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79|回复: 43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9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没找什么新资源,整理下之前收集的东西.这组照片已经是在民国时期拍摄的了,以往颐和园出现更多的是佛香阁、十七孔桥等,这组照片的拍摄者对准了万寿山西边的原"清漪园"耕织图景区.虽然我没见过之前的耕织图景区是如何,从照片来看,乾隆时期的建筑已经不存了.但是整个景区水系仍保存很好.而且拍摄者选取的角度也不错,很喜欢这组.

! @5 b1 E- t+ e/ W) U" V/ |& a

 

* X7 O& Y, _( V% ]+ i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 S9 K0 n2 e, A) z# g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 H, c ?5 `6 Z: c" S) z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9 q# z3 B5 W+ _+ h5 t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 E( \' b) t8 L7 T* @- X5 J e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20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张好象不该称耕织图景区,只是玉泉山下的水稻田.过了照里远处的耕织图船坞,才是耕织图.
发表于 2009-5-20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北京的水很丰富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09-5-20 18:43:00的发言:
这几张好象不该称耕织图景区,只是玉泉山下的水稻田.过了照里远处的耕织图船坞,才是耕织图.
. g( B6 L D. l: B, r* ]& s) U- M9 p

 

: T2 w( p' E4 L9 k3 ?, k0 x) G1 x

个人认为,说法欠妥.

, f- f0 ^$ O! e$ Q8 S

 

. y$ X# [8 t" X, g

首先,"耕织图"何谓耕?何谓织?

2 u" K' Y4 q1 g A, f9 w) N

"清漪园时的耕织图景区主题风格是水乡风貌,园外有上千公顷的水田风光可资借景"

! P: p) m3 ]/ b$ N, d! J

"耕织图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把重视农桑思想与园林景观修造有机地结合,以艺术化的视角创造了由澄鲜堂、延赏斋、蚕神庙和水村居等建筑为主的一处匠心独运、天作人和的绝妙佳景,是北方皇家园林中一处集河湖、稻田、蚕桑等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江南水乡景区."

" Z5 z. t$ {4 s6 d

 

* V9 Y% v' u9 y% g' B7 ~

其次,慈禧在重修清漪园时,在耕织图水村居的位置新建了水操学堂.且已将此区划出园外.实际上原耕织图景区更大.

9 x. H$ w- w. k% `! B( Z" _

 

) d1 F- y! V2 k0 P3 Q7 N6 N6 e9 g m

具体可参考此文:

& A/ y' K' t0 ?' [; K% g* F

http://www.863p.com/Construction/LandArticle/200706/48407.html

. p0 @( c/ ?5 E6 k; M

 

2 _% h" h1 \' v& w7 l

已详细说明指出了.

发表于 2009-5-20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照片里那2个白色的石牌坊是干嘛的?离颐和园那么远就开始需要标志了?
发表于 2009-5-20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颐和园到玉泉山的河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半天其实并没有看懂这位朋友究竟争议的点在哪.

% y8 X. G; H2 C ^3 G* H" g+ _

 

! P1 z' U( _8 ?8 n; D- j6 {: d$ K

我归纳了下,网友的意思是图像中的"水稻田"并非属于耕织图,从分界上看,应属于静明园的一部分.

/ `" [, m$ b: s0 z7 Q6 Q5 S

 

8 C0 I0 L. f3 H! n; |+ m7 k

不想再为这个问题讨论太多.

/ z% b6 u8 N" j# ?" ~, v6 p9 w

 

" J4 @9 u) i1 j" ^" A; n! g4 l

对于<<日下>>此书中对于静明园的考查时间和耕织图景区建造完成的时间就不是一个可以考查准确的问题.

/ D, ] N3 @5 }7 b/ A

 

5 a, ~9 E* M( s7 z' Q

日下此书固然是乾隆时期对官修的一部考查北京地区名胜的著作,但有的只可参考.不可作为绝对依据.因为皇家园林的修建从来没有停止过,三山五园建成后,每年对局部的改造从来没有停止过.翻不翻看,我首先就不会绝对依赖于此书的论述.

[$ O2 X( ]2 |* j3 N k

 

5 g/ D5 u" l! S' z

其次,史籍中乾隆有明确过,此水乡之景后都归于耕织图景区范围内.而整个清漪园的建造就是为了能将圆明园和静明园串接起来,作为皇家园林的一个整体.如果说圆明园和清漪园有很明确的界定范围,主要是因为圆明园是在平地建起,依靠人为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但清漪园和静明园则更多的依靠自然之景完成,除非你可以在正式的史籍中查找到准确的界线是你所争议的.

* r1 \1 _; o' d. @. b# I: A* i

 

6 T; Q. @0 B g: j, N) W& O

最后,即使是玉泉山下的水稻田,在解放后重修前都不复存在了,作为对一种消失景色的怀念,又何尝不是一种惬意呢?而对于名字和范围之争讨论过多就显得不足轻重了.本人不再争议此问题.也不愿再多讨论.

" H2 t3 E' |; t, f

 

+ y0 t- ^/ h( Y" \

 

发表于 2009-5-21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这里只是老百姓出产贡米的地方(后称京西稻),至今官碾房地名还存在。

发表于 2009-5-21 0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景区范围内应该包含延赏斋、橙鲜堂、玉河斋、织染局、蚕神祠、水村局等主要建筑。但点缀在玉河两岸的茫茫稻田也是该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据可见《日下旧闻考》:“治镜阁北湖岸为延赏斋,西为蚕神庙..........又西隔玉河皆稻田”乾隆时期很多景区都不是单一的建筑群,很多需要借景或直接利用原始田园景色。清漪园更是如此,西北景区、东南景区、西南景区在乾隆时期都没有围墙,广阔的稻田都是相对景区的配套景区,耕织图和廓如亭是最主要的代表。
发表于 2009-5-21 0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漪园和静明园从景观来看,乾隆时期当然是一体的,但两园还是有界定范围的.原耕织图景区再大也不会跑到静明园门口.请翻下日下书的记述吧
发表于 2009-5-21 0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09-5-21 1:46:00的发言:
清漪园和静明园从景观来看,乾隆时期当然是一体的,但两园还是有界定范围的.原耕织图景区再大也不会跑到静明园门口.请翻下日下书的记述吧
/ Z+ s9 |" t' \4 d

 

- n Z3 B6 b' S; y$ t: ?

朋友,你俩有争议别把我的帖子卷在一起讨论,我从来没说过耕织图景区在静明园门口,我只说两园在乾隆时期是一体的。

发表于 2009-5-21 0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耕织图景区范围比现在大这一点没错,有"大耕织"的理解也是懂园林的.这里只是界定清代应有的范围,具体可翻日下书静明园卷.讨论总有不同观点.不卷谁和谁.
发表于 2009-5-20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漪园和静明园在乾隆时期其实是一体的!
发表于 2009-5-19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张见过,第二张稻田中间那几棵树和几间房子是哪?
发表于 2009-5-19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

精彩!一直想找,已绝望的照片。还有吗?
发表于 2009-5-19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清晰!

发表于 2009-5-19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甘的角度确实独特~!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总认为,圆明园可以适当修复部分建筑.保留西洋楼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建筑作为纪念馆。

' ^+ |( b( b6 d% Y; O

 

! e4 y8 p) ]6 _! h5 v t3 _" ?8 t5 T

修复的建筑最好以原建筑模式,建筑内部无须做仿古陈设。定期举办各种文化展览。通过这类收费还可以作为圆明园文物索回的资金来源。毕竟圆明园遗迹建筑很大,很多人去圆明园就去西洋楼。

. P, t) s2 Q+ |1 b4 U. ?

 

' y; g- H, W6 f- e6 I

但行为过于商业恐就会引起民众反感。

; x, k4 }* _- t8 J* G

 

$ k# b# ]& O( w# {9 U4 y7 W; I2 f: W

 

发表于 2009-5-19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ishon在2009-5-19 23:12:00的发言:
2 V5 J; S7 B1 Z4 [

我总认为,圆明园可以适当修复部分建筑.保留西洋楼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建筑作为纪念馆。

) F% {! W* a" k# a6 Q8 l6 j2 q

 

) \# S1 d& T+ ]5 g" C4 ?7 h

修复的建筑最好以原建筑模式,建筑内部无须做仿古陈设。定期举办各种文化展览。通过这类收费还可以作为圆明园文物索回的资金来源。毕竟圆明园遗迹建筑很大,很多人去圆明园就去西洋楼。

& D7 E2 t8 F$ O6 `# F$ _

 

1 G6 h" B7 x2 }6 w

但行为过于商业恐就会引起民众反感。

, O4 J# s$ T7 i; z7 Z: v! T

 

9 L: M3 X: [2 R( z( k% t

 

/ f! Q+ [- j/ C7 I' q4 U9 N9 o: A

 

; H- I* h9 g* Y8 Y4 J2 ?" b# X0 h

懂圆明园的人都建议修复部分建筑,但不懂的反对,从目前来看,懂和不懂的比例是1:9,不懂占绝对优势!

发表于 2009-5-19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也能修复。。。

4 c' g' a( v, ~) p/ m$ D- F. p

 

. a2 A: w% E+ c8 s+ h* D3 c/ l

圆明园什么时候可以像颐和园耕织图这样大搞特搞?

 楼主| 发表于 2009-5-19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耕织图一区的没了,颐和园的尚有。

) k$ y. n1 X, Z) l+ E; Z2 v

 

/ ?$ O2 J9 H+ Q2 O0 i# B* ^9 |

民国后的照片看来看的人还是比较多。

发表于 2009-5-19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imwong在2009-5-19 23:01:00的发言:
$ H5 v4 B7 y3 a4 |, V

这也能修复。。。

0 z% n2 G: E, y7 n

 

+ [. I# x" }0 Q% M

圆明园什么时候可以像颐和园耕织图这样大搞特搞?

( p1 J9 ~* s3 H9 {& D; n) N' v

 

: d1 \$ S; {/ P: }2 V

永远不能!一点小动作都可能引出90%不懂圆明园历史的人民群众站出来指责的!

发表于 2009-5-19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K在2009-5-19 23:37:00的发言:
% d/ ]/ s- M+ u" }6 U

我不懂但支持修复部分建筑

# E5 h# L p7 u6 F6 z. E& }/ s6 j

 

$ C s. _% |; S

可惜现在暂时不算港澳台同胞的民意。。。。。。。。

发表于 2009-5-19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nbsp;&nbsp; 开眼啦!
发表于 2009-5-19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但支持修复部分建筑

发表于 2009-5-22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rishon)民国时期的颐和园"耕织图"景观区

如今这片儿已经成为玉东郊野公园了

) V0 q3 i7 u1 K7 |) d# w

 






发表于 2009-5-22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照片拍的不错,玉泉山塔看着不艳红~感觉反好!两残缺牌坊也围起了.
发表于 2009-5-23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09-5-23 16:22:00的发言:
# S7 ^1 Y; K8 l; j' `, v2 B

楼上相机强啊,真是簇新的!能问您讨张做桌面吗,呵呵.

" h- S, H" r; X! S

 

! U3 l+ R, J7 e6 c, q

塔院的围墙带什锦花窗,原貌也许应当朱红的色的.虽然个人喜欢粉墙.

- ^* k, {& N0 }5 u1 d/ S' b: p

桌面?好友要是有用就拿去。

发表于 2009-5-23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nry30在2009-5-22 20:29:00的发言:
楼上的照片拍的不错,玉泉山塔看着不艳红~感觉反好!两残缺牌坊也围起了.
) h+ c/ J; z7 \9 Y

来个艳红的

8 a- A0 }5 P+ }+ m. S5 a" e

 


发表于 2009-5-23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相机强啊,真是簇新的!能问您讨张做桌面吗,呵呵.

1 [% _4 \$ J4 f3 `% u$ q

 

; [- W* e! ~' } J7 j0 @+ {; k: b+ ^" [

塔院的围墙带什锦花窗,原貌也许应当朱红的色的.虽然个人喜欢粉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8 02:27 , Processed in 1.25953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