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08-3-2 13:21:23的发言:很漂亮,以前收集过天主教的玫瑰念珠,伊斯兰教的99赞念珠,还有东正教的持名念珠,都会念,但对佛教念珠的 用法还不了解 请教楼主念珠的念法。 0 z& ?* K3 {! `/ ^" W8 b7 W- S! n, m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 (一)pasaka-mala,音译是“钵塞莫”,意译作“数珠”。 (二)aksa-mala,音译是“阿叉摩罗”,意译作“珠謦”。 (三)japa-mala,
# s# q6 ^. M" P1 w% K' ~. N' A, @, y 音译是“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謦”。 (四)aksa-sutra,音译是“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 而梵语mala是‘謦’的意思。通常来讲佛珠的最初起源,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謦条缠身的风尚,而正是这种风尚的沿袭,逐渐演变成为后世佛珠的使用。
据藏经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1080粒,这种念珠,因太长,或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念珠为 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下品为27粒。另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共9种。 佛教念珠的粒数各有其含义: 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 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 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 42粒的,乃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 27粒的,是表示声闻之27圣贤; 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 14粒的,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 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携带方便,分108数的1/3或1/6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其他深意。 佛珠的使用方法 念珠,可以说是一种佛教的记数工具。 《无量寿仪轨》云: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末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3 k1 }6 v: `: a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实际大都为唐密使用方法。唐密佛珠有两个佛头,表白度度他。唐密之所以以母指与四指掐珠居多,因唐密五指以小指起表地、水、火、风、空,四指(即无名指)表水,唐密修行之真言种子,须借水浇灌之方得以发芽、生长。不过,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用《摄真实经》佛部和《苏悉地经》金刚部的方法。如果真的是发心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还是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方法修持为好,因为功德究竟不同。- N( K% i2 g- Z: Q
使用念珠的规定:1 V& q+ y( O5 y' V
挂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挂在颈项上的念珠。使用挂珠很有讲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主持者及当家师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师父才可挂珠子。念珠的须子,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挂在左边;主持大和尚须广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可以挂念珠的。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