要用摄像机,当时不知道哪位同学有,或者是否肯出借,必经是贵重物品,而且同学分手这么多年,已经非常生疏;如今社会上玉龙混杂,良莠不齐,相互难以信任……

z* ?! |3 ~0 c- ~ @- I4 m3 `, X

   当时我正处于迷茫时……没想到流浪学姐便发出帖子“我有,可以借用。”我看帖就很感动。 

5 m/ _8 @- i% M3 y' q O

 

. z: Y4 [7 x8 y

   特别是4月5日清明那天,411最后准备会。流浪学姐特意把摄像机背到研究生院来,毫无顾虑地就交给了我。然后,她急忙回去给母亲扫墓,没有任何顾虑地走了。我当时特别感动,她竟然如此放心地将这样贵重的设备,交与一位素不相识的校友,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顾虑。我想大概就是凭着“机院附小”这块“校友”的品牌——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如此地信任、信赖!假如,这是在外面、对外人,此举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

4 w& h- B* Q# |9 V

  

8 U1 r0 f J! J$ \

    这个小故事,只能发生在附小的我们同学们之间。

3 ~3 G8 d: }' s: O.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34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 h, ?/ t7 b. R1 n ?

      玩玩流浪这个网名咋看起来,会认为这是一个狂浪无羁的男孩在赶时尚。而实际上叫这个网名的人是一位热心乐于助人的女士。上面的故事说小不小,确实感人。别人并没有登门求助,是她主动把贵重的摄像机拿出来,毫不犹豫交给素不相识的校友,这次聚餐又是她用这部在411聚会立过功劳的摄像机为大家辛劳。她能这样做,一、这是母校培育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几十年后仍然在发扬光大。二、这是对母校、对老师同学真挚的热爱和信赖。我们的母校虽然消失了几十年,但正是这种精神使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团结互助,相互关爱,继续向社会展示她的魅力。我们要感谢许许多像玩玩流浪这样为延续母校的故事做出奉献的校友,为建设美好和谐社会谱写新的篇章。

发表于 2010-2-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发表于 2010-2-2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 U+ V! i, n' Q& Z# ]) k

       真为自由飞翔和她的同学几十年后的喜相聚感到高兴,并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母校的情怀,老师同学的亲情犹如强力磁石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力量把分离各处深埋于茫茫人海几十年不曾谋面的同学又重聚一起。这个班级411聚会仅有3人参加,而今经过自由飞翔、美好记忆等校友的多方查找、联系,已找到37人,并组织召集24人参加聚会,他们班的老师过世了,就特邀胡老师作为老师的代表参加,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敬意。我们的母校真是人才辈出的摇篮,不乏杰出的组织者。自由飞翔一位露面都感紧张的弱女子,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参与这么艰难的组织召集活动,与校友一起把同班大半同学带出水面相聚一起,甚至在澳大利亚与埃及的同学都赶来参加。真真不简单,不简单。

M. o2 R# s+ l

 

! P7 m( I: _- o

) c! g# N8 l0 j- @ H3 K# w; L

这是该班在131聚会的合影

8 B! Y# y2 u+ G, c! R" N2 r


9 f) |8 ~ }; V- H! t" I

以上分别是这次聚会的重要组织者自由飞翔、美好记忆。照片均为善若水所拍摄

发表于 2010-2-2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2-2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

8 {* L. G2 F0 d& L: e

    给您发邮件两次失败。只好在次告知您,毛阳中宅电:024-31523125.望您顺利联系上。

发表于 2010-2-1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航天桥、善若水、糊涂人等为我们拍照,特别是善若水跑前跑后,不辞辛苦。还有其他人我不认识,我对面的一个女同学不时地向我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真是受宠若惊,谢谢这位朋友。
发表于 2010-2-1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大以后再相遇 (4 )

     真没有想到基辅餐厅聚会来那样多的同学,从学友西水车的一张论坛邀请帖到60多人的聚会,附小情结再次迅速把大家串连在一起。我因身体不适提前离开了,就这匆匆一见,也收获多多!

7 u0 A D, D$ i* j5 i

      我见到了众多的“网上明星”。能见到平日里活跃在论坛上的校友是我心里的愿望,那天在门口就看到了鞠大哥、鞠大嫂。一进门看见了漫步、北魏、糊涂人、虫草、老童、善若水、记忆、西水车。。。兴高采烈的互相招呼着。我是在照片上认识他们的,这是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领略他们的风采,听其言、观其行,活灵活现个个透着智慧,热情。漫步、北魏是带我走进论坛的校友,真想当面感谢他们,但是那天人多事多,来不及。

, W/ D3 o t6 K) v+ m. z

      我遇上了同届的两位校友。漫步介绍我认识了两位同届不同班的校友骆小海、马立国;虽然50年未见,两位校友变化不大,童年面貌依稀可辨,我们合了影留做纪念。童年时的印象骆小海爱读书学习好;马立国爱打架很淘气。现在我与他们建立了联系,试图找到更多的同学。(照片在哪一位的相机里,请发我邮箱,谢谢)。

4 U4 U) k6 P U' `

     我找到了发小陈幼平姐妹。当赵毅把幼平带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着实吃了一惊,这就是小时候那个嘻嘻哈哈的幼平?还是我的校友?怎么我一点也不知道啊?终于还搞清楚了幼平的姐姐也是附小的校友。我的父母与幼平的父母50年代初就是同事、好朋友,在一个大院里住着直至现在,两家老人保持着联系。我与幼平的姐姐还是中学同学(不是一个年级),怎么就忘却了小学这一段时光呢?我真的很纳闷。好在现在又联系上了,以后可以加强联络弥补失去的记忆。我和赵家五兄妹也住在一个大院里长大,也是发小,这些都是老年最宝贵的人脉资源。

$ u$ H8 p) G7 V1 x) c# O4 W

     胡老师和我亲切交谈。我们这一届毕业时,老师还没有调来附小,对胡老师是在网上熟悉了解的,她是4.11聚会的主要召集人,也是论坛的主帅。附小有今天的凝聚力,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师辛勤工作,使学校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培育了良好的学风,提高了社会声望。胡老师说话语气温和,态度和蔼,思路清晰。她询问了我那几篇“长大以后再相遇”中讲述同学的情况。G 家有四兄妹在附小;j的弟弟妹妹也在附小,几次聚会我没有看到他们,但消息从没有间断。胡老师对论坛寄予期望,让我注意身体健康,多写文章。老师留下我的电话要保持联系。事后我才想到,我应该主动联系老师啊,怎么连个电话也没有留呢,追悔不及。

9 T; y b( {. q9 Z/ W; y* x

      基辅聚会同学相见的欢声笑语,优美的前苏联歌曲,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发表于 2010-2-1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2-1 11:39:00的发言:
1 Q5 c( n* q" x( D

 

$ w( S5 o( l8 m4 E! o

                          莫奈“印象”与 胡涂“印象”

4 r: \3 o, \* b8 N$ f

    

% @8 c: u. Y$ n4 E

   老莫在一日不同时间,画了不同的:日出、日午、日暮等多幅“印象”,此幅为最。

* P. d+ S1 ]$ E

 

: Z. Z4 Y8 \0 O( r+ s1 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莫奈“日出印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胡涂“老培印象”.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 ?' p2 ?! l. O2 Q6 h" a. f

      糊弟所摄的照片细细欣赏,确实有莫奈“印象”的画风:一是色彩艳丽厚重,很像油画一般;二是确实如校友所说画中人苍老面孔的沟壑也抹平了,让画中人青春一把;三是整个虚幻的画面,给人以更多的想像空间。想来老弟在拍摄之前,并非想拍成这个样子,谁知道结果却是歪打正着出精品。所以老弟大可不必自责。

发表于 2010-2-1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2-1 21:14:00的发言:
6 O. L5 K8 y% a4 _$ i! Y

      糊弟所摄的照片细细欣赏,确实有莫奈“印象”的画风:一是色彩艳丽厚重,很像油画一般;二是确实如校友所说画中人苍老面孔的沟壑也抹平了,让画中人青春一把;三是整个虚幻的画面,给人以更多的想像空间。想来老弟在拍摄之前,并非想拍成这个样子,谁知道结果却是歪打正着出精品。所以老弟大可不必自责。

; P H; g6 g6 @. V E# D1 N

         确实,给人流光溢彩、蓬荜生辉、步入辉煌的殿堂之感,人都显年轻了,有梦幻之感,确实给人无限想象空间。我也有好几张都拍虚了,只是没出精品,虚的太厉害了,都成双影了,快认不出是谁了;有些小说的插页画上,也有这种效果,只不过那是油画,而不是摄影效果。

. P' t' n2 V' k# y/ C

 

' {4 a5 k: M) t5 p4 Q( i/ M

 

发表于 2010-2-1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2-1 11:29:00的发言:
' _" Q7 k1 C+ y7 S6 _! N% ]1 V0 ^4 a

 

: i- g, o7 O3 A8 k* _0 H# Q

   【康桥:是的,我有此感,虽然我学识不深,但我很喜欢莫奈的画,特买他的画册一本,我喜欢他的色彩,所以觉得糊涂学长那张照片还是不错的。】

# M% y# \2 r; k% b2 w5 a

 

$ _" l' n7 A f9 ?, V: _& e

    再次感谢康桥学妹!另,我刚才进入我的信箱,没看见有照片的邮件啊?发哪里啦?

- h' U) }6 L$ y1 n+ k" E

 

$ V- K% W6 W/ Y F- M

       刚刚又发一次,看看能否收到!

发表于 2010-1-20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治中漫画:一个狐狸为吃到铁栅栏里的肉,饿了三天,减了肥,终于苗条得可以钻进栅栏。于是,饱餐一顿。结果,肚子胀得鼓鼓的,硬是钻不出铁栅栏。于是又饿了三天,方才脱身。。。。。

: k. V, R$ U' Y, N" i$ T5 P C

     诸位学长,大概正学那狐狸,为去基辅而绝食瘦身,已经没有气力上网发言啦!是吧,您哪?!

发表于 2010-1-21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h$ _8 \; c* u; Z& R

情系基辅餐厅

$ h8 W7 E$ @& E2 l0 u# c2 F, ]

    地理位置不起眼,没做过广告宣传,极普通办公楼的半地下室,营业面积约六百平米,可同时就餐约二百多人,到今年六月开业将满十周年,一家普通的西餐厅——基辅餐厅也出现在我们这个论坛里。说意外也不意外。开业初始,一传十,十传百,在不张扬下很快传播开。步其后尘也有过类似表演的卡秋莎餐厅、伏尔加餐厅等基本上没有坚持下来。只有基辅餐厅一直红红火火,不事先预订就没有座位,只好在吧台周围或门口排队等候。不仅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港澳台回来的,国外回来的也纷至沓来。

: n' b; R! B7 x1 a) P/ j+ I4 e

   这里没有高低贵践之分,男女老少都在一个大厅里就餐并共同欣赏乌克兰艺术家用那美妙动听的歌喉演唱的我们所喜爱的歌曲。上至离退休老人,在职、不在职的国家领导人、国务委员、总理、副总理、部委级的党政军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外交官,下至我们这些后代、平民百姓,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的聚会、中老年人过生日、单位联欢、商务活动、文艺团体的艺术家们、演艺明星等均选择此处。

1 P" S2 X/ A6 o% X' |

   共同的父辈斗争经历和我们孩提时代的教育与基辅餐厅的艺术氛围结合。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文化艺术、音乐方面也同样如此。小学时代学过的“共产儿童歌”,红军长征胜利的“会师歌”等均是根据原曲调重新填词改编的。那时我们还学过“华沙工人歌”,“同志们,勇敢的前进”等。

6 o' ^* k+ \4 N+ n/ d: X

   建国初期,多少青年人,知识分子唱着“青年团员之歌”、“青年近卫军”“友谊圆舞曲”等歌曲走上建设新中国的工作岗位,走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走向边疆,走进勘探队伍,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听到这些歌曲,他们就放下刀杈,饱含热泪,久久沉思……。

5 `0 t9 X0 E! l) A

    上山下乡在内蒙兵团时,我们偷偷唱着“歌唱动荡的青春”、“金色的小麦”,不经意间还能从半导体中听到“祖国进行曲”的旋律。傍晚时,在连队营房的沙丘中看着西落的太阳,唱着“太阳落山”。还有文革中文艺放手批判为模仿苏联修正主义的电影插曲“等待出航”。

3 M6 Z8 [1 O& o9 o5 P, Z; i- \# S

    “神圣战争”、“海港之夜”、“遥远的地方”、“列宁山”、“德涅泊尔河掀起的波涛”等等数不过来的太多的雄壮中给人力量,严肃中催人上进,抒情中不泛浪漫的歌曲。听音乐会是人家唱什么,你就得听什么,在基辅餐厅是我想听什么,就在我面前唱什么,高兴我还和他们一块儿唱。优秀歌唱家们朴实无华的高水平,每每打动着我们,流连忘返。

( L& C2 q9 i5 F7 a2 N) J6 g

    非典前的一次内蒙兵团战友聚会,我们高兴之余,自己轻声唱起“斯大林颂”一曲唱完,周边桌的人们竟齐声鼓起掌来,不知道人问我们,这是什么歌啊?真好听。

0 W& E0 E7 O% d' [2 |

    我与家人,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兵团战友,单位同事,青少年时候的朋友,外地来的,国外回来的,多次去那聚会,如今在外面聚会吃顿饭很平常,可有这样一家有特色,又投缘的,你能不喜欢吗?!

1 d2 W# e ~* l4 H W" ]4 |7 Y& h

再去时一定注意艺术家编配的多声部“生日歌”很有特点,这首歌是免费的。


发表于 2010-1-21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再别康桥在2010-1-21 10:42:00的发言:
9 B# [0 f5 ?# o! P6 ?6 \

哑语?

发表于 2010-1-21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再别康桥在2010-1-21 10:56:00的发言:
+ L3 W6 x x! y/ l5 W- U/ G5 T

 

; e' _, Z+ J, U' i$ `% N, _

接头暗号?

发表于 2010-1-21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10-1-15 18:26:00的发言:
. I9 a( l& l0 Z) e4 w; Z: x; F# m

诗人食指近日到西安参加军旅诗人的颁奖活动,看来他身体恢复的不错。

' f0 Q$ a( L, u( s4 f$ C t

      网上看到诗人食指的身体恢复不错,并西安参加颁奖活动,真为他高兴!在论坛上和纪念册上看到介绍他的资料及诗,深为震撼,尽搜网上他的资料和诗并下载部分诗:相信未来、壮志篇、热爱生命、这是十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向青春告别、冬日的阳光等等。

Q; p2 `8 o. b) v. K5 n# c5 ^

      摘录部分网上资料:

. F$ { M# C/ ^3 P

      “郭路生的作品最先是以手抄的形式在人们之间普遍传开来。他的《相信未来》、《这是十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海洋三部曲》都是。他们是成千上万的普通读者,……,只是被郭路生的诗深深吸引,被它们所打动,唤起自己内心的共鸣。 ”

7 i3 P# O- X0 N, y* n$ r

                《相信未来》

8 c& z& S- T7 ~; J$ |4 _5 |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烛台

1 S% {" m: _7 d0 S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 P! q! U b7 r, [/ `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6 K) T+ W! ^) c W: \, b+ ?6 n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C4 O2 _( j. W

        

% n; N5 N4 o1 S, p5 x2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7 j% T* R2 x6 O$ I8 @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 D, x# h! B4 m) c+ s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2 n" U! v" R) o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W$ i( Z; m7 ~' ^! v8 I

 

3 M2 l/ k& u; G7 b( t

       除非你一遍遍将句子吟诵出来,否则不会体会到其中声音的均衡、内涵和美。”

, k0 n, T3 @" ^$ J

     

7 f0 y* J7 ^, _- m$ j6 w0 K% w6 F* Q+ z

      近日,碰见某报记者,谈起诗人食指,他也很喜欢,改革开放三十年,还特意提到他。这位老兄还曾提到在北大荒知青的一次大型聚会上,还有人朗诵这首“相信未来”。

" k6 L+ q9 b' W# Y4 ?4 ]

     

发表于 2010-1-21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10-1-21 11:23:00的发言:
" }( ~/ I" i1 q

接头暗号?无语!

, ~; c" X: q. v6 K1 j% e

        不知为啥,出了一堆乱码,不知如何运作,只好删除。

. A2 d: i1 A( Z; o/ _( f

        

发表于 2010-1-21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10-1-21 11:23:00的发言:
/ `( {7 k; T0 K! b; i9 `) i

哑语? 

/ Q+ g6 s g2 V& Y0 n0 n

     只好说“无声胜有声!”啦,乱码搞得我焦头烂额。

发表于 2010-1-20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t707在2010-1-19 22:07:00的发言:
; M; `! G0 r2 D* X. E

 

3 P: B6 r8 k4 [- j$ h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D$ V8 p7 m) o* _

 

/ u: B: u6 X3 S: P4 c$ t' f# @1 F* q

 

& k- s+ L8 O( K

鞠哥你好,我是56届的咱们是校友,我在网页上看到你提到56届的毕业照,第一排右起第12人是我(韩天然),第13人是于庆帧,第11人是亓桂林,第3排左起第12人是班主任张薇老师,第14人是校长马太昌,很遗憾我不知道有411联谊会,感谢王振刚同学提供这张珍贵的照片,毕业证我本人还保留着你还提到段庸,他是段云。

1 b' m n2 t' ^" N4 b) q

      tt707:看到你的回帖,真是高兴极了,你的到来大家都很高兴,因为第一届毕业生校友是当珍奇宝贝看待的,校友们特别期待第一届的校友更多地来到这里,在母校这个论坛上活跃的第一届校友还不多,所以你的出现大家特别欢迎。当年同在母校同一年级上学时我们虽然还不熟悉,但是今天在这里相遇也是令人特别高兴的事。由于照片不是特别清晰,又经历几十年,有的同学咱们不一定认得准,你在毕业照上所指认的同学与我的印象还不尽相同,我觉得第二排右起第七人是亓桂林,你所说的第13人我觉得不像于庆祯,于是亓与我的好朋友之一,于庆祯的面容有点像维吾尔族人,卷曲的头发,高鼻子。你说的段云与亓、我也是好朋友,在毕业照上好像是第二排左起第五人。要说记得比较准要数王振刚了。

1 T) I( _' w- h9 a+ c$ q+ A; P5 g6 X

 

$ a/ |) M# V7 {1 P- V6 z! X

! I5 V' v; Y" j: t

 

7 ?6 C6 c- O/ l

这是1989年我在张薇老师照的合影,她老人家已去世多年了。

1 @+ T' y; V- I: r' I1 z6 v6 j

 

1 y4 o O- o, d- a4 ~

0 B1 \" N( n* [0 B T/ ^+ R j

 

8 {8 p% Q1 Q+ i: g* p

这是1956年我离开北京时,亓桂林送我的照片。他也去世几年了。

/ f1 B! v2 Y3 ?+ ]3 i/ b6 C

 

- d# D& p4 V8 B

3 Z+ m1 i9 G9 O* ]. P$ j" m7 K. P

 

9 o1 d9 g& [. g. P2 V. U% [7 ?! A

我印象中,这位像亓桂林,你说的那位应该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

* y" u% D8 v1 }7 N/ i& x


 

# q) ]0 Y! w6 t1 h+ ~1 M


/ Q* s* T) ~3 ?% C8 r

 

* D8 C. a! S8 @7 B

这位是不是段云?

% u4 u0 R; Y: K1 x: d

 

9 o! A# L, x8 U5 P5 H2 y+ u# h. s

% Q; L6 x2 N" K' b+ E4 X2 p3 o

 

: V8 G: }- z2 S" s% Y

这位是不是韩兄?

9 L5 y" z) B, F- @: g, K) h

 

- _' a8 x9 h, O" C( i

老师和校友我想都在期待你带来更多母校的故事,老师与校友的故事,你尽情说,尽情地讲吧!

发表于 2010-1-20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t707在2010-1-20 11:29:00的发言:
( d) B* G5 F7 w9 L0 e/ s+ a* \

            各位学哥学姐你们好!tt707是我哥哥,我第一次上咱们的论坛,头像是我给用错了,让你们直犯晕,虚惊一场很抱歉。

" G/ {# I$ ~/ y4 ?% i

 

0 T2 ?+ E8 R8 f+ ?! h# c8 w: `

  

+ t6 E1 W6 m" q, R, }: O5 i2 w2 u

    现已更正了。哈哈!

6 E% [9 y3 g: N3 P- |, V% _

 

0 C+ g% t X6 }9 [% P* `

    向各位学哥学姐们学习!

) p# y: @- _# ^ v4 p+ I9 V0 v2 P

按照坛规,凡是初登坛子的,须交见面礼——把你的网名交待交待,tt707为何意?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3 21:20 , Processed in 1.256724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