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4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兄:第一张照片远处可看到附小食堂的屋顶,你和第二张照片对照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1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私法》第5555559条规定:凡以美味佳肴勾引非消费者食欲的宣传广告,无论有意无意,直接间接,均以侵犯人权论处。

! x Q, T- \3 H ^

 

$ z4 s+ ~, o+ l8 K+ r& C

反对去“基辅”呀!抵制啊!

发表于 2010-1-10 0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_) S; ?2 }9 r! l3 D( e) @

         42岁的曹贵生学友,我们都是一脉相承的兄弟姐妹,都是机械学院派生的学友,我们热烈地欢迎你的加入园地并扎根!

: |$ y: N5 N% @7 ?8 F; l

   希望你在这一片绿色乐土上,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在这一片心灵的绿洲里,能让你的身心健康,事业有成!  

发表于 2010-1-10 0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9 8:24:00的发言:
2 t: U/ m$ T# p$ o

看过这段滑冰的文章,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同样的滑冰经历。滑冰是我最喜欢的冬季运动,直到我50多岁有一年,我还去西单的地下滑冰场玩了一把,当然肯定是力不从心了。那以后没有再滑过,现在都滑雪了,我也滑过,摔过以后滑的少了。还是觉得滑雪不如滑冰有意思。有时候看到有人滑旱冰,还有这两年的孩子玩的滑板,还真想试试,只是怕一旦摔一次恐怕再也甭想正常走路了。

5 @2 w' C; ]3 h$ s

 

7 V3 T7 O$ B! @3 g

我倒是觉得滑雪比滑冰有刺激。这几年我总共去滑了三次。第一次陪着孩子玩,没舍得上阵。第二次扛不住诱惑,在初级者滑道上学出溜儿,两次冲进滑道旁小灌木丛,一次直接跪倒在给我拍照的我家女生面前。第三次就上了次级滑道,滑道有一里路长,坡面有十几度。我从山顶往下一看,心里有些打鼓,但上去就不好意思走下来,只好牙一咬,冲!一路冲下去耳边生风,身体发飘,有一种随时被扔出去的感觉。半途中曾玩过一次驴打滚儿,摔得我一身雪花找不着北,刺激啊。

8 Y+ t% K# J3 P; C& D* E3 o' p9 `

不过滑雪的费用太贵,没敢多在这方面费钱。

发表于 2010-1-10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0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感觉到了没有,我们的大楼在一层层地下沉。
发表于 2010-1-10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知

基辅餐厅聚会的通知

" i9 h' @: i* p+ H# X. }; Z

地点:基辅餐厅(基辅罗斯餐厅)。

: @2 y( @4 D! U1 j# `

时间:2010年01月30日或31日下午18点,请早到30分钟。

* t4 U& S) }9 c! X( w1 _

参加者:西水车、其他人尽快报名。

: J* t7 ?& R; d; \$ y4 x

方式:AA制,按照西餐习惯,自己点自己的饭,不反对互相品尝。但是请每人尽量吃完自己的饭,不剩。

5 V# T% J. _: \2 a6 l

节目:我请大家点4首歌,其他自便。

$ M( |' D0 M8 W+ i% o

请雨中漫步来张罗此事,报名后,我负责定餐位。欢迎大家都来参加报名。

发表于 2010-1-10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1-9 7:20:00的发言:
  & D8 V. w4 V* N+ A2 G. j- ?

(31) 滑冰在冬季

9 a# {; B- _1 S* U) \. m: R5 p2 z" [

 

- T% b! R- Y+ l4 o% F& J

  。。。

; ?9 a2 d& a& g2 ~) F" P

 

8 t/ Y. I" M5 T

     文革期间有一年冬天,学院在23和24号楼之间空地上浇建了一个冰场。冰场四周用芦席围着,还架着许多大灯泡,开放时间有日场和夜场,几分钱一场两小时。冰场的管理好像由体育教研室的老师们负责。冰鞋出租处是在新华书店西边的一间小偏房里。里面摆着几个木架子,上面放满了各种尺寸的花样冰鞋,由一些大学生负责出租业务。租一场冰鞋花不了多少钱。我记得好像不押租金,只押证件,像学生证,游泳证什么的。

$ `" }. Z6 m. c1 [

 

9 F. D: _: H8 c5 n

     这个冰场一开放,就把我们那一拨儿年龄段相仿的孩子们从后河“野冰”场吸引过来。看着别人穿着正经八百的花样、跑刀、球刀冰鞋悠悠地滑荡在镜面般的冰面上,我们兴奋极了,各个磨拳擦掌,也想套用滑“野冰”的路子在冰场上狂奔。但是,我们的想法错了,滑“野冰”和滑“家冰”根本就是两码子事。于是,在那一段开始滑“家冰”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冰面上站起来,一个仰八叉摔下去,再站起来,再一个仰八叉摔下去。。。。直摔得股痛腿疼,我连脚后跟儿都磨破了,可还是进展不大。那时候也不兴办训练班,学点东西就得靠自己瞎琢磨。

7 _- O$ G4 t7 l! E) |

 

( P. S- |6 o7 x& E- B) p" B P

   。。。。。。

$ m* a6 S5 x4 l! X

 

/ ?% }: u6 s( L

     北京寒冷的冬天,一直让我想着小时滑冰的事。。。。

V( m+ }$ j6 t4 k5 M }! c- A) b

      那时,我滑冰的次数不多,不是不爱去,几乎天天(确切说是夜夜)去,但借不到冰鞋——因为借冰鞋要押证件,那时是大学生的学生证 和学校的工作证。小学生哪有这个!于是就拿父母的证件。冰鞋管理人员当然拒租,何况父亲正在“牛棚”,证件自然失效不好使。那时,在寒冷的夜晚,乞求租得一双冰鞋而不得的心情,其窘态难以言表。有时在寒风中竟冒出一个念头——有朝一日我要是管冰鞋,就专给。。。。大有“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之心,当然啦,当时不知有诗圣,有名诗,但应了那句话“英雄所见略同”。哈哈。

* N, o* y7 H# l" ^ {$ i

      那时,学会软磨硬泡,时间久了,大队人马驰骋冰场了,出租屋前门可罗雀时,管理人员(好像是大学生),或是打发无聊 ,或是动了恻隐,也就违法不违心地胡乱借给我们一两次。我们则抓过冰鞋,百米冲刺,奔向冰冷而又火热的冰场。。。。。。

& n# }, l S+ ?$ I$ a! c7 [

     顺便说一下,我的记忆中,冰鞋出租住在南操场西北角的一间平房里,原来是存放体育器材的。后来可能为方便起见,移到西华书店附近,已记不清了。

发表于 2010-1-10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10 8:50:00的发言:
, I- Y3 q+ c* {) p5 C

 

w( s- {0 |2 t! j. A0 J

    

3 e4 N. M' y) z' F. Q

 

$ F' b W" R* L) ]

   累死谁……

' m' k+ e5 j+ _6 M8 z

 

& X0 A- G* I8 P2 P& q7 H: Y( p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c6 |% r" g- U) A4 Y0 F

 

2 }/ V' ~- x& n7 x% E

   累死谁……

) f! g- G' b5 p; e2 Z

不就方便一下嘛,就“累死谁”?    啊,“干燥”。。。。。。呵呵呵

发表于 2010-1-10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10 10:27:00的发言:
B; g- }6 |! g, I3 v

基辅餐厅聚会的通知

; D- O$ r: c6 o* n* |

地点:基辅餐厅(基辅罗斯餐厅)。

P/ j' x- ]2 G" Q- f! H

时间:2010年01月30日或31日下午18点,请早到30分钟。

: M' u# g6 E( ~% I* y" ~* m1 e

参加者:西水车、其他人尽快报名。

# ]3 K- d7 s6 ^7 A0 X* a

方式:AA制,按照西餐习惯,自己点自己的饭,不反对互相品尝。但是请每人尽量吃完自己的饭,不剩。

" K: o. K7 T$ l: t& d

节目:我请大家点4首歌,其他自便。

( y M* s" P1 x$ u

请雨中漫步来张罗此事,报名后,我负责定餐位。欢迎大家都来参加报名。

$ V; X0 O% q" s2 W5 c1 E; X

沙发! 漫秘书长亲自来京视察,下刀子也要报名! 算我一个. 哈哈。

. t" S4 a# N* U$ F2 i

点歌不能再麻烦车学长了,我这个学弟负责了.

( i' l3 C8 S2 T

车学长, 有同学说学号18和youyou在统计他们可联系上的同学人数。那位同学说你和漫步需要的话,

6 m( m$ O* G) o, ^! [% D

学号18可具体帮忙。

$ H+ d# W+ N# i1 B! i {

 

发表于 2010-1-10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10-1-10 10:54:00的发言:
# V8 H; A0 b# P9 i. A9 U

沙发! 漫秘书长亲自来京视察,下刀子也要报名! 算我一个. 哈哈。

R5 Y. f$ t) Y' X# d7 X/ y

点歌不能再麻烦车学长了,我这个学弟负责了.

5 G6 a6 x0 W8 B3 m6 b3 D

车学长, 有同学说学号18和youyou在统计他们可联系上的同学人数。那位同学说你和漫步需要的话,

; `6 z5 A( }% i! w# U7 R! b

学号18可具体帮忙。

) ] Q$ Y/ F% u( O8 g% O

 

# w/ m# S+ ^" j4 M6 F/ R2 G" A

还是你们张罗好,你说的学号18要帮忙,那真是求之不得,谢谢!现在首要的是定下人数,我去预定,已经先预定20名了。

发表于 2010-1-10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10 13:54:00的发言:
2 @0 l. [% p! f x) K

还是你们张罗好,你说的学号18要帮忙,那真是求之不得,谢谢!现在首要的是定下人数,我去预定,已经先预定20名了。

: e. `) r. N4 M2 I

车学长,听我这边同学说还在统计,目前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来. 先定20没问题,人多再加。

) T- A. G9 K6 u: k7 j; r$ N

 

& K2 H& x! L5 K# q* \. p) |

记忆学长,别忘通知永明,女歌唱家有去的,就差他了,让他们同台做汇报演出。 哈哈

9 X8 I6 d1 R" e: n1 l. n. q; l# \( C( q

我离他家近,可一起搭车去. 

& |7 T9 i$ [& W& J. s* S7 o) q

 

/ t5 M% ?. k; u; X+ \, \ [

老三,别忘了带奖状和奖品。 哈哈

, F p6 |3 d4 K6 W

 

M7 N9 W' ~2 _; Y5 _3 _. y& E' @

愚公,有时间领着国庆来吧. 自他修车后就再没见他。

6 n1 H& k. b. g. I1 X) s

 

7 `" _0 L, \$ ~9 X' Z

糊涂和beiwei, 要不要请小吕也来? 给大家来个真人表演?  让车学长他们看看真的 哈哈 如他来,

" M( r L8 z" V* a2 z4 a

我去联系他的几个同学.

% O3 A. R( q1 F

 

2 ]$ y) [# J# C8 {. E7 A6 T+ s# q

 

发表于 2010-1-10 1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0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10 15:49:00的发言:
u9 a0 b; G1 d; g* W6 A R

 

! y8 G4 i" `5 f* p

        西水车学长:“基辅餐厅”,这次都哪些新同学加入?

3 n' z5 [% s1 `7 |) ~2 h$ `

刚发了通知,事先仅和欧瑞特和雨中漫步初定,没有和其他人约定。如果想去报名就是了。还是你们张罗好办。

发表于 2010-1-9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68年出生的,无法同各位学长论长道短,北京机械学院文革时期我还未出生呢?但是我真的无法接受现在的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怎样无法沿革北京机械学院的历史?西北理工大学的学长们有什么理恶由不认我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校友?毕竟存下来的北京机械学院的校址已经变成了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研究生部,谁有理由不承认这是北京机械学院?谁又能不承认它是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甚至是现在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C" h; t" i, V7 V4 q4 b7 j/ p% M

     儿不嫌母丑,陕西机械学院与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本都从北京机械学院沿革下来,我虽然年轻,但我也受教老机械学院老师,例如翁善惠老前辈,齐恕安老前辈、沈耀明前辈、赵维伦前辈?我们师出同门,有什么不认的?

0 C) w M. y/ X/ Q( ^& x4 i

     89年学潮的时候,陕西机械学院的帐篷离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的帐篷很紧,大伙互相问候,互认弟兄,有什么不好?

' r& K6 R; U4 ^7 P

    89年长春一汽制造厂的总会计师马宏生先生带着我们国产的5辆奥迪车送往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时候,别忘了他作为机械学院的老学长、老校友在北京机械学院的清河校区作的讲演,这是让机械学院感到无比自豪的!

6 u. K8 a* {% I. a

 

* _4 t7 K! s3 ~) s( j7 g c

   我是河北出生的,1986年进入机械学院,我为学院感到自豪,我希望不管是北京机械工业学院还是陕西机械学院,让我们为我们的母校自豪吧,让我们为机械学院的荣复而努力吧!

3 M. a4 [: t4 V+ u- v* h+ O

 

) v/ B2 h3 l/ m4 N

 

& v0 [8 \- T, O6 a" m

    我叫曹贵生,42岁,1986年进入北京机械学院学习,现在建龙集团承德公司任供应处长,愿意和各位学长、导师交流,欢迎联络,我的手机号15028540088

b" J) v$ ]7 ^" B! M; }

  

发表于 2010-1-9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9 11:51:00的发言:
4 N( |& F& J: G- m

      年终大奖获得者有几位没有露面,我一直想如何解决。今天看到相声大师侯宝林与马三立的照片来了点灵感。我就与all-right也忽悠一回吧。

) h0 j) @ h+ H

 

4 c8 `4 `7 f# o7 G- W5 A; ^


 

8 D! w7 Y, J2 `; t; B( p

__老侯啊,这是哪一位戴着你的面具在那忽悠呢?

% t. o7 Y# r! h. S" d8 O* S

__哈哈,马老不知道,这是原北京机院附属小学的几个淘气包搞什么最佳忽悠奖评选活动,这不评出一个比咱俩还会忽悠的大奖获得者。

\! g" w y4 W c7 ^' {" t! ]

老鞠大哥,就是面具也影响形象,你还让不让学弟找媳妇啊?  用快递也要送你一张近照.  哈哈

发表于 2010-1-9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呀,糊涂弟这么聪明的人怎么老犯同样的错误,落到冬虫夏草与beiwei这两位学识极深的刀笔手的手中还有你的好果子吃吗!

' _# ~$ m5 N6 x! H( U0 h

 

G. @, |) W4 V& K$ e/ A1 [& V4 O" x


发表于 2010-1-9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10-1-9 15:36:00的发言:
6 w9 Y3 }4 V# p& u" M" p9 x2 j4 Y

老鞠大哥,就是面具也影响形象,你还让不让学弟找媳妇啊?  用快递也要送你一张近照.  哈哈

2 v: _1 {4 p v" w' K0 q

难不成老兄看了《蜗居》,动了养海藻的心思了?[em55]

发表于 2010-1-9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9 17:51:00的发言:
2 U1 V8 u4 ^% ?7 J

      啊呀,糊涂弟这么聪明的人怎么老犯同样的错误,落到冬虫夏草与beiwei这两位学识极深的刀笔手的手中还有你的好果子吃吗!

+ k. [2 o& ?& G

 

( S+ z" R# ^; C9 [" M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颁奖图完稿.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M" A3 ^( Z" q4 g" J% B& C

高!实在是高!哈哈!

发表于 2010-1-8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8 19:50:00的发言:
" _. l5 n4 }7 u& I% J

胡兄:

6 X& j3 |' N$ ]! A

爱看你的发言,可受益匪浅;又怕看你的发言,只因糊涂再三。

8 Y8 G# x7 h" \

 

1 Y8 `0 H1 _% z; n0 r

胡兄胡兄真用功,笔耕不辍好文风。

) ?' \6 s l- n* R d

美中不足姓氏改,学长姓荆不姓邢!

3 S, f3 q$ j% b4 U+ C. b' g

 

9 o6 N, w0 B; w' R: V$ i7 [7 X

“忏悔吧!”哈哈哈

; Z' C! a+ X. ]2 v3 |

看来我的“哑谜幻影式营救行动”只能宣告中止了。冬老弟这边直接摊牌了!嘿嘿

* }1 {6 y6 T Y; x# w

 

- A" W: @ k, {

日本电影《人证》片尾歌声响起:

2 d. e" b# e5 [; t( i

 

3 C0 B; e; |: r6 S4 z

Mama d’you remember……

- b8 d& `2 I9 A6 a

 

0 t+ O) _; ^% v+ N/ b

(转中文字幕,歌声凄婉)

8 d+ ~! |3 r" ~1 T: F2 }4 Z7 m5 y3 X' m

妈妈,你还记得吗?

, P0 w( m9 ?1 m+ _# B8 Q7 K+ R

多年以前你给我的那顶旧草帽,

3 |* |/ @/ i7 O0 l) z

我把它丢啦……

- E2 k7 U- @4 E* G" l

 

4 _6 \& }0 C4 {

 

发表于 2010-1-9 0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d" y5 S5 R9 j% ?/ }! q' H( s6 w

(31) 滑冰在冬季

/ R8 ] V, g0 Q& q n0 n% Y& F0 k

 

0 u: S: J+ k T9 z! |

     印象中,北京冬天的天气甭儿冷。一股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团,从空旷的北边不断吹来,扫过农展馆,越过后河,跨过北院墙,呼呼地一个劲儿往机械学院大院儿里猛灌冷风。人在外面行走,虽然全身上下配有绒衣棉袄手套棉窝,还是冻得手脚冰凉,浑身直打哆嗦。特别是晚上从机院大礼堂看完电影回家,一路走过去,让那北风迎面一吹,呛得连气都快上不来,回家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直扑暖气包。

* A6 K+ L- L3 l9 v3 ` @0 ?$ x/ {

 

% F" a+ }8 ~# @9 K1 Q1 r+ b

      不过,北京寒冷的冬天却能让流动的后河变成固体。冻得硬邦邦的冰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滑“野冰”场所。糊涂学长前面提到过的冰鞋,冰车,让我想起小时后在后河滑“野冰”的场景。。。

" u5 G- ^) Q& [2 L+ S: i

 

' i- P, y( l6 |! @0 l$ o

     文革期间有一年冬天,学院在23和24号楼之间空地上浇建了一个冰场。冰场四周用芦席围着,还架着许多大灯泡,开放时间有日场和夜场,几分钱一场两小时。冰场的管理好像由体育教研室的老师们负责。冰鞋出租处是在新华书店西边的一间小偏房里。里面摆着几个木架子,上面放满了各种尺寸的花样冰鞋,由一些大学生负责出租业务。租一场冰鞋花不了多少钱。我记得好像不押租金,只押证件,像学生证,游泳证什么的。

, ^3 n4 r: J1 J# b6 h- i

 

: A8 k$ G+ e- C3 O- N

     这个冰场一开放,就把我们那一拨儿年龄段相仿的孩子们从后河“野冰”场吸引过来。看着别人穿着正经八百的花样、跑刀、球刀冰鞋悠悠地滑荡在镜面般的冰面上,我们兴奋极了,各个磨拳擦掌,也想套用滑“野冰”的路子在冰场上狂奔。但是,我们的想法错了,滑“野冰”和滑“家冰”根本就是两码子事。于是,在那一段开始滑“家冰”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冰面上站起来,一个仰八叉摔下去,再站起来,再一个仰八叉摔下去。。。。直摔得股痛腿疼,我连脚后跟儿都磨破了,可还是进展不大。那时候也不兴办训练班,学点东西就得靠自己瞎琢磨。

+ @% a( {9 r5 ?; t% w+ }

 

. K) q! E$ N7 @( H( N1 }

     一日,小哥儿几个练滑冰摔累了,便坐在冰场旁边长凳上发呆。休息片刻之后,忽见马家军老二跳上冰面,两眼一瞪,很不忿儿地大喝一声:

4 J9 v$ |! }# M* p8 d

     “Cao, 我他妈就不信了。。!”,说完,便咧咧歪歪,一沉一浮地消失在冰场跑道滚滚人流中。

, x; P" M+ T( d2 `; Q3 e

       嘿嘿,不大一会儿工夫,只见马老二从远处叉着外八字腿,一脸洋洋得意的样子向我们稳稳地滑过来。我们定睛一看,嘿,原来马家老二采用冰刀和内鞋帮4线同时触冰的办法,一下解决了站立不稳的大难题。这一招让我们算是开了窍,于是大伙儿纷纷效仿,不多久,竟一个个挺立在冰面上,再也不有意识的摔跟头了。不过一个个的外形看起来不太美观,---统一的外八字腿。再后来,我自己通过不断地观摩和操练,渐渐地掌握了正确的花样鞋操刀技术,慢慢地纠正了外八字腿,学会了跑滑,走“8”字,刹车,转弯倒脚,倒滑,变向滑等技艺。我非常喜欢在走“8“字变向滑中,欣赏冰刀在冰面上划出一道类似花边的曲线。呵呵,自我陶醉啦。

9 ^/ O6 Z4 s( j6 ~) `

 

8 V' i+ y9 @$ O, l7 \

     在冰场上滑累了,坐在长凳上观摩其他人滑冰也是一件非常有趣和享受的事情。

" S! \) S( J* Q5 o

 

/ A3 o. [4 H: j9 s1 o4 X) {$ Y8 w

     有一位长相极具南方人特征的大学生,悟性极好,在我们眼皮底下,没几天就学会了滑冰。他的特点是:滑冰时总是左手戴手套,而右手裸露在寒风之中。于是,我们称他为“卖木梳的”(红灯记中的人物之一)。一次,“卖木梳的”教一位女同学滑冰,女同学突然摔倒在地,“卖木梳的”急收不住,一刀踢向女同学大腿外侧,可怜的女生痛得啊。。。以后再没见“卖木梳的”给女生当滑冰教练了。

$ P4 R2 Q- b9 L% e$ }1 H

 

; s4 v8 L4 Z7 n. ^

     体育教研室的赵斌老师经常穿一件蓝色对襟棉袄,脖子上围一块方巾,在冰场教初学者滑“8”字,正滑,反滑,变向滑。他教的很细心,身体力行。我就是在旁边一边看,一边练,慢慢就会滑了。体育教研室江彬老师的女儿江晓辉滑的也非常好。这小姑娘自打冰场一开放,就可以在冰上像小燕子似地飞来飞去,把我们这些比她高一头的哥哥们看的目瞪口呆,自愧不如。

' H* ]0 x! ^! _& W. B+ X/ w

 

+ ~/ ^' V% i' K. C5 N# x1 n$ _) Z

     体育教研室的胡洞庭老师滑冰时特有风度。头戴老头帽,手戴皮手套,脚穿一双跑刀,双手背在身后,弯着腰,不紧不慢地穿行在冰道上,一脚蹬出去,看着不费劲,却滑的老远。有一次,不知是哪个孩子在胡老师前方突然摔倒在冰面上,眼看着紧跟在后面的胡老师急速冲过来,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儿,话都喊不出来了。说时迟,那时快,就在两人要相撞的一瞬间,只见胡老师不慌不忙地往左一闪,顺势一个高抬右腿,“唰”地就从倒地孩子头上迈了过去。喝。。,这个“迈苗不长个儿”玩的真棒!胡老师反应和动作之快,当时把我都看傻了。这个镜头一直留在我脑海里。

, \8 g, f0 o8 L, \

 

; n- M6 I% Z k

     69年走西口去了陕西。汉中和西安的冬天冰不上冻,所以一直没机会在室外滑“家冰”。

% n2 W% f1 y( f; y- I

 

' t0 s1 ?$ [" A6 N( X

     北京寒冷的冬天,一直让我想着小时滑冰的事。。。。

发表于 2010-1-9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9 1:38:00的发言:
' w# L/ y- k' A0 ^1 P

我想,冬虫的断句“……朝朝,朝落……长长,长消……”应该就是正解吧!

. Q+ T p# k2 Y" H

 

. k7 i3 w- Q- b3 H

“活典籍”,不敢当啊!暂且自嘲为“半个杂家”吧!不过,自称为“家”,虽然只有“半个”,这口气是不是还有点大?呵呵!

! f# |" E0 Z) O n6 }6 w: Q7 e! v7 S2 R

 

, v o3 Y3 Y; F4 Y$ Z. C4 q2 s

过去说某人多识,有一种说法,说此人“百科全书缺一角”,应该是称赞的意思。

& _8 C+ Y! u, C, Z& l. m& b

得意时自夸也可用。“怎么样,俄说的对吧!俄是百科全书……缺一角啊!”。自嘲时也可以用,所有说不出来的知识,都在那缺的“一角”里!

7 F9 X4 G/ _1 G( v$ g d

 

7 l3 T" b. c/ f, }' h: n( x

冬虫说平时“不求甚解”,其实我也如此。突然联想起那年看电视里(大约十几年以前了吧),咱的老领导核心在美拜访几十年前的老师顾先生。会见中,老领导也表示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看来我们同老领导心连心啊!

6 L$ H& A' M! L

 

1 }' D) P9 ^6 i! [- Y+ E% m2 i

读冬虫的文字,轻松愉快,也很有意义,我也要说读来受益非浅。当年一出手,就显出以冬虫/水小子为代表的陕军不得了啊!举个例子,那篇“大喘气”的文革旧事还记得吧?“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绝妙!

. h* {5 D( h3 Z a2 |

 

. X/ h' h2 h7 ^$ E- X

让我们继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老传统,同时贯彻表扬与自我表扬的新精神!

1 w7 [8 ~; }% O. v: p9 r

     bei wei 兄好一句“百科全书缺一角”,多么大气,如此幽默,还冒着几丝冷气。副统帅曾有一句名言,“一句话顶一万句”。反其人而用之。登峰造极,“顶峰”论了!最妙的是这话“通吃”——你我都是“百科全书缺一角”——赞我兄,而我嘛,当然是自嘲。

0 q, v0 y6 b+ \

    关于“大喘气”那个小段子,不意学兄竟另眼看待。喊口号的那个同学,很可能以对此没有什么记忆了。大概就应了那句老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努力学着记事,至于是不是纪实吧,就不敢奢求啦。承蒙学兄提携,陕军不敢当,更不敢领军带兵,最多也是“偏师”,最后,还是要经过“长征”,去和以北魏兄为主将之一的“中央红军”会合的!否则,岂不成和张国焘式的分裂主义者啦。哈哈

! |0 e, \( y/ l* J

 

! s/ u) u3 I9 x/ H

     顺带说一下,关于九号楼,的确有太多的记忆。如果说附小操场是我们的前院的话,那么,九号楼操场就是我们的大后院,放学后常常到那里玩耍,甚至“卖呆”。学兄所说“东”“红”天派地派7月的那场酣斗,确实有所记忆。记得是快到傍晚,天尚未黑下来,我等在操场的中部偏西北处,看着人马冲进去,但很长时间不见动静。我们人小,耐不得寂寞,竟就地嬉戏玩耍起来。忽听一阵嘈杂,好似“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寻声抬眼望去,“东”派正在楼顶升战旗呐。很久以后,看过一幅国画作品《解放军占领南京》——过大江的雄师在“总统府”升起胜利之旗,就想起九号楼的那一幕,不过有点“后派性”了(自造的伪概念)。现在想来,攻占9号楼,是否像《平原游击队》里的“老侯”,假扮“回家娶媳妇”的做饭师傅,结果了小队长,一手拿钱一手举手榴弹,口称“我就是李向阳!”,一举拿下炮楼的?!不过,绝不会像攻打冬宫那样!

发表于 2010-1-9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9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9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终大奖获得者有几位没有露面,我一直想如何解决。今天看到相声大师侯宝林与马三立的照片来了点灵感。我就与all-right也忽悠一回吧。

& s4 C2 J7 N& H2 z2 ?, W1 {

 

% i# P0 M9 r! D' t2 X! Z


$ |0 }9 ^8 r7 p# R8 }2 X: k/ O

__老侯啊,这是哪一位戴着你的面具在那忽悠呢?

/ N# Z# x. ]; A6 _; \& C4 H* [

__哈哈,马老不知道,这是原北京机院附属小学的几个淘气包搞什么最佳忽悠奖评选活动,这不评出一个比咱俩还会忽悠的大奖获得者。

发表于 2010-1-9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9 11:40:00的发言:
/ Q$ W8 c u( Z7 F" z4 [

 

0 z; S, X* ?+ u3 ~% s

       【 水小子“滑冰在冬季”:学院在23和24号楼之间空地上浇建了一个冰场。冰场四周用芦席围着……】

) f% l: E" q! _. v! @) D& p& F8 [* h

 

d9 f5 k C M0 \! m3 I- w8 t

   这鲜活的回忆,让我想起机械学院的冰场,在小学的东面。有时下了晚自习,我和几个男生悄悄地曾带着自己的“野冰鞋”,偷偷钻进那冰场滑——真平,想镜子似地;比后河那疙里疙瘩的冰面滑起来爽多了。

3 k% B2 r9 r( H% z7 F

 

8 c* S* F- S+ V' \! s, x) M/ u. @" b

    如果,小学有住在甘家口、百万庄、二里沟、三里河一代的同学,有兴致滑冰的,咱们可以到紫竹院去滑。如果,没有那我就单呗儿去了。冰面上的空气,清新气爽——负离子多多。寻找飞驰的感觉……哈哈哈!

0 @; u k% P6 r% N5 x

     胡兄说的,想必是九号楼大操场的冰场,是最早建的,也是用芦苇席围成,挂上大灯炮。虽不说亮如白昼,却和现在的夜市差不多。如果说夏日的游泳池里像下饺子似的,那么,冬天的滑冰场中就像串串冰糖葫芦;后来嘛,大概由于“偏远”,所以南移到23和24号楼之间。

2 D4 a% H$ r" A

     胡兄还这么兴致勃勃,身体力行,羡慕加佩服!如你所说,“冰面上的空气,清新气爽——负离子多多。寻找飞驰的感觉……哈哈哈!”

8 a ~" G! p$ i# d z

     最大的益处是可以健脑,增强记忆力。呵呵呵呵呵!

发表于 2010-1-9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1-9 7:20:00的发言:
   ' G/ f9 g$ K; g/ q

   北京寒冷的冬天,一直让我想着小时滑冰的事。。。。

) T f. }) R4 a

看过这段滑冰的文章,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同样的滑冰经历。滑冰是我最喜欢的冬季运动,直到我50多岁有一年,我还去西单的地下滑冰场玩了一把,当然肯定是力不从心了。那以后没有再滑过,现在都滑雪了,我也滑过,摔过以后滑的少了。还是觉得滑雪不如滑冰有意思。有时候看到有人滑旱冰,还有这两年的孩子玩的滑板,还真想试试,只是怕一旦摔一次恐怕再也甭想正常走路了。

发表于 2010-1-8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8 10:18:00的发言:
0 u7 Y6 l' G' k: \

 

* V* @! y7 x* ]

       失去的记忆学长,我这里还有多余的一本《纪念册》,会给马立国学长送去。

- C) i N9 X1 e& u" \5 _# w

糊涂: 漫步原打算回京时带一本送马力果的哥,既然你近水楼台先得月好人还是你做吧。

发表于 2010-1-8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 哈哈 你给胡老师解释的太清楚了. 我想也就是网上热闹热闹, 和荆学长的文章没有关系.

, u% U/ Y! c9 ]# i

荆学长不仅文笔好,更对他的思想和观点钦佩( 看过一篇写德国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3 23:30 , Processed in 1.32887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