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z# M$ \0 l* R. Q5 U) W1 Q
后 记
+ r- y9 b& c# b. z
: f! ?2 W) r; E$ U9 b6 X 走过了这几组“新市区”的建筑,它们的一些共同之处引发了我的思考:
3 m7 u* N0 J6 Z! }7 b N N( I 一、政府支持,先期投资,政策扶持,市场化管理。
) b# N2 _, r1 _/ p8 t 新市区规划在当时的动荡时局中仍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与政府发挥适当的职能加以引导,并推行市场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在新市区的周边,东北有京城商业中心“大栅栏”商业街,有钱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河沿等钱庄票号最集中的金融区;西北有北京最大的文化商品市场“琉璃厂”书画古玩街,西面有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30多所各省府县会馆,有大量早期的剧社、戏班;南面是北京最有文化品位的陶然亭;东南则是京城民俗娱乐中心的天桥;正北一街之隔就是灯红酒绿的八大胡同。全城80%的剧场、影院、著名饭庄星罗棋布于其间。政府能根据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加以合理规划,是新市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 d9 N# ^- z, [3 G7 q
二、、设计理念大胆创新,且不失传统,功能丰富,注重实用。
9 Y& W) V5 A5 O0 M" @5 { 这一组新市区的建筑,当时的中外设计师们,将经营与居住功能结合起来,巧妙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彼此独立,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同时又有效联通,亦商亦住,说句现代白话儿,出单位门儿就进家门儿,相对于当代很多商住两用建筑给经营和居住带来的双向不便,这些建筑的功能和布局设计真可谓“前卫”。同时,在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砖木材料建设主体结构的同时,设计师们大胆引入西方古典、现代建筑风格的装饰,丰富了建筑的造型,树立了鲜明的建筑特色。三是建筑以简朴、实用为先,省去了传统建筑中诸多华丽的砖雕、石雕、木雕,既节省了建设成本,也更突出了其实用价值,相对于当代很多建筑设计对西方的生搬硬套,不重实用、高能耗高投资,“新市区”的建筑真算的上是近代中国建筑“中西结合”的典范之作。
3 ~0 F6 |9 q% f+ m 三、设计严谨、施工严格、设施齐全、保证质量。 8 ^. O5 I: u% j. T
新市区的规划,多数建筑的建设时间都在三年以上,按说几十间二层建筑的房屋,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成为“形象工程”、“献礼工程”,但当时的规划部门仍然以长远利益为基本,首先为新市区一次性配齐了各种基础市政设施,避免了重复建设。在设计上,力求严谨、全面,充分考虑了安全、宜居、管理、经营等方方面面。在施工上,严格按照工期施工,保证建筑的质量,不赶进度,不压缩工期。这些建筑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战火、自然灾害、风雨的侵蚀,多次的改造,虽然表面多有破损,但整体结构依然保存完好,直至今天,依然发挥着其建筑、历史、文化的功能! ( ~8 l1 b/ j! E; T1 V. T; u' X$ i
都说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集中了北京城大部分的会馆、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坛庙,可谓历史悠久,而这一组“新市区”的建筑遗存,也将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成为宣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上世纪初,我国政府、设计师和劳动人民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决心、信心,是当时我国城市建设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新市区”规划中的很多措施,在我们今天的城市改造、建设中,依然有许多科学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当代的规划、设计者们深思。
' d4 F+ W+ D" {! [- D* b 这些文字资料,多数来源于各种文献、互联网和飞哥的实地考察,加以整理、归纳,并融入本人的思考,实是为了告诉人们,在新世纪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懂得了解历史,认真总结,科学规划,才能走向和谐。
! z% W/ M X% g8 B ) Z: d5 `5 q: T5 B! O+ r2 N
6 Q4 r) N, x5 A% A( R7 m
0 [) g; y0 A9 K* l" L
% P% x# n. p6 U" s 飞哥 1 n3 N3 h9 ]: L" K, K
拍记于二OO九年二月十四日、二十一日
' ^; T* w6 z7 _% B 成稿于二月二十三日 农历元月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