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宿城小雪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含4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6-10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10-6-10 12:29:00的发言:
哇这书我也要买一本...
: j+ l8 N) m3 c0 r

大人这新头像很高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6-11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4 K0 I- J$ b3 m t3 U

《奢华之色》的扉页(钤印) % Q: w" m2 c. p8 y3 P8 P! j9 l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689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W7 ?0 U. {( m' i0 L' ~1 Q4 g

 

; x6 V8 S5 [- P

这金凤头是宋的,但是哪个墓所出忘了,记得有一期的《文物》曾那它当封面图片~~~

' `/ p6 Z; G4 @' Z

发表于 2010-6-12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韩雪晨在2010-6-11 9:50:00的发言:
: d! t, w' r/ b- ^& [+ [- g- Y: a

7 [+ D: `* m# F5 i

金凤簪江苏涟水妙通塔宋代地宫出土。(《奢华之色》页64)

% z/ b/ I% I! ^+ m; \) A


涟水妙通塔是为瘗藏证因大师舍利而建,证因骨灰安葬于北宋治平四年,金凤簪或即此时施舍于内以为供养。今存之部长4.7厘米,重8.3克。金簪的造型极力突出颈羽贲张的凤首,凤颈弯折过来顺势成为管状的凤身,两侧接一对小小的翅膀,推测凤身之内当是另外安置一柄银簪脚。——山东栖霞慕家店宋墓出土一支金龙玉凤银脚簪,可为一证。金簪式样与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人《招凉仕女图》中用作固冠的一支凤簪也十分相似,当然金簪更有着画笔未及处各个细部的刻划微至。北宋金银饰品发现的很少,这是难得的一个佳例。(《奢华之色》页66)

; z7 m; a @* U) \3 p

发表于 2010-8-3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各位先生真有学问,很钦佩,我也要好好读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金章在2010-8-3 13:48:00的发言:
以上各位先生真有学问,很钦佩,我也要好好读书了。
+ ]. @8 s) q: f# `

您太谦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的时候俺又找到一包三个觽,这三个比主题的三个好,好很多很多...

- m3 u0 t. o& a3 z$ }

 

8 L# G. v7 t# z; G- [" `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 ^1 t# w( b# ]% b1 R' h# I

 

, T4 B( Z ^. ~0 _. Y2 Q# g

 

) b5 g7 R( }7 @

 

! M. O' |* w! x F1 m( n c! c0 v$ O

还有两个青铜“噶啦哈”,青铜的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金代。“噶啦哈”是满语,羊的膝盖骨,满族小孩用4个“噶啦哈”跟沙包一起丢着玩。

) n3 }& y- O2 r, v: `7 q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发表于 2010-12-29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觽品相真棒。

% Q; b0 v9 d3 P4 ]

 

1 \& ?, y1 | O7 G4 T

青铜“噶啦哈”,在阿城金上京博物馆里见过。可能除了作玩具,也是萨满教跳神的用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9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

& U& |, ]( r6 A( M% X! o# S

俺还收集到几个东北小孩作为玩具的羊骨噶啦哈,被漆成红色和绿色,看样子有30年以上的历史吧。满族人不会放羊,为什么他们从10世纪至今一直使用羊骨呢?原始宗教用具和玩具都应该是跟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才说得通啊。

发表于 2010-12-30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见到的金代青铜“噶啦哈”是猪的。转篇介绍文章吧:

; Y0 a% D4 ^1 [6 C/ Q% D

 

q& f" s7 c+ w* f K

% Y% L V0 p1 k) h; Y

! o, d: W& x U4 ^) H" |4 N0 C$ z8 L/ w6 T4 R) s4 u1 g6 H9 a# J" ^' @9 s$ U4 S& I; o6 u6 _ v, k0 K' p5 {+ ]2 Q( c( u0 d; M6 o5 R7 y* O$ m' V0 v8 I D8 }0 g+ P8 I/ ^( \6 [" L3 H( W! r+ R3 O& w, K3 X0 s- d& A7 S, z& @3 y9 T/ {- @. F) i4 f& y8 i; i" n
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嘎啦哈
文/clh914
2008年11月02日,星期日
) P: {1 p7 K; ^( \3 p. x
% y$ l8 c. _! r2 e3 e/ O- Q

  大凡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朋友,童年时的玩具都很有限:滚铁环、弹玻璃球、踢毽子、抽冰尜儿,自然也包括掷嘎啦哈……
  嘎啦哈是牲畜后腿位于小腿骨和蹄骨之间一块骨头称距骨,接近四方形,奇蹄和偶蹄动物都有。一头牲畜有二块距骨,每块距骨的凸面朝前,内方;凹面朝后,外方。取羊的距骨与猪、牛、马的距骨做了一下比较;羊的规整,猪的稍长,牛的粗糙,马的长大。嘎啦哈有四个面,根据其形状分别取名为“肚儿”、“坑儿”、“驴儿”和“砧儿”。下面的PP是网上搜来的,是玉雕成的羊嘎啦哈。

- b- C1 w) _4 a. R0 ]6 B

砧儿

4 S1 }3 X8 d4 V- [, c

【寻根·风俗】009 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嘎啦哈(图片终于添加上)

$ I& D( Q* q3 P. T

坑儿

" Z* f0 ^/ q$ b( L/ ]

【寻根·风俗】009 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嘎啦哈(图片终于添加上)

+ @' @8 U8 ^. v/ X% U2 |8 z! r

肚儿

0 q9 W! H/ K& C7 G4 j

【寻根·风俗】009 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嘎啦哈(图片终于添加上)

8 ~2 W$ O2 E' o% n; |$ Z

  嘎啦哈的玩法主要有 “掷嘎啦哈”、“撮嘎啦哈”和“搬砧儿”等。一组嘎啦哈,少则几个,多则几十、近百个。嘎啦哈可多可少,四个就可以成局;人多寡随意,可分成两伙进行团体角逐,或者个人独立为王循环比赛。
  我小时愿意撮嘎啦哈:先把若干嘎啦哈撒在暖和的火炕上,抛起一个装有谷物的布口袋,在其降落前把姿态一样的嘎啦哈尽可能多地抓在手里,再接住口袋。按手里嘎啦哈的个数记分,以积分高者为胜。

) }+ U. c. H3 D, k/ z! E

【寻根·风俗】009 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嘎啦哈(图片终于添加上)

8 k6 U9 c( x" k6 V

【寻根·风俗】009 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嘎啦哈(图片终于添加上)

( V0 Q! F( a- s5 `" U$ }" J4 V

【寻根·风俗】009 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嘎啦哈(图片终于添加上)

& {0 @' L2 Y+ S; N1 n* g

  从外甥女那里借来四个嘎啦哈,和熙尧来个表演赛,只为让JM们能见到实物。这简单而古老的玩具让熙尧兴奋得手舞足蹈,近日总是提起装嘎啦哈的塑料袋说:我们还没玩好玩的呢!而且在尧爸的辅导下已对嘎啦哈的四面名称都熟悉了,但他们爷俩居然把坑(读壳)叫成眼,不知是否有渊源。我近日玩两次发现此玩具对颈椎及上肢的锻炼很有作用。
  以前的生活太窘迫,逢年能杀得起猪的人家也很少,所以哪家拥有嘎啦哈的多少也能折射出这家的经济生活。孩子们之间,常常送给对方几个嘎啦哈以表示友好。儿时如果有亲友送来一组嘎啦哈,姐妹们都高兴得如过年一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滋养了多少朝代的玩具,现在也鲜为人知了。
  嘎啦哈正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逝。

( v, ~+ ?6 s" M

  相关连接:
  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有汉朝时期的铜质嘎啦哈,与羊的骨质嘎啦哈型制一样。考古材料介绍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塔布敖包石彻墓,出有一只骨质的羊嘎啦哈,是夏家店上层文化,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
  羊距骨,蒙古族人称嘎啦哈(读去声),把嘎啦哈读作厦,把黄或黄金读作阿拉坦。阿拉坦厦是神圣的意思。蒙古族地区的汉人称嘎啦岔或嘎岔;北京地区人称拐或羊拐,天津地区人称子儿或子,山西、陕西人称平儿或平。各地区对羊距骨称呼略有不同。
  嘎啦哈的用途:占卜工具
  a.羊嘎啦哈的四个面,分别称做坑儿,包儿,针儿和鱼儿,有的地方把针儿的一面称做板儿,四个面的称呼略有不同。有材料介绍说这种叫法来自古代巫师。
  b.在一枚铜嘎啦哈上发现有“米”字纹的符号,在嘎啦哈实物上称作“板”或“包”。有材料介绍这种“米”字纹符号也与古代占卜有关,以后又发现一枚辽代时期的符咒文腰牌,上面也有米字纹,由传承来看,这种有米字纹的铜嘎啦哈与古代占卜术确有渊源关系。
  玩具
  有材料介绍,嘎啦哈的玩法起源于元朝妇女和儿童(在金代博物馆里陈列此物,也有人们玩嘎啦哈的情形,所以我觉得做玩具的起源至少在宋朝)。

发表于 2010-12-30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青的觽少见,嘉平兄介绍的文字已经很详实了,用玉,玛瑙,铜,琉璃等模仿嘎拉哈不在少数,其中有的用途应用于带饰,曾上手过2枚鸡肝玛瑙所做嘎拉哈,非常小,但背后皆有对孔,国家文物局有2枚玉质嘎拉哈,后面有桥型穿孔,皆为穿系之用。虫先生的两枚铜质嘎拉哈见过成套多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 0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看,再有两个就可以玩了。

3 D* V4 ^8 w q

最近打算拜托几个人帮忙收集过去小孩玩具噶啦哈,红的绿的无色的都要,只要超过30年历史的。这两天俺去买些黄豆缝几个沙包,等噶啦哈收集到了就作为民俗收藏品,也可以自己玩。

发表于 2010-12-31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啃出来的两个:

- S- P: K/ x0 u: G9 u

 

# p- ?4 L- p$ g- k% T) e9 n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童子佩觿,能不我知——觿,古代的解绳器

发表于 2010-12-31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嘎拉哈我有两个,在满洲里自己啃出来的,泡了好久才弄干净。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1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块五的花茶在2010-12-31 9:40:00的发言:
嘎拉哈我有两个,在满洲里自己啃出来的,泡了好久才弄干净。
6 y9 S; @9 C* b8 Q

俺收集到几个几十年前小孩玩具噶啦哈,就是上面图片上那种,两三个红的、两三个绿的,只是都不足四个。打算过些日子缝个沙包,在家玩。

0 V; m8 X" q& d! N7 s0 g: N/ C

我好几次收集到噶啦哈,3、4个青铜的,1、2个青玉的,6、7个羊骨的。最有意思的一次收集一个特大的,有我的拳头这么大,后来有人告诉我那是好几万年前冰河时代野牛的,惊~

发表于 2010-12-31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冰河野牛,哇~~~7 E# o1 G; b+ p6 x6 V- w2 H

' K" u/ Y  b4 i/ C. B; ^! J- p
' o/ i* M# }: [% Z, R; M  c0 [+ U我也有几个小时候玩的,凑不成一副,原色的,都黄了。从小就手笨,那几个小东西让我很有挫败感~~~9 |4 y: T7 U+ N9 D/ R) c
在满洲里为了两个嘎拉哈,我努力啃骨头~~~同桌人也啃了两个,我嫌上面有人家的口水,不愿去拿。回来想到,如果拿了刚好一副四个,就可以玩了~~~那次吃饭的时候一个南方的画家还是书法家,让我们猜这个羊拐的名字,打赌说,全桌应该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简直是个呆子。他身旁的一位蒙古领导用很悲悯的眼神瞧着他,欲言又止~~~~滑稽死了~~~~
发表于 2014-4-25 17: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我这个跟你那个第二个佩觿一样) M  L; i9 g/ J0 a
PHOT0060.JPG
发表于 2014-4-25 20: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宏彬 发表于 2014-4-25 17:28
" H5 z" Q" [8 z5 K0 S9 d楼主我这个跟你那个第二个佩觿一样
6 L9 T, ^  k; R6 t2 b* A
楼主那些破烂早已经不知去向了
7 Q( F1 \) }0 b$ O0 H2 q- b1 t* Z
发表于 2014-4-26 08: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4-27 19: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芄兰之枝,童子佩觿.....  8个字 就有俩不认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02:36 , Processed in 1.24893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