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82|回复: 10

(二级公告)半年来的拍记总结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0-8 0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年来的拍记总结

i% ]. {0 W$ L# T0 a2 Z

北京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有权力参预到对其发展的规定情景中去,我们有义务对其不正常的发展轨迹做出我们自己的评判。我们有责任记录下一个对于今天来说还相对完整的北京。我们以市民的名义,我们以战士的名义对任何破坏中华文明古迹的行为大声地喊出:“不”,我们不想要这样的“现代化”。一个文明的“现代化”已经在欧洲、在北美在世界任何一个文明世界中向我们呈现出来,在那里,像这种以破坏祖先遗存为代价而获取的什么“现代化”已为现代文明社会所不齿。但是,但是,在这一片地方,在我们自己的家乡我们虽然尽了最大的力气,但也没能阻挡住拆字的“席卷”之势。但通过努力我们尽可能的挽留一砖一瓦,我们的功德也就积了一分。# h/ r3 Y$ A% B9 y8 A: V 自6月份以来到今天我们已不停在拍记了4个月。开始时只有三、四个人,没有目标。到7月份也只有四、五个人,而且从拍摄与常识水平、写作水平上也不尽人意。但是进入8月份以来,我们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相对整齐的队伍。有五、六个人可坚持写出长篇游记(并且图文相配),有三、四位同志具有高超的拍摄水平。有两、三位同志具有古建知识。可以说我们想要的那种考察队伍的“形”已具备了,同志们,这是你们大家齐心协力之果。$ Z: ?# T. Z: Q( e! D* l7 J9 \ 回顾这四个月我们有以下收获:

0 [% v4 Y& K" q% m& ?

一、干一件事,更重要的还是要出一批人才,两者都不可废,我们要有自己有良知的各方面的一批的专家,为此我们已注意到了这种各有侧重的人员布局。拍摄照片的高手,有不明白古建知识的地方可征询之,反之亦然。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 D# Z X( t8 J% ]# E( o

二、每一次拍摄我们都有一篇拍摄记,拍摄记写出后放在笔记中他人看了还可以评论与补充,这种形式每周坚持下来,一路的走下来。也只有我们一家,这些东西我们拥有独立版权,当然能写出几百篇这样的文章是对我们老北京莫大的贡献。之后的北京会感谢你们。

+ H9 q# f+ x0 B

三、以每周平均8人每人平均每日拍摄影100张照片计,我们每一周就有八百张照片记下了我们共同的历史。一年下来就有4万张,这还不算个人在平常日子中所拍摄的。

4 w4 ~) U; Y1 Q U, V0 w! R9 D

四、我们已将并再将会成为老北京知识的普及基地,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图片库与有了一批专家级的队伍,所以我们从此可以为本国为国外的朋友提供各种帮助,从今天起我们已具有了这种能力。

3 i" E+ L* _" R0 Q: ^- g

五、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建立咱们自己的“家”明年拍完后,我们可以回自己的家。

2 u% }2 r0 N0 b u- I

六、11月份我们的摄展办完后,那么走向神坛的七级台阶我们就走上了一级。

/ O$ F$ b: H2 w& m6 T x$ w# K# J

七、到12月底,我们的拍摄队伍每期会有12人左右,其中要有3名以上的古建专家,2名媒体人员。两名以上专业摄影师,每周写作字数在五千字以上。 w# x1 V$ [2 o5 t( U, W5 O y" U八、明年5月份要达到的目标:编辑出版三本有关老北京的著作;举办两次作品展示会;与平媒体建立广泛的联系;队伍分到20人分成两队,一队在北城一队在南城;建立一支日常拍摄队伍每周至少三个半天,以达到那儿有拆迁,那儿就有我们的身影。

& x% l* H" D, y, o- }1 P& e

九、我一直想建立我们自己的产业,也就是搞一个与保护老北京的行为内容不远的企业,如摄影工作室、旅馆等,由这个企业为我们的拍摄队伍提供一些必要的资金支持。我们正在做,在这个过程中有同志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信息,同志们这一天不远了。因为同志们的热情工作,也许会提前到来。我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信心,拆城者终有一天会向分众低下它们的头,吐出它们的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呢?我为它们的命运担心,因为它们为自己准备好了上祭台的一切供品与一只只带血的光头。当西伯得亚的冷风吹过长城的时候;当天上的一声声惊雷炸响的时候;当有人在墙角只是轻轻地说:“还我老城的”的时候;当那些明清的砖瓦从地下发出泥土般诚信而坚实的声音的时候;他们就是地火。而拆城者自己就是它们自身的引火人。

9 O( j Q) A0 q/ f% [

. X7 @" y+ }) M* P, | (顺便说一句:老北京网只是一个网站,我们如办企业,办活动会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办好一切必要的手续)。 - n5 J2 Q8 Z8 P- ?7 b& o/ x谢谢同志们在这半年来的努力,我深深的知道没有你们这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我们就一事无成。

, o$ \5 v" X7 `;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8 3:15:51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0-8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希望自己能考上历史学的本科,这样既可以丰富自己又可以帮助大家

我会努力的

为自己,为老北京网……

发表于 2005-10-8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真快啊,从第一次参加在惜薪司的活动到现在,真是一晃而过。我感觉我自己也有小小的进步,这离不开各位老师和同志对我的帮助。我们应该特别感谢老老的北京同志,从最初的在东西屋大声疾呼没人相应,到现在能够形成稳定的队伍,您能把我们这帮人攒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我也该向油油学习了,是该为老北京事业充充电学习一下的时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不是嘛,想想那次在“来今雨轩”初次见到“老老的北京”,然后随之开始的“大吉片”考察。在张老师的带领下,队伍不断壮大,在珠朝街巧遇“胡胡和寻庙”,在长巷头条,邂逅“鲨鱼”,还有一鸣惊人的“苜蓿”。之后,掌柜的又结合网站实际需要,做出了很多很好的计划。回忆真是历历在目。

& d, V; \* F2 n8 `8 U

这些是咱们都是咱们留下足迹的地方,6.26南横街地区、7.03西安门地区、7.10南横街地区、7.17南横街地区、7.25鲜鱼口地区、7.27南横街地区、7.28南横街地区、7.31鲜鱼口地区、8.03粉房琉璃街、8.04大栅拦地区、8.05大栅栏地区、8.08西直门内地区、8.21三眼井地区、8.24大吉巷地区、8.28椿树地区、8.30大栅栏地区、9.04椿树地区、9.11丰盛地区、9.16二龙地区路、9.23丰盛地区、9.24后海地区、10.4二龙路地区、10.05鲜鱼口地区、10.06鲜鱼口地区

2 Y; C2 h, W$ ^0 ^( L

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到队伍当中来!共同来为老北京文化,为胡同,贡献出一份力量!

发表于 2005-10-9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努力的复习了

虽然还没怎么看,但我会尽力的

发表于 2005-10-9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3 J8 P4 e$ l: K0 K2 h; N8 Y # f3 g3 O7 v% v5 g- Z9 U " H# g. S D1 a4 u/ K

, T8 ? m# a. V- y2 w

728日,我与寻庙在中山会馆与张老师和虫子偶遇。 $ u- C- U% M* K8 r

% [$ B# m* T3 O. @

( A, M+ ^# V* L$ }

729日,又相约张老师和虫子在果子巷一带考察。 " j0 n H3 `* I: \# i

" Y0 Y0 ^. d( }( L9 p

% Q; m8 Z. |6 W* {* @ q) D

731日,参加老北京网站每周的集体活动到鲜鱼口一带考察。认识了掌柜的、飞哥、小苜蓿和鲨鱼。! d( L. G) q" ~4 `

5 R5 X6 U' S& U( h/ z

! `* R/ n- A( ]8 i% Q3 |' b

82日,与宣南会馆相约张老师和虫子在潘家胡同考察。1 p% E" o0 v- J* y& S! Y

6 G0 T& R' K3 n7 n, s

( H. T7 K. Q' ?% c6 E: G& T

83号,我们几个人又继续在粉坊琉璃街考察,之后去了米市胡同一带,那天很晚才收工,我被蚊子咬得惨不忍睹。' C* K9 a( A& O6 H8 {5 V; ?. {) ]

% `/ E& H( E* s: A# W. ^" c1 r. f# L

$ @& K$ U% t2 u

85日,我去白纸坊采访,脚不慎扭伤。 . Q+ r5 p+ H8 ~7 ?$ A Q

% P% M* p/ H: n J7 ?

( J$ D* ]6 s- m- }

从此消失了一段时间,又回了一趟家,没能参加老北京网的网聚。至此,我以为与老北京网缘分已尽。 " N) u. ? j2 V- y+ L& D7 w% P+ w

1 _# |! J4 {8 W* F- V

! y' z$ P" w8 U- c' F; ^3 u

828日,从家回来后,第一次参加网站活动。再次见到大家倍觉亲切。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特别是姜老师。- s5 J% Y9 O$ x0 Z1 Z) F# a5 _

* n1 }' T& z' L/ A" b0 H

- a& E+ g6 \* \9 R

9月4日,有事,没有参加活动。 ( ^5 F' K; U2 x! j

9月11号,参加活动,去砖塔胡同一带考察., T/ h: u7 E' w& {& P- @4 j& `

2 g' e2 W" p/ ^% m* e

7 m( ~1 v1 ]; G: I: H' Z

! A w+ J8 w8 [- a8 G. M& O

% s7 @; b/ Y; R* x; n

918日,没有参加活动。

5 n2 W0 n8 D: p) j3 S" f

4 s$ i+ ]" G- p/ Z9 S) r' B% l

- p9 D) `6 P7 @0 b

) k8 s; l# D2 `& S+ x

925日,参加活动,去后海地区。

5 w' [, k- `- U% _% m

" f% Z* B8 y I/ T

3 d6 K& T3 n* }/ S; q/ c- h

, e; ^8 g( j$ X6 {. j2 R' B) z

104日,参加活动,新文化街一带。

- g+ m3 G0 p/ S# ?+ ]. C$ ^% K

: L- h: d5 }7 }: K

) R' ~' y& E! v* @" s5 ?+ V2 R8 h2 r8 ?

5 x X x, O( o

105日,听讲座没有参加活动。

' T5 { t/ w2 Z- s) u) ^4 A

. B( \7 W, T+ j1 s

' z2 t$ h+ u$ \- `* W

7 T# s7 _# v c

106日,晚了一些,还是赶去参加了活动。

1 C. U) D8 b8 C* Q+ {' s- Q

# P# r8 U" a% `) N8 B! V

) [. M7 }) V- U0 w8 I6 a' F

0 m* t9 z1 {+ [7 f

整整十次,没想到与老北京网的老师和战友们相聚已有十次了啊!如果说一开始我进入北京的胡同是因为任务在身,被逼无奈的话,可是后来我却真的是喜欢上了胡同,喜欢上了老房子。以至于现在见到老房子就敏感,见不到老房子就空虚。真的就像那天录象我说的,“我虽然不是北京人,但我爱死北京了!”话很短,因为我总是喜欢老舍的话,“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 v0 g+ l; F" F" K2 K. v" t' s

! W' X2 P' i4 V' n) z8 A

# l# n" J& `9 A/ g9 Q: X

我爱北京也近乎这个。战友们一到了胡同里就看建筑啊,考察历史啊。有时候我就处于游离状态,陶醉于阳光、绿树、灰墙和老房子之中。看着那旧旧的老房子,想象着那里面曾经住着怎样怎样的小姐和怎样怎样的官人,又发生过怎样怎样的故事。有时候碰见小动物我也会心驰神往一阵子,梦想着如果能变成胡同里的一只猫也好啊,偶尔徜徉于屋顶与屋顶之间,大部分时间懒懒地在阳光底下睡觉,呵呵。 ) o$ z7 N7 B0 F* A) g; O

9 j5 S# `) A/ G3 \

0 t* O* F) j$ m9 X9 b3 S3 D

不光是爱胡同,也爱整个北京。/ t, }6 k/ t3 e- O

Q/ ]% w7 i. v6 B, I

/ s& d9 ?; h7 m" {( W4 H. t

那天坐车走德胜门桥,看见鼓楼心就一颤,似成相识的亲切感。像爸爸,威严又想被他抱抱。细雨中骑车看前门,朦胧而有诗意,一时间竟真的不敢相信自己身处在北京这样一个大都市里?可是这不是在北京又是在哪儿呢?高峰时期看着公交车站排队的人群,我也没感觉烦,(当然我是不在队伍之中,呵呵)因为你会觉得你和这么多人一样,每天都过着充实的生活。晚上,在西单等车。看着各种各样的年轻人,想象着他们的各式各样的夜生活,也觉得有趣。还有那地铁口,地下通道里,天桥上拿着吉他唱歌的年轻人,他们总是提醒着我,我在北京。因为北京是一个有梦的城市,是一个能让你做梦的城市。可能我与他们不一样,我来北京的初衷并不是来寻梦的,只是想要换一个生活环境。然而,现在是真的爱上北京了,爱北京的开阔、爱北京的宽容,爱北京的有诗意。尽管有时候北京的天是灰蒙蒙的,但乐观点看,那是有诗意啊。我坐在宿舍的窗台上,就能看见北京西山,夫复何求?! % c6 K. u2 Q$ }( ?+ h# W

% N4 B2 v5 k3 N: w" n! F1 v; a

& d; N/ w x8 j. T

爱北京,所以爱参加我们的活动。我们的活动还要继续,我想走遍北京的每条大街小巷。我觉得张老师像是指航的舵手,下一步真的要制定一些研究的计划,大家有计划有目的的去考察,这样才更有效率。我马上要开始考虑定我的毕业论文题目了,明年3月份就要开题,所以我的时间也会很紧张。但我会尽量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大家的活动,网站有什么事情我能做到的也会尽我所能地去做。我知道也许以后我真的与老北京的文化,与老北京网分不开了。还是那句话:“我虽然不北京人,但我爱死北京了!”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保护老北京的文化,传播老北京的文化,毕竟北京也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当然也欢迎外国朋友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毕竟北京还是全世界人民的北京。( [9 D" A) ~+ ~" r. |8 g

! f7 S' V! i: g9 Q7 t3 f3 X. C

% ?1 w' q5 E- W* Y3 d/ X+ c9 Y

北京的宽容是会接受每一个爱他的孩子的!! u9 j8 t) m. d* s# b. X

' |, r. b7 ]% X$ B

2 ]1 V. n& n* {2 z& [6 }- Y

7 l8 Z9 |% _3 T% J' N* g0 s1 a

0 h$ @$ J% @2 q! r& q0 w

6 I% Z4 K, X( p) ~2 ~4 m

; O2 u. Q5 i @* j, b/ Y

8 J$ i0 o) ^& }- t2 J

[em07][em07] ) }. n$ ?6 K! r5 @9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9 13:57:3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0-9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是太好了......可以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作为一个北京人,看到胡胡把自己喜爱的北京写的这么贴切,细致,我都自愧不如,只有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懂得如何爱北京的人,才会说出:“我虽然不是北京人,但我爱死北京了!”的肺腑之言。
发表于 2005-10-10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北京人

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爱这个城市

…………

发表于 2006-1-11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ME 2.有时候,傻傻地站在北京的废墟上,非常不能相信,这些人就这么残酷地“支配”着北京,绝不是管理,是支配。说把哪里拆掉,马上,名人也好,保护地也好,一下下全没了。从小长大的历史,就淹没在废墟里了,这不是让我白活了么?[em06]
发表于 2006-1-19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了,来晚了,向诸位前辈致敬!!!!!
发表于 2012-2-11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悔早没发现这个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0:46 , Processed in 1.17766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