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19|回复: 4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含9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7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 杨仕/岳南所著的《风雪定陵》片段,此段描写定陵的棺椁被毁与后来所发生的事情...     ( L J4 }: P& R* @/ _9 E

       定陵博物馆一经开放,游客蜂拥而至,纷纷踏进这座将近四百年的地下宫殿,要亲眼看一看那壮丽豪华的建筑,一睹帝后的风采,领略一下古代陵寝的气息。

+ p2 h V. Q+ ], G5 K1 u2 K0 @

  遗憾,在这深达27米的地宫深处,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座空荡荡的洞穴。后殿的玄堂上,尽管摆着三口巨大的棺椁,但却不是金丝摘木制作,而是用白灰和水泥的复制品。朱红色的棺椁散发着油漆的气味,像是司空见惯的躺柜,静静地摆在游人面前。远古的气息荡然无存,现代化的意味却充溢着整个玄宫后殿。不少游客都满怀失望地问道:“皇帝皇后的原棺原椁哪里去了?打开地宫的时候不是还吗?”

7 E: ?9 V6 E; R% h- g

  可是,现在却消失了。

8 D: T% [$ q, }! f* v

  颇具戏剧性的是,它的消失和定陵博物馆的成立,竟是在同一天进行的。

0 C) Y4 {2 f9 f6 l

  1959年9月30日晨。曾铲下定陵第一揪土的民工王启发,接到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的指示:“马上就要开馆了,既然复制的棺椁已经做好,原来的棺椁就没用处了。你带几个人到地宫清扫,把那些棺木抬出来,好迎接领导来检查清洁卫生。”

\3 p+ i! x) C; d$ ]3 y/ Z

  定陵地宫打开后,大部分民工已回村,只有王启发等几位为发掘工作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留在博物馆继续工作。他接到指示,立即召集几个职工,将宫中的棺木抬了出来。

* ^# y- |7 X; v9 d( u6 U! _9 n& Z

  “棺木放在哪里?”王启发问主任。

; J& z! v$ r7 I' \# F! [

  主任将手习惯性地放在额下,作着沉思状,没有发话。


5 o2 g( m, b" W/ J* x! L

  “是不是放在仓库里。要不下雨就淋坏了。”王启发作着提示。

) w2 D) q; E) x4 i L$ K1 q

  “你先回去,待会儿我再告诉你。”主任终于有了良策。

7 }: j: Y# f9 r. g

  王启发正在屋里歇息,办公室主任走了进来。“仓库没有地方,你带几个人把它扔出去。”

; f' P6 n) Y, V3 q! J

  王启发心中一颤。他想起发掘时白万玉老人经常说的话:“发掘的东西,哪怕是一根针、一块瓦也是无价之宝,千万不能糟踏了。”如今老人走了,这话却在他心中铭记不忘。

6 e1 g a- A- Q8 _

  “这不合适吧?”王启发没有动。

6 n# K9 t& D. |/ m, k$ n- O E+ `

  “什么不合适,让昨干你就咋干,把棺底的铜环劈下来,听我的没错。快去,别耽误了领导来检查。”主任催促道。

' c6 ?( I# l; W- |, M

  王启发不情愿地走了出去。

' k- d( y) B2 W" R

  几个职工围住楠木棺,要取四周的铜环,挥镐劈了起来。沉重的镐头落到棺木上,发出咚咚的撞击声。棺木虽经三百多年的腐蚀,但除外层稍有朽痕外,依然完好如初,坚硬如石,不愧为木中之瑰宝。也无怪乎万历皇帝会选中它来做自己的寿棺。

% K7 s" F: a0 ^

  当职工们将几个铜环劈下来时,已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王启发望着四个硕大的铜环鸣响着落到地上,心中莫名其妙地掠过一丝哀痛。三年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有多少人为这座皇陵的发掘付出了心血与汗水。这一切为了什么?还不是要找到帝后的棺椁与尸体吗?

* n: n F( L: j/ ]/ k

  可今天找到了,棺椁就在眼前,却要把它劈开扔掉。这又是为什么?他只读了两年私塾,但已不是开始发掘时那个迷信神鬼狐仙的人了。他对发掘的意义及出土文物的价值,并不太懂,却觉得白万玉老人说得有道理,人家搞了一辈子发掘,还和外国人合伙干过,是内行呵。这个办公室主任从队伍上刚来了几天,能懂个啥?怎么能按他说的蛮干?想到这里,王启发制止了众人,再度来到了办公室。

8 K7 v( j* Q8 }* k" J6 d+ R/ i

  “主任,那棺木不能再劈了,找个墙角放着吧。”王启发近似哀求地说着。

8 X: j `4 W& l5 M; K0 }% k

  主任正忙于接待前的准备,冲王启发一瞪眼,说出一句令人心寒意冷的话:“你是不是想留下给自己?”

9 Q0 j+ e7 j6 F& x, b$ B

  “轰”地一声,王启发的脑子如同炸开一般,热血骤然升腾起来,脸热得发烫。他想表示点什么,但又想到此时正是自己命运的转折关头,便强按怒火,退出办公室,回到自己的木板房抽起了闷烟。

' n% o$ \/ H$ P

  外面的人见自己的工头已罢工,也放下手中的镐头,提着四个铜环回到了各自的宿舍。

0 m* x4 A; x5 f' V

  主任见大家四散而去,放下手中的工作,嘴里急呼呼地嘟哝着:“我就不信死了驴就不能推磨了,离了你们地球照样转……”向警卫连走去。

1 p6 B& t& G3 ]7 X# y: _

  几十名警卫战士跟着主任来到棺木前。“大家辛苦一下,把这些木头板子给我扔了。”主任似乎又回到了过去作为军官的岁月,极为娴熟地指挥起来。

/ h9 t9 V& f7 r7 N9 _1 [

  年轻的战士自然不管事情的凶吉,执行命令是他们恪守的天职。何况像这样的卫生清理,对于他们已成家常便饭。

1 L/ M( Y7 Q& z4 C/ Y

  战士们在主任的指挥下喊着号子,将沉重的棺木抬起,来到宝城上。随着主任一声威严的口令”扔——”战士们一齐用力,三具巨大的棺椁被掀下墙外,哗啦啦滚入山沟。

5 |- z) d$ E1 q$ g4 X1 J) `2 D

  主任眼望着所有的棺木被扔进城外的山沟,才像了却了一件陈年旧事一样,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 v0 U# m. f+ u4 i0 g' c3 v

  一个星期后,定陵棺木被扔的消息传到夏鼐耳中。这位大师全身发抖,脸色煞白,不停地在房里走动。马上打电话让博物馆重新捡回棺木,加以保护。可是,空荡的山谷早已不见了棺木的踪影。

0 k' Y: }& Z4 H# G/ o

  31年之后,当我来到颐和园,找到当年的发掘队员李树兴了解这段历史公案时,那位主任竟然戏剧性地和我们相遇了。真是山不转水转,天地太大也太小,在这偶然的背后,实在是蕴藏着一种不可捉摸的必然。

6 _. f5 ~( G6 d

  当年的主任两鬓雪丝,已经退休了。今天,他正以“老骥伏枥”的精神,为党的事业再献余热。尽管我们知道他为扔棺的事,后来受了个警告处分,从而成为他心中最为敏感的政治伤痛,不便提起。但既然有缘相逢,还是顺便问一句好。

: N- j% o* w+ y3 p, J6 f* j1 E! @ Z6 H

  “听说那棺木是你决定扔的?”有点明知故问。

& V! B B6 {) S a1 H5 N' B3 s

  他的脸轻微地抽搐了一下,眼稍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与痛楚,声音低沉无力:“就算是吧。”


% t; }* p/ A8 Z* k1 X

  “怎么叫就算是?”

4 k* z2 w8 K! s$ y& d

  “其实在扔之前,我已请示过领导,包括文化局领导。你想我一个办公室主任怎么敢作出那样的决定?”他的声音比先前大了些,显然有些激动,“当事情追查起来时,这些领导就不再承认了,我也就只好自认倒霉吧。”

1 Q$ v4 j& j" T

  望着他那有些悲怆的面容和真挚的哀叹,我们相信他的话是真实的。如果没有更高层领导的指示,他一个小小的办公室主任,是断然不敢这样自做主张的。可惜没有人再出来承担这个责任,历史的罪过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要记在他的身上。想来他也实在是一个让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0 l! Q \7 x0 H. t j

  采访完毕回到城里,我们的心情难以平静,仍在思索着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无论责任在谁,棺木被扔却是事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果一座皇陵博物馆连帝后的棺木都不能容纳,它还能容纳什么?还需要他做什么?烦恼困绕着我们,正在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电视机里传出了一阵骚乱的杂音。只见一个光着膀子的彪形大汉,正要举一对大得吓人的杠铃。这是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的实况转播,一场精彩项目的角逐。只见这位运动员活动了一下筋骨,抓把白粉在手中搓搓,潇洒地来到杠铃跟前,弯腰弓背,两手死死抓住铁杠,随着气贯丹田、力运双臂的一刹那,杠铃腾空而起,骤然落在他的肩头;电视机里再度爆发起喝彩嘈杂之声。他想借余力再一用劲,以便将杠铃举过头顶。遗憾的是,他已经做不到了。他的腿哆嗦起来,整个身体都在摇动。尽管他二目圆睁,全神贯注,但自身的筋骨承受不住这强大的压力,意志与精神只得向肉体屈服。杠铃终被扔了下来,险些砸了自己的双脚。这个惊验的动作,冥冥中透出一股强大的难以名状的辐射力,使我们顿悟。电视机中的杠铃和我们发掘的定陵,竟有着某种富有哲理的联系。一座定陵,囊括了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它的建筑,还是葬制,都能从中探寻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和发展脉络,几乎每一件殉葬品都镌刻着苦难的历史足迹和人类行进中的气息,标志着华夏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成熟与衰亡。对于今天的人们,或许这个包裹太沉重了,沉重得如同运动员手中的杠铃。要背负起这个包裹,就必须具有承受重压的心态和身体素质,以及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而那时的共和国,只不过如同一个十岁的少年,骨骼正在成长,肌肉尚未发达,血液仍是鲜嫩的浆汁,虽已漫步行走,却不能健步如飞,十岁少年纵有千里之志,毕竟尚难仓促行进。如果凭一时的兴趣或冲动,其结果必然是步履不稳,像这位运动员对待沉重的杠铃一样,带着无尽的遗憾与痛苦,将包裹扔在脚下。若躲闪不及,伤了自身的腿脚,从此一蹶不振,也未必没有可能。

/ T! D8 l7 X, w& c+ Z) V& Y4 l

  这一令人回味的哲理,倒是在定陵之外的颐和园得到启示。

2 `3 ~3 P% q0 W. q! @1 C

真是有趣的启示。

2 z1 l8 l4 F) {7 v) ?" o1 Q

......

7 r3 k$ |- [4 B& i

+ ]) v: J: q) Y) Q

帝后棺椁与七条人命

: [4 t! b$ L H( G2 V6 @

  1990年秋,当我们来到定陵打捞历史的碎片时,听到了一个恐怖而又令人不解的消息:当年扔掉的棺椁被当地农民捡去,并有七人为它丧了命。

9 R; K! u- [! p2 B. x" H

  1959年,万历和两个皇后的楠木棺椁,在定陵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的指挥下,扔进宝城外面的山沟后,当天下午就被附近的农民一抢而光。大家见到这块表面剥蚀、整体却完好如新的棺木,如获至宝。有一对年迈的夫妇,特地用这珍贵的楠木请人打做棺材,以备后事。事情竟如此巧合,第一具棺木制成后,老伴蹬腿归天;第二具刚刚完工,老头子也一命呜呼,前后不到半个月。

( b3 ~8 a: p5 n

  老夫妻的突然去世,使知道底细的人大为震惊,这个故事也就越传越神秘。然而,五个月后,一个更加神秘恐怖的故事又发生了。

9 w- I8 U6 R C: H" [& q7 {* K

  在捡棺木的公社社员中,裕陵村农民××收获最大。棺木扔下宝城时,他正和老婆在陵墙外的山坡上劳动。他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好木料,于是立即行动,和老婆一起将宽大厚实的金丝楠木板一块块连拖带拉弄到自己地里。其他人在他的启示下,这才开始了行动。

# N) U b% I) u& k$ o* a

  ××把木板拉到家中,立即找人做成了两个躺柜,端端正正地摆在堂屋里。村人有的羡慕他发了一笔横财,有的则不无忌妒地警告说:“皇帝的东西不是随便可以用的,要是没那福份,消受不起,还会搭上性命……”

R) O+ o3 N' Y8 I" r

  这些话,××没放在心上,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悲剧真的发生了。

+ r" O8 x' ~% M& z$ N

  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和老婆带着满身泥水收工回家时,突然发现四个孩子不见了。他老婆的心“怦怦”直跳,冥冥中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在催促着她,顾不上做饭,便急忙院内院外四处寻找呼喊。当夫妻俩转了一圈重新回到屋里时,蓦然发现躺柜边放着四双小鞋。俩人只觉头部“嗡”的一声炸响,迅速打开柜盖,只见4个孩子相互挤压着,早已气绝身亡。孩子们的手指根部渗出了血渍,柜壁布满了抓过的痕迹。

) k5 Y3 l3 h. a5 u5 S6 p) f4 l; w

  警车鸣叫着开进裕陵村,闪光灯在躺柜前“啪啪”闪烁。当地公安人员将4个孩子(3男1女,最大的12岁,最小的女孩仅5岁)的死因作了详细分析后,得出“系缺氧憋死”的结论。

1 [% k2 x7 s" M: e& }( Y X

      我们来到裕陵村××家中,见一位身材高的汉子站在院子中间,满头花白的头发遮掩着一张黑土似的脸,浓密的胡须像丛生的野草,呆滞的目光怔怔地望着我们,竟看不出表情上的变化。

2 m H3 Z6 t+ a. @. t; h6 @5 y7 o

  当年那四个孩子死后,夫妻俩在短短的几年中又生了4个(这次是3女1男)。令人悲叹和困惑的是,他唯一的儿子高中毕业不久,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在一个静谧的深夜,趴在躺柜上神秘的死去。据说是因为用煤烧地坑,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2 J4 T, ^/ _6 }: W$ b; P( }3 s

  我们走进屋里,一种恐怖、凄凉的情绪迷雾一样在心中升腾翻滚。潮湿阴暗的堂屋中,两个朱漆躺柜静静地依墙而卧,俨然两副棺椁,令人毛骨惊然。××的妹妹见哥哥无力解释孩子的死因,便主动上前掀开柜盖给我们讲述30年前那悲惨的一幕。她说:“在柜盖和柜壁之间有一个铁挂钩,柜盖盖严后可以锁上,孩子们一定是钻进躺柜里打闹时,不料盖子自动落下,挂钩正好挂住。这样,任凭里边怎样叫喊挣扎,也只有死路一条。”

' n) B4 v( K3 Q5 d+ P

  面对两个棺椁状的躺柜和近乎痴呆的××,一种莫名其妙的念头涌上我们的心头:会不会因为这两个躺柜再生不测?当我们问××为什么不将躺柜扔掉,以免看着它伤心时,他似乎没有听懂我们的问话,木然地望着,没有回答。他的妹妹说:“好多人都劝他扔掉,说这柜子里附了鬼魂。我就不同意这点,这些迷信的说法不可信。我看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没有这个躺柜,5个孩子也不一定能保住……”

) z/ ^0 V" X1 {' d

  转了一圈又回到命上。不知她所说的“命”算不算迷信。

3 ]/ @3 h9 r( c; l

 

' H# C% r9 B- B$ ~$ m4 s3 A

 

; H# L+ Q8 R% x Y

 

. `) J" G% \5 }$ A- X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 q& I4 k. i2 S4 K" Y7 k

 

9 i7 k& ^1 Q0 K6 a2 k

 

* _% {- n: @; O0 @1 w _* i


 

& A" K- p, H0 i/ X' F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 }0 F1 G/ R# M6 h3 h L$ `

 

" ?/ E- E8 M9 U( h


 

" K! H8 L; E+ y& y3 O" [: a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 w7 r' [; F j$ X


 

( A r0 ^* P) o# m- d* U( n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 s3 M5 g) ?6 S1 R, G3 h


 

. Q8 k: U; P- Z( x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 t9 E; Q) J+ W0 W$ _; X

 

2 x$ i; F; K1 I) H


 

6 X& {; c* G" s! W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3 k$ A% n6 }5 G

 

* ]2 V @8 z, _% K


 

; X% M4 a+ |+ Q# O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m7 l" K \0 o7 U* l3 T. z

 

& o& r) w3 O/ z" I/ W! l


 

* l. \( u I3 S5 [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4 V3 l. L. Y& f; @+ N/ G

 

1 L# O3 A- t! `6 M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转自《风雪定陵》片段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活该!太好了,天的报应!挖皇帝的陵寝要是好好的考古也罢了,但是毁东西,甚至棺木尸体,那就是罪该万死,天理难容,十恶不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8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特殊年代,会干出许多愚昧的事情...七十年代出土的马王堆内两千多年的保存良好的女尸,差点当做封建地主婆的代表给毁掉....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没有杜撰,我小时候(七十年代)我母亲就经常举这家人的例子教育我们,当然我母亲并不知道这家人的具体情况,我还记得母亲说:有一家人的几个孩子躲到大躺柜里玩,结果锁扣掉下来,柜子盖打不开,几个孩子都出不来了,大人下地干活回来,到处找不到孩子,最后发现柜子下面的鞋子,才发现孩子已经闷死了......我老家就是昌平的...当时这本书还没问世。

发表于 2009-4-7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躺柜的故事最早我是在一本90年代初的杂志上看见的,不知那躺柜还在不在?十三陵特区应该收回,还是有文物价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20:17 , Processed in 1.1582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