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02|回复: 11

话说故宫北上门和西连房[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5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m |5 X5 z1 J0 `

我与故宫的“缘份”是拉不断扯不断的,老爸从打解放就在故宫工作,直到离修,我是正宗“故宫家属”,算是半个故宫人。故宫家属住故宫宿舍,这在当时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一家的居所几乎就没离开故宫左右。

6 ~& M9 W, o) a2 s8 l1 w

刚打乡下来北京时,我家住在地安门雁翅楼的破房子里,就是现在总参总政大楼那地界。那时我太小,就记得整天坐在街边看“铛铛车”,对面是好长的一堵黄瓦红墙,后来知道了,这墙就是现在的“黄化门(黄瓦门)”。

- c5 n m! z1 q i4 ?

好像是过了一年半载,我家就搬到故宫北上门西侧的“西连房”(东侧为东连房)。这西连房位于故宫筒子河北岸,通脊连檐,房间高大,冬天特冷。那时房后头就是河墙子,种着一排碗口粗的柏树(这种柏树在神武门两侧还有存留)。东头连着北上门,西侧快到“三座门”了,三座门有牌楼,有两尊好大的铁炮。对面就是景山,景山前街很窄,街上时不常的能看到一种红色大鼻子汽车跑来跑去,觉得特新鲜。当时景山是北京至高点,山上装有警报器,园内有驻军,没有对外开放,北上门就成了我与伙伴玩耍的主要乐园。

/ S4 C/ x2 S) i1 r* M2 F

北上门在故宫神武门与景山街门中间,有五个门洞,特宽敞,平时只开中间的门,门上有门钉,我们经常抓着门钉往上爬,看谁爬得高。门内还有一小卖部,我们玩耍时,经常到小卖部“瞅馋”。有一次我病了,发烧,啥也吃不下,老爸特意跑到小卖部花了五百(五分)买了一个小圆面包,那是我有生第一次吃面包。

, u3 h. z8 y( s/ W; ]

那时故宫家属特牛,有家属证,凭证出入故宫、北海、景山,据说天坛、颐和园也行。北上门也是故宫外门,当时故宫每月都给职工家属放映电影,地点就在神武门与北上门之间的广场上,每逢有电影,北上门就关上,有专人把守,故宫家属凭证进入,我记得曾看过《梁山泊与祝英台》,因为是彩色的,印象特深。

. \; i- \, V0 Q

后来北上门拆了,但景山公园开放了,儿童免费入园,我们的玩耍地点自然就转移到景山了。而放映电影的场地也改到神武门内的广场,故宫这一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一直延续到1973年,在故宫我看到的最后露天电影是《侦察兵》,王心刚主演的。

" X5 J w( j% R' J" b. `* @ s$ c( S8 E

记得好像是五八年,在神武门广场上立起了一尊雕像,是一位科技工作者骑在马上,单手高挚一本厚书,书上有一原子符号模型。可能是觉着与古香古色的皇宫建筑极不协调,不久就拆了。人们当时头脑都发涨,发生这事也不新鲜。

, v+ V# g0 y% G9 m: }- j B

我参军走前,家住北海三座门的故宫宿舍,院门是一绿色的铁门,“文革”时刷成红色。院中有二层小楼,我家住临街的南向房,现在那房已改为“静海”餐馆了。数年后,我复员回京,我家已搬到故宫城墙下的东角楼,是排子房的最后一排,只住有一间十二平米的房子。我没地方住,父亲就想办法让我住进了故宫内的东十三排(现如今的紫禁城社)。那时的十三排是单身宿舍或是来京家属的暂住地,我住其中一间。当时我在影院工作,影院散场后已很晚了,有时我出入的神武门关了,因此夜闯紫禁是常事,这是后话。

, R4 s, k) L1 a. |0 U

北上门在我的记忆中存留时间很短,但却是我孩时的乐园,也是我融入故宫起始点,它那金黄色的瓦,略带斑驳红色的门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

9 n/ o& B- N4 e% M! _2 [4 C% {

附图:曾经的北上门

话说故宫北上门和西连房

话说故宫北上门和西连房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25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您在故宫晚上没遇到点什么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吗?
发表于 2009-8-25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发表于 2009-8-25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禁四合:握手!我也是在故宫家属院长大的!

! M7 Y' h! F- L( ?5 e

    

发表于 2010-5-3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拜读了
发表于 2010-5-3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你们院的二楼,住一家姓李的,当然也是故宫家属,孩子叫小路,喜欢打快板,记得么?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10-5-3 8:43:00的发言:
好像你们院的二楼,住一家姓李的,当然也是故宫家属,孩子叫小路,喜欢打快板,记得么?
4 f# D& l6 w" X7 K: M

呵呵。。。本人即是小路。

发表于 2011-3-16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你家住在小楼上。可能你不记得我了,我比你小,那时候向你借过你的竹板玩。

! V+ L' E+ ]1 b' w

 

2 d. ]5 v+ u1 S( Z" b6 }- ^

当年我还是小学生,今年退休了。你现在哪里?有时间见见么?

发表于 2011-4-8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一个问题:北上门的大门朝哪开?朝北还是朝南?或者说门钉冲哪?
发表于 2011-4-10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8 ` I4 l9 P

有一篇奇文名曰:《北上门南向之谜》  

& f' y& b c4 ?8 A) y- u

 

: W( G! e+ {0 i: U8 z: q

 

7 m {: ~+ `( Z( _) l* d1 G3 {5 P

[转帖]:

5 E1 q" s+ V2 ]* E3 y

 

, ]& B! Z& N$ z

 

Z0 ]' X4 c1 |; [9 S# Z! H

《北上门南向之谜》            作者  郭文若

6 [( |" f) Y$ i/ [* i* p

 

- V7 N* A: M8 S3 n7 q0 S6 P

......

! n# R6 B- ^9 Y9 N7 M

 

# ]* t. C; Y9 z" T- ?* f8 A. [

朱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游览”故宫后,对北上门所做的文字记述是:“北上门,南向。”古代人的方位感是极强的,尤其是门户的朝向,大到国都,小到民宅,其门的朝向与方位基本是一致的,如:“南向”,面朝南往北开,称“南门”或“南某门”;“东向”,面朝东往西开,称“东某门”,如东华门、东安门、东直门;“西向”,面朝西往东开,称“西某门”,如西华门、西安门、西直门;“北向”,面朝北往南开,称“北某门”,如玄武门、北安门、北中门。惟独“北上门”是面朝南往北开的,即朝向与方位相反——北门南向!难怪朱先生也困惑不解且颇似嘲弄地说:“非"北上",而为"南下"矣!”北上门为什么会是“南向”呢?

为了破解北上门“南向”之谜,笔者还特意求证于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请教过有关专家,了解到1956年拆除北上门时的情况,证实了其朝向和规制。尽管有关北上门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但朱先生的文字记述和历史照片以及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的相关记录是真实可信的。

$ t: p) q T- A

 

7 N- A! X4 D$ }& s% o; W1 `

......

' U7 q0 f/ V% f/ l5 J5 \2 z+ e

 

, B* S- S s l

 

, w" o% ~; X& b+ ?$ X8 c, b$ C9 [

 

% A |/ M" P6 e+ x F1 y9 G7 x4 u

我颇疑惑。

% c: M' M* I' o; z/ W4 C


 

& f+ a0 z* L+ b. r, v# u4 ?! U- @

1).  文中突然冒出来的“朱先生”不知是哪一位?

- e) s8 Y2 b+ G+ v+ Q1 z c

 

0 J$ B- @0 y$ z$ F

2).  文中写道:

0 F. {% E) Y" | V

 

5 t# q% n. z# w& S& d+ E

       为了破解北上门“南向”之谜,笔者还特意求证于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请教过有关专家,了解到1956年拆除北上门时的情况,证实了其朝向和规制。云云。

; }2 e8 `5 U( g+ `+ s$ ~# ?

 

4 k+ _$ @/ M+ g3 W2 M' K, w

 

+ a' J D# U; g

我的看法:

6 v8 L! \# p* e

 

1 i, r% W. w4 o- G. e1 J+ H

关于文中提到的那位“朱先生”,考证没啥意义。

4 ]( \$ B5 D; _# H4 C" P3 g+ R

 

& Y p5 S# T6 d. G

关于文中“1956年拆除北上门时的情况,证实了其朝向和规制”,粗略说上两句。

1 U# J% t$ ?, s! {, G2 A' c: P( w

 

$ ~' s7 H, S, K% j& H5 O" k

关于北上门,史籍上的相关记载我看到的不多,有几张早于“1956年拆除北上门时的”老照片可以作为参考:

, q* D+ q$ @6 `$ F6 w6 L2 Y

 

f6 K; {/ {! b+ s( p& n

 

1 E9 [* ?8 a: v* W- w

Qv6xhDBs.jpg
lRoF18vE.jpg

& c E t; K" E, `; {

 

6 j$ c( r3 I4 E8 u8 b L# O

上图(景山上望北上门 )与门钉朝向无关,只是证明下图确是北上门:
aWNk7WiK.jpg
mWKGjKMc.jpg

) G# j& Z X1 x, u

 

+ V+ ~* S& P0 f+ a! R

 

1 o9 M% k) _0 A# @. b9 Y d

仅从老照片看,北上门的门钉在门的北面;

4 @# H) g& g1 ^! M8 w5 z1 Z Q2 |% J

 

1 V1 ?7 U- s9 N. U6 f) {& m

换个说法,北上门是北向的门。

- \! J/ a/ l4 w9 m) X


 

6 [1 Y3 s; K4 U; b$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0 21:29:10编辑过]
7oQePxfQ.jpg
Bu2xPKCi.jpg
iNAs12Yd.jpg
发表于 2011-4-10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1-4-10 20:25:00的发言:
7 q, U2 ~( h) {) r( h

 

$ t7 M6 T" v; q: Q

有一篇奇文名曰:《北上门南向之谜》  

% G" s) O3 f Z2 M% {4 s) m

 

5 A' }7 A/ @8 f& W6 @' R

 

4 b' {' J9 f% B' A9 h* O

[转帖]:

6 m+ B; v8 J; B" \8 [# V1 i: I

 

8 k. D/ j- T" V3 I5 C u5 B

 

& c) j/ o; k$ ^$ }& |( Q

《北上门南向之谜》            作者  郭文若

$ a0 S @8 c: A6 P" k; Z/ ]& C5 H$ p

 

7 [% R9 b, {/ S- C8 s6 U: S+ O

......

8 U. C0 C% `4 D2 K; j& k

 

8 |4 J5 s6 l4 s0 ]

朱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研究游览”故宫后,对北上门所做的文字记述是:“北上门,南向。”古代人的方位感是极强的,尤其是门户的朝向,大到国都,小到民宅,其门的朝向与方位基本是一致的,如:“南向”,面朝南往北开,称“南门”或“南某门”;“东向”,面朝东往西开,称“东某门”,如东华门、东安门、东直门;“西向”,面朝西往东开,称“西某门”,如西华门、西安门、西直门;“北向”,面朝北往南开,称“北某门”,如玄武门、北安门、北中门。惟独“北上门”是面朝南往北开的,即朝向与方位相反——北门南向!难怪朱先生也困惑不解且颇似嘲弄地说:“非"北上",而为"南下"矣!”北上门为什么会是“南向”呢?

为了破解北上门“南向”之谜,笔者还特意求证于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请教过有关专家,了解到1956年拆除北上门时的情况,证实了其朝向和规制。尽管有关北上门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但朱先生的文字记述和历史照片以及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的相关记录是真实可信的。

5 z5 e6 H1 ^! h

 

# _ M& e7 F" D6 [5 x) I

......

8 M6 k: V3 I6 j/ q

 

0 k, b2 S6 W, y* \4 u7 D. A

 

$ F: a8 x3 l5 m" {. x' y

 

) ]1 [+ [2 b2 q( l4 s, j

我颇疑惑。

% ~3 A2 C2 H3 O' ~

1).  文中突然冒出来的“朱先生”不知是哪一位?

! @% S$ X# d5 G0 T; K: h

 

: y4 B' T _' f3 N# f5 s, J- ~/ a

2).  文中写道:

" Q9 S$ P/ z( l8 \. C

 

$ ~. a7 y" u/ m7 N/ M6 v4 ~4 r! z

       为了破解北上门“南向”之谜,笔者还特意求证于有关文物与古建筑单位、请教过有关专家,了解到1956年拆除北上门时的情况,证实了其朝向和规制。云云。

3 y/ B7 {/ w' m# o; E: X! D- _

 

* @# [( L. |: A1 g

 

% E# U5 k' T4 ~. F; X)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0 20:36:35编辑过]
! S! |0 _1 ]! J# l- D* y

朱先生乃是朱契先生,<北京宫阙图说>的作者.

发表于 2011-3-26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北海三座门的故宫宿舍里的崔家兄弟可熟悉?其中的弟弟是我在北长街小学的同班同学。他哥哥也是这个小学毕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7:19 , Processed in 1.16067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