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492|回复: 7

颐和园之谜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7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仁者注:今天是周日,突发想当一回“文抄公”,给您抄点“北京之迷”的“字儿”。

( z" Z/ S8 r; l6 c

虽然您不止一次去过颐和园,但在园林里隐藏着古建筑的多处机密,恐怕您还是头一次听说吧?不信,您就看下面的这张卫星照片,照片上的昆明湖霎时变成了一个寿桃,万寿山忽然展翅成了一只蝙蝠,连十七孔桥也成了一只长长的龟颈。这些精妙的设计到底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种巧合?

/ U# h- I9 b) Q9 Z, v9 V, v

- Y1 q- l. V$ U v( ?

 从这张照片上看,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

F; V5 B, }4 R$ Z; ~( q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肪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成了蝙蝠的身躯。   

p8 Y9 s# C' q( K. Y U

& T6 |6 t7 _ k+ G

看起来,巧妙的设计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寿桃蝙蝠之谜,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还不能过早下定论,必须找到有力的证据。古人的历史感责任感都很强,做一件事都会向后人有交代。那么,颐和园里的碑文对此有记载吗?遗憾的是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后,在颐和园里的几个碑文中并没有看到对于这个东西的记载。

1 L% E& }, B. V0 m5 U

    其实,巧妙的营造山水系、设置亭台楼阁,使之蕴涵某种吉祥寓意,是古代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手法。例如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中,就建有平面呈蝙蝠状的殿堂,称为"福殿"。园中还有一座蝙蝠形的水池,称之为"福河"。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中,长春园西洋楼"方外观"废墟的前方,尚完整保留着两座用石块砌筑的平面呈桃状的水池。虽然能够证明颐和园"福山寿海"的直接证据暂时还没找到,但这正是古人在建筑设计中的魅力所在

j4 ]3 a) O$ ^( G: Y/ z/ ?% k

 

' a( A# L6 }3 M/ C: J# s/ b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的布局也极其奇妙。卫星照片上的昆明湖变成了一个寿桃,万寿山展翅成了一只蝙蝠,连十七孔桥也成了一只长长的龟颈。

P. x: ]4 x* A

北京人极其熟悉的颐和园在高空中看起来竟然是一幅“福山寿海”的图案。这些精妙的设计到底是古人有意建造还是一种巧合?

# x! u$ r8 o! a+ B) U

根据七代皆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总管的煌煌望族“样式雷”透露,当年为了给慈禧祝寿修建颐和园时,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待的任务。

8 Q; V8 o$ V( {* o3 ?- x

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 ^' T2 L% K% A5 w, `- N. ~) T( c! J

专家夔中羽把收藏多年的颐和园彩色红外遥感相片拿出来,开始了对照式研究。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舫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或了蝙蝠的身躯。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铜牛之谜

2 y% u7 Q8 S, i

2 E& n E K4 d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边,是一座铜铸的如真牛大小的牛,卧着,昂首凝视远山近水。据说它是二百多年前,乾隆皇帝重修颐和园时铸造的。

5 k- U8 ]3 a3 N8 ]

    中国古代就有把铜比为金的说法。因此,不少人把这个铜牛就叫做金牛。乾隆皇帝还命匠人在牛的身上刻上了一首"金牛铭"。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大肆劫掠。有些洋人听说昆明湖边有金牛,就进园搜索,可是这头牛又大又重,砍不动,搬不走,仔细看来乃是黄铜铸成,就乱砍几刀,连呼晦气悻悻而去。 + q+ C# l- t/ l. K. v. w2 G& V

    为什么要在昆明湖边铸造这么头牛呢?大体有这么几种说法; ( {0 P. e+ s5 \* n/ c0 P" J

    一是"五镇"说。传说北京城有金、木、水、火、土五大镇物。大钟寺有"钟于"之称的大钟是金镇,景山是土镇,昆明湖则为水镇。湖边的铜牛是为了镇水。 5 h/ t4 L# u( X, ^ g9 f: s

     2 M' `0 ^0 `! c6 @2 \ U. W

    二是"洪水标志"说。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昆明湖在北京的西北,比紫禁城的地基高约十米,到了多雨季节,仔细观察昆明湖水位与铜牛地基的距离,可据以做好城里的防洪工作。 1 T/ u7 r6 w; O1 B7 }1 u, g+ f

     - {8 x' T4 }1 F7 `3 Z

    三是"牛郎织女"说。在昆明湖西堤的玉带桥附近,有一个栽着不少桑树的"耕织园"村。200年前,那里的人们采桑养蚕,煞是热闹。而昆明湖东岸又有一头铜牛,于是把前者比作织女,后者象征牛郎了。

/ n! Q! D% k. G" s0 w

    

+ I4 k1 ]# d: o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门楼

8 ~# i, N2 D7 h7 d

G2 w7 j. N# J) j

 现在,满北京都充斥着所谓的现代建筑,许多老建筑也面临着“拆”的命运。在拆拆建建当中,北京人都快想不起老城墙是什 北京有句老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此话道出了德胜门的来龙去脉。元朝末年,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元顺帝急忙从大都城北门健德门逃走了,元朝从此灭亡。徐达便把健德门改成德胜门,也叫得胜门,可能是纪念明军取得胜利之意。这是洪武元年(1368年)的事。到了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北京城时,就把大都城的城墙南移两公里,另外修了城门和瓮城,还叫德胜门。由此看德胜门的命名早于北京城52年。

3 g2 H( c0 K) h, c; X; p! c

    北京城建成了,共有9个城门。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专门喝玉泉山的泉水,给皇帝运水的水车,从西直门出入;给宫廷运煤的煤车出入于阜成门;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安定门出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据说,清朝士兵们进德胜门时还要高唱“得胜歌”。听“老北京们”说,这得胜歌就是八角鼓(单弦)的前身。 ' U+ ?( s( I* k

    据史书记载,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瓦刺军进攻北京,兵部尚书于谦率领大军出安定门迎敌,一举击毙了号称“铁颈元帅”的也先的弟弟索卯那孩,把瓦刺军打得丢盔弃甲。于谦得胜,凯旋而归。这是于谦保卫北京的一次大胜仗,在历史上很有名。以后,到了祟桢十七年(1644年),皇帝朱由检派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带兵出安定门,开赴山西去打李自成的起义军。军队刚走到涿州,迎头碰上闯王的部队,兵士不战自溃,闻风丧胆而逃。李自成的大军乘胜追击,打下了北京城。朱由检见大势已去,只好在煤山上了吊。可见名曰德胜门,实际上胜败都有。 # ^$ B, v0 e& C3 `9 p9 g8 m

    北京内城有九门,这九门都有城楼和箭楼。可是德胜门的箭楼却有点与众不同。拿正阳门来说,箭楼下有门洞和城门,而德胜门的箭楼却没有门洞和城门,也是北京独一无二的没有门洞和城门的箭楼。 : }' [, L7 j( [

    德胜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在明朝嘉靖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都曾经重修过。民国初年也修缮过,因为财力不足,只修了半个城台就停工了。民国十三年,北洋政府索性将城楼拆掉,卖了木料,用这笔钱给政府官员发了薪金。

# u/ A) I9 s4 V' R; c% ?2 |, g! I

么样了。北京城墙大都已拆掉,惟保留了三座门楼:正阳门、东便门和德胜门。

, E% q! i9 S7 S7 K

 

, T, o ~. m6 I8 S. I

 

发表于 2010-11-7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细心观察和解说。
谈点我的见解算是抛砖引玉吧。

   “寿桃”之说我觉得是无意插柳吧,至于前山湖边是蝙蝠图案也是凑巧。主要因为当时不可能空中看到昆明湖全景的,只是现代卫星地图才看到形昆明湖、排云殿两侧似寿桃和蝙蝠罢了。
    铜牛之说不少版本,但是我认为还是“牛郎织女”之说准确,主要是乾隆在御题清漪园昆明湖的诗里多次提到“牛郎织女”。

    再有一点楼主没有提到的,就是二龙闸石桥,多数认为是乾隆时代的,我觉得要远远早于乾隆朝。曾经从现在石舫的位置到龙王庙岛以东都是土地,只有西海有一条河流经二龙闸,这是控制西海水位的闸口。
   再看二龙闸石桥和闸桥望柱栏板,风化严重,其用石绝非皇家园林所用的汉白玉,可以看看清漪园时期的古桥,无一不是汉白玉所造。
发表于 2010-11-7 1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鞍山仁者在2010-11-7 15:34:00的发言:
% ?# I i3 \6 e1 T/ t7 B

城门楼

! y$ N$ |0 L Z6 q9 O, w

北京城墙大都已拆掉,惟保留了三座门楼:正阳门、东便门和德胜门

确切地说,应是“正阳门、东南角楼和德胜门箭楼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切地说,应是“正阳门、东南角楼和德胜门箭楼

6 ?+ t# d3 n; ~0 f

谢谢修改

发表于 2010-11-8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古代其实很讲究风水一说.颐和园所在的万寿山或许在风水上也有其所认定的标准.原来清漪园时某些建筑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尚不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08:39 , Processed in 1.12762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