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6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1-6 12:20: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961-06-2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合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gui-my学姐:看看有认识的吗?61届一班的。第2张以前发过了,怕你没有看到,所以重贴一次。
: w7 _, M7 J- F; f/ H7 L

漫步学妹:第二张上的两位男学友我记得.他两与我同届,不是一班的,毕业后没有见过.

8 L! W" W6 O% u2 |

发在我邮箱里的名单,我们都联系上了.谢谢你啊!4.11以后相聚过两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6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O7 z3 [2 E* S$ N' \) y

 

/ K0 T: q% }/ N, ]) N' J

, ~; V% R* f* A7 N" `: |

我说——我说fficeffice" />

5 V$ x$ ]. s# Z! a6 U1 S

谨以拙文献给南大操场过路人

$ `4 i# ^' Y& T* K2 u$ s

 

" K R% c) i% E- a9 G" W4 O# g

 

5 n% `4 ]2 a9 u; c; ?+ w

                          南 大 操 场

& ?) v U2 F9 ]4 _# r, Q

  

! A( V9 n. g" x0 H

       又见老照片中的21号楼前南操场,触景生情,回忆起一两件事来。

$ M1 a. R& f, q: _" w# p" P2 Q" s9 I

  有一天,机院邀请反修战士陈里宁作报告,据说陈早在文革以前多年就对刘少奇的《修养》有所怀疑和批判。文革时他如鱼得水,红得发紫。

* e$ r3 W4 u3 [9 i

  等了许久,不见陈的踪影,这大概由于他的名气如日中天,邀请的人自然络绎不绝,因此,日程排得满满的,甚至有时还得赶场,这天的情形大概也是如此吧。

$ @! f2 [3 ]8 N

由于主讲人久久不来,对底下的听众无法交待。于是,主会者就像旧戏班救场垫戏一般,将加入中国籍的美国人李敦白请上台来,李敦白人如其名,矮墩墩,胖墩墩,而且肤色很白,据说他原在抗战胜利后北平国共军调部美方的工作人员,后在感召之下投共,曾轰动一时。

/ |; a2 f, N# Q8 p

 李敦白这次不是作报告,没有讲话,而是照本用母语英文念毛泽东主席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由于是外语,自然听得懂的人很少。好在李念一句,翻译照翻一句。念着念着,李的情绪渐渐激动,像是很气愤,突然从他嘴里冒出一句地道的古汉语:“又何其毒也!”——毛泽东的汉语原话!下面坐着的听众闻之一愣,隔了几秒,才反应过来,传出会心的笑声,继而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 K2 c" p+ l+ w* r! a8 w D) W) \) m

据说李敦白此后不久就被逮捕,原因是在外交部召开的批判陈毅的大会,把陈毅被斗的照片传到国外,造成极坏的影响。但是谁拍的照片,很长时间查不出来。后来,费尽千辛万苦才根据照片的拍摄角度弄清楚,原来是李坐在主席台上,用手表相机偷拍的。当然这只是传闻。李敦白遭此劫难,心灰意冷。出狱后,带着中国媳妇和几个混血回到“加利福尼亚”,将自己带有悲喜剧成份的经历写成回忆录。当然,他肯定记不得曾在机院所做的“功课”。

, B- S# F: @' F; W2 }* i

  更有戏剧性的事是,陈里宁本人后来据说也被逮捕,原因是他在批《修养》的同时,也对《毛泽东选集》进行指摘。这自然属于大逆不道。

! g0 f. y& y, C& }6 t0 o2 H

  

0 U: M& x9 w, _, N

  另有一次,记不清是春天还是夏天,机院在南操场开会,成立“革命委员会”。附小学生也被要求参加会议。我们自带小板凳,排着整齐的队形步入会场,回想起来,我们的位置就在上面照片的拍摄的位置,真是巧合的很。因为是机院的头等大事,必有要人莅临,大人有大样,姗姗来迟才是本色,却把我们等的好苦。正在百无聊赖之际,天气阴沉起来,云越来越黑,越来越低,人们很担心会下雨,这样无遮无盖的,还不浇成个落汤鸡。。。。。

# `, O3 b. u8 [& ~) ?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果不其然,真有东西从天而降,但不是雨,不是液体,却是固体,是粗大颗粒,掷地有声,砸在脑袋上耳朵上生疼,只见它是白色,半透明状,比黄豆大,又比蚕豆小,就像断了线的项链,无数颗珍珠四处乱蹦。我们哪里知道这是什么,面对着从天而降的不速之客,茫然不知所措,瞪眼干看着,不知躲闪。。。。。。

6 f% S- n" I* T5 X

好一会工夫,才听见有人惊呼——“下冰雹啦,快跑呀!”一句呼喊惊醒了大家,人们四散而逃。腿快的跑到合作社。有的同学干脆跑回23242526号楼的家中。我们在操场的东南部,自然是有家难回。就跟着人流跑到卫生所,站在房檐下的高台阶上,一面躲冰雹,一面述说着奇遇奇观。那时也有人爱收藏,平常收集毛主席像章,画片,以及烟盒、糖纸什么的,不知怎的,我竟萌生念头——何不捡几颗冰雹拿回去玩玩。

/ }, V. I0 S3 Y7 E+ c

这可是稀罕物——长这么大第一次“亲密接触”。待到俯身寻觅时,刚才还是满地“白珍珠”,现在早就无影无踪,化为乌有了。到最后,连冰雹的样子都记不起来了。说话间,冰雹已停止了。又过一会,从云彩的缝隙中迸射出几束阳光来。。。。。。

发表于 2010-1-6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6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小子在2010-1-6 11:36:00的发言:
5 V8 A, Y, ?9 ] W% G

教学楼南门直直正对附小南校门,前面漫步已经确定。但我们上学那段时间,两门之间是水泥路直通,中间好像没有花坛,因为我们下课后就在这条路上滚铁环。另外,这条路不是很宽,如果有花坛在路中间,走路和玩耍都不是很痛快,我可没那不痛快的感觉。

. J3 y: l, X9 d8 R7 X$ N" y. f1 D

 

, P. Z! l3 Z, C: ?" g- x, g

也可能花坛以前有,后来拆了?

* W% s5 f, G3 Y+ a/ F* ? g: l

      附小教学楼南门的确直对南校门,一条水泥路笔直连通。不过,中间也确实有个花坛,水泥抹边砌面,无花,好像有些杂草。

4 A. p2 O2 \$ s; `

      记得课间休息,我们班的高仲夏特立独行,总是不合群,一个人在花坛上上下下,要不就在校门口溜达。要知道只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再遇上“压堂”什么的,“掐头去尾”,就剩不了多少时间啦,而且我们的教室还在高高的3楼。(朝南)。我在高的鼓动下,也常常课间休息时“远足”,听到铃声,如听发令枪响,百米冲刺,有时要越过花坛,直奔教室。开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后来渐渐“达标”,最后时间还有剩余——抢在老师进课堂之前。这是文革时的事,从中多少领悟到课间十分钟,我们活动的“半径”的长短,从另一角度得知十分钟的具体时间概念,以及她的宝贵之处。

2 d0 I) x2 j* ~

哈,花坛为证。我证花坛。哈哈

" m8 n5 H. L' Q2 m2 W8 B

      另,因为教学楼是L形,故贯通两门口的南北走向马路和东西向水泥马路相交,成T,即“丁”字路口,好像花坛就在交叉点上,地方较大,有回旋余地,不太影响活动。

6 C5 @6 d# n; c1 d

       我说的都是真的。向毛主席保证!哈哈哈,谁敢怀疑,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

发表于 2010-1-6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gui-my学姐:看看有认识的吗?61届一班的。第2张以前发过了,怕你没有看到,所以重贴一次。
发表于 2010-1-6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6 11:11:00的发言:
: X$ J1 R1 M! l' u

 

* y. L0 z3 M! e" a

       

9 \1 [& Y3 R# h% d

- W1 ]% v! v! z

。。。。。。' t% b- A8 a+ O3 L# ~5 L

: t; m; y- a: I) R" H3 ?; _9 b

      但是,教学楼的南门还是对这南校门吧?教学楼门——花坛(无花有土)——南校门,是也。

R- L0 c9 l5 Q2 u0 c

教学楼南门直直正对附小南校门,前面漫步已经确定。但我们上学那段时间,两门之间是水泥路直通,中间好像没有花坛,因为我们下课后就在这条路上滚铁环。另外,这条路不是很宽,如果有花坛在路中间,走路和玩耍都不是很痛快,我可没那不痛快的感觉。

3 r* u; M- l; O0 X8 v

 

" l' W; Y- A4 K

也可能花坛以前有,后来拆了?

发表于 2010-1-6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步,这照片中的人你知道是谁吗?我认一下,前排左1骆小海、左2马力果。后排右1王小林。其他两个人认不出了。

发表于 2010-1-5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5 10:32:00的发言:
& x+ c5 d: y8 X) N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34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 h% O9 B" j/ U& P/ x; g; u

 

& G& @- d5 d/ c- ]7 C, A$ e

    听松学长,我总觉得“合作社”(当年是这样称呼吧?),好像在大学体操指挥台的南边私的?

5 c t- j, E. j+ B2 ^2 Z+ a9 P5 F

 

6 e9 ?; K' q/ B! @+ x

   。。。。

- k- n* c& }$ g4 Y& k

糊涂学长,合作社靠近南操场的西北角,大学领操台位于南操场的中部,所以合作社位于领操台的西北边,而不是南边。合作社的北面是缝纫组平房;缝纫组北面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北面是22号楼;22号楼北面是大马路;大马路北面是1号楼;1号楼北面是松树林;松树林北面是教工俱乐部;教工俱乐部北面是第一食堂;第一食堂北面是北院墙;北院墙北面是后河;后河北面是水碓子;水碓子再往北是农展馆;农展馆北面是。。。。,噢,瞧这头儿绪让胡兄给挑的,我都收不住了,对不起,跑题了。呵呵。

发表于 2010-1-5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5 10:32:00的发言:
\) ~" y% Y: R4 {/ j! w& z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34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 T0 m( K9 w/ R k( Q

 

! }; \. ^9 P% h

    听松学长,我总觉得“合作社”(当年是这样称呼吧?),好像在大学体操指挥台的南边私的?

8 ~* ^$ K3 G2 `1 J

 

, n7 O; ?+ L4 z6 A8 p

    另外,教学楼是正对食堂吗?好像不是吧? 教学楼略偏东,食堂略偏西,我记得是这样。

8 f0 {$ f* x; @% G5 T. ]

 

F' c. A# P/ |7 p

    水小子、漫步、弗拉季米尔·伊里奇·冬虫(因为你早年哈尔滨之行有幸住过“列宁那样的房子”),你们这些后生应该比我们记得更清楚吧?望不吝赐教。

; N9 ]! V2 l5 f

 

N" L) O5 W6 R9 V$ M7 k5 x$ G# i" R

    关于各自网名的问题:“胡涂人”是我用了多年的笔名——因姓胡,顺水推舟——胡涂的人——而且如今做个糊涂的人,活得可能轻松点吧。所以,叫“胡涂人”。同时,将其用作不适合属原名的拙文之上了。

( G. O* F$ G3 v2 H; [! K

 

. {: p U2 d1 w; D

    燕赵愚公,此公乃出生河北保定府——河北古时为赵国。赵国还多出“大侠义士”像荆柯等之豪杰;特别还出过一位哭着喊着祖祖辈辈,要将堵在祖宅门前的那座“王窝山”产平的倔强老愚公。所以,我班这位学长青睐“燕赵愚公”,并用于网名。

5 C( p3 D# ]7 x; S! \

  

: Y) A8 O1 C( w+ \- C

   当初“文革”期间的时尚,大兴背诵“老三篇”。我虔诚地拜读《愚公移山》这篇著作时,就琢磨:“这老家伙,怎么那么死心眼啊,非跟这大山较劲?!你老儿……搬个家……不就完了吗?费这么大劲‘搬山’?!有病啊?!还害得我等与你无缘无故的人多背一篇?否则,顶多背‘老两篇’了,也让我等省点心啊……”哈哈哈!

5 ]' ~/ E$ F$ K


8 r4 k2 ^. L* u5 J. E$ I

糊涂学长,合作社靠近南操场的西北角,大学领操台位于南操场的中部,所以合作社位于领操台的西北边,而不是南边。合作社的北面是缝纫组平房;缝纫组北面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北面是22号楼;22号楼北面是大马路;大马路北面是1号楼;1号楼北面是松树林;松树林北面是教工俱乐部;教工俱乐部北面是第一食堂;第一食堂北面是北院墙;北院墙北面是后河;后河北面是水碓子;水碓子再往北是农展馆;农展馆北面是。。。。,噢,瞧这头儿绪让胡兄给挑的,我都收不住了,对不起,跑题了。呵呵。

发表于 2010-1-5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5 10:32:00的发言:
3 C- }5 Z. y- f' A1 u6 s7 B0 Z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345.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 ?0 z% o% g, ~9 ]: ^( @: x+ g3 X) M

 

" u* b( X2 m3 c" T5 R

    听松学长,我总觉得“合作社”(当年是这样称呼吧?),好像在大学体操指挥台的南边私的?

9 q5 `, @3 T. {7 F3 i% I

 

3 x& a+ S: @ U! L

    另外,教学楼是正对食堂吗?好像不是吧? 教学楼略偏东,食堂略偏西,我记得是这样。

% S: r- t4 j H7 q3 P6 j) u

 

( Q3 u Z, \2 k0 P: l0 i+ h: R- `

    水小子、漫步、弗拉季米尔·伊里奇·冬虫(因为你早年哈尔滨之行有幸住过“列宁那样的房子”),你们这些后生应该比我们记得更清楚吧?望不吝赐教。

* n( L: i3 v' L5 \& m( V

 

6 }; B6 o) k% x3 r# E9 B

    关于各自网名的问题:“胡涂人”是我用了多年的笔名——因姓胡,顺水推舟——胡涂的人——而且如今做个糊涂的人,活得可能轻松点吧。所以,叫“胡涂人”。同时,将其用作不适合属原名的拙文之上了。

7 O( r! J( q: F, t# e8 v

 

! A$ k$ F: K3 o/ j+ ]. ~9 Q

    燕赵愚公,此公乃出生河北保定府——河北古时为赵国。赵国还多出“大侠义士”像荆柯等之豪杰;特别还出过一位哭着喊着祖祖辈辈,要将堵在祖宅门前的那座“王窝山”产平的倔强老愚公。所以,我班这位学长青睐“燕赵愚公”,并用于网名。

. S( |% } V! x0 J

  

0 A+ {4 M& G) r! B0 l

   当初“文革”期间的时尚,大兴背诵“老三篇”。我虔诚地拜读《愚公移山》这篇著作时,就琢磨:“这老家伙,怎么那么死心眼啊,非跟这大山较劲?!你老儿……搬个家……不就完了吗?费这么大劲‘搬山’?!有病啊?!还害得我等与你无缘无故的人多背一篇?否则,顶多背‘老两篇’了,也让我等省点心啊……”哈哈哈!

, R) V7 ~8 Z0 b1 I


1 f! p2 a1 W& X

发表于 2010-1-5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 |. t8 X, K

 听松学长,我总觉得“合作社”(当年是这样称呼吧?),好像在大学体操指挥台的南边私的?.......

- h6 \ U" ^5 n' g0 {0 ~, b9 i

 

4 R. O" c# f4 M

糊涂学长,合作社靠近南操场的西北角,大学领操台位于南操场的中部,所以合作社位于领操台的西北边,而不是南边。合作社的北面是缝纫组平房;缝纫组北面是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北面是22号楼;22号楼北面是大马路;大马路北面是1号楼;1号楼北面是松树林;松树林北面是教工俱乐部;教工俱乐部北面是第一食堂;第一食堂北面是北院墙;北院墙北面是后河;后河北面是水碓子;水碓子再往北是农展馆;农展馆北面是。。。。,噢,瞧这头儿绪让胡兄给挑的,我都收不住了,对不起,跑题了。呵呵。

发表于 2010-1-6 0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5 17:31:00的发言:
7 R F6 p+ j) R R9 o( k7 M+ G( S+ X

       all__right学友:是汉语拼音,my是两个汉字的拼音字头.举例说明,可以组成的词组:没用,眉宇,美育.....当然这都不是我的名字!

5 M" @5 I) E6 r, P7 r0 X

 

9 b1 T% j0 C% ?) U

      那张师生合影太珍贵了,前排左二是邱老师吗?记得她以前住在百万庄.

+ l4 Y& y3 T, H

 

( d3 x5 N9 R5 I. d

gui_my 学长,清楚了. 你和故国神游学长是同学.  那张照是邱老师.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晚返校好像大家就在她家

" m- v$ G( r0 \' U9 U; s. E9 T

楼下等车。

9 _0 \/ B. Z# m6 ]

 

5 a2 F" S( [* s# J+ u

尝闻“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鬼子不挂弦儿”,“不见真佛不烧香”,“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小学时造句,一……就……,基础打得牢。

- D- Q& k! v# G

但不知all_right 所谓"不到正房非善也"出自何典?是某种新版本的忽悠吗?哈哈哈

4 M; z4 k4 a( y0 o: @3 v0 Q

beiwei, 你真的是50年不变,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在宿舍里说“且听下回分解”到今天还是之乎者也的. 哈哈.

% l; j1 Y( {, Z8 e }8 G

 我也是"近糊涂者亦糊涂也",(漫步说是受传染了) 吓说着玩的. 咱们就到此打住. 小草在做努力,相信他小将

9 w/ z% a/ G7 Z0 g8 Y4 G y& e3 e

出马一个顶两,我们就静候佳音吧. 另外,你们宿舍中间是4床还是8床? 愚公说没有8床. 要是班里有20以上男生,

|4 e* F9 S# P- |% L9 x

那一个房间也不够.  而且也没有几个小房间宿舍. 还有就是看电视不是在宿舍楼2楼理发室隔壁?

6 {2 h+ u+ |. x

beiwei, 你50年宝刀不老,给大家来个段子?

: \/ Z @% ?9 z

 

发表于 2010-1-6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10-1-6 1:51:00的发言:
# ^2 v: q; f0 x) L9 W

gui_my 学长,清楚了. 你和故国神游学长是同学.  那张照是邱老师.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晚返校好像大家就在她家

* e+ }- A6 t8 m" a. d" C

楼下等车。

5 m5 k, u& ^; |$ H, B. @; K

 

" X5 g) j1 Y. B/ W5 x

 

2 W0 d% g" Q% E5 W; E9 L" i

   我们正在寻找班里的同学,故国神游是那一位,请帮忙联系。具体情况请发送到我的短信箱。谢谢啦!

发表于 2010-1-6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6 9:02:00的发言:
" F# r. ~5 S; n: q s- i9 Y

   我们正在寻找班里的同学,故国神游是那一位,请帮忙联系。具体情况请发送到我的短信箱。谢谢啦!

4 x: B5 b D' @0 E/ ?+ ~3 I

故国神游学名赵小芹,胡瑞轩,不知道是你们班的吗?详细情况你去她的博客看看吧!http://ziranshehuiren.blog.163.com/

% J" }- i- d5 Q0 h r( e

411你们同届同学的信息,稍后发到你的邮箱。

发表于 2010-1-6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革命后代在2010-1-5 10:53:00的发言:
6 E- g% K2 w1 u, S+ y7 s, l$ g+ t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特此颁发.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U# j" ] g7 ^' o. }) a/ l

     创意真好!应该给你发一个创意奖!![em56]

: d0 P- Z/ |6 l/ |

     糊涂人给自己取的网名太贴切了!![em53]

发表于 2010-1-6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那张师生合影太珍贵了,前排左二是邱老师吗?记得她以前住在百万庄.
. z4 L7 P; f: A% b4 q# |

       是的,邱老师以前在百万庄住。但是在63年以后,她因为嗓子不好就从我们学校调走了。学校里的校友认识她的不多。

3 }+ P! u6 G1 J; r% O

      她的两个女儿也是我们的校友,她的大女儿就在这张合影里。小女儿北我们小1年。

: g- j( H: M2 [; j

      这张合影放在网上已经很长时间了,你应该感谢糊涂人又把她调出来了!!

发表于 2010-1-6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6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6 16:42:00的发言:
0 F* G g6 H' [& Y" s S! z

fficeffice" /> 

$ s4 E: \8 G4 r

上文书讲到,“华为刚喝了第一口,不觉大惊失色,眉头紧蹙,惨叫一声:“小二,这茶水——”话没说完,他就颓然倒在椅子上。

; B- b. m1 g" H8 b' o+ O! @+ F

伙计见势不妙,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过来,想看个究竟。他心想,这是怎么了?茶发霉变质了吗?不会的,这是新进的精品,不会有错。莫非有人暗自下毒吗?谁这么深仇大恨,不共戴天?再说这元旦新年的,我一直不做眼珠地盯着,不论什么人都不敢轻易下手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U0 t" y* k% @

只见华为指着茶壶,惨然地说:“这茶水。。。它它它没烧开!”

$ M7 v3 ^/ w: [

 

: o/ g3 ~' B# E; ~

华为本是个“品茗”高手,要好茶好器好水。却原来这伙计是个“棒槌”,把这极品名茶糟蹋了。

/ _- P) F! y. h

可找到知音啦!

0 r) x* U( u- i! U7 }2 ^

 

% V* Q1 j6 Y' t7 B

前面那段追人无果的叙述很精彩,看起来好像是埋下伏笔,好像同华为品茗等等有联系(比如调虎离山之类的),但最后揭底,才发现毫无因果关系。这就叫做“无厘头”了吧?

9 g# _" k6 M: V# f% o4 E

 

3 U0 f( }# ?3 M; C

追人---紧张,

- r2 W9 o5 ?6 O4 H! `4 @

喝茶,大惊失色,颓然---更紧张,

0 O7 b4 R1 [) ]# g/ M/ Z

沏茶水没烧开---无厘头

$ ]/ R4 c3 d( v

bei wei 兄:

- W7 h4 @/ l; h

     这“茶水。。。”可是说书人设的“闲扣”,“空扣”。说书人乏累了,该喘口气,告一段落。先把话放出去,让听众揪心扯肺,被吊起胃口,日夜寝食不安。下次早早来到书场,等待下文。而结果有惊无险,化险为夷。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回头仔细一想又感觉似乎在情理之中。

9 R7 P' b' I" x6 ~" O$ i" L

     我的理解是,主人公此时心中有些不爽,感觉阴沟里翻了船,很气不顺。喝凉水都塞牙。他又是品茗高手,遇到这事,能没有反应吗?!是吧,您哪?哈哈。。。现在有点无厘头啦——渐入佳境!

发表于 2010-1-6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ficeffice" /> 

4 E8 u* T; A* j9 d- [; t

上文书讲到,“华为刚喝了第一口,不觉大惊失色,眉头紧蹙,惨叫一声:“小二,这茶水——”话没说完,他就颓然倒在椅子上。

$ m7 o" _, M* a2 Z2 ]; z% F& X e

伙计见势不妙,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过来,想看个究竟。他心想,这是怎么了?茶发霉变质了吗?不会的,这是新进的精品,不会有错。莫非有人暗自下毒吗?谁这么深仇大恨,不共戴天?再说这元旦新年的,我一直不做眼珠地盯着,不论什么人都不敢轻易下手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L \- [8 K- q

只见华为指着茶壶,惨然地说:“这茶水。。。它它它没烧开!”

9 [2 n; n& m0 T7 ~2 f; z

 

( Z! p% _" S( m' y5 W

华为本是个“品茗”高手,要好茶好器好水。却原来这伙计是个“棒槌”,把这极品名茶糟蹋了。

/ d# W/ w* _2 t8 X0 h9 V. p

可找到知音啦!

6 i# o( J! q4 ?! s8 z

 

3 w8 {; ^# s3 p1 N4 |1 @! Q

前面那段追人无果的叙述很精彩,看起来好像是埋下伏笔,好像同华为品茗等等有联系(比如调虎离山之类的),但最后揭底,才发现毫无因果关系。这就叫做“无厘头”了吧?

% Q1 q v- G7 W: M/ B: r) _1 M

 

4 k8 [: \% y3 ~6 h

追人---紧张,

% M+ j, F5 G: J" p+ X. ^% ^

喝茶,大惊失色,颓然---更紧张,

6 h; _9 z4 W# v: @* l9 E

沏茶水没烧开---无厘头

发表于 2010-1-6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1-5 0:34:00的发言:
; I$ _4 ?7 T( g; C' E8 N& ]; q3 z

                         《一本毕业纪念册,牵动师生离别情》
                                                                 宁玉珍主任供稿

) H5 c" |: f; l+ z- g! N1 |2 n

……

! x; `* b3 N- |7 A$ v0 h4 H

   最后,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道出我自己的心声:几多沉醉、青山依旧;几多梦醒、春秋不已。难以忘怀的师生情结,是永远磨不去的怀念、感恩;是永远割不断的友情、关爱。千言万语道珍重:快乐祥和、健康长寿,待到来年再相逢!
              宁玉珍2010年元月5日0:39

% s# o& y( V. a

宁老师在严寒之时,写出温暖的文字,令人如沐春风啊!

" T2 K9 S: p/ e4 k

请各位老师多保重!

发表于 2010-1-6 16: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6 15:46:00的发言:
1 P p, z0 \" e

 

) f( L" \/ R" S4 ~) n" z; a

    漫步:你有小林的电话吗?可转我信箱,谢谢!

; m' Z, Z( A* i! o2 Z- B

! |& ]$ o0 [6 ^* ^! o

电话号码已发到你的站内短信。

发表于 2010-1-6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6 15:18:00的发言:
' \6 s+ }4 q& k N' m

漫步学妹:第二张上的两位男学友我记得.他两与我同届,不是一班的,毕业后没有见过.

, ~5 a" w+ ^. y9 N* m% a

发在我邮箱里的名单,我们都联系上了.谢谢你啊!4.11以后相聚过两回了.

0 X1 T$ }4 X0 J6 I& T i

学姐:你和吴鲁东有联系吗?

发表于 2010-1-6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6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1-6 12:47:00的发言:
漫步,这照片中的人你知道是谁吗?我认一下,前排左1骆小海、左2马力果。后排右1王小林。其他两个人认不出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1612181179964c.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p9 q @3 [0 p4 w

  今天中午在玉渊潭东湖北岸见到马力果,他说前两年头晕的很,到医院查是脑血管堵了,在玉渊潭冬泳治愈了。

/ t r. M( E# W( h

  自称每天都游一次,他上网不多,也不知道附小的网页。还说他哥马力政是附小59届的,想要一本纪念册不知找谁。

1 n/ r: k2 F9 s

  我让他上网找。

& i1 B4 B7 U) M7 p

 

发表于 2010-1-6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1-6 17:16:00的发言:
$ M- \, n) x: U6 R* G

学姐:你和吴鲁东有联系吗?

2 i; _8 l. B2 k

   漫步学妹:我与他有联系的,如有事情要转告,也请放在短信箱里。

" |, K& \1 D- ?- }0 ]* ^

/ l: W6 M0 M- g; l" \

   糊涂人学友:谢谢你上传了有丘老师的那张照片,我印象中她为人热情,对同学很好。

发表于 2010-1-6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6 15:46:00的发言:
$ ~5 v, {8 I g& p$ x

 

2 Z* a& c$ j2 I* T& u: B

      【 冬虫1: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果不其然,真有东西从天而降,但不是雨,不是液体,却是固体,是粗大颗粒,掷地有声,砸在脑袋上耳朵上生疼,只见它是白色,半透明状,比黄豆大,又比蚕豆小,就像断了线的项链,无数颗珍珠四处乱蹦。】

1 } m$ i/ i& O8 O9 g; K

 

4 h7 L$ ^3 F- }, I

   冬天的虫学弟,你记述的可是1974年,北京突降核桃大的冰雹?!那时,我和部里干校的子弟正在山东潍坊做工,不少同学家里来信,说北京下了空前绝后的一场核桃大的冰雹,许多窗户的玻璃都击碎了……“天象”在中国历史上历来就有“不祥之兆”一说,后来几位大人物相继归天,后来“四人帮——马克思原教旨主义者”瞎菜了。

6 m% k& {* C' P6 s

 

% u; [! H6 x; h4 b4 j7 U

# n/ T( n0 k2 q, T! u

糊涂学长:

$ ~9 T* b( z% t) _- }$ L, V L) ]

     胡兄也太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啦!哈哈!不才明明写着,“机院成立革命委员会”那年,推算起来不是68年就是69年。那时的胡兄,可能在外上中学,或离京插队,或上建设兵团。和你说的1974年,差上7、8年呐。“8年啦,别提它啦!”

% ?$ }4 Q8 a: f$ f6 H) ~& K

     另外,“只见它(冰雹)是白色,半透明状,比黄豆大,又比蚕豆小,就像断了线的项链,无数颗珍珠四处乱蹦。而你那冰雹“核桃大小”。俄的端的是小巫见大巫啊。

$ p+ d" v% p9 u+ w, {" q$ u

 

发表于 2010-1-6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gui_my学长, 我知道的还没漫步多. 她和听松,老三等是这里创坛时期的老同志,

7 a/ y! X4 Y _6 F

和很多师生联系密切,是我们的秘书长兼信息中心主任, 以后有事就找她.

发表于 2010-1-6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1 [% r) V8 J8 w- V; |

    今晚应Kong同学之邀去国家大剧院欣赏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由指挥大师艾森巴赫指挥。非常凑巧,碰上了从美国回来的郑凯梅女士和她的美国丈夫,而且座位跟我们挨着,真是太巧了。fficeffice" />

发表于 2010-1-6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youyou, 下次让kong同学也请我们一次。
发表于 2010-1-6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ouyou在2010-1-6 22:52:00的发言:
    / D& s" A& s! E( q o" {7 u

    今晚应Kong同学之邀去国家大剧院欣赏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由指挥大师艾森巴赫指挥。非常凑巧,碰上了从美国回来的郑凯梅女士和她的美国丈夫,而且座位跟我们挨着,真是太巧了。fficeffice" />

- a) y- u2 O( ]4 a" ]. R! z( V

国家大剧院?伦敦爱乐?够高雅的!

8 c4 J, e5 {* y7 W b- W/ P0 n

故乡遇故知,座位还挨着?也够巧的!这样的相逢概率大约等于……下回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3 23:30 , Processed in 1.227734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