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46|回复: 25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5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周末携带微距头在圆明园拍了一些昆虫,其实微距也挺好玩的,除了费眼睛还有就是凉快(树荫下)。

/ e* q. |# ~) Y9 F ^7 g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7-6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好友对下类比较另类的蜻蜓目昆虫第一时间会觉的很难忘!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hpWhDZc0.jpg
还有美丽的赤基色蟌和蓝黑色翅膀透顶单色脉蟌 等等吧
发表于 2010-7-6 1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名 蜓科   拉丁名 Aeshnidae Rambur, 1842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差翅亚目 Anisoptera   形态描述   体大型至甚大型。头部在背观,两眼互相接触呈一条很长直线。下唇端缘纵裂;雌性产卵器粗大。翅的中室有或无横脉;前后翅三角室形状相似,距离弓脉也一样远;在翅痣内端常有1条支持脉,有1条径增脉(radial planate)。   生物学描述   本科种类体蓝色、绿色或褐色,飞行很快。有的种类单眼很大,多在黄昏飞出,捕吃蚊子;有的种类趋光性颇强。   分类及分布   本科在中国有30余种。
发表于 2010-7-6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O# L2 r6 B3 T D6 B! M9 h

伪蜻科


2 V1 i, ^( m7 u+ ]* s
9 `, Y2 Y/ k% _% J( C5 ]
  中文名 伪蜻科 ' a3 E6 n( Z8 A1 d
  拉丁名 Corduliidae Kirby, 1890 " x9 Z$ m E) {* E) s( m0 @ e# v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差翅亚目 Anisoptera ) b+ c/ _2 b, p) T: _+ R {
  形态描述 2 t' k- _3 z3 \" v0 m
  本科种类身体中等大小至大型,常具金属蓝色或绿色,部在背面观两眼互相接触一段较长的距离;的后缘中央常有一个小型波状突起;臀圈明显,四边形或六边形,或稍为长形;常较长。 7 N, o8 |- a$ t- Y; j, X; Q
  分类及分布 ! @* ?4 |8 [; H- `: r, J' r+ c Y
  中国不及10种。
发表于 2010-7-6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p% i- A0 @! V3 b" r

 春蜓科

2 U* c6 ?: z l

  中文名 春蜓科   拉丁名 Gomphidae Rambur, 1842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差翅亚目 Anisoptera   形态描述   本科种类身体中等大小至大型,体黑色,具黄色花纹;两眼距离甚远,下唇中叶完整,不纵裂;前后翅三角室形状相同,并且距离弓脉一样远;雄性后翅臀角呈一个角度(甚少数圆形);基中室无横脉;臀圈缺如,甚少具少数翅室。雌性无产卵器。   幼虫触角只有4节,第3节最大,第4节细小,前足和中足的跗节只有2节。   生物学描述   常见于溪边及池塘边。早春最为常见。   分类及分布   一个甚大的科,广布全世界。
犀蟌科

发表于 2010-7-6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 _% H% |- L: [6 P( m* V

大蜻科

7 N7 y. e4 h6 g3 ]

  中文名 大蜻科   拉丁名 Macromiidae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差翅亚目 Anisoptera   形态描述   本科身体大型,褐色,合胸在前翅与后翅之间有一圈黄带。后翅三角室比前翅三角室距弓脉稍为更近;臀圈不呈足状,它的长度差不多比宽度稍长,无中肋。足特别长。   分类及分布   本科在中国有十几种。   备注   目前国外的研究学者将大蜻科Macromiidae的全部种类放至伪蜻科Corduliidae中,并作为蜻科Corduliidae的一亚种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发表于 2010-7-6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k- O4 m) U: s* i9 d# n4 M


 蜻科

/ q& \: M; f, ]3 V1 k" }4 n

  中文名 蜻科   拉丁名 Libellulidae Rambur, 1842   形态描述   本科属蜻蜓目,体型中等大小。   Nannophya pygmea Rambur是差翅亚目中身体最小者,后翅长约13-15mm。前缘室与亚缘室的横脉常联成直线;翅痣无支持脉;前后翅三角室所朝方向不同,前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垂直,距离弓脉甚远;后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同向,通常它的基边与弓脉联成直线。臀圈足形,趾突出,具中肋。 稚虫多在静水下爬行觅食,它具有匙形下唇,其上有侧刚毛和颏刚毛,这是取食的利器。   生物学描述   所谓“蜻蜓点水”,在本科甚为常见。   分类及分布   本科是一个大科,中国有70余种,不少的种类是人们习见蜻蜓。它们经常栖息于旷野、池塘、河流等处。

, u; m8 J7 X6 S$ Z

还有北京的好友过目不忘的我国特有种玉带蜻

DixvSNwr.jpg
5orXKefL.jpg
' p4 f; T: p _; v0 K5 j; Y( R


 玉带蜻

. w. [" \# q Z5 k( Q0 P

  昆虫种名:玉带蜻 Pseudothemis zonata Burmeister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 蜻科Libellulidae   虫体大小:腹长30mm,翅展70mm   区域分布:华北、浙江、江苏、福建(玉带蜻仅产于我国)   分 类: 蜻科 Libellulidae ,蜻蜓目 Odonata。   本种极易识别,特征十分突出,为中型的美丽种类,腹长约30mm; 褐色或黑色,翅基部具有黑褐色斑,腹部第三、四节白色,其中雌性白色腹节带有黄色。本种生活在林间的池塘、湖泊、沼泽等大面积静水环境周围。

U7 r. _9 f, f/ b. P

jpmLcqXJ.jpg
UEYtkDb0.jpg
和有这红辣椒之称的红蜻

! X- K! C1 H; l; w- u* ^

昆虫种名:红蜻 Crocothemis servilia Drury
4所属类别:差翅亚目 蜻科
4简要介绍:雄虫前胸褐色,合胸前方红色,无斑纹;合胸侧面红色,无斑纹;赤透明,翅痣黄色;前后翅基部      均有红斑;腹部红色;雌虫前后翅基部有黄斑,腹部黄色。
4虫体大小:体长35-30mm 翅展70mm
4
区域分布:北京、江苏、福建、江西、广东等

2 t1 }7 i& j" c


还有比较另类的 六斑曲缘蜻

* z8 r7 R" u$ F, F/ w7 R

  昆虫种名:六斑曲缘蜻 Palpopleura sexmaculata (Fabricius, 1787)   所属类别:差翅亚目 蜻科Libellulidae   虫体大小:体长20mm,翅展42mm   区域分布:江西、四川、云南、海南、广东、香港、福建等

Bm4Tmtk0.jpg
发表于 2010-7-6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名 综蟌科   拉丁名 Synlestidae Tillyard, 1917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均翅亚目 Zygoptera   形态描述   体中等至大型,腹部都有绿色金属光泽。静止时翅在身体背面张开,最主要特征是CuP的基部由盘室生出处强度向前弯拱。   分类及分布   本科在中国只知有Megalestes和Sinolestes二属,10种。赵修复(1965)对Megalestes的7个种作了厘订,又在1947年根据该两属幼虫特征,对它们的分类位置作了讨论,并附该科成虫及幼虫分属检索表。


  . r, C+ v. x6 l2 Y [! q

犀蟌科

; Q, R6 h/ x, ]6 c

  中文名 犀蟌科   拉丁名 Chlorocyphidae Cowley, 1937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均翅亚目 Zygoptera   形态描述   亦有译作准蟌科,准者高鼻子之意。本科唇基隆起甚高,状如“鼻子”,犹如犀牛头上的“角”,故中文科名译作犀蟌。体小,翅比腹长,雄性翅的大部分黑色,有几个透明的斑,雌性的翅浅褐色或半透明。   幼虫只有两侧尾鳃,横切片呈三角形。   生物学描述   幼虫栖息在清洁的溪流中,成虫多停息在溪流露出水面的石头上或水边植物上,雌虫在溪流中的潮湿枯木上产卵,亦见有潜入水下产卵。   分类及分布   本科在中国仅发现少数几种。

# a1 k ]) M( x' p, f6 t

 

: F6 G0 {4 w+ D& m: t

中文名 腹鳃蟌科   拉丁名 Euphaeidae Montgomery, 1959(=Epallagidae Needham, 1903)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均翅亚目 Zygoptera   形态描述   本科身体中等大小,体色以黑色为底色,或混杂有橙色,老熟个体披有白色,翅不呈柄状,节前横脉众多(12-20)。中胸侧缝不完整。   幼虫尾鳃囊状,腹部第1-7节各具一对腹鳃。   生物学描述   幼虫生活在河川或山溪中,成虫也在这种环境中常见。   分类及分布   中国已知十几种。()可惜暂时无图)

) m! x. W+ U. y- E8 `! }$ a$ Z

 

发表于 2010-7-6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很多这类昆虫的图搜不到,只有我的资料上有少量图,气死人了!按理说它们和蝴蝶一样是丰富多彩的一大类可惜我国虫主流不重视,索性我就按大单位发一些,其实它们包括扇蟌科,蟌科,丽蟌科,丝蟌科,综蟌科,腹鳃蟌科,犀蟌科,色蟌科,多个科   可蜻蜓只有蜓科,春蜓科,大蜻科,蜻科四个常见大科它们都属蜻蜓目的成员




! M0 b7 n; @# ^: t- J


黑色蟌

; ^: @/ S5 m# J5 K* p0 X2 g9 e1 f# \

  黑色蟌属均翅亚目,色蟌科。黑色蟌体大型,胸部黑色带绿,稍有光泽;翅黑色或褐色;足有长刺;腹部背面绿色,有金属光泽,腹面黑色。多生活于池沼河流附近,飞行能力不强。体长55mm,翅展80mm。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江苏、浙江、福建、陕西、湖南、广西等地。


) q6 i; b$ _! s6 l0 M% e


  扇蟌科 Platycnemididae   拉丁名 Platycnemididae Tillyard, 1917   形态描述   本科是小型至中等大小的豆娘,体色以黑色为主,杂有红色、黄色、蓝色斑,甚少有金属光泽,停息时四翅合并在背上。本科的模式属Platycnemis雄性中足及后足胫节甚为扩大,呈树叶薄片状,故中名译名为扇蟌。主要特征为翅具2条原始结前横脉,足具浓密而且很长刚毛,盘室前边比后边短1/5,外角钝;雄性5肛附器通常比下肛附器短。   幼虫3片尾鳃叶片状,比腹部长。   生物学描述   有的种类幼虫生活在静水水域,有的生活在流动水域,成虫多在水旁低矮植物间活动,常见雌雄联成配对而雌虫在水域产卵。   分类及分布   中国已知仅十几种。   如:白扇蟌 Platycnemis foliacea Selys 、丽扇蟌 Calicnemis sp. 、黄狭扇蟌(胫蹼琵蟌) Copera ciliata (Selys, 1863)、Copera marginipes (环纹琵蟌)

5 E4 _5 z7 n, U! l# p. h

 


: a0 l: |6 l& r. _6 L

丝蟌科

+ q* R! z: @% i% R7 Q9 c' \

  中文名 丝蟌科   拉丁名 Lestidae Calvert, 1901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均翅亚目 Zygoptera   形态描述   中等大小豆娘,身体细长,盘室末端尖锐,停息时翅常开展,甚少翅折叠在体背。雄性上肛附器常较长,下肛附器甚短。翅具2条原始结前横脉,原始结后横脉常与后方的横脉连成一条直线;R4+5与IR3结合点距弓脉比距翅结近得多,这个特征与蟌科及其近缘科显著不同,甚易识别。盘室短,梯形,前边不及后边的1/2外,外角甚尖。   幼虫前颏呈甚长柄状,柄的长度至少为其端缘宽的2倍,前缘纵裂较浅。


9 _' S0 L+ K5 f g1 W' o) Z- n. H8 Q

蟌科

- f+ R. x- Z3 _$ L' y5 O

  中文名 蟌科   拉丁名 Coenagrionidae Kirby, 1890   科属 蜻蜓目 Odonata 均翅亚目 Zygoptera   形态描述   体小型,细长,体色非常多样化,有红色、黄色、青色等。无金属光泽,或仅局部有金属光泽。翅有柄,具2条原始结前横脉,翅痣形状多变化,多数为菱形;盘室四边形,其前边短于后边;翅端无插脉。   分类及分布   本科是蜻蜓目中最大的一科,全世界在1000种以上,中国已知约50种。

发表于 2010-7-6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8 u! ]/ P) Q2 [; y A1 l/ I
QUOTE:
谢谢好友鼓励!
谢谢好友鼓励,这些是我从豆娘图谱里识别的如果有错还请虫友指点!特别是白扇蟌雄,其他的一些品种的雌和图也很像。。。。隔行如格山此话不假!
5928日本丝蟌
5946黄纹长腹蟌
_5951黑色角色蟌
6089白扇蟌雄?
_5998日本丝蟌雄
_5998日本丝蟌雄

) N4 t2 m; y- x4 _+ x

不同颜色的豆娘:

3 l% W0 i1 h4 ^' I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92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94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95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608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97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599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X6 {! ~3 W Z- T1 n6 {+ I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的拍摄主题:

不同颜色的豆娘: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周末的拍摄主题:

周末的拍摄主题:

周末的拍摄主题:

周末的拍摄主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难为树人版主了,您可以堪称动、植物大百科全书了!

3 _+ ^* p* p1 Q" E n0 h

那个蜘蛛特别小,比绿豆大不了多少,压缩前可以清楚看出六个眼睛,给你看一下放大100%的照片。

+ f6 @7 y! x1 ]9 ]# P8 p# D

 

VaAMZ5Pr.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7-7 0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树人,长了不少学问。

: C. F: x+ v/ e# R K+ R5 ?$ J

在想,圆明园到底有多少种豆娘?如果都拍下来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 c; l( a, s! i0 k# A

再来几张豆娘的特写:

! I* L& \: m, R9 _5 S/ v

 

BixSL4nb.jpg
JwaOUU5z.jpg
8yLB1VZJ.jpg
发表于 2010-7-7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欣赏了!
发表于 2010-7-7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我可要好好查查去了,我连华北有多少蜻蜓种类都不清楚,当然网上如有虫友补充就更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微距是比较累眼睛,尤其是手动对焦,所以得带够水、备足烟,拍几张就歇会。

2 G5 m/ L- ^ o

继续上图,拍的不好,多交流!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发表于 2010-7-5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1巨喜欢好友拍的蜘蛛,可惜我手头蛛形纲的材料库不是很多,因该是园蛛的一个品种,我从图2说起图2,3很像是广虻图4是金龟图具体品种还没有查到?6很像是短柄大蚊图7切黑狭口食蚜蝇图8在黄色栾树花上的是日本弓背蚁,郁闷网上很多昆虫的图没有图可上!只能先让大家知道个名字吧
iPAjVpYq.jpg
+ O& ?9 S/ ^3 r x


短柄大蚊
三、常见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种类
  (一)长角亚目Nematocera
  1.大蚊科Tipulidae
  触角长丝状,有时锯齿状或栉状;中胸背板有1个"V"形的盾间缝;翅上常有斑纹,有9~12条纵脉伸达翅缘,A脉2条;成虫不取食。幼虫表皮粗糙,头缩入或突出,腹末通常有6个肉质突起。常见种类:离斑指突短柄大蚊Nephrotoma scalaris parvinotata (Brunetti)。
  2.蚊科Culicidae
  成蚊的体和翅脉上被有鳞片;翅狭长,后缘有毛;雄虫触角环毛状。幼虫叫孑孓,头大,胸部3节愈合,第8腹节背面有呼吸管,第9腹节有4个向后突出的肛鳃及1丛扇状毛刷。本科有许多重要卫生害虫。重要种类: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
  3.摇蚊科Chironomidae
  雌蚊触角丝状,雄蚊环毛状;口器退化;后盾片有1纵沟;C脉终止于翅顶附近;M脉2分支。幼虫细长,血液中含有血红素而呈红色,叫红丝虫,其前胸与第9腹节各有1对伪足突起,肛门周围有2对血鳃。重要种类: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 (L.)。
  4.瘿蚊科Cecidomyiidae
  触角念珠状,轮生细毛;翅脉简单,纵脉3~5条;足胫节无距,跗节式5-5-5。幼虫蛆形,第3龄幼虫中胸腹板上有1个"Y"形胸骨。重要种类: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

: K w v" Z) G

 

FjWBi4EE.jpg
QVFrq5ZG.jpg
4 u9 ]% e W* _5 o m

 

- n3 n8 Y7 V$ a W* u. V1 W# d

 

! d* |3 x+ C& e! U

 

- {# y5 U7 a: c" q- {" `/ B, y

 

* o) n% [$ p! i1 B0 b' S

 

! l4 |- u& f& ?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japonicusMary,1866a:885,工蚁日本),分类:蚁科 Formicidae,膜翅目Hymenoptera。 产地: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重庆、贵州、广东、广西。大型工蚁体长12mm,中小型工蚁体长10mm;头大,近三角形,上颚粗壮;前、中胸背板较平;并胸腹节急剧侧扁;头、并腹胸及结节具细密网状刻纹,有一定光泽;后腹部刻点更细密。体黑色。

. `. S1 L% M/ k# M' Y# R6 B1 k7 U

  
简介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ry,1866a:885,工蚁 日本)
分 类
  蚁科(Formicidae),膜翅目(Hymenoptera)。
产 地
  分布极广,我国全境(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重庆、贵州、广东、广西。)、原苏联、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均有分布。
分类
                                                                                                            分为蚁科(Formicidae),膜翅目(Hymenoptera)。分为大小两个工蚁类型。 大工蚁体长12.3-13.8mm,头大,上颚5齿,通体黑色,极个别个体颊前部、唇基、上颚和足红褐色。中小工蚁体长7.4-10.88mm,头较小,长大于宽。该种蚂蚁在地下筑巢,巢位于稀林地、林缘、路边及林间空地。每巢有巢口2-5个,巢周围一般有扇形堆积的土粒,巢深0.36-1.40米。通过对12窝蚂蚁的全面挖掘调查得知,每巢有卵0-953粒,幼虫29-1223头,工蚁42-4012只,无翅雌蚁1-3只。秋季产生有性蚁,第二年春季婚飞。雌蚁在高峰期可以日产卵209粒,一般0-50粒。食物为小昆虫、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对松毛马尾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特征
主要特征
  头大,近三角形,上颚粗壮;前、中胸背板较平;并胸腹节急剧侧扁;头、并腹胸及结节具细密网状刻纹,有一定光泽;后腹部刻点更细密。体黑色。
具体特征
  分为大小两个工蚁类型。大工蚁体长12.3-13.8mm,头大,上颚5齿,通体黑色,极个别个体颊前部、唇基、上颚和足红褐色。中小工蚁体长7.4-10.88mm,头较小,长大于宽。
巢穴
  该种蚂蚁在地下筑巢,巢位于稀林地、林缘、路边及林间空地。每巢有巢口2-5个,巢周围一般有扇形堆积的土粒,巢深0.36-1.40米。通过对12窝蚂蚁的全面挖掘调查得知,每巢有卵0-953粒,幼虫29-1223头,工蚁42-4012只,无翅雌蚁1-3只。
繁殖
  秋季产生有性蚁,第二年春季婚飞。雌蚁在高峰期可以日产卵209粒,一般0-50粒。
食物
  小昆虫、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对松毛马尾虫有较强的捕日本弓背蚁食能力。   小昆虫、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对松毛马尾虫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生物学特性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在吉林省1 a日本弓背蚁发生1代,以工蚁、有翅雌蚁、有翅雄蚁、幼虫在土(木)穴中越冬.5月下旬-7月上旬婚飞,婚飞后的有翅雌蚁翅脱落,寻找适宜场所产卵,8月下旬有翅蚁羽化.成虫主要取食蚜虫的蜜露及小型昆虫和植物的花蕾、叶、芽等.营巢类型为土穴、木穴2种,分布于农田、林地,以林缘、林间小路、农田地头居多.该虫在吉林省境内各县市都有分布,垂直分布为海拔500 m~2 100m,1 100m以下红松阔叶林带下居多.5月上旬-10月上旬(日均温10℃以上)为活动期,5月-6月、9月-10月活动呈单峰型,7月-8月呈双峰型.日活动规律为5:00-19:30,晴天活动力强,阴雨、低温天气活动力减弱.在土穴中与日本弓背蚁共栖的主要昆虫为黑灰蝶Nipharda fusca Bremer et Grey.
营养价值
  对亚洲广布种日本弓背蚁(Camponotu s jamponicus)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其体内含水量为65.47%± 0.53%, 粗灰分为6.52%±0.35%, 总糖为2.37%±0.43%, 粗脂肪为14.02%±0.64%.在其8种主 要脂肪酸中,不 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455%, 其中油酸C118为51.884%, 棕榈油酸C1 16为11.302%, 花生烯酸C120为6.997%, 亚油酸C218为8.881%, 亚麻酸C318为3.391%, 豆蔻酸C014为0.861%, 软脂酸C0 16为12.648%, 硬脂酸C018为4.037%.由此认为,日本弓背蚁是一种不逊色 于双齿多刺蚁的食物资源.
食用
                                                                                                          中国的食药用蚂蚁主要有3属:多刺蚁属(Polyrhachis)、蚁属(Formica)和弓背蚁属(Camponotus)。据报道,已知12种安全的食用或药用蚂蚁:鼎突多刺蚁(拟黑多刺蚁)、双突多刺蚁(双齿多刺蚁)、赤胸多刺蚁、血红林蚁、红褐林蚁、日本弓背蚁、北方蚁、路舍蚁、日本褐林蚁、北京凹头蚁、乌拉尔蚁、石狩红蚁。其中路舍蚁(铺道蚁)是否安全笔者认为有待进一步确认,也可能是鉴定错误,路舍蚁属切叶蚁亚科铺道蚁属,其副作用可能较大。而双齿多刺蚁和鼎突多刺蚁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同名物种。

1 [& U: S6 `0 [$ x# N% S


 

LSsMil3P.jpg
1 u2 t$ a, T( A: l7 n$ o; I. [7 e

切黑狭口食蚜蝇 

- z, F( T, E8 n) a4 I! X+ K

拉丁学名  Asarkina ericetorum(Fabricius) 所属类别  $catname$ | $classname$
中文别名  无 主要异名  Asarcina ericetorum(Fabricius)
纲 名  昆虫纲 拉丁纲名  Insecta
目 名  双翅目 拉丁目名  Diptera
科 名  食蚜蝇科 拉丁科名  Syrphidae
英文名称  无 资料来源  [248]
寄生范围  幼虫捕食蚜虫。
地理分布  东洋区、非洲、澳洲;陕西、内蒙古、河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云南;甘肃。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微距-圆明园的昆虫

发表于 2010-7-5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拍!比我强。我拍微距一会儿就头晕眼花的,所以没长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7-8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人版主:我查到一篇文献《北京地区均翅亚目昆虫的生态》,他们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调查了北京市12个区县的河道、水库湖泊、山地溪流及城区公园,共发现3科7属10种豆娘,它们是:黑色蟌、透顶单脉色蟌、蓝纹蟌、、七条蟌、二色异痣蟌、长叶异痣蟌、白狭扇蟌、白扇蟌、烟翅绿色蟌、红痣绿色蟌。除去特殊的原因,我想圆明园的豆娘应该不会超过这些了吧?
发表于 2010-7-8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麋鹿在2010-7-8 10:51:00的发言:
树人版主:我查到一篇文献《北京地区均翅亚目昆虫的生态》,他们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调查了北京市12个区县的河道、水库湖泊、山地溪流及城区公园,共发现3科7属10种豆娘,它们是:黑色蟌、透顶单脉色蟌、蓝纹蟌、、七条蟌、二色异痣蟌、长叶异痣蟌、白狭扇蟌、白扇蟌、烟翅绿色蟌、红痣绿色蟌。除去特殊的原因,我想圆明园的豆娘应该不会超过这些了吧?
) F% E5 {3 {( `

     果然北网有细心的虫友关注!对应该就是这些,不过这两年明显北京观鸟记录南鸟北迁,比较明显的就是白头鹎是南方才常见的鸟种在北京出现并且繁殖我不知道昆虫是否也有迁移现象。。。。。。

) }# C& g& P' x" F3 {/ p* L

    再次感谢好友的昆虫资料!

发表于 2010-7-16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肯定是好脾气
 楼主| 发表于 2010-7-15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树人版主:我又查到一篇文献《北京地区的蜻蜓》,发表在《生物学通报》2004年39卷中,文中描述到北京地区差翅亚目的情况如下: , C4 ~' q, d; t0 B3 d

 

6 j. P2 y: U8 B0 u

差翅亚目:

\2 Z5 {; h7 \, x7 m

 

6 d- A) O N5 [( {' w

1、大蜓科:2属2种

& O& ]& k% @- N# L. H. h

2、蜓科:5属5种

% } ?& ]- B/ B. K! H

3、春蜓科:9属10种

6 [% D$ |+ @" v

4、大蜻科:1属1种

. o! W3 p# j+ |3 d; V/ e2 v

5、伪蜻科:1属1种

" B1 ~3 y& v6 _7 V

6、蜻科:9属21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2:48 , Processed in 1.23338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