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99|回复: 24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23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隆时期在龙王岛上建三层望蟾阁,但是有关书籍和颐和园网站都说嘉庆时期由于望蟾阁地基下陷改为一层的含虚堂。

6 I. W2 M9 e0 ?9 s

   但是这张老图片证实了所说的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龙王岛的望蟾阁还是三层的,证明嘉庆时期没有改变。这张图可以证明望蟾阁是咸丰十年焚毁清漪圆之前所拍,光绪年重建时改为一层含虚堂的。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焚毁后:

. p* W3 A+ z2 o8 s" q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

) Y5 K+ S# A+ g- d% i' e; c, I$ u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发表于 2010-7-23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能看出三层来?当时没有高台?
发表于 2010-7-23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台还有,但我还是看不出三层来,感觉有重影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老图片对比可看出三层啊。不知您说的什么高台?

+ v4 w4 L# E$ q. G$ K+ @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发表于 2010-7-24 0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肯定是重建之后拍摄的
发表于 2010-7-23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出三层,感觉还像单层歇山

/ m4 w# h# b# e9 X# C. q! J0 H

 

& D2 ~6 W* [& @/ x0 {8 g

其实这么模糊大照片证明不了什么的

发表于 2010-7-23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支持。
发表于 2010-7-23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7-23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voodoo3在2010-7-23 18:56:00的发言:
, w! F) k8 z0 C

第一站老照片里面的望蟾阁看起来显得很高大,可能是因为树木造成的视觉误差。

( T, K' M% x9 f/ Z

没有树的,现在也没有。

发表于 2010-7-24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能出火烧圆明园之前的新照片吗?
发表于 2010-7-25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万寿庆典图》所描绘的望蟾阁,它的轮廓大致是这样的。所以我倾向于认为那幅图片还是涵虚堂。之所以有个尖是前景的树。

7 H2 _, X/ r: n. ^ u! {3 w4 Q

 

# h$ ~: g# `; Z$ ~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发表于 2010-7-25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请教个问题,我仔细看了新旧两张照片,为何桥的位置相似的情况下,那湖心岛怎么感觉老照片比新照片大很多啊。纯属摄影问题,讨教。
发表于 2010-7-25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10-7-25 18:52:00的发言:
6 I4 x2 B: F4 x

    不同观点的应该拿出依据来说话好吗。明显摆着高出一截您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啊,总不能看着高出一截只说照片模糊。您现在去拍手艺再差也不会拍出含虚堂高出来一截来的吧。

2 @ N3 e0 | k' k

    有时一张照片就是说明问题的关键!难道说昙华阁老照片就一张,也证明不了就是景福阁的前身吗?

6 a. j9 d; w& _, a

    我是探讨问题,拿新旧照片对比,既然探讨,希望不同意见的网友也拿出反驳的依据来

& N# L5 a$ X! B; x' J. x2 A( n9 v

    哪天我拿微距头拍个清晰点的,估计有点难,隔着玻璃。

; w; E- K( C1 [# B5 K- c }

的确感觉大一些,真是被焚毁前的照片的确应该值得庆贺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7-25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观点的应该拿出依据来说话好吗。明显摆着高出一截您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啊,总不能看着高出一截只说照片模糊。您现在去拍手艺再差也不会拍出含虚堂高出来一截来的吧。

2 w' Z7 _/ i& A( v" F( d

    有时一张照片就是说明问题的关键!难道说昙华阁老照片就一张,也证明不了就是景福阁的前身吗?

2 m* |, P, x# Y8 @

    我是探讨问题,拿新旧照片对比,既然探讨,希望不同意见的网友也拿出反驳的依据来

8 ~ e5 l( u* Y2 _7 a: ~% h

    哪天我拿微距头拍个清晰点的,估计有点难,隔着玻璃。

发表于 2010-7-24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不明显,只是感觉老照片的比现在大了一些
发表于 2010-7-25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7-26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老我从您最新发的照片看,已经有些树比含虚堂屋顶还高了,因此从玉带桥看的确可以看出一个突出的尖,您的意思是说这些高树都是后栽的?我个人认为这张老照片应该是晚清,1900年前后的,照片上就是重修后的含虚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现在南湖岛的树,除了一些柏树多数是后来栽种。

! J" }, S1 F7 W" o) H3 s

另回答“客人”纯摄影问题:您说的和镜头焦距还有物距有关。同一地点拍照焦距长远处景物就大;同样焦距距离被摄物体远远处景物就小。这是一般的道理,就玉带桥新老照片比对,就如同小孔看物(玉带桥为小孔,物就是南湖岛),离玉带桥越近,桥洞中的南湖岛相对桥洞越小,离得玉带桥越远,相对南湖岛越大。由于现在玉带桥树木多,无法再离桥远的地方拍照了,所以我拍的南湖岛现对桥洞就显得小了。

# N( l8 d$ v3 I3 {$ l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讨论,这是两张老照片的比较:

: G5 ^: r. P5 o+ w( L b! F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清漪圆望蟾阁质疑

发表于 2010-7-26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imwong在2010-7-26 11:42:00的发言:
5 Y/ {* o3 [, T/ u1 o) o5 i

同意客人

! Z: y" e5 V# N

 

* K9 N$ {: X' Q& u) Y

如果望蟾阁是仿黄鹤楼修的,那应该比吴老照片中的高出很多,而不是只比现在的涵虚堂高那么一点点。

/ Z# n) e) @" l8 p' O

不过如果古籍描述望蟾阁因为地基塌陷而改为一层属实的话,真的很难看出来是被焚毁前还是重修后的了。

发表于 2010-7-26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客人

1 m1 N6 W! ]0 [2 P

 

3 x3 R; P7 G I' O. @9 `

如果望蟾阁是仿黄鹤楼修的,那应该比吴老照片中的高出很多,而不是只比现在的涵虚堂高那么一点点。

发表于 2010-8-15 0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有过疑问,这张照片见于在樊国良1897的《Peking》一书.

0 N+ o! m/ i8 S# w1 O- X: a2 u( l

 

3 a+ @3 M2 m7 I% j3 k! K- p8 h) F: Y

我并不赞同树木或视觉的误差一说.而可能是焚毁前一说也抱有怀疑,更认为这是慈禧重修颐和园后,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之前拍摄的.

1 n! s; x1 P9 J9 M4 {. J$ J

 

. Q0 [2 C2 B4 ]6 U

在八国联军撤离北京后,颐和园由慈禧再次进行了修复.而现在来看,很多同角度的老照片几乎全是1900年之后拍摄的,

$ X% ~0 j2 H+ o0 P. T1 N

 

0 V+ j3 w3 p7 m1 E1 `

我还没有看到过1900年之前此角度拍摄的老照片,此张老照片代表的是1900年之前从玉带桥向望蟾阁方位拍摄的.这与1900年之后经过重修之后的或略有不同.

. u9 x8 ]( P7 L) T

 

/ _$ U: @& D1 C' H

不同之处由于照片有限,无法给出具体的回答.

发表于 2013-5-3 22: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3:14 , Processed in 1.23360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