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西山晴雪,是身在西山之间,还是身在东方,遥望西山?网友们提出了不同看法。虽然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但是呢,燕京八景始于金朝金章宗皇帝,题诗立碑于清高宗乾隆皇帝,看看乾隆皇帝的题诗,总会有助于理解吧?
1 T. e6 k1 y% T1 F& _- N
" c; P9 n1 j1 y; W. [4 [1 d乾隆皇帝《西山晴雪》诗:
. ]$ ]/ Q3 T+ ], Z$ L& m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
/ X! D) t: t. Y" Z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 o2 f6 W* K; w% W
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 ) s! s8 I9 k1 \" D, N
只有山僧颇自在,竹炉茗碗伴高清。 ^' B9 w( j0 l4 M
. l9 y! w4 ^+ y1 g3 o
1,乾隆皇帝为燕京八景立的八座石碑,都是位于景点之处。如果说,应该人在东方向西遥望西山晴雪,那么此碑又应该立在东方的何处呢? % U- C7 ?" ^" K2 F
2,金章宗命名西山晴雪,(旧称西山积雪、西山霁雪),并没有说是“香山晴雪”,但是在金朝,香山是皇家园林,有皇家的大永安寺,还有双清梦感泉。乾隆皇帝将西山晴雪碑立于香山静宜园,香山是北京西山的一部分,人在香山,也可以环顾西山。 1 A4 L7 z2 ?* H9 Q' \
3,乾隆诗篇的“郎朗峰头对帝京”,是不是人在香山峰头遥望北京城呢?“万壑晶光迎晓日”,晓日自然是在东方了,是自西向东迎呢?还是自东向西迎呢?值得玩味。
% o, U" B# o, e J4 m8 G4,我认为,此图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遥望了北京城,视角没有局限于香山,符合乾隆“郎朗峰头对帝京”这句的诗意。请注意,燕京八景,是北京的八景,不是孤立的八景,此图能够将远处的北京城与香山雪景融入一图,实属难能可贵,拍摄其它七景时,可能很难做到吧。以前我说过,拍摄燕京八景,画面里边可以有碑,但是燕京八景不等于“燕京八碑”。此图拍摄做到了这一点。 + u! ]" g8 X2 ^3 L7 @
5,此图近景标志性的红叶,点题告诉读者这是香山。云外的蓝天,告诉读者这是“晴”。虽然美丽的红云可能不是朝霞,而是落日余辉,但是差强人意,如果视为朝霞,则恰好符合乾隆诗意“迎晓日”这句了。 , ` z: d1 a0 Z3 k
6,我的祖先陆游老先生传授作诗要诀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摄影人也常说:取景构图在于镜头后边的那个眼睛和头脑。摄影拍摄的是文化。是吧? : z. \0 b3 ? s9 e4 C
7,摄影我不内行,不能提供更多评论,但是接片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也属赏心悦目啦。
. w# F4 W# s- i" h8,所以我认为此图是参加活动的首张佳作,作品入围,并且加精。欢迎行家和爱好者继续参与活动,惠赐佳作,感谢。 ( Z- W3 W1 Z0 J- l
% V$ b2 D3 M: U0 }2 ^5 H i

9 M# `6 n5 K. W+ ^$ |' r1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